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萍;陆惠华;江尧湖;沈惠芳
我院在海拔2 260 m的中高原地区,对528例65岁以上各类泌尿外科患者进行围手术期处理,取得较好疗效,现就有关问题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528例,男462例,女66例,年龄65岁~89岁(平均70.4岁).病史3 d~19年,在海拔2 260 m~3 680m高原居住生活均在51年以上.
作者:董永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HE)不同期患者的血清学特征.方法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261例老年EH患者不同期血清学指标特征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老年EH患者不同期血清学特征各异,入选优回归方程的变量在老年EH患者不同期有差异.早期以钾、钠离子杂乱为主,晚期以肝肾功能改变为主.结论老年EH的预防应以平衡血清钾、钠离子,增强体育活动,合理用药为主,减缓老年EH发生发展.
作者:任梅;关德明;李群圣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分析首次发病中风偏瘫病人近期手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康复治疗和功能训练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同卷法对32例中风偏瘫病人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评估,所得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首发中风偏瘫病人近期手功能恢复良好者达56.3%,发现中风偏瘫病人的预后与发病的严重程度、病灶范围大小、年龄及康复治疗开始的时间、方法等因素有关.结论针对病人的特点进行康复治疗和功能训练且尽早介入对提高中风偏瘫病人手功能恢复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郑丽萍;李丽朝;方香丹;金承烈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索他洛尔对中老年患者室性早搏的治疗效果.方法根据治疗前后动态心电图监测室性早搏减少的百分比判定疗效,同时观察对快心串、慢心率、平均心率及Q-Tc间期的影响;对治疗前后的心功能变化进行了监测.结果索他洛尔治疗中老年人室性早搏总有效率为65.2%;对冠心病合并室性早搏疗效显著,并且可减慢窦性心律及延长Q-Tc间期;160~240 mg/d治疗3~4 w对心功能无影响.结论素他洛尔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室性早搏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对冠心病合并的室性早搏效果明显,极少数人因心率下降及Q-Tc间期延长而停止治疗.
作者:秦玲;王晔玲;高沿航;王茜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复方中药制剂益心冲剂对冠心病的治疗价值已得到肯定.降脂药物血康亦可降低血液粘滞度,改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但二者联合用国外尚未见报道.本文通过观察益心冲剂单独用药和益心冲剂血脂康联合用药治疗前后冠心病患者的血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探讨其对冠心病等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价值及其机制.
作者:苏雪梅;徐文贵;杨婧;陈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阴囊Paget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提高本病的诊治水平.方法结合文献对11例阴囊Paget病的病因病理、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预后进行分析.结果该病病史长,早期无特异临床症状,易于误诊.11例病理切片均可见Paget病的典型特征,其中A1期6例,A2期4例,B期1例.结论对于可疑阴囊Paget病应尽早行病灶活检确诊,病灶广泛切除术效果好、预后满意.
作者:张玉洪;郭健民;李义;王孟春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非那雄胺对前列腺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微血管密度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小剂量用药组(A组)、大剂量用药组(B组)、对照组(C组)及正常组(D组)前列腺组织中VEGF和CD34的表达.结果 A组、B组与D组前列腺微血管密度、微血管腔内面积及VEGF染色阳性细胞面积均明显小于C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B组前列腺微血管密度、微血管腔内面积及VEGF染色阳性细胞面积小于A组,差别有意义(P<0.05).结论非那雄胺可以抑制前列腺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减少腺体内微血管的密度.
作者:谷欣权;马庆杰;孔祥波;张刚;张殿臣;曹霞 刊期: 2002年第04期
骨钙素(Osteocalcin,OC)为骨组织的特异性蛋白,是评估骨转换率及骨形成的特异性指标.研究证实[1],OC基因在人群中呈限制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布,由位于骨钙素基因第一外显子上游第198位碱基控制,参与骨密度的调节,与骨质疏松的发病相关.
作者:刘建伟;张红红;叶玲;陶国枢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老年性垂体腺瘤症状隐蔽,病程长,肿瘤大,易与其他老年性疾病症状相混淆.掌握其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对提高早期诊断,减少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改善病人预后有重要意义.我院1990年4月~2000年4月收治老年性垂体腺瘤17例.现将其诊断与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洪映标;少成;范柏岩;路威;刘树山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脑动脉节段性缺血改变.方法应用经颅超声彩色多普勒(TCCDI)对有神经系统症状而CT正常的41例门诊患者及42例CT证实的脑梗塞患者脑动脉分段测量其内径、血流速度,同时观察对照组46例.结果有症状组单条单节段改变明显,脑梗塞组则以多条动脉多节段改变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0.结论 TCCDI在CT未出现病灶之前即可以早期发现脑动脉的异常变化.
作者:袁长云;高德森;赵映辉;赫萍;耿威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从ATP酶活性变化和自由基损伤方面研究老年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肾脏损伤机制.方法青年(5~6月龄)和老年(20~22月龄)大鼠均分为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观察大鼠全脑缺血30 min再灌注60 min后肾脏组织形态和肌酐(Cr)、尿素氮(BUN)、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岐化酶(SOD)、ATP酶的活性.结果青年和老年模型组大鼠肾脏组织形态和功能均出现明显的病理改变,老年模型组较青年模型组严重.青年模型组和老年模型组肾脏组织MDA含量和MDA/SOD比值分别高于青年对照组和老年对照组.老年模型组肾脏组织Na+-K+-ATP酶和Ca2+-ATP酶活性低于青年模型组;老年对照组肾脏Ca2+-ATP酶活性低于青年对照组,老年模型组肾脏Ca2+-ATP酶活性低于老年对照组.结论脑缺血再灌注肾脏损伤老年大鼠较青年大鼠严重,ATP酶活性降低和自由基损伤可能是其主要机制之一.由于老年大鼠ATP酶活性和自由基代谢的增龄变化使这些病理改变较青年明显并具有一定特点.
作者:李建生;闫新慧;赵君玫;郭盛典;李建国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了解老年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诱导化疗后致死性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560例>60岁老年ANLL的临床资料.结果感染发生率与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减少有关(P<0.001),难以控制性致死性感染与CD4细胞绝对值减少有关(P<0.001).结论 CD4细胞绝对值减少是导致感染死亡的主要内在因素,老年ANLL患者化疗前进行免疫功能评估将对化疗方案的选择、化疗剂量的调整,减少致死性感染的发生有指导意义.
作者:徐娟;万岁桂;田丁;于力;李薇;刘复强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急诊介入治疗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且并发症少.现总结我院1998年5月~2001年6月15例老年AMI患者急诊PTCA治疗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
作者:徐坚;张邢炜;孙建辉;李雄;许轶洲;吴欣;李佩璋 刊期: 2002年第04期
1 概况面对人口老龄化的世界性难题,老年疾病的防治是刻不容缓的,这不仅是一个医学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痴呆多见于老年人,多数人估计65岁以上的老人中重度痴呆为5%~8%,其中老年性痴呆病人约占半数.
作者:李前;朱振霞;孙曼霁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补虚怯瘀方的抗衰老作用.方法小鼠碳廓清法、红细胞溶血素生成法、T淋巴细胞的转化测定及小鼠应激试验、血清及肝脏MDA测定.结果补虚怯瘀方剂能提高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系统(RES)对碳粒的廓清率(P<0.05),能促进绵羊红细胞(SRBC)致小鼠红细胞溶血素的生成(P<0.05);对小鼠T淋巴细胞的转化率和小鼠应激能力及耐疲劳能力均有提高作用(P<0.05);能降低四氧嘧啶(TOP)诱发的小鼠过氧化脂质(MDA)水平(P<0.01).结论补虚怯瘀方能提高小鼠的免疫调节功能,能增进小鼠的应激能力、耐疲劳能力,能降低四氧嘧啶(TOP)诱导的小鼠过氧化脂质升高,具有延缓机体衰老的作用.
作者:毛连根;赵小京;丁世萍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75岁以上高龄老年人植入人工晶体的手术要点及安全性.方法统计10年来75岁以上高龄白内障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局部及全身合并症.结果 104例病人中无一例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眼部并发症与其他年龄组比未见增多.结论只要给予足够重视并采取必要措施,人工晶体植入术对高龄老人不失为一安全理想的术式.
作者:贺冰;许爱光;于军;杜园园;刘国家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微创伤冠状动脉搭桥术在老年患者的应用体会.方法胸部正中切口,常温、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26例(平均65.6岁).C TS固定器降低靶血管的活动度,环绕缝合法阻断切开的冠状动脉血流.结果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和死亡,呼吸机辅助时间、住监护病房时间和平均输血量明显减少.随访1~30个月,无心绞痛复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老年冠心病创伤小、安全、有效.
作者:姚建民;成杞润;贾清仁;卢宁;赵向东;牛建立;肖志斌;张笑萌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垂体腺瘤起源于垂体前叶细胞的异常结节性增生,占颅内肿瘤10%,好发于中青年,老年人较少见,文献报道约占垂体腺瘤病人的0.8%[1,2],并且症状常不典型,极易误诊.我们近5年中共收治9例,均经内分泌或CT、MR检查确诊并通过手术治疗证实的老年人垂体腺瘤,现报告如下.
作者:吕涵青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旨在分析老年人骨质疏松症与尿I型胶原特异性序列、骨密度的关系特征.方法采用CrossLapsTM酶联免疫法对健康的170例老年人及50例青年人晨尿进行I型胶原特异性序列(EKAHD-β-GGR)肽链检测,同时用超声骨密度仪测骨量进行研究.结果 170例老年人中骨质疏松症的检出率为59例(34.71%).老年骨质疏松组尿I型胶原特异性序列含量值、骨密度测量值分别为(624.61±325.35)μg/mmolCr与(3636.21±164.95)m/sec,青年组为(135.13±80.89)μg/mmolCr与(3 950.49±149.61)m/sec.与青年组比较,老年骨质疏松组尿中此肽浓度明显升高(P<0.001);骨密度降低(P<0.05).结论 I型胶原代谢产物在尿中排泄可准确反映骨转换率并与骨密度改变相关,可直接用于评价骨丢失率.对早期发现老年骨质疏松症有较大的实用性.
作者:张春萍;陆惠华;江尧湖;沈惠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内毒素血症老年大鼠肾脏热休克蛋白70(HSP70)含量与青年大鼠的不同.方法采用尾静脉注射脂多糖的方法建立大鼠内毒素血症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大鼠肾脏HSP70的含量.结果老年组阳性染色较青年组有所增强.结论老年组肾脏HSP70增多可能是肾脏受损严重的一个标志.
作者:曹若瑾;陈秉良 刊期: 200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