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霞;刘春燕;苏俊平
目的 探讨低温等离子腺样体切除联合双侧扁桃体切除对小儿鼾症(SD)患者低动脉血氧饱和度[LSa(O2)]和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72例小儿S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其临床治疗特征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在SD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患者予以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腺样体切除联合双侧扁桃体切除术治疗,对照组予以动力切割系统切除腺样体联合常规剥离双侧扁桃体手术治疗,根据临床及随访资料比较2组患者手术情况、临床疗效及手术前后其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LSa(O2)和睡眠质量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手术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手术前后其AHI、LSa(O2)、QSQ评分及ESS评分均较前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腺样体切除联合双侧扁桃体切除术治疗SD临床疗效较好,可明显改善患儿LSa(O2)及睡眠质量.
作者:吴昊;刘磊;王东海 刊期: 2017年第06期
手足口病(HFMD)自2008年被我国纳入法定丙类传染病.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全国累计发病11 762 589例,死亡3361例,年均发病率约为117/10万,居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数之首.目前,HFMD的人群、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相对比较透彻,可以从全国水平描述发病人群及病原学流行病学特征.由于HFMD具有明显的时-空聚集性,因此,气象因素与疫情的相关关系以及由此为基础的疫情预测成为空间流行病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我国HFMD人群及病原学时空分布流行特征、气象因素对时空分布的影响以及国内外预测模型的研究与应用现状,并在模型选择及纳入变量领域提出了新观点,以期为我国HFMD疫情的精准预测及疫情防控提供参考.
作者:张康军;刘昆;邵中军;龙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肝硬化住院患者的生存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110例肝硬化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于我院体检健康者55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受试者进行基本资料对比分析,并研究观察组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 对照组生存质量得分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影响肝硬化患者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包括:心理状态、社会支持、身体不适、病程时间、家庭收入、婚姻状况、运动生活、工作生活环境.结论 肝硬化住院患者因受心理、身体、经济、社会功能等因素的影响较大,生存质量较差,临床需要针对每个患者采取相应有效的治疗方法来消除或减少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从而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谢兰;姚勇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特勤疗养对高海拔官兵反应时的影响.方法 选取某边防团海拔4000米以上高原官兵75名,返回平原后其中26名赴疗养院开展特勤疗养,49名为未疗养组,对两组进行大脑反应时和正确率的测定,比较分析其影响因素,得出对特勤疗养措施的评估结论.结果 高海拔官兵反应时、正确率受驻地海拔、守防时间以及疗养时间的影响.疗养15 d组、疗养30 d组被试因海拔不同反应时结果具有显著差异(P<0.05),且驻地海拔越低,反应时越短;未疗养组、疗养15 d组以及疗养30 d组被试因守防时间不同反应时结果呈现显著差异(P<0.05),且守防时间越短,反应时也越短;疗养组被试因疗养时间不同,反应时、正确率对比结果有所差异,且疗养时间越长,反应时越短,正确率也越高.结论 高海拔官兵组织特勤疗养可以有效降低大脑反应的时间,减轻高原环境对大脑功能的不良影响.建议定期组织疗养以提高高原官兵的健康水平和部队的战斗力.
作者:毋琳;徐莉;杨磊;邢文荣;张晨彬;郭广会;党政兰;刘欢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影响住院患者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院内感染危险因素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1月-2014年9月因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院内感染患者112例,根据患者MDRP检测结果,将112例患者分为MDRP组(43例)与非MDRP组(69例),对两组进行对照研究,采用多因素Cox分析影响MDRP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患者年龄、ICU/RCU、APACHEⅡ评分、COPD/支扩、混合感染、机械通气、亚胺培南、美罗培南为影响MDRP院内感染的单因素(P<0.01);经多因素Cox分析结果得出:APACHEⅡ≥ 16分、机械通气、亚胺培南、美罗培南为影响MDRP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P<0.01).结论 APACHEⅡ≥16分、机械通气及使用亚胺培南或美罗培南为影响MDRP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
作者:陈保锦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多西他赛联合替吉奥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转移性乳腺癌患者90例.根据患者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多西他赛联合卡陪他滨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多西他赛联合替吉奥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无进展生存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低于观察组患者(P<0.01);对照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低于观察组患者,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西他赛联合替吉奥治疗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临床疗效佳,安全性高.
作者:李建梅;孙静宜;周桂萍;李建柱;李金凤;田春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官兵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方法 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认真梳理总结,提炼关键方法,在实践中反复应用评价,形成理论体系,指导部队心理教学实践.结果 把好心理教育“五个字”是确保教育实效的关键.把好“准”字,确保心理教育针对性;把好“简”字,确保心理教育生命力;把好“精”字,确保心理教育传承性;把好“透”字,确保心理教育深入性;把好“活”字,确保心理教育灵活性.结论 心理教育是做人的工作,受教育对象接受程度直接影响心理教育效果.在实际教学中,要不断改进教育方式,积极开辟新途径,探索新办法,把握好“五个字”,确保官兵心理教育的实效性.
作者:徐宝凤;赵景平;王亚伟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Dyract复合体充填修复楔形缺损的临床疗效及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2年10月-2014年12月我院口腔科进行楔形缺损修复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修复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40例),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牙髓活力、牙周组织应力、楔形缺损修复疗效及分析楔形缺损修复临床疗效的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牙髓活力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后研究组的牙髓活力整体较对照组好转(P<0.05);研究组在夹角为30°、60°、90°、120°时的牙周组织应力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年后,研究组的修复牙色泽协调性、边缘着色度、楔形修复体固位、形态满意度、边缘整合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继发龋,牙髓牙本质反应测试未发生过敏、疼痛等不良反应.患牙缺损程度、缺损牙区、牙龈活力、充填材料是影响楔形缺损修复临床疗效的危险独立因素.结论 Dyract复合体可作为充填修复楔形缺损的优选治疗方式.影响楔形缺损修复疗效的因素有患牙缺损程度、缺损牙区、牙龈活力、充填材料,应当注重这些因素,提前做出干预.
作者:米广平;雷小朋;范晶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维格列汀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患者心血管系统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医院收治的T2DM合并冠心病患者100例(脱落14例,完成8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50例,脱落8例,完成42例)给予二甲双胍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50例,脱落6例,完成44例)给予维格列汀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均以4周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测定两组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肿瘤坏死因子α(I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丙二醛(MDA)、过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0)、内皮素-1(EF-1)、一氧化氮合酶(NOS),统计不良用药反应,随访1年记录两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FPG、HbAlc、TC、LDL-C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MDA、TNF-α、hs-CRP、EF-1低于对照组,SOD、NO、NOS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用药反应、1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1.36%、6.82%低于对照组的28.57%、23.81%(P<0.05).结论 维格列汀联合美托洛尔治疗T2DM并冠心病可通过改善糖脂代谢水平、炎性反应、氧化应激反应、血管内皮功能等发挥心血管系统保护作用.
作者:陈宝虎;崔慧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调查唐山市曹妃甸区老年糖尿病患者社会支持现状及需求.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来我院门诊接受治疗的98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记录患者的社会支持评分及社会需求量表评分,比较不同患者的上述量表评分结果.结果 不同年龄、居住情况、病程、收入及医药费支出的患者社会支持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居住情况及病程的患者社会需求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唐山市曹妃甸区老年糖尿病患者对社会支持需求较高,应给予重视.
作者:李存燕;王晓玲;王文静;李彩虹;刘春娟;王新玉;王梅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福州市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患者诺如病毒病原学特征及流行特点.方法 收集2015-2017年福州市疑似诺如病毒引起的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患者的肛拭子或呕吐物标本,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筛查诺如病毒,阳性标本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部分VP1区基因并测序,使用诺如病毒基因在线分析工具以及种系进化分析方法了解诺如病毒基因型和亚型的分布.结果 在对21起疫情158份患者标本的核酸检测中,实时荧光RT-PCR法共检出GⅡ型89份(56.33%),GⅠ型9份(5.70%).在随机抽取的有代表性的21份阳性标本中,共获得13份部分VP1区基因序列,其中8份GⅡ.2亚型,2份GⅡ.3亚型,2份GⅡ.17亚型,1份GⅠ.6亚型.结论 2015-2017年福州市引起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的诺如病毒病原学基因亚型优势毒株为GⅡ.2亚型,且GⅡ.17和GⅡ.2亚型为福州首次发现,其余均为本地流行的型别.
作者:纪惠玲;陈艳;谢迺鸿;陈智伟;姚栩;黄业伟;王瀚炜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工作中的差错进行分析,探究针对性的防范措施,以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性.方法 分析2014年8月至2015年7月本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发生的104例差错事件,涉及的环节主要包括处方审核、摆药核对、输液调配等.结果 差错事件中,审方差错、贴签差错、摆药差错、调配差错、停药嘱退药差错、成品输液发放差错的占比依次为5.77% (6/104)、21.15% (22/104)、36.54%(38/104)、15.38% (16/104)、7.70%(8/104)、13.46% (14/104).外部人员发现的差错和内部人员发现的差错分别为80.77% (84/104)、19.23% (20/104).结论 本次研究中通过对PIVAS工作中所出现的差错予以分析,并且采取了针对性防范措施,不断改进技术、完善差错防范制度和信息系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临床用药的安全性,也有利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服务水平的提高.
作者:潘景光;刘敏;赵红萍;杨艳霞;马如梦;赵佐庆;涂艳阳;张永生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育龄女性接种麻疹疫苗的效果.方法 选取某区体检备孕妇女268例,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接种组和未接种组,每组134例,再根据妇女的麻疹抗体水平分为低抗接种组、高抗接种组、低抗未接种组和高抗未接种组,比较各组入组时、3个月后、9个月后以及婴儿8个月时的麻疹抗体水平.结果 低(高)抗接种组3个月后和9个月后的麻疹抗体水平高于低(高)抗未接种组,低(高)抗接种组婴儿8个月后的麻疹抗体水平高于低(高)抗未接种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入组时,低抗接种组麻疹抗体水平低于高抗接种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接种3个月、9个月后,低抗接种组和高抗接种组两组麻疹抗体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婴儿8个月抗体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疫苗接种组婴儿麻疹感染率显著低于疫苗未接种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组孕妇9个月时的麻疹抗体水平与婴儿8个月后麻疹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629,P<0.01).结论 育龄女性接种麻疹可以有效地提升自身机体麻疹抗体水平,可以安全有效地降低婴儿麻疹感染率,为临床降低婴儿的麻疹感染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途径,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正强;彭代彬;李万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瑞舒伐他汀和匹伐他汀治疗绝经后女性高血压血脂异常合并糖耐量减低(IGT)的效果.方法 连续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6月间就诊的绝经后高血压血脂异常伴IGT患者242例,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组(10 mg/d,n=121)和匹伐他汀组(2 mg/d,n=121),观察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2、6、12、24个月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新发糖尿病例数.结果 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治疗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TC、LDL-C(2、6、12、24个月时)明显降低(P<0.o1)、HDL-C(12、24个月时)明显升高(P<0.05).组间比较:瑞舒伐他汀组与匹伐他汀组同期比较,TC和LDL-C均降低明显(P<0.05),匹伐他汀组HDL-C(24个月时)升高较瑞舒伐他汀组明显(P<0.05).瑞舒伐他汀组治疗12、24个月时与本组治疗前比较,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升高(P<0.05);匹伐他汀组与本组治疗前比较,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无明显变化.治疗12、24个月时新发糖尿病例数分别为瑞舒伐他汀组10、21例,匹伐他汀组8、14例(P<0.05).结论 常规剂量的瑞舒伐他汀降低绝经后高血压高血脂合并IGT患者的血脂水平的效果优于常规剂量的匹伐他汀,匹伐他汀对糖耐量减低患者血糖影响小于瑞舒伐他汀.
作者:范瑞云;石磊;董均杰;杨静茹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临床观察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的焦虑和抑郁情绪的控制、自尊水平的提升及生存质量的影响,以期为提升乳腺癌患者手术治疗预后的临床效果提供参考.方法 以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期间于我院住院行乳腺癌手术治疗的12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将128例患者等分为心理干预护理组(n=64)和常规干预护理组(n=64).常规干预护理组患者单纯给予常规护理,心理干预护理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方法基础上辅以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焦虑情绪、抑郁情绪、自尊水平及生存质量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焦虑自评量表得分、抑郁自评量表得分均有所降低,心理干预护理组患者治疗后的得分均显著低于常规干预护理组患者治疗后的得分(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自尊自评量表得分和生存质量测定量表得分均有所提高,心理干预护理组患者治疗后的得分显著高于常规干预护理组患者治疗后的得分(P<0.05).结论 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的焦虑情绪、抑郁情绪、自尊水平有着明显的改善作用,且可有效提升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是一种理想的乳腺癌手术治疗患者临床护理辅助方案.
作者:吕臻;闫杏娜;王爱梅;邓秀卿;曹媛媛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老年慢性疼痛患者自我效能与自我护理能力的现状,并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于2015年2-12月,应用便利抽样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自我护理能力量表、简式McGill疼痛问卷和自我效能量表对辽宁省锦州市凌河区、古塔区、太和区的老年慢性疼痛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的640例老年慢性疼痛患者中,夫妇慢性疼痛患者352人(55.0%),独居慢性疼痛患者288人(45.0%),独居慢性疼痛患者和夫妇慢性疼痛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老年慢性疼痛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总分为(95.6±13.1)分,自我效能总分为(5.2±0.5)分;独居慢性疼痛患者自我护理能力(89.8±10.8)和自我效能得分(4.5±0.8)显著低于夫妇慢性疼痛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97.7±12.5)和自我效能得分(5.6±0.6)分(P<0.05).自我效能与自我护理能力呈正向相关关系(r=0.326,P<0.01).结论 老年慢性疼痛患者自我效能与自我护理能力之间密切相关,应实施社区护理干预措施以提高自我效能,从而改善自我护理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白雪;郭蕾蕾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某科研单位2014年代谢综合征的流行特征.方法 从该单位2014年体检数据中选取具有完整资料的515名人员,将问卷调查的数据、体格检查及生化指标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根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CDS)诊断标准进行分类,比较代谢综合-(MS)检出率及其各组分的检出率.结果 2014年该人群MS总检出率为41.94%,男性为45.41%,女性为32.09%.检出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各年龄组男性检出率均高于女性,x2 =7.94,P<0.01.结论 该单位人群MS的流行不容忽视,要把41~50岁男性人群作为重点人群,把控制体质量、降低血脂作为首要目标.
作者:邵赟;刘宝花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肽水平与胰岛素应用的相关性,旨在为临床上治疗2型糖尿病提供相关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我院糖尿病内科在2014年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将患者分成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口服降糖药物治疗,观察组予胰岛素加用口服药物治疗,所有患者均进行标准的馒头餐试验.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各指标值的差异;治疗半个月后,观察2组患者空腹血糖(FBG)及餐后2h血糖(2hBG)水平变化及随访期间血糖控制情况.结果 观察组在各时间点C肽表达水平及C-PAUC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HbA1c、GAUC及各时间点的BG均高于对照组(P<0.05);C肽曲线下面积与年龄、FCP、各时间点C肽及各时间点CP/BG比值呈正相关(P<0.05),与病程、HbA1c、GAUC及各时间点血糖水平呈负相关(P<0.05),与体质量指数无关(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与之前比较血糖均有好转(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半年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血糖异常情况.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肽表达水平与年龄、病程、血糖相关,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会使C肽水平上升,提示有可能停用胰岛素而改服降糖类药物.
作者:肖月星;冯春鹏;邓岚 刊期: 2017年第06期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以脑膜炎和败血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全球细菌性脑膜炎的主要原因之一.该病传染性强,起病急,病情重,在中国曾引起数次大流行.流脑从发现到现在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但至今仍然未得到有效控制.为了解目前流脑流行概况,对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分析,为流脑防控提供依据.
作者:郭立春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扫描与CT血管造影(CTA)技术对肾脏病变及肾血管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8月我院因肾脏疾病进行MSCT扫描与CTA检查的患者94例.整理94例患者MSCT扫描图像与CTA重建图像,由两名经验丰富的放射科诊断医师共同评估观察MSCT扫描图像与MSCTA重建图像,对肾脏及血管病变的检出个数与扫描检查优势进行分析.结果 MSCT扫描对94例患者检出病灶结节共58例,其中肾实质病变36例,囊性病变9例,肾畸形者12例,肾动脉血栓1例;CTA技术图像对94例患者检查出病灶结节共73例,其中肾实质病变37例,囊性病变9例,肾畸形12例,肾血管病变15例.MSCT对肾实质病变检出例数较多,对血管病变检出例数劣于CTA技术.CTA技术图像对94例患者病灶检出例数较MSCT平扫多(x2=22.267,P<0.05).结论 MSCT扫描图像对肾实质结构变化显示突出,CTA各项后处理技术能直观、全面的准确显示病变区,在多角度体现肾脏与血管的空间解剖关系.MSCTA有利于影像医生对病变部位进行精确定位显示,准确掌握患者肾血管解剖走形,为临床提供重要影像学资料,指导临床医生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
作者:杨寅 刊期: 201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