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强;黄志强
影像检查现已成为胆道外科围手术期不可缺少的检查方法.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尤其是内镜的问世和广泛应用,不仅提高了诊治水平,而且带来了治疗上的突破和变革,使胆道疾病的诊治取得长足进展.
作者:石景森;王健生 刊期: 2000年第05期
肝脏肿瘤手术前要求其影像学检查具有高敏感性及高特异性,以便于外科医师制定正确的手术方案.有作者报道,对于HCC特别是结肠癌肝转移的患者,手术前应在动脉、门静脉血管造影的同时进行CT检查(CTAP),因为CTAP被认为是术前敏感的检查方法.
作者:朱立新 刊期: 2000年第05期
为探讨胆道镜在术中的应用价值与适应症,我院自1998年至今,应用日本OlympusP20型纤胆镜对32例患者实施术中胆道镜探查与治疗,结果满意.
作者:倪斌;戴江峰 刊期: 2000年第05期
原发胆道结石多为胆红素钙结石,其病因未明,一般认为与胆道感染,胆流淤滞,胆汁成份改变有关.近来对胰胆管合流异常的研究发现,长期胰液胆道返流可刺激胆管壁和改变胆汁成分,导致胆管扩张或结石形成[1].原发性胆道结石病例都有不同程度的胆管扩张和胆汁病理性外观变化,其胆道内是否有胰液返流尚不清楚.本文旨在探讨原发性胆道结石病人胆道内有关胰液返流的临床证据及其与胰胆管合流异常的关系.
作者:周瑾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修补肝外胆管缺损简捷、有效的术式.方法 用带蒂胆囊瓣修补肝外胆道缺损14例.其中,肝总管缺损Mirizzi综合征Ⅱ、Ⅲ型11例(78.57%);原发性胆总管结石、胆总管壁溃疡穿孔2例(14.28%);医源性胆总管损伤1例(7.14%).结果 全组病例恢复好,术后带T型管3~6月经T管造影复查后拨管,无1例术后出现并发症.结论 带蒂胆囊瓣修补肝外胆管缺损,手术简单易行,取材方便,合乎胆道生理,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刘亚光;张文福;牛力春;严琦敏;孙永峰;宋波 刊期: 2000年第05期
我院自1991年6月~1999年8月采用自行设计的改良式Roux-Y胆总管空肠吻合术治疗胆道良性疾病,其效果优于传统Roux-Y胆总管空肠吻合术,现报告如下.
作者:兰强;马祖华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医源性胆管损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1992~1999年间治疗的14例胆管损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例胆管损伤术中发现并行修复整形11例,治疗效果好,另3例二次手术行胆肠吻合,死亡1例,病死率占7.14%(1/14).结论 胆管损伤应尽早发现,并选以合适的治疗方法处理,比后期处理效果好.手术以修复整形为首选.
作者:周建华;赵家瑜;杨复元;陈雄志;周斌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临术手术分析诊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发生右上腹剧烈腹痛的原因,并采取措施降低其发生率.方法 回顾性地分析诊断对照组138例LC术后出现的32例右上腹剧烈腹痛的可能原因.前瞻性地随机将治疗组186例分为换气引流组73例,换气组45例,引流组68例;然后观察分析各组病人术后剧烈腹痛的发生率,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剧烈腹痛的发生率为23%,可能的原因分别是腹腔膈下CO2气体酸性刺激9例,肝下积血积液7例,肋软骨受损5例,肠胀气7例,原因不明者4例.换气引流组、换气组、引流组的术后剧烈腹痛发生率分别是5.8%(4例),13%(6例),10.2%(7例);对照组与各治疗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出现剧裂腹痛与膈下CO2酸性刺激、肝下积气积液、肋软骨损伤、肠胀气等因素有明显关系;术前清洁肠道,术终时行腹腔换气、置管引流能大限度地降低术后右上腹剧烈疼痛的发生率,建议常规执行.
作者:刘安重;陈孝平;卢绮萍;邵俊伟;孟春城;张天启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 讨论无血切肝在复杂型HCC中的价值.对象和方法 收集自1997.1-1999.1收治的复杂型HCC 22例,统计其性别、年龄及肿瘤大小、肿瘤的侵犯程度、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术中出血和输血量、阻断时间、术后肝衰、手术死亡、术后复发和生存时间等指标.结果 肿瘤常侵犯的大血管是门脉,达45.45%;平均术中出血量为818.18±491.57ml,输血量为890.91±615.56ml,术中无血阻断的时间为22.00±13.08(6~55)分钟,手术死亡率为9.09%,1年复发率为45.45%,1年生存率为77.27%.结论 改良式无血切肝法能提高复杂型HCC的手术切除率,减少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延长肝脏热缺血耐受时间,手术死亡率低,能有效延长晚期HCC的生存时间,因而它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作者:尹震宇;王效民;于仁祥;张百萌;俞可克 刊期: 2000年第05期
近二十年由于超声、CT、磁共振胆管水成像(MRCP)、核医学、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以及经皮肝穿胆道造影(PTC)等成像技术的出现和发展,胆管成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作者:张国兵;余永强 刊期: 2000年第05期
1996年12月~1999年9月,我院对44例急诊胆道手术进行了纤维胆道镜检查和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分析如下.
作者:涂从银;周勇;汪宏 刊期: 2000年第05期
急性自发性胆道穿孔在临床上并不多见,表现为肝外胆管穿孔更为少见.一旦发生,其症状凶险,若不予及时合理的治疗,死亡率可达33.3%.我院1987~1997年间因急性胆管炎手术342例中4例为肝外胆管穿孔,另于剖腹探查中发现1例.现结合文献复习,对其病因、诊断和处理进行讨论.
作者:赵祥;杨兵;应嘉钧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促炎和抗炎细胞因子及其平衡与重症胰腺炎(SAP)的关系.方法 26例SAP病人分为血液滤过组和对照组.测定血清内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1β、IL-8、Sil-2R及抗炎细胞因子IL-2、IL-10的含量,观测APACHEⅡ评分、CT积分和体液细菌培养及临床症状的变化,以观察促炎和抗炎细胞因子与疾病严重度、胰腺坏死、机体免疫力及腹痛的关系.结果 APACHEⅡ及CT积分显著降低和腹痛(P<0.05)时间显著缩短;体液细菌培养时间显著延迟和阳性率降低(P<.005).血滤组的促炎细胞因子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而抗炎细胞因子却显著升高(P<0.05).结论 促炎和抗炎细胞因子与重症胰腺炎的病理生理变化密切相关,且两者的相对变化较两者的绝对变化更为重要.
作者:毛恩强;汤耀卿;韩天权;袁祖荣;张圣道;彭奕冰;季育华;支立民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 为探讨肝内胆管结石并胆管狭窄的外科治疗.方法 从1991年6月至1997年12月,对24例肝内胆管结石并狭窄的患者行肝胆管切开取石,其中10例加行硬性经皮胆钳术中取石;左外叶及左半肝切除12例所有病人均行肝胆管空肠大口吻合术.结果 24例病人均行随访,优良效果96.0%.结论 肝叶、肝段切除联合肝胆管空肠大口吻合是肝内胆管结石并胆管狭窄的佳治疗方法选择.
作者:李祥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的临床特点,选择合适的手术治疗方式.方法 回顾分析75例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病例临床诊疗资料.结果 75例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患者中有58例行手术治疗,其中23例行囊肿内或外引流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0.3%,35例行囊肿切除胆道重建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的统计学意义(P<0.05).在75例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患者中,有5例妊娠期出现症状.结论 妊娠可能是女性先天性胆管扩张症出现症状的诱因之一;完整的胆囊切除,胆管空肠Roux-Y吻合术,是一种较为合理的手术方式.
作者:赵凤林;张荣贵;李国才;杨毅军;朝玥;孙克坚;王作仁;王健生;石景森 刊期: 2000年第05期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由于其创伤小、痛苦小、住院时间短而成为胆囊切除的主要方法,腹腔引流必然会导致住院时间延长,早期活动受限.现就这一问题结合本院的23例进行探讨分析.
作者:郭卫刚;徐根才 刊期: 2000年第05期
1 概述在许多国家和地区肝移植已成为目前治疗许多终末期肝病的常规方法.由于UW器官保存液和免疫抑制剂CsA的问世,使肝移植有了飞速的发展,适应证也在不断扩大,供肝的短缺成了当前急待解决的问题.
作者:杨甲梅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对胰头癌术前评分指导胰头癌的治疗.方法 疑胰头癌的病人术前行肝功能、CT检查,根据病人的年龄、肝功能、CT结果进行评分,根据评分结果制定手术方案.结果 对20例胰头癌进行评分,避免了不必要的探查,选择了切合实际的治疗方案.结论 对胰头癌进行术前评分有助胰头癌治疗方案的选择.
作者:龙宏纲;张辉;邝伟民 刊期: 2000年第05期
胆囊息肉样病变是胆囊粘膜局限性隆起病变的总称.随着B超的普及应用,对本病的检出率有明显提高.现将我院1993年~1999年经手术治疗证实的100例患者报告如下.
作者:胡志峰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由于肝移植在我国尚未成熟,手术仍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主要有效方法.手术方式的选择一直是文献争论的焦点.近我们随访观察了25例采用限制门腔分流治疗的门脉高压症患者,发现其临床效果良好.现就本组资料并对限制性门腔分流术分析讨论如下.
作者:纪智礼;蔡建华;赵亮 刊期: 2000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