陆佩芳;马永兴;韩瑞萍;于晓峰;陈淑英;张岚;孔争琦;杨俭英
目的研究前列环素合酶(PGI2S)在慢性低氧高二氧化碳大鼠的支气管表达及分布.方法采用原位杂交等技术对支气管前列环素合酶基因表达进行定位研究.结果前列环素合酶基因在低氧高二氧化碳组大鼠各级支气管上皮细胞及平滑肌细胞中广泛表达.结论慢性低氧高二氧化碳诱导了大鼠支气管前列环素合酶基因的表达.
作者:曾海环;王良兴;胡颖;陈少贤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不同位点组合双室同步起搏模式对慢性缺血性心力衰竭猪心肌力学的影响.方法 7只慢性缺血性心力衰竭猪模型采用自身对照方法,对每一只动物随机组合为右房-右室心尖-左室后侧壁(RA-RVA-LVPL)、右房-右室心尖-左室尖(RA-RVA-LVA)和右房-右室心尖-左室后侧壁-左室尖(RA-RVA-LVPL-LVA)起搏模式.分别比较不同起搏模式下的左室内压上升/下降大速率(±dp/dt max)、左室松弛时间常数(τ).结果 RA-RVA-LVPL-LVA起搏模式的±dp/dt分别较RA-RVA-LVPL、 RA-RVA-LVA起搏模式显著提高,τ值明显下降(P均<0.05),而RA-RVA-LVPL起搏模式和RA-RVA-LVA起搏模式之间±dp/dt max 、τ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RA-RVA-LVPL-LVA起搏模式在保持房室激动顺序和双室同步起搏的同时,还能改善心室内的电机械同步性,较其他双室起搏模式具有更好的心肌力学效应.
作者:刘晓堃;傅向华;马宁;谷新顺;郝国贞;刘君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清毒退热药对内毒素引起的小鼠胸腺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 24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预防组.剖取胸腺观察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模型组胸腺细胞凋亡数和DNA 断裂的百分率明显多于治疗组和正常组.结论清毒退热药对内毒素诱导的胸腺细胞凋亡有明显保护作用.
作者:张杰;薛玉凤;赵聚宾;程玉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本文对30例急性期COPD患者,缓解期25例,健康人25例的血清中的内毒素和细胞因子(IL-6、IL-8、TNF-α)进行检测,探讨它们在COPD发病中的作用和意义.
作者:尹正;崔连东;尹卓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神经肽Y Y5(NPY Y5)受体基因反义寡核苷酸脑室给药对伴糖尿病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清瘦素的影响.方法链脲佐菌素空腹腹腔注射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线栓法闭塞大脑中动脉制作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治疗组经导管向脑室注入50 μg(5 U/μl)NPY Y5受体基因反义寡核苷酸,每天3次给药,连续应用3 d;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清瘦素含量,放射免疫法测定胰岛素含量.结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血清瘦素、胰岛素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NPY Y5受体基因反义脱氧核苷酸侧脑室注射干预后,其血清瘦素、胰岛素水平明显下降.结论神经肽Y Y5受体基因反义寡核苷酸侧脑室给药可降低糖尿病伴缺血再灌注大鼠的血清瘦素、胰岛素水平,改善外周瘦素抵抗与IR,促进脑梗死恢复.
作者:彭焱;解建波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评价复方甘草酸苷联合阿昔洛韦治疗中老年带状疱疹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86例中老年带状疱疹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予复方甘草酸苷2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联合阿昔洛韦0.5 g静脉滴注,每日2次.对照组予阿昔洛韦0.5 g静脉滴注,每日2次.两组疗程均为7 d.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1.3%,对照组有效率为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各项症状、体征消退时间,治疗组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1%,对照组为12.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阿昔洛韦治疗中老年带状疱疹起效快,疗效高,安全性好.
作者:祝新;陈碧云;黄东辉;吴志周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p16基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微血管密度与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87例术前均未作过化疗的乳腺癌组织中p16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结果 (1)乳腺癌组织中MVD值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2)VEGF主要表达于肿瘤细胞胞浆或胞膜,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有关(P<0.05);(3)p16主要表达于肿瘤细胞胞核,p16缺失性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有明显相关性,p16与乳腺癌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4)乳腺癌VEGF表达与MVD值密切相关(P<0.05);乳腺癌p16与VEGF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 VEGF促进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和转移潜能提供了重要指标.MVD和VEGF的检测对于乳腺癌预后判断有指导意义.
作者:王顺利;于军;王威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近年来,笔者从门诊病人选出老年性皮肤瘙痒60例进行了系统观察,辨证施治,取得了较好的疗效.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60例病人均为门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50~70岁,病程1个月~5年.对照组2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50~69岁,病程1个月~4年.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上均无明显差异.所有病例均没有糖尿病、高血压等病史.
作者:韩艳霞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术前、术后凝血指标,了解腹腔镜囊切除术后凝血功能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与年龄、气腹时间长短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42例行常规胆囊切除术的病例.按年龄、气腹时间分成三组:第一组(20例,年龄19~50岁)气腹时间15~30 min;第二组(11例,年龄51~68岁)气腹时间13~30 min;第三组(11例,年龄50~76岁)气腹时间35~100 min.于术前、术后即刻、术后24 h、72 h抽取上肢静脉血,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凝血酶原片断1+2(F1+2)及D-二聚体(D-D).结果 PT、KPTT时间在三组之间变化不显著;F1+2及D-二聚体在LC术后有显著性增高,但大部分在正常范围内,且3 d内基本恢复正常.术后两者血浆水平第二组与第三组较第一组有明显的增高.结论 LC手术可启动凝血过程,对于老年人或手术时间长的病人,应注意凝血指标变化.
作者:赵忠扩;何海玲;宗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以动脉粥样硬化(AS)为病理基础的冠心病(CHD)是目前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的疾病.近年来大量的血清学、病理学及动物模型等研究提示,感染在AS的发病过程中可能起极其重要的作用[1] ,本文拟就某些感染因子与AS的关系作一概述.
作者:陈世宏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牛血清白蛋白在体外与葡萄糖的糖基化反应及阿司匹林的抑制作用.方法牛血清白蛋白在体外与葡萄糖溶液孵育,利用氯化硝基四唑氮蓝还原反应测定糖化蛋白值.结果牛血清糖化蛋白量在3 d内逐渐增加,3 d后基本保持不变.阿司匹林可以抑制此反应.随阿司匹林浓度的增加,其抑制作用逐渐增加.结论牛血清白蛋白在体外与葡萄糖能够发生非酶糖化反应.阿司匹林可抑制此反应.
作者:高国丽;车光升;董瑶;姜源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链脲佐菌素(STZ)介导2型糖尿病(T2DM)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中表达的变化,揭示TGF-β1在糖尿病肾损伤中的作用及与肾功能的关系.方法通过高糖、高脂饮食加腹腔注射小剂量STZ的方法,制作T2DM模型大鼠,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及流式细胞学技术检测12、24 w肾小管上皮细胞中TGF-β1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显示: 糖尿病组肾小管上皮细胞胞浆中TGF-β1表达增强,并且呈时间依赖性.流式定量结果与免疫组化结果一致.结论 TGF-β1在T2DM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中表达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加并与肾功能呈正相关.
作者:王瑞英;姚敏;王绵;苏胜偶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糖尿病足(DF)在肢体慢性缺血性疾病中是治疗困难和病残率高的疾病,非创伤性截肢中50%是DF[1].根据患肢的病变程度、范围不同选择相应的手术治疗,重建下肢血供,是提高疗效、降低致残的关键.
作者:吴培义;李承青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使用热休克蛋白70(HSP70)和骨肉瘤肽修饰树突状细胞(dentritic cell,DC),研究其作用规律,探讨通过DC提呈途径降低肿瘤抗原肽用量诱导抗骨肉瘤免疫的可行性.方法于体外使HSP70和骨肉瘤抗原肽结合,修饰DC,检测DC的代谢活性及分泌的细胞因子;检测注射DC和HSP70-骨肉瘤肽对小鼠肿瘤的抑制作用.结果 HSP70结合骨肉瘤肽可使DC成熟;以HSP70结合骨肉瘤肽修饰后成熟的DC注射免疫,注射量达到8×104 DC时,即可产生明显的抑瘤效应,其抑瘤作用呈数量依赖关系.结论 DC提呈抗原肽激活淋巴细胞的途径能够有效杀伤肿瘤.
作者:李立森;王国君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羊栖菜多糖对MCF-7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及对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藻类多糖的抗肿瘤机理.方法流式细胞仪观察SFPS对肿瘤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的影响;RT-PCR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Fas,FasL mRNA的表达.结果羊栖菜多糖可阻滞MCF-7细胞由G0/G1期进入S期,升高细胞凋亡指数(APO);同时上调Fas,FasL mRNA的表达.结论羊栖菜多糖可能通过上调凋亡相关蛋白Fas,FasL的表达,促进肿瘤细胞凋亡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作者:王建光;杨新宇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静息超声心动图室壁运动异常与冠状动脉造影病变血管间的关系.方法对132例冠心病患者,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54例,急性心梗(AMI)78例,均给予静息超声心动图检查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分析室壁运动异常与病变血管间的关系.结果 132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病变血管>75%212支,静息超声心动图有相应室壁运动异常130支,占61.32%;5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病变血管>75%85支,有相应室壁运动异常45支,占52.94%;78例AMI患者梗死相关血管病变均>75%,有相应室壁运动异常73支,占93.59%.结论静息超声心动图室壁运动异常与冠状动脉造影病变血管间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在AMI患者二者间有极好的对应性.
作者:秦海凤;刘永春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近年来,在临床标本中,不动杆菌感染率逐年增多.作为机会致病菌,它引起院内感染的重要性日益突出[1],且具有多重耐药性[2,3],使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逐渐增多.为研究不动杆菌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和药敏情况,对我院住院老年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不动杆菌病原菌及其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进行调查分析,以便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提供参考.
作者:周文莉 刊期: 2005年第05期
2型糖尿病(T2DM)患者冠心病的发生率为非糖尿病普通人群的2~4倍[1].本文通过观察老年T2DM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胰岛素及C肽等指标,探讨老年T2DM并发冠心病的特点及危险因素.
作者:许振波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甲状腺功能减退的速率及其与增龄的关系.方法 1995年及2000年对群体763例同一对象进行两次甲状腺功能测定,对每一对象两次测定结果及其差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男女合并统计显示:(1)T3(nmol/L):≥60岁组合并统计(715例),T3值1995及2000年测定结果分别为1.96±0.40及1.77±0.32,及差值为0.20±0.41(t=12.86,P<0.001).(2)FT3(pmol/L):≥60岁组合并统计(715例),测定结果分别为6.35±1.17及4.42±0.59,及差值为1.93±1.20(t=39.39,P<0.001).(3)T4(nmol/L):≥60岁组合并统计(707例),测定结果分别为106.13±24.25及113.67±22.90,及差值为-7.53±25.28(t=-7.92,P<0.001).(4)FT4(pmol/L):≥60岁组合并统计(716例),测定结果分别为15.33±2.94及16.78±2.95,及差值为-1.45±3.34(t=-11.64,P<0.001).(5)FSH(mIU/L):≥60岁组合并统计(691例),测定结果分别为2.05±1.45及2.56±1.61,及差值为-0.51±1.53(t=-8.81,P<0.001).(6)46例45~59岁组2000年FT3值亦显著低于1995年[(如55~59岁组31例,1995及2000年分别为6.76±0.75及4.55±0.81,差值2.21±0.99(t=12.473,P<0.001);50~54岁组(11例)测定值分别为6.67±0.83及4.23±1.19,差值为2.45±1.65(t=4.91,P<0.001)].结论本组作为一个群体试验,间隔5年后配对试验结果显示T3及FT3呈显著增龄性降低;T4及FT4呈显著增龄性增加;TSH呈显著增龄性增加.
作者:陆佩芳;马永兴;韩瑞萍;于晓峰;陈淑英;张岚;孔争琦;杨俭英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Alzheimer微管相关蛋白tau在老年猴脑中的分布,探讨老年猴是否能作为Alzheimer氏病(AD)神经原纤维缠结(NFT)病变动物.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查老年猴脑组织广泛部位中tau蛋白沉积,并与传统的神经病理技术Glee-Marsland氏法银染色对比.应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查老年猴脑组织内tau蛋白与人类脑组织内tau蛋白的免疫活性蛋白电泳带的分子量范围的一致性.结果老年猴脑海马、扣带回、颞叶及额叶脑皮质的锥体神经元的胞体、轴突及星形细胞的胞浆可见条状、块状或卷发状,缠结样免疫活性物质沉着.tau蛋白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较Glee-Marsland法银染色敏感而可靠.老年猴脑组织内tau蛋白与人类脑组织的tau蛋白免疫活性蛋白电泳带的分子量范围具有一致性.结论老年猴脑中有类似人AD的NFT病变.老年猴可直接作为AD研究的动物模型的可能性.
作者:隋承光;任常山 刊期: 200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