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俊军;葛乃建;刘学;申淑群;伍路;张一军;杨业发
目的 研究皮肝穿刺胆道支架置放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疽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疽患者共计52例,以双盲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观察组采取皮肝穿刺胆道支架置放术治疗,对照组则采取经皮肝胆管外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采取PTIBS治疗的观察组在黄疸改善中的显效率为92.3%,尽管稍高于对照组的88.5%,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平均生存期高于对照组,并发痖出现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白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白蛋白为(34.8±4.0)g/L,对照组为(28.5±3.1)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总腱红素、直接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O.05).结论 PTIBS能够有效改善黄疸,提高患者的生存期,并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出现,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文龙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临床护理路径(CNP)健康教育对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治疗胆囊息肉病人健康的效果.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我科行ERCP治疗胆囊息肉患者230例为对象,并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15例,观察组用CNP健康教育,对照组用传统健康教育,观察两组胆囊息肉患者对ERCP的护理的满意度和认知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对ERCP的各个方面知识的了解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ERCP治疗胆囊息肉病人行CNP健康教育,可以减轻病人焦虑,增强病人对该疾病的深入认识,提高病人与护士配合程度及健康教育质量.
作者:张新芳;孟亚熙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干细胞表面标志物EpCAM和Oct-4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分布情况及其与肝细胞癌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5例肝细胞癌和相应癌旁组织中EpCAM和Oct-4的表达、分布情况.结果 肝细胞癌组织中EpCAM和Oct-4蛋白产物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3.1% (28/65)和53.8% (35/65)(P<0.05),明显高于相应癌旁组织4.62%(3/65)和7.69% (5/65),EpCAM在高水平AFP组的肝细胞癌患者中呈高表达(P<0.05),而Oct-4在无肿瘤包膜组或有门静脉癌拴组的肝细胞癌患者中呈高表达(均P <0.05),EpCAM与Oct-4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 EpCAM 和Oct-4可能与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相关,Oct-4有可能成为肝癌干细胞表面标记物.
作者:奚忠;郭榆江;吴政龙;潘瑶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自制推结器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应用自制推结器行LC术的685例患者(观察组)及行统LC术的618例患者(对照组).记录两组患者所用手术时闯、中转开腹手术、术中胆管损伤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26.84±13.07) min低于对照组(38.05±18.33) min,差异著(t=12.801,P<0.01);观察组术中腱管损伤率(0.15%)和中转开腹手术率(0.29%)均低于对照组(0.32%、0.81%),但差异不具显著性(t =0.008、0.802,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无出血现象,观察组无胆漏发生,且切口感染率(0.44%)和总体并发症发生率(0.44%)均低于对照组(0.65%、0.81%),但差异不具显著性(x2=0.018、0.251,P>0.05).结论 LC术中应用自制推结器是一种简单、实用、安全、经济且容易掌握的手术方法,能有效减少患者术中副损伤、术后并发症,缩短手术操作时间,有益于LC术工作的开展和推广.
作者:李述剑;方向 刊期: 2015年第05期
背景 HCC合并胆管癌拴临床中较少见,发生率为1.2%-9% 针对这种情况的外科处理文献报道的更少.外科处理面临的两个难题为:是否保留有癌栓的胆管;术后复发如何处理.为解决这些难点,笔者中心采取保留肝外胆管的肝切除治疗HCC合并胆管癌栓,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Yamamoto S;Hasegawa K;Inoue Y;Ann Surg;潘树波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局部并发症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14年05月~2015年04月我科21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资料,因伴有局部并发症,行CT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其中急性液体积聚(AFC)4例、急性坏死物积聚(ANC)3例、胰腺假性囊肿3例、包裹性坏死(WON)2例和胰周脓肿9例.结果 本组患者均成功置入康利10号三腔引流管,21例患者共行24次穿刺置管引流,所有病例无出血、消化道瘘等并发症出现,并对比置管前后脉搏(P)、外周血白细胞(WBC)、血清淀粉酶(AMS),IL-6、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结论 CT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定位准确,操作相对简单安全,患者耐受性好,可避免传统手术治疗,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局部并发症患者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尹纯林;项和平;王伟;李贺;高明;葛魏巍;姜大同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吉西他滨联合替吉奥治疗晚期胆囊癌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对28例晚期胆囊癌患者采用吉西他滨联合替吉奥方案治疗,吉西他滨1000 mg/m2,第1、8天静脉给药;替吉奥60 mg/m2/d,分2次口服,第1~ 14天,3周为1周期,至少应用2周期,2个疗程后评价患者的疗效、临床受益反应、毒副反应等.结果 入组28例均可评价疗效,治疗后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8例、稳定10例、进展9例,总有效率为32.1%,肿瘤控制率53.6%.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无一例死亡,主要的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恶心呕吐、皮疹、肝功能损害.结论 吉西他滨联合替吉奥治疗晚期胆囊癌近期疗效较好,毒性反应较轻,患者可以耐受.
作者:单本杰;胡冰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的高低对胆管结石复发的临床意义,对胆管结石的预防和治疗起到指导作用.方法 选择本院普通外科2011年3月~2014年2月收治的120例胆管结石术后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手术前血清TSH水平高低分为正常组(对照组)和升高组(观察组),对比胆管结石的复发率.同时观察组给予口服左甲状腺钠片,根据治疗后3个月TSH正常与否分为控制组和非控制组,对比胆管结石的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6、12、24个月的胆管结石的复发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非控制组6、12、24个月的胆管结石的复发率显著高于控制组(P<0.05);控制组的12、24个月的复发率较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胆管结石复发率显著高于男性(P<0.05);高年龄组较低年龄组的胆管结石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TSH水平与胆管结石的复发率相关,女性胆管结石的复发率较男性更高,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对胆管结石的预防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刘鸿瑜;吴珊珊;张少波 刊期: 2015年第05期
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以下简称肝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世界卫生组织WHO新指出其年死亡率居肿瘤死亡率的第二位.复发和转移是肝癌等恶性肿瘤的突出特点,也是治疗的难点[1].
作者:陈朋;孙景畅;钱叶本 刊期: 2015年第05期
门静脉血栓形成(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是指发生在门静脉主干、分支或肠系膜上静脉、脾静脉及肠系膜下静脉的血栓.PVT是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往往会对向肝血流造成影响,甚至严重减少向肝血流,增加门静脉阻力,在加重肝功能损害的同时又增加消化道出血的风险.
作者:陈炜;吴志勇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总结采用三孔长线结扎法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在2014年4月-2015年8月对69例胆囊炎患者采用三孔长线结扎法行LC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了LC.体内无钛夹残留,有3例改为四孔法(4.3%).有1例分离胆囊动脉时撕裂肝总管,予缝合.所有患者均无继发出血、胆漏等并发症.结论 三孔长线结扎法行LC是安全、有效的,避免了体内钛夹残留,可供有经验医师采用.
作者:王荣胜;唐亮;杨明;魏金龙;周威;应月强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经脐单孔腹腔镜技术在切除小儿腹腔囊性肿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依据纳入排除标准共选取90例患儿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措施,研究组给予经脐单孔腹腔镜技术;比较两组患儿客观指标情况(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患儿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23.0±5.9)ml,(34.4±2.l)min,(8.6±2.3)d,均较对照组有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高于对照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脐单孔腹腔镜技术治疗小儿腹腔囊性肿块的临床效果较佳,既可有效减少患儿的住院时间,又可避免转为重症炎症等,显著提高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郭朝 刊期: 2015年第05期
肝内胆管结石是指由胆道细菌感染、寄生虫感染以及胆汁滞留等因素引起左右肝管汇合部以上各分支胆管内结石,是胆管结石的一种类型[1-2].由于肝内毛细胆管细,且分布呈树枝状迂回曲折,以至于结石容易在其内滞留,容易诱发细菌感染,造成胆汁性肝硬化、肝脓肿以及肝萎缩等肝实质性病变,可诱发各种严重并发症,甚至可以造成患者死亡[1-4].
作者:刘爽峰;余益民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研究影响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na,ICC)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因素,建立预测肝内胆管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的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5年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行手术治疗并淋巴结清扫或活检的84例IC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与淋巴结转移相关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临床病理指标的预测价值.结果 84例患者中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为29.7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数目、肿瘤分化程度、术前血清CA-199水平、血管侵犯以及术前CT显示淋巴结直径≥1 cm与淋巴结转移相关,进一步多因素分析显示,只有术前血清CA-199水平和术前CT显示淋巴结直径≥1cm与淋巴结转移相关.ROC曲线中.CA-199、术前CT以及CT联合CA-199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660、0.732和0.746.结论术前诊断ICC淋巴结转移仍然比较困难,CT联合CA-199对预测淋巴结转移的效能较单用CT高.
作者:靳龙洋;韩超;黑振宇;全志伟;王健东 刊期: 2015年第05期
起源于肝内外胆管的胆道肿瘤多数具有分泌黏液的能力,但在绝大多数患者中黏液局限于肿瘤细胞内.然而,一些肿瘤在肝内外胆管内分泌粘稠的黏液,导致梗阻性黄疸和胆管炎,且伴有明显的胆管扩张.这类肿瘤被报道为黏液分泌型胆道肿瘤(MPBTs)[1].
作者:杨新伟;张宝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经皮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CT导向下125碘粒子植入与TACE联合射频消融治疗肝癌对术后复发和病人生存的影响,进一步明确两组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 选择60例原发肝癌患者,去除肝门部大血管旁及胆管、胆囊旁射频消融禁忌症,不适消融治疗病例,随机分成2组,30例TACE联合射频消融治疗为对照组,治疗组30例TACE+125碘粒子植入治疗,术后行肿瘤体积、血AFP值、血常规、肝功能指标、肝区疼痛、肿瘤复发、随访生存期对比.结果 与射频消融治疗组相比,粒子植入治疗组术后累积复发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 =5.325 P=0.022);术后疼痛明显减少(x? =7.68 P=0.012);术后累积生存率及术中出血无统计学差异(x2=1.765 P=0.184);西组均未见胆漏、腹腔感染、肝肾功能衰竭.结论 TACE联合粒子植入治疗原发性肝癌较TACE联合射频消融治疗治疗原发性肝癌适应症更为宽广,疗效更为肯定.
作者:宋诏民;尹承慧;彭勋;王宁;刘子凤;赵培丽;郎晓林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肝门腱管及邻近区域肿瘤的热消融治疗属于禁忌症,我们根据该区域肿瘤和肝门胆管的关系进行分型,在冷循环灌注保护肝门胆管的前提下,分别采用不同的治疗策略制定治疗方案.方法 肝门胆管内肿瘤采用胆道射频消融导管行胆道内消融,邻近肝门胆管的肝脏肿瘤行微波消融,必要时联合胆道支架植入,独创经胆囊途径扩张肝内胆管,肝内胆管穿刺置管,冷循环灌注保护肝门胆管等措施.结果 胆道肿瘤射频消融120余例,随访3个月至1年,3个月、6个月、1年支架通畅率分别为90%、75%、65%,无明显胆道肿瘤消融并发症;经胆囊途径扩张肝内胆管,并注水行邻近肝门胆管的肝脏病灶微波消融术6例,随访1月、3月、6月、1年,均无胆道损伤、狭窄等并发症,远期疗效有待继续观察.结论 根据我们的分型及治疗策略,该区域的肿瘤得到消融的疗效,突破了治疗禁区.
作者:梁军;杨业发;董春燕;姜虹;周俊;高勇;唐庆贺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胆道镜在难治性胆道残余结石的治疗.方法 行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后的肝内外胆管残余结石患者120例,其中30例为复杂性肝内胆管残余结石,对其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取石难度较大的主要原因有结石因素和胆管因素;其中结石因素11例,胆道因素19例,其中12例存在肝内胆管狭窄,3例合并胆管的汇流异常或胆管变异;4例结石所在胆管与其汇入的胆管星锐角.经肝胆B超或CT证实胆管残余结石,再次行胆道镜检查和(或)结合术中胆道镜超选造影,成功发现残余结石,经胆管扩张、液电碎石及取石等措施将残余结石取净,无残留结石发生.结论 肝内胆管残余结石难治性的原因复杂,针对不同原因采用不同的方法.结合胆道镜超选造影、胆管扩张、液电碎石可提高取石成功率.
作者:李立祥;欧松柏;许丽;吴浩翰;夏俊;张晏东;姚维海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生长抑素对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疗效及胰腺内外分泌系统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89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2例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47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生长抑素治疗,治疗7d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胰腺内外分泌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6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19% (P<0.05);治疗3、7d后,观察组血淀粉酶(AMY).血流量(BF),血容量(BV).毛细血管通透性(PS)、胰高血糖素(GLU)、胰岛索(INS)、正铜蓝蛋白(CP).胰蛋白酶原-2(TPS-2).血清脂肪酶(LIP)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生长抑素显著提高了临床疗效,改善了患者内外分泌系统,值得临床重视.
作者:黄艳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萎缩性胆囊解剖病理变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手术治疗的282例萎缩性胆囊炎的临床资料.结果 萎缩的胆囊及其邻近结构有明显的解剖和病理变化.结论 了解萎缩性胆囊解剖变化特点,对于指导手术,预防术中副损伤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鲍恩武;盛华嵩;范育林;孙登群;龚仁华 刊期: 201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