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增庆;耿利;杨甲梅;吴孟超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致命的并发症,其手术治疗时究竟是采用分流术还是断流术多年来一直颇有争议.既往多认为行断流术比较合理,但随着近年来对门静脉高压性胃病认识的逐渐加深,单纯行断流术的合理性受到质疑,提倡断流术联合分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报道逐渐增多.本院1997年1月~2000年12月共行脾腔分流或脾肾分流加食管下段胃底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脉高压症22例,取得较为满意的近期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晓通;祁向东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医源性胆管损伤是指发生于手术中的胆管损伤,国内资料报道95%以上的胆管损伤发生于胆囊切除术,国外资料报导92.5%发生于胆囊切除术,而胆管损伤一旦发生将带来严重后果,尤其治疗是一个相当棘手的问题.本院1978~2000年共行胆道手术2 67 8例,发生胆管损伤18例,现就胆管损伤的原因、诊断、处理和预防作一概述.
作者:许斌;沈世红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本院2000年1月~7月,有7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发生胆囊床积液 ,导致术后发热、腹痛及白细胞升高等感染征象,再次行腹腔镜手术引流,使患者得到及时准确的诊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邢建桥;邓明福;彭立勋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常温下阻断肝血供和选择性阻断肝静脉不同时期肝脏的变化,探讨肝脏的温缺血时间.方法常温下阻断Wista r大鼠入肝血供30 min、45 min及60 min,观察肝细胞的形态,结构,肝血窦内皮组织的超微结构,肝酶学指标ALT、AST的改变.结果常温下鼠肝血流阻断在45 min内肝脏的改变为可逆性改变.肝脏酶学A,B,C组ALT,AST明显高于正常(P<0.01),A组与B组无明显差异(P>0.05),C组AL T,AST高于A、B组(P<0.01),D组正常.结论常温下阻断Wistar大鼠入肝血供和选择性阻断肝静脉的温缺血时间可达45 min,而不出现肝脏结构改变.
作者:范应中;王汴云;王稼祥;赵永福;张谦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患者,女,53岁,农民.右上腹包块2年,增大伴右下肢浮肿3月入院.慢性病容、消瘦、腹部隆起,腹壁静脉轻度曲张,腹部可扪及一巨大囊性包块,上起剑突,下达盆腔,有波动感,光滑,边界不清,叩呈浊音.血常规,白细胞5.1×1 09/L,红细胞3.6×1012/L,血红蛋白110 g/L,嗜酸性粒细胞3%;肝功,碱性磷酸酶488 IU/L,白蛋白3 1.7 g/L,白、球蛋白比值1.2,AFP阴性;B超腹腔巨大囊肿;CT肝右叶巨大囊肿.手术所见 :囊肿上起右膈,下致盆腔,壁薄呈灰白色,边缘清楚,源于肝右后叶,肝被推向左侧,并有明显压缩,大部份肠管被推向左下腹腔.术中将囊肿切开一小口吸尽囊液,囊液呈黄褐色 ,总量11 000 ml,施形开窗术,将囊肿壁部份切除,残余囊壁用10%甲醛和3%过氧化氢处理 ,置潘氏引流管于右肝膈间隙区.术后引流液开始约500 ml/d,逐日渐减少,15 d后拔管, 痊愈出院.囊液皮内试验(Casoni)阴性.病理诊断:单纯性肝囊肿.
作者:王旭;赵育 刊期: 2001年第05期
自1963年3月Starzl教授在美国为一先天性胆道闭锁患儿作了首例原位肝移植以来,肝移植已历经了实验研究、临床应用以及推广发展和创新阶段,肝移植例数以每年数千至上万例次的速度发展,新的手术方式和技术,经过改良的保存技术,以及新型免疫抑制药物的使用使临床肝移植获得了良好的效果,许多肝移植中心取得了术后1 年存活率90%以上,5年存活率70%以上的成绩.
作者:朱继业;王东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肝损伤外科治疗的分级处理方法.方法总结近年来84例肝损伤治疗情况.其中,Ⅰ级12例,Ⅱ级26例 ,Ⅲ级32例,Ⅳ级6例,Ⅴ级8例.非手术治疗18例(占总数的22.6%);手术治疗65例,单纯肝组织缝补42例,不规则性、清创性肝切除21例,碘仿纱条填塞2例.结果临床痊愈75例,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死亡7例,总病死率8.33%,分级病死率:Ⅰ~Ⅱ级0%,Ⅲ级6.25%(2/32),Ⅳ级0%,Ⅴ级62.5%(5/8).结论肝损伤应实行分级的外科限时处理,Ⅲ级以下损伤可适当保守治疗,Ⅲ级或其以上损伤应强化抗休克措施,依据损伤类型进行相应的手术治疗,以彻底清创止血,合理引流,防治并发症.
作者:周载平;胡泽民;余元龙;常晓健;陈宏 刊期: 2001年第05期
自腹腔镜技术应用于胆囊切除以来,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目前已经成为一种常规手术方法,随着技术的日益成熟和腹腔镜医生经验的积累,其并发症的发生率已越来越低.然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LC)中的一些严重并发症仍是困扰人们的一个难题,文献1,2报告为0.66%~3.20%.本文就本院1997年 10月~2000年10月收治550例行LC分析如下.
作者:姚英民;刘青光;于良;潘承恩 刊期: 2001年第05期
肝内胆管结石在我国南方地区发病率较高,占胆石症病例的1 6.1%,处理较复杂.目前肝叶切除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有效方法.本院1996年10月-2000 年4月采用肝叶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50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京平 刊期: 2001年第05期
自环孢素(Cyclosporine A.CsA)在各移植中心广泛应用后 ,使得肝脏移植由临床试验阶段正式进入了飞速发展的临床应用新纪元.时至今日,临床原位肝脏移植(Orthotopic livertransplantation,OLTx)在大多数学者的观念中已成为现阶段治疗终末期肝病唯一的有效方法,肝移植术的逐渐改进和完善,推动了存活率的不断提高. 许多先进国家的大医院中,OLTx已成为常规手术,术后一年存活率90%,部分中心的5年成活率已达70%以上1.近年来,虽然外科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完善,但肝移植术中血管方面的并发症仍然是肝脏移植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保护移植肝供血管道的完整性在肝移植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这其中,又以维护肝动脉系统的完整性为困难2 .
作者:吴天鸣;杨翔 刊期: 2001年第05期
胆囊切除是普外科常见的手术,术中胆道损伤时有所闻.1993年2月~ 2000年12月,笔者完成150例采用顺逆结合法胆囊切除手术,无手术死亡、胆管损伤和术后并发症,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培龙;汪永录;王洪生;刘须才;李志华;林万隆;马小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对各类肝切除术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总结肝脏恶性肿瘤及良性病变的手术适应证.方法对半肝以上的肝切除,解剖肝门、行单侧入肝血管结扎或半肝血流阻断,对于肝叶或联合肝段切除行第一肝门血流阻断(Pringle法)或手控法.恶性病变切肝时,距肿瘤边缘肝组织2 cm以外切除,保留硬变肝的50%或正常肝的30%.结果术中大出血1例,无手术死亡, 恶性病变40例,1、3、5年存活率分别为55.0%、40.0%、5.0%,良性病变肝切除愈后良好. 结论在控制入肝血流下,以钳夹法为主的切肝实用、简便、可靠 .围手术期的处理更为重要.
作者:李荣祥;李金龙;潘万能;李劲;周颖;陈勇;何平;毛盛名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早期经鼻肠内营养(EN)在急性重症胰腺炎( ASP)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以近2年来的ASP 26例分:EN 组12例,TPN组14例.其治疗结果作对比,观察住院天数、各种并发症、病死率和费用的差异.结果 EN组平均住院天数,ARDS和其他感染性并发症均低于TPN 组,病死率明显下降,治疗总费用显著减少.结论 EN在ASP中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值得提倡.
作者:赵大建;胡智明;邹寿椿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提高肝外伤救治成功率的有效途径.方法对1990年1月~20 00年1月10年间收治的118例肝外伤病例进行分析.结果手术治疗80例,保守治疗38例,与肝外伤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16.1%(19/118),病死率为5.9%(7/ 118).结论 B超、CT等现代影像学检查手段提高了肝外伤的诊断和监测水平,更多的肝外伤患者可采用非手术治疗.对血液动力学持续不稳定的患者,积极手术是治疗成功
作者:王国俊;杨威;马清涌;潘承恩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外科治疗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995年至2000年10月采用肝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44例. 结果肝内结石以左肝较多见,共40例占90.9%.肝切除以左外叶为主,术后残余结石13例占29.5%,复发结石1例,复发率2.3%.结论肝段肝切除的联合手术能有效降低术后的残石发生、症状复发和再手术率,是当前治疗肝胆管结石并狭窄的首选术式.
作者:洪建文;谢昭雄;黄鑫;许国平;刘金炎;庄丹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医源性胆管损伤的病例随着基层医院胆囊切除例数的增加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普遍开展而有所增加,术后首次处理欠妥, 近几年作者经治胆管损伤后再手术患者35例,现结合近几年的病例及文献,回顾分析以提高对胆道手术的重视及损伤后的早期处理.
作者:吕振海 刊期: 2001年第05期
自1963年美国Starzl成功施行第1例原位肝移植以来,肝移植在国外发展迅速,至今累计已达6万例以上1.肝移植在我国应用稍晚,现累计约200余例.肝移植的迅猛发展,首先应得益于移植技术的发展完善,如背驮式原位肝移植、劈离式肝移植及异种肝移植等;还得益于肝移植指征的进一步明确,肝脏保存液(UW液)的应用及抗免疫排斥治疗的巨大发展.放射学技术在肝移植术后及时发现、诊断和治疗并发症的发展和完善,对肝移植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其合理应用及技术进展来越引起临床和影像学者的关注.
作者:孙希杰;全显跃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拔T型管后胆漏是胆道探查T型管引流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 ,以往多采用从T字管窦道内置入导尿管引流来处理,这样引流效果难以肯定.本科1995年4月~2000年 10月采用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纤维胆道镜治疗拔T字管后胆漏5例,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郑国庆;梁金荣;沈朝敏 刊期: 2001年第05期
1 临床资料患者,女,56岁.右上腹痛20年,疼痛多在夜间发作,为持续性钝痛,有时向右腰背部放射 ,痛时拒按,偶有返酸.疼痛剧烈时昏厥.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胃溃疡“,对症治疗效果不佳.12年前B超检查后,诊断为胆总管结石,服用“排石汤“,症状仍无明显好转.患者无黄疸、畏寒发热.3年前以胆总管结石行ERCP检查2次,未成功.2年前腹痛加剧,急诊剖腹探查,术中未发现胆总管明确结石,予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术后T管造影检查, X线平片上发现肝区有一枚直形缝衣针.追求术前腹部X线平片,证实该缝衣针已经存在,排除手术遗留.2000年11月6日入本院.入院后询问病史,患者无明确吞服异物,也无针刺或外伤史,异物入腹腔途径不明.体检:上腹正中手术疤痕,剑突下2指处局限性压痛,深按及推动时疼痛加剧,但未及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免疫及生化检查各指标均无异常.B超见肝门区细长强回声影.CT:肝实质密度均匀,肝左外叶内有长3.5 cm针状高密度影,肝内外胆管无扩张.11月8日手术探查.术中见胃小弯前壁有一约2 cm×2 cm苍白区,未触及明显溃疡.胆囊已切除,胆总管不扩张,内无结石,胰腺正常.探查肝左叶时,触及锐物,检查发现肝左外叶下段有一缝衣针,部分露出肝表面,即给以肝脏切开取异物,取出一枚生锈的缝衣针,长为3.5 cm,直径1 mm,毕术缝合肝脏创面,术后患者症状消失,7 d痊愈出院 .
作者:温增庆;耿利;杨甲梅;吴孟超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防止肝内胆管结石术后高残余结石的有效方法.方法 5年来采用肝叶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24例,其中行左外叶切除13例,左半肝切除5例,右后叶切除2例,右后叶加左外叶切除2例,右半肝切除2例 .结果术后残余结石4例(16.6%),其中残留左内叶2例(8.3%)、右后叶2例(8.3%).术后切口感染2例(8.3%),右胸腔积液1例(4.2%),胆漏1例(4.2%) .结论肝叶切除术结合高位狭窄胆管切开整形胆肠吻合应是肝内胆管结石症治疗的好和主要的方法.
作者:潘学峰;莫经刚;卜建国;蒋祖福 刊期: 200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