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修权;王克跃;李红;何平;杨丽萍
为促进托幼机构消毒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建设,笔者于2004-2006年对惠安县城区托幼机构消毒效果进行了调查.按照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GB15979-2002<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及GB 14934-1994<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进行采样、检测和评价.
作者:康炳奎;杨雪香;陈群峰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吸入气态甲醛所致肺水肿大鼠血浆和红细胞总抗氧化能力(T-AOC)的变化.方法 将清洁级SD成年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和暴露组(14只),分别采用生理盐水和40%甲醛溶液进行吸入染毒2h,观察大鼠的一般情况.染毒结束后,将大鼠放于室外通风处,5 h后眼球取血,测定血红蛋白(Hb)含量、红细胞和血浆T-AOC;称量体重以及心脏和肺脏湿重,计算肺/心系数和肺指数.肺组织作常规病理检查.结果 暴露组肺脏湿重、肺/心系数、肺指数、血浆T-AOC高于对照组,体重、红细胞T-AOC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暴露组大鼠肺病理观察为肺水肿表现.结论 短期大量吸入气态甲醛诱导大鼠急性肺水肿的形成机制是由于甲醛破坏机体氧化和抗氧化体系平衡,降低红细胞总抗氧化能力.
作者:梁志锋;林军;梁桂宁 刊期: 2007年第11期
微囊藻毒素是富营养化的淡水水体中常见的藻类毒素,由于其毒性大,分布广,结构稳定,成为水环境中的潜在危害物质之一.随着世界各国对微囊藻毒素的重视,中国也在相关水质标准中增添了微囊藻毒素这一指标.因此,水环境中微囊藻毒素的检测与控制越来越凸显其重要性.笔者系统地介绍了近几年国内外对饮用水中微囊藻毒素的检测技术和污染控制技术的研究状况,提出开发高效、廉价的藻毒素处理技术将成为今后的一个研究方向.
作者:麻丽华;向军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建立食品中铅的红外消解-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法.方法 以盐酸-铁氰化钾-硼氢化钾反应体系,将铅氧化为Pb4+,导入电热石英原子化器,采用高性能空心阴极灯作光源,进行原子吸收光谱检测.结果 该方法的检出限为0.070μg/L,线性范围为0~16μg/L,相关系数为0.999 5,标准溶液的RSD小于1.92%,样品溶液的RSD小于3%,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7%.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试验成本低,适于基层卫生检测机构对食品中微量铅的常规检测.
作者:谢连宏 刊期: 2007年第11期
为了解大连地区公共场所的公用物品卫生状况,笔者于2006年7-9月对辖区内108家(市内83家,县市区25家)宾馆酒店、洗浴场所和美容美发经营单位的公用物品进行抽样检测.按照GB/T 17220-1998(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进行采样.依据GB/T 18204-2000<公共场所卫生标准检验方法>中相关标准进行检验.
作者:赵连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烧伤并发抑郁症对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清洁级成年雄性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单纯烧伤组(30%深Ⅱ度烫伤)、单纯抑郁组、烧伤并发抑郁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制造前,采用旷场实验筛选出符合条件的46只大鼠;在模型制造完毕后(第22天)对所有动物进行旷场行为、水迷宫、穿梭箱行为的实验.结果 模型制造前采用旷场实验选择动物,各组大鼠旷场行为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制造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抑郁组和烧伤并发抑郁组水平穿越格数、直立次数较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烧伤组、抑郁组和烧伤并发抑郁组平均逃避潜伏期均长于正常对照组,且烧伤并发抑郁组长(P<0.05);烧伤组、抑郁组和烧伤并发抑郁组对电刺激的主动和总回避率均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通过对烧伤后大鼠慢性应激刺激,成功地诱导大鼠行为改变,显示出与临床烧伤后并发抑郁症相似的行为异常临床症状.烧伤后并发抑郁大鼠活动度减少,对外界缺乏兴趣,环境适应能力下降,反应降低,学习记忆力减弱.
作者:何梅;陈军;覃霞;杨宗城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纳米红色元素硒在CCl4诱发大鼠实验性肝损伤中的干预作用.方法 将清洁级Wistar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纳米红色元素硒对照组、纳米红色元素硒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灌胃给予生理盐水、生理盐水、纳米红色元素硒(0.2、0.2、0.1、0.05mg/kg).8d后,阴性对照组和纳米红色元素硒对照组一次性腹腔注射植物油(3 ml/kg),阳性对照组和纳米红色元素硒高、中、低剂量组均一次性腹腔注射5.18 mol/L,四氯化碳(3 ml/kg).24 h后,处死大鼠,称量体重、肝脏重量,计算肝脏系数.测定大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力,采用HE染色法检测肝组织病理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肝组织中bax、p53基因蛋白表达.结果 阴性对照组和纳米红色元素硒对照组肝组织正常;阳性对照组、纳米红色元素硒高、中、低剂量组肝脏体积增大,颜色灰暗,并有腹水,肝组织小叶内出现气球样变和脂肪变,并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纳米红色元素硒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肝脏系数、AST、ALT活力、bax、p53基因蛋白表达的积分光密度(IOD)值和阳性面积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对照组、纳米红色元素硒高、中、低剂量组肝脏系数、AST、ALT活力、bax、p53基因蛋白表达的IOD值和阳性面积高于阴性对照组、纳米红色元素硒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纳米红色元素硒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结论 在本次实验剂量下,纳米红色元素硒对大鼠肝脏无损伤作用,对CCl4诱导的急性实验性肝损伤无明显保护作用.
作者:王家骏;孙文娟;吴番;张玲;鲁嵬嵬;张爽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太原市不同大气污染地区孕妇胎盘组织芳烃羟化酶(AHH)活力.方法 于2001-2002年以BaP代谢后的减少量来表示AHH活力,采用荧光分光光度仪对太原市2个不同大气污染地区和1个相对清洁区的151名孕妇胎盘组织AHH活力进行测定.结果 太原市2个空气污染地区的颗粒物浓度及其吸附的Bap浓度和孕妇胎盘细胞AHH活力均高于相对清洁区.孕妇胎盘组织AHH活力与大气颗粒物浓度(PM)及颗粒物上所吸附的BaP浓度均存在统计学正相关(P<0.01).结论 孕妇胎盘组织AHH活力与大气污染有关,可作为高危人群多环芳烃(PAH)暴露的生物指标.
作者:顾珩;金银龙;许真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口红、唇彩等化妆品中苏丹Ⅰ~Ⅳ及对位红.方法 样品经乙腈提取、超声波萃取,提取液经冷冻、离心、过滤后,再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可见光检测器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 该方法在添加1.0mg/kg标准物质时,5种待测成分的平均加标回收率(n=7)为93%~97%,RSD小于4.6%,方法的检出限均为0.05ms/kg.线性范围为0.2~5.0 mg/kg,r值为0.9985~0.9998.结论 该法操作简便、快速、灵敏,能满足唇用化妆品中苏丹Ⅰ~Ⅳ和对位红检测的需要.
作者:葛宝坤;陈其勇;赵孔祥;常春艳;高健会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建立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化妆品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和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已基)酯(DEHP)含量的方法.方法 化妆品样品用甲醇或乙酸乙酯提取,采用气相色谱法进行分离,采用质谱法进行定性、定量.结果 DBP的线性范围为0.5~100.0μg/ml,其标准曲线回归方程为y=2×106x-2×106,相关系数为0.9996.DEHP的线性范围为5.5~110.μg/ml,其标准曲线回归方程为y=988223x-7×106,相关系数为0.9959.以3倍信噪比进行计算,当取样1.0 g,定容至10.0 ml时,样品中DBP和DEHP的检出限均为1.0 mg/kg;当取样为0.2 g,定容至10.0 ml时,DBP和DEHP的检出限均为5.0 mg/kg.DBP和DEHP回收率分别为90.8%~119.0%和90.4%~115.3%,RSD分别为4.8%~9.8%和6.0%~8.6%.结论 该方法灵敏度较高,结果准确稳定,适用于化妆品中DBP和DEHP含量的检测.
作者:刘祥萍;黄薇;李春野;吴秀兰;唐世树 刊期: 2007年第11期
颗粒物在呼吸道诱发炎症反应并导致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诱发上皮细胞的增生,增加了呼吸道疾病的发生率;其中多环芳香烃化合物有显著的致癌作用,长期刺激导致癌变,增加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该文就近年来有关空气悬浮颗粒物与呼吸道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刘吉福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建立废水中痕量汞的原子荧光测定方法.方法 在盐酸介质中,以硼氢化钾为还原剂,使汞离子生成原子态汞蒸气,由氩气带入原子荧光光谱仪中进行检测.同时,还研究了酸度、硼氢化钾浓度、载气流量等分析条件对测定汞的影响.结果 在优化的条件下,Hg在0~20n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8),检出限为0.04ng/ml,11次平行测定5ng/ml标准溶液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9%,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6%~104%.结论 该方法快速,准确,灵敏度高,精密度好,适用于环境废水样中汞的测定.
作者:刘红波;张旻杰;李勋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GSTT1、GSTM1基因多态性与砷中毒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某工业性砷污染区常住居民中的174名砷中毒患者(病例组)和92名正常人(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多重PCR技术检测GSTM1和GSTT1基因多态性.结果 病例组GSTM1(+)的百分比(39.66%)高于对照组(27.1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STM1(+)人群患砷中毒的危险性是GSTM1(-)的人群的1.7611倍(95%CI为1.0154~3.0546).病例组GSTT1(+)的百分比(60.34%)高于对照组(45.6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STY1(+)人群患砷中毒的危险性是GSTT1(-)的人群的1.811 6倍(95%CI为1.087 4~3.018 2).GSTM1和GSTY1同时为非空白基因型人群患砷中毒的危险性是GSTM1和GSTT1同时为空白基因型人群的3.083 3倍(95%CI为1,414 8~6.719 6).结论 GSTT1和GSTM1基因多态性与砷中毒的发生可能有关,在相同砷暴露环境下,GSTT1和GSTM1空白基因型个体患砷中毒的危险性可能更低.
作者:苏丽琴;刘清;李婷;程义斌;顾珩;金银龙 刊期: 2007年第11期
原发性肝癌是常见的10种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占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的第2位.国内外诸多学者长期致力于防治肝癌的研究.笔者综述了近年来关于原发性肝癌的病因,包括外环境致癌因素(病毒、寄生虫、细菌的感染、黄曲霉毒素的摄入、水源污染以及吸烟、饮酒)和自身遗传影响因素的流行病学的研究进展,重点阐明它们在原发性肝癌发生过程中的具体作用机制.对预防和治疗原发性肝癌具有重要意义,为今后进一步向基因、蛋白水平方向的深人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作者:邓敬桓;秦雪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硒锗联合作用对氟中毒大鼠体内钙、镁、锌含量的影响.方法 将健康初断乳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氟暴露组、氟+硒暴露组、氟+锗暴露组、氟+硒+锗暴露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可自由饮用蒸馏水外,其余各组大鼠均自由饮用100 mg/L的NaF溶液.氟+硒暴露组、氟+锗暴露组、氟+硒+锗暴露组分别采用20 mg/L的Na2SeO3、2000mg/L的Ge-132、20mg/L的Na2SeO3和2000mg/L的Ge-132,按5ml/kg(0.5ml/100g)进行灌胃,共饲养90d.每周称体重1次,并观察大鼠的活动、饮食和一般状况.采用火焰原子化法测定大鼠血清和肝、肾组织中钙、镁、锌的含量,用离子色谱法测定大鼠血清和肝、肾组织中的氟含量.结果 从第21天开始,氟暴露组大鼠体重增长明显慢于对照组,大鼠活动减少,皮毛不舒展,有脱毛现象;其余各组体重增长情况介于对照组、氟暴露组之间.氟暴露组大鼠血清、肝、肾组织中氟含量高(P<0.05),对照组低.与氟+硒+锗暴露组相比,氟+锗暴露组肝、肾组织和氟+硒组肾组织中氟含量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氟+硒暴露组、氟+锗暴露组、氟+硒+锗暴露组大鼠血清、肝、肾组织中钙、镁含量高于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氟+硒+锗暴露组相比,氟+锗组、氟+硒组和对照组肝、肾组织中钙含量以及氟+锗组、氟+硒组和对照组血清、肝组织中镁含量较低.氟+硒+锗组血清、肝、肾组织中锌含量高于对照组、氟+硒组、氟+锗组、氟组.结论 硒锗联合对氟诱导的血清、肝、肾组织中钙、镁、锌含量降低具有明显的拮抗作用,且强于单独的硒或锗的拮抗作用.
作者:袁秀娟;牛利民;于丽萍;杨凤珠;马福海;顾瑶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笔者对我国农村改水改厕工作及其对控制肠道传染病的效益评价进展进行了综述.结果 显示,我国农村改水改厕工作在近20 a进展加速,截止至2005年底,农村改水受益率为94.06%,农村居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61.32%,卫生厕所普及率达55.31%;且农村改水改厕可降低肠道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建议政府应加大改水改厕资金的投入,并开展相关研究,以建立有价值、完善的农村疾病控制体系,为国家制订农村改水改厕及相关公共卫生工作的实施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钟格梅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一种适用于痕量碘离子和硫氰根离子测定的离子交换色谱法.方法 将含有碘离子和硫氰根离子的待测液以1.0ml/min的流量通过自制的离子交换整体柱,然后以溴化钾溶液洗脱、分离,并用紫外检测器于236 nm处测定了两种阴离子的含量.结果 在上述条件下,碘离子和硫氰根离子在色谱柱上分离效果很好.该方法所得碘离子的线性方程为:y=3272860x+51929.53757,r=0.99903,线性范围为0.30~3.0 mmol/L,检测限为1.27μg/L,回收率为87%,RSD为2.75%;所得硫氰根离子的线性方程为:y=3163690x+1057080,r=0.99949,线性范围为5.0~80mmol/L,检测限为30μg/L,回收率为85%,RSD为3.22%.结论 该方法简单、可靠,抗干扰强,在碘离子和硫氰根离子的痕量分析方面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作者:张小乐;闫金萍;张一江;贾长虹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不同高碘水平饮食对孕期母鼠胎盘和哺乳期母鼠乳腺钠-碘转运体(Na+-I-symporter,NIS)mRNA水平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断乳后1个月的健康Wistar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适碘组(NI)、10倍碘(10HI)组、100倍碘(100HI)组,每组30只,雌:雄比例为2:1,其碘摄人量估计分别为6.15、61.5、615.0μg/d.染毒3个月后,采用过硫酸铵消化-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测定母鼠尿碘含量,分别在母鼠孕期第17天和母鼠哺乳期第10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测定母鼠胎盘、乳腺钠-碘转运体(NIS)mRNA水平表达强度.结果 10 HI组、100 HI组尿碘含量中位数分别为3 597.5、25 404.3μg/L,高于NI组(344.7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尿碘中位数随着饮食中碘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与NI组比较,100 HI组孕期胎盘中NIS mRNA的AR值和10 HI组和100 HI组哺乳期乳腺中NIS mRNA的AR值均较低,经LSD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AR值随着摄入碘量的增加而降低.结论 高碘摄入抑制胎盘和乳腺中NIS的表达,此机制对子代有着重要的保护作用.
作者:林来祥;孙毅娜;董金茹;闫睿;叶艳;阎玉芹;陈祖培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p,p'-DDE和β-BHC联合染毒对大鼠离体支持细胞脂质过氧化的影响.方法 通过离体培养SD大鼠支持细胞的四甲基偶氮唑盐(MTT)实验,确定后续实验的染毒剂量,p,p'-DDE和β-BHC的染毒浓度均为10、30、50μmol/L,p,p'-DDE+β-BHC联合染毒浓度为10μmol/L p,p'-DDE+10μmol/L β-BHC,30μmol/L p,p'-DDE+30μmol/L β-BHC,50μmol/Lp,p'-DDE+50μmol/L β-BHC,检测染毒后支持细胞乳酸脱氢酶(LDH)的漏出率、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 50μmol/L的p,p'-DDE、β-BHC均可使支持细胞的吸光度(A)值显著下降(P<0.05).睾丸支持细胞LDH的漏出率随染毒浓度的增加而明显增加(P<0.05),二者以不同浓度联合染毒时支持细胞LDH的漏出率均显著高于对应浓度的单独染毒(P<0.05).不同浓度的p,p'DDE、β-BHC及二者联合染毒均可使细胞内总SOD活力显著降低(P<0.05)、MDA的含量增加(P<0.05),且联合染毒时MDA的含量与二者单独染毒时相比均有显著增加(P<0.05).结论 p,p'-DDE、β-BHC单独和联合作用均可以引发睾丸支持细胞脂质过氧化,p,p'-DDE和β-BHC对支持细胞的联合毒性作用具有一定的协同效应.
作者:胡雅飞;于海歌;梁先敏;王轶楠;居颖;宋杨;杨克敌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氟铝联合染毒对小鼠肝脏的毒性效应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将清洁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自来水)、低氟(LF)组(氟含量为50 mg/L)、低铝(LA1)组(铝含量为200 mg/L)、高氟(HF)组(氟含量为150 mg/L)、高铝(HA1)组(铝含量为600 mg/L)、低氟低铝(LF+LA1)组(氟含量为50 mg/L,铝含量为200 mg/L)、低氟高铝(LF+HA1)组(氟含量为50 mg/L,铝含量为600 mg/L)、高氟低铝(HF+LA1)组(氟含量为150 mg/L,铝含量为200 mg/L)、高氟高铝(HF+HA1)组(氟含量为150mg/L,铝含量为600mg/L),每组雌、雄各8只,自由饮用相应浓度的含氟和(或)铝的水,24周后,检测肝功能(血清丙氨酸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活力、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白蛋白)和血清中钙、磷、镁的含量.结果 不同剂量单独染氟及氟铝联合染毒时各组间肝功能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氟单独染毒:F=2.61,P<0.01;氟铝联合染毒:F=3.12,P<0.01),不同剂量单独染铝时肝功能指标改变无统计学意义(F=1.73,P>0.05).除HF+HA1组外,LF组、LA1组、HF组、HA1组、LF+LA1组,LF+Ha1组,HF+LA1组血清钙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各组血磷、血镁含量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氟、铝联合染毒对肝脏存在毒性,高氟高铝联合染毒较单独染毒时表现为拮抗作用,这可能与其干扰体内钙的代谢有关.
作者:石修权;王克跃;李红;何平;杨丽萍 刊期: 2007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