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文娟;王承敏;全超;杨克敌
为定量研究广东省某市大气污染对女性居民日死亡率的急性影响,采用Poisson广义相加模型对该市大气NO2、PM10、SO2的日平均浓度与女性居民日死亡人数进行相关回归分析,并控制时间长期趋势、气象、季节等混杂因素的影响.结果显示,当大气NO2、PM10、SO2浓度分别每上升100 μg/m3时,对女性总死亡率的急性效应相对危险度高值分别为1.075 (95%CI:1.040~1.111),1.055(95%CI:1.027~1.084),1.073(95%CI:1.006~1.140);且NO2、PM10、SO2日平均浓度的升高与女性居民日心脑血管疾病死亡数的增加之间有正向统计学关联(P<0.05).提示该市大气NO2、PM10、SO2污染对女性居民日死亡率具有急性影响,尤其是对心脑血管疾病.
作者:刘耀术;赵庆国;梁志江;武丽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全氟辛酸(perfluorooctanoic acid,PFOA)对新生大鼠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s,As)内游离钙离子浓度([Ca2+]i)的影响.方法 星形胶质细胞取材于新生24 h内清洁级Wistar大鼠.传代细胞达到80%融合时进行染毒(PFOA终浓度分别为0、50、100、200、500μmol/L).以Fura-2/AM荧光探针法测定PFOA染毒1、2、3h后星形胶质细胞内的([Ca2+]i).结果 星形胶质细胞内的[Ca2+]i随着PFOA剂量的增加和染毒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染毒1h时500μmol/L剂量组星形胶质细胞内的[Ca2+]i为353.57 nmol/L,染毒2h时达到528.37 nmol/L,均高于对照组(161.86、155.03 n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当染毒3h时,50、100、200、500 μmol/L剂量组星形胶质细胞内的[Ca2+]i分别为320.93、396.43、601.26、476.20 nmol/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64.62 nmol/L)(P<0.01),同时也显著高于相同剂量染毒1h的[Ca2+]i (P<0.01).结论 PFOA可通过增加新生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内[Ca2+]i而影响中枢神经系统钙平衡.
作者:李玲;赵康峰;李毅民;白雪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关系密切,恶性肿瘤尤为突出.大量研究表明,环境中存在多种具有诱变毒性的化学物质;且流行病学研究已证实,环境污染与恶性肿瘤发病率的升高有一定的关系.因此,环境的遗传毒性监测是目前亟待开展的工作之一.本研究重点选取遗传毒性检测技术中的微核试验及SOS/umu试验,综述了二者在检测水环境遗传毒性方面的应用,并归纳总结了方法学上的发展,以期为水环境的遗传毒性监测领域提供信息基础及科学依据.
作者:潘丽波;邹天森;张金良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沙门菌是一种革兰阴性肠道病原菌,其通过“触发”机制,依赖沙门菌致病岛(Salmonella pathogenicity island, SPI)编码的Ⅲ型分泌系统(type Ⅲ secretion system,T3SS)将效应蛋白转运至宿主细胞,调节宿主细胞功能.SopB是SPI-1编码的效应分子之一,其在沙门菌侵袭宿主细胞过程中发挥多重生物学功能,如介导细胞骨架重排,促使Akt发生磷酸化修饰进而抑制细胞凋亡,激活一氧化氮合酶(iNOS),并能诱导沙门菌包含小泡(Salmonella containing vacuole,SCV)的初步形成及成熟,为沙门菌在宿主细胞内的存活及增殖提供了一个微环境.
作者:郭梦征;陈乃耀;阮海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敌敌畏对大鼠乙酰胆碱酯酶抑制作用的基准剂量(BMD)和未观察到有害作用水平(NOAEL).方法 将80只健康清洁级成年雌性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8组,分别为对照(蒸馏水)组和0.22、0.44、0.88、1.75、3.50、7.00、14.00 mg/kg敌敌畏染毒组,采用灌胃方式进行染毒,染毒容量为10 ml/kg,每天1次,连续染毒21d.测定大鼠脑组织海马、皮质和血清中的乙酰胆碱酯酶活力,并计算BMD值和NOAEL值.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7.00~14.00 mg/kg敌敌畏染毒组大鼠脑组织海马和3.50~14.00 mg/kg敌敌畏染毒组大鼠脑组织皮质及1.75~14.00 mg/kg敌敌畏染毒组大鼠血清中的乙酰胆碱酯酶活力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大鼠血清乙酰胆碱酯酶活力随敌敌畏染毒剂量的升高而下降.敌敌畏经口灌胃对大鼠脑组织皮质、海马和血清的BMD分别为1.80、0.81、0.51 mg/kg,95%可信区间下限(BMDL)分别为1.42、0.44、0.30 mg/kg; NOAEL分别为3.5、1.75、0.88 mg/kg.结论 BMD法比NOAEL法得到的安全参考剂量更为保守,能为人群提供更广泛的保护.
作者:乙楠楠;吴惠;何贤松;李亭亭;赵敏娴;姚欣雅;王灿楠 刊期: 2013年第06期
为探讨六价铬对L-02肝细胞中Caspase-3与Bcl-2表达的影响,将L-02肝细胞暴露于5、10、20 μmol/L重铬酸钾溶液,在Caspase-3特异性抑制剂氟甲基酮(Z-DEVD-FMK)与Bcl-2特异性抑制剂ABT-737存在的条件下分别检测Caspase-3以及Bcl-2 mRNA的表达水平以及Caspase-3的活力.结果显示Cr(Ⅵ)处理激活Caspase-3但抑制Bcl-2;Caspase-3抑制剂缓解了Bcl-2表达的下降,Bcl-2抑制剂使原本已被激活的Caspase-3表达进一步升高.提示本实验剂量的Cr(Ⅵ)可诱导L-02肝细胞发生细胞凋亡,且Bcl-2与Caspase-3之间存在负反馈调节作用.
作者:边寰锋;廖春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哺乳期多溴联苯醚-153(BDE-153)暴露对成年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及p53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40只4日龄清洁级SD雄性大鼠按体重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对照(橄榄油)组和1、5、10 mg/kg BDE-153染毒组,每组10只.于出生第10天(PND10),采用腹腔一次性注射方式进行染毒,染毒容量为10 ml/kg.染毒2个月后,测定海马神经细胞的凋亡率和TUNEL阳性细胞率及海马p53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10 mg/kg BDE-153染毒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TUNEL阳性细胞率和p53基因的表达均升高,5、10 mg/kg BDE-153染毒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率和p53蛋白的阳性率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BDE-153染毒剂量的升高,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率和TUNEL阳性细胞率及p53基因的表达和p53蛋白的阳性率均呈上升趋势.结论 p53基因和蛋白可能参与了BDE-153诱导的神经细胞凋亡过程.
作者:张红梅;李新;常利军;赵五红 刊期: 2013年第06期
为研究原花青素(GSP)对氟致雄性小鼠的生殖系统氧化损伤的拮抗效应,将40只健康性成熟SPF级昆明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生理盐水)组、NaF(20 mg/kg)组、GSP(200 mg/kg)组及NaF(20mg/kg)+GSP(200mg/kg)组,每组10只.采用灌胃方式进行染毒,连续染毒35 d.检测睾丸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8-羟基脱氧鸟嘌呤(8-OHdG)含量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水平.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NaF组小鼠睾丸组织匀浆中MDA和8-OHdG含量均增高,GSH含量、T-AOC水平和SOD活力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GSP组小鼠睾丸组织匀浆中SOD活力和T-AOC水平均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NaF组相比,GSP+NaF组小鼠睾丸组织匀浆中MDA和8-OHdG含量均降低,GSH含量、T-AOC水平和SOD活力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析因分析,NaF与GSP两种因素同时作用时对小鼠睾丸组织匀浆中MDA和GSH含量存在交互作用(P<0.05),表现为拮抗作用;而对小鼠睾丸组织中T-AOC水平、SOD活力及8-OHdG含量无交互作用(P>0.05).提示GSP对氟化钠导致的雄性小鼠生殖系统氧化损伤具有一定的拮抗作用.
作者:牛强;李述刚;徐上知;马儒林;唐美娥;冯刚玲;郑荣华;丁玉松 刊期: 2013年第06期
为了解高校图书馆室内环境状况,于2012年2-3月(冬季)、4-5月(过渡季)、9-10月(夏季)对上海一高校图书馆2、7层阅览室和8层自习室温湿度、风速、空气PM10、PM2.5、噪声、照度进行监测,并计算了预计平均热感觉指数(PMV),对学生主观感觉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除8层冬季、7层夏季外,其余监测点位PMV均为热舒适满意,空气中PM10均达标,各季节PM2.5均超过WHO的准则值(35 μg/m3).个别监测点位照度、噪声超标,但学生学习效率一般及较高的比例平均各季节仍占90%以上.提示应优化室内冬季供暖及夏季使用空调时温、湿度及风速的调节,提高学生舒适感觉.
作者:丁策;康仁杰;李佩佩;许玉龙;黄晨 刊期: 2013年第06期
为评价我国东部沿海水域中抗生素的生态学危害,通过检索国内外数据库获得7篇文献,并计算水域中各抗生素的风险商值(risk quotients,RQ).结果显示,渤海湾、海河和珠江流域抗生素RQ值总体较高,大于关注水平(level of concern,LOCs)的抗生素RQ值的比例分别为70%,55.6%,67.5%.其中,渤海湾中氧氟沙星RQ值高,为451.3,其次为海河的红霉素,RQ值为215;莱州湾、黄浦江、九龙江和北部湾抗生素RQ值均较低.提示渤海湾、海河和珠江流域抗生素残留生态危害严重.
作者:赵慧男;李杰;姜超;王文斌;李学文 刊期: 2013年第06期
为掌握蓟县农村饮用水卫生现状,于201 1年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全县范围内抽取80个集中式供水单位,21个分散式供水户进行水质监测和现场调查.枯水期(4-5月)和丰水期(7-9月)对各监测点进行水样采集1次.集中式供水采集出厂水和末梢水各1份,分散式供水入户采集居民家中储水器中水样1份.按照GB/T 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检测19项指标,按照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进行评价.其中1项指标不合格即判定该水样不合格.
作者:刘雪荣;李晓光;李瑞江;毛清源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得克隆具有优良的阻燃性能,在国内外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同时,得克隆作为一种新兴污染物,在环境中分布广泛,且易生物累积,不仅会威胁生态系统的安全,也可能对人类健康产生潜在影响.目前关于得克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空气、水体、土壤、生物体内含量的分析,毒理学数据仍缺乏.该文介绍了得克隆的来源、环境分布、生物累积效应及毒理学效应,并提出了得克隆研究的主要方向.
作者:袁陆妗;陆光华;叶秋霞;孙丽莎;谢正鑫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建立人血、尿中锡的高压微波络合消解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测定法.方法 利用高压微波络合消解已加入1% EDTA溶液的人血和尿液,在样品测定液中加入150 g/L硫脲-抗坏血酸5ml来掩蔽镍、铁、砷、硒等干扰离子;以2%硫酸作为介质,以2%的硼氢化钠溶液作为还原剂,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定锡浓度.结果 在10~100 μg/ml的线性范围内,血中锡所得回归方程为y=9.391 1x-16.312,r=0.999 7;尿中锡所得回归方程为y=8.244 7x-27.849 6,r=0.998 2.血、尿中锡的检出限分别为0.090、0.020 μg/L.该方法的RSD为1.4%~6.1%,回收率在98.1%~101.8%之间.结论 该方法样品消解完全,测定时间短,待测元素损失少,基体干扰少,准确度和灵敏度较高,精密度好,且所用原子荧光仪器相对便宜,适用于基层单位对人血、尿中锡浓度的测定.
作者:陈峰;谢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氯化镧暴露对仔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损伤作用及对ERK/CREB信号转导通路的抑制作用.方法 将60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饮用蒸馏水)组和低(0.25%)、中(0.5%)、高(1%)浓度氯化镧染毒组.从雌鼠受孕第0天起通过自由饮水染毒至仔鼠断乳,仔鼠断乳后通过自由饮用与原剂量相同的氯化镧水溶液染毒至断乳后1个月.采用Morris水迷宫试验测定仔鼠的学习记忆能力,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仔鼠海马p-ERK1/2和p-CREB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在定位航行试验和空间探索试验中,与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氯化镧染毒组仔鼠的逃避潜伏期和游泳距离均延长,在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均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具有剂量-反应关系(P<0.05).与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氯化镧染毒组仔鼠海马中p-ERK1/2、p-CREB蛋白的表达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氯化镧染毒浓度的升高,仔鼠海马中p-ERK1/2、p-CREB蛋白的表达水平均呈下降趋势.结论 氯化镧可造成仔鼠的学习记忆损伤,其对于ERK/CREB信号转导通路的抑制可能是相关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庞妍;杨敬华;刘秋芳;靳翠红;巫生文;刘慧颖;蔡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不同碘摄入量对大鼠甲状腺、肝、肾组织碘含量以及钠碘转运体(NIS)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断乳后1个月的SPF/VAF级健康Wistar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低碘组(LI,碘摄入量约为0.6μg/d),正常碘组(NI,碘摄入量约为6.0 μg/d),高碘组(HI,碘摄入量约为600.0 μg/d),每组10只,雌雄各半.饲养3个月后,收集尿液,采用过硫酸铵消化-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测定尿碘含量.采用碱灰化-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测定甲状腺、肝脏、肾脏组织碘含量,并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NIS蛋白的分布与表达.结果 LI、NI、HI组尿碘中位数分别为8.1、344.7、25 404.3 μg/L,尿碘中位数随着饮食中碘含量的增加而增加.LI组三种组织碘含量均低于NI组,HI组均高于NI组(均P<0.05).LI组肾脏、甲状腺碘含量高于肝脏(P<0.05),肾脏与甲状腺的碘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NI组肝脏、肾脏、甲状腺碘含量依次增加,三者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46.443,P<0.05);HI组甲状腺碘含量低于肾脏、肝脏(P<0.05),肾脏与肝脏比,碘含量有增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NI组比较,NIS在LI组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基底膜强表达,而在HI组表达较弱;肾脏组织中,HI组肾小管上皮细胞基底膜和胞浆均有较强表达,而LI组表达相对较弱;肝脏组织中,不同组大鼠NIS的表达均不明显.结论 碘摄入量不同时大鼠体内甲状腺、肝脏、肾脏的碘分布存在差异,这与组织中NIS蛋白的表达不同有关.
作者:郑芳;陈红玉;马超;史凯斌;叶艳;林来祥;张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为研究莠去津(ATR)对雌性幼年大鼠生殖系统发育的毒性作用,将48只健康初断乳(出生17 d)SPF级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和低(50 mg/kg)、中(100 mg/kg)、高(200 mg/kg)剂量莠去津染毒组,每组12只.采用经口灌胃方式进行染毒,染毒容量为20 ml/kg,每天一次,连续染毒22 d.观察并记录大鼠阴道开口数和时间,计算阴道开口率;并对子宫进行病理学观察和PCN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高剂量莠去津染毒组大鼠的阴道开口率降低,阴道开口时间延迟;子宫横切面及子宫腔较小,子宫壁较薄,且定位于子宫内膜上皮细胞核的PCNA阳性数明显减少.提示莠去津对幼年雌性SD大鼠的生殖系统发育具有抑制作用.
作者:张梦云;郭爱萍;王显菊;徐培渝 刊期: 2013年第06期
为了解北京铁路局天津辖区生活饮用水集中式供水水质,笔者于2012年对北京铁路局天津辖区管内33个生活饮用水集中式供水单位的水源水水质进行调查,其中地下水水源26个,市政自来水水源7个.依据GB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进行检测,依据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进行评价.
作者:马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为探讨不同粒径纳米硒化镉对雄性小鼠精子质量的影响,将30只SPF级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即对照(生理盐水)组、大粒径(50~100 nm)纳米CdSe组、小粒径(40~50 nm)纳米CdSe组,以1/20半数致死量(LD50,即40 mg/kg)对小鼠进行染毒.采用腹腔注射方式进行染毒,染毒容量为10 ml/kg,隔日1次,连续30d.染毒结束后,统计精子成活率;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睾酮含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各粒径纳米CdSe组小鼠血清中睾酮含量和精子存活率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小粒径纳米CdSe组比较,大粒径纳米CdSe组小鼠精子存活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纳米硒化镉可严重影响精子的生成,其中,小粒径纳米硒化镉的作用较强.
作者:郝玉兰;徐厚君;李清钊;王曼曼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究低浓度二氧化氯预处理对游离氯灭活大肠杆菌的协同机制,为改进现有消毒工艺,提高消毒效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大肠杆菌为指示生物,磷酸盐缓冲液为介质,二氧化氯及游离氯为消毒剂,分别研究单一消毒剂消毒(0.005~0.05 mg/L二氧化氯作用30 min或0.05 mg/L游离氯作用120 min)、顺序消毒(0.02 mg/L二氧化氯作用5min,0.5 mg/L游离氯作用120 min)、传统顺序消毒(0.02 mg/L二氧化氯作用5 min后,离心重悬,0.5 mg/L游离氯作用120min)以及混合消毒方式(同时加入0.02 mg/L二氧化氯和0.5 mg/L游离氯作用120 min)对大肠杆菌的杀灭效果.结果 大肠杆菌的细胞壁通透性在0.02 mg/L二氧化氯作用后增加,但其可培养性未见改变.在pH 7.1、20℃条件下,CT值小于0.46 mg/L·min时,灭活大肠杆菌的效果依次为:顺序消毒>传统顺序消毒>混合消毒>单一消毒;而当CT值大于0.46mg/L· min时,消毒效果依次为顺序消毒>混合消毒>传统顺序消毒>单一消毒.当CT值大于1.4 mg/L· min时,顺序消毒、传统顺序消毒以及混合消毒方式的消毒效果无明显改变.顺序消毒灭活大肠杆菌效果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在酸性及中性条件下对大肠杆菌的灭活效果差别不明显,但都强于碱性条件下的消毒效果.结论 低浓度二氧化氯的作用增加了大肠杆菌细胞壁通透性,从而加快了后续游离氯进入细胞内的速率,提高了对大肠杆菌的灭活效果.
作者:刘强;张婧;杨栋;杨武;金敏;谌志强;邱志刚;王新为;尹静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军团病(Legionellosis或Legionnaire's disease,LD)的流行已成为现代化城市发展中所面临的一个重要公共卫生问题.特别是欧美国家报道的旅行相关型军团病暴发疫情逐年增多,加上其高病死率,已成为世界范围内迫切需要高度关注的问题.该文对国内外军团病的流行概况及感染来源进行综述.
作者:周连;崔亮亮;陈晓东 刊期: 201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