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盐酸多奈哌齐对D-半乳糖致老年性痴呆大鼠治疗作用的机制

谢湘林;刘宏雁;邹洪斌;李晔;刘凯

关键词:盐酸多奈哌齐, 老年性痴呆, D-半乳糖, 学习记忆, 大鼠, 自由基
摘要:目的:从自由基方面探讨盐酸多奈哌齐对D-半乳糖致老年性痴呆大鼠治疗作用的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6只,采用区组随机分组法按体重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及盐酸多奈哌齐组,每组12只.腹腔注射D-半乳糖7周,制作大鼠老年痴呆模型,通过Morris水迷宫实验、跳台实验及皮层和海马组织病理检查,观察盐酸多奈哌齐对老年性痴呆的影响,并测定脑内的脂质过氧化物(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结果:与模型组比,盐酸多奈哌齐组大鼠水迷宫第4天及第5天达到平台的潜伏期及游程缩短(P<0.05或P<0.01),第4天及第5天向角变小(P<0.05),第1天、第2天跳台的错误次数减少(P<0.05),脑组织MDA降低(P<0.05),SOD升高(P<0.05).盐酸多奈哌齐组大鼠皮层及海马神经细胞排列较整齐,变性、坏死的神经细胞及嗜神经细胞现象少于模型组.结论:盐酸多奈哌齐对D-半乳糖致老年性痴呆大鼠有治疗作用,其机制除抑制乙酰胆碱酯酶以外,与其减少自由基损伤有关.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早产孕妇血清中sICAM-1水平与组织绒毛膜羊膜炎的关系

    目的:探讨早产孕妇血清中sICAM-1与组织绒毛膜羊膜炎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78例孕妇血清sICAM-1,早产孕妇58例为试验组(其中并发有绒毛炎者28例),足月孕妇20例为对照组.同时进行血白细胞计数及分娩后行胎膜、胎盘的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早产组并发绒毛膜炎的胎膜早破发生率及sICAM-1水平明显高于无绒毛膜炎者(P<0.05);足月分娩者产前、产后血清中sICAM-1水平无明显变化,与早产组无绒毛膜炎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早产并发绒毛膜炎者血清sICAM-1水平明显增高且不受产程影响,血清sICAM-1可作为预测早产的一项可靠指标.

    作者:王立岩;张小平;邹积艳;冷维春;庞晓丽;褚东梅;任春丽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髌骨骨与软骨自体移植1例报告

    1 临床资料患者,女,13岁,因外伤后右侧膝关节疼痛、肿胀,功能障碍来诊.该患于5 d前右膝外伤后疼痛、肿胀,关节功能障碍,就诊于当地医院,X线检查右膝关节正、侧位片未见明显骨质异常,给予对症治疗症状未见好转.入院后查体:右膝关节肿胀,髌骨压痛明显,右膝关节主动活动略受限,被动活动范围:屈100°,伸0°.浮髌试验阳性.辅助检查:右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示关节腔内1个大小约为3 mm×1 mm游离骨片,膝关节骨质未见异常.膝关节镜检查见一个大小约为10 mm× 9 mm游离软骨片,其下带有少量软骨下骨.

    作者:王海涛;于庆巍;张巨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新型TaqMan-MB荧光探针测定古DNA模板含量

    目的:设计荧光检测探针,对古DNA样本中的线粒体DNA片段进行定量分析,并对其检测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利用分子信标的茎环结构和TaqMan的降解作用设计一种新型的TaqMan-Molecular Beacon荧光检测探针,与实时PCR仪联用,对古DNA模板进行定量检测.结果:5个古代样本中3个测得拷贝数,1个无法观察到原始模板量,1个样本无原始模板.结论:TaqMan-MB荧光探针集中了分子信标和TaqMan的技术优势,对古DNA模板具有很好的定量检测效果.

    作者:崔银秋;张全超;谢承志;周慧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高校学生常见眼病的患病情况分析

    高校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眼病的发生有其自身特点.本文作者对2005年1月4日-2005年4月30日来本院眼科就诊学生的眼病患病情况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解艳艳;王春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扑热息痛致肝细胞损害2例报告

    1 临床资料[病例1]患者,男,37岁,高热伴周身不适3 d,发热时体温39.2 ℃,无头痛、恶心及呕吐,无腹泻、腹胀及厌油感.

    作者:黄英华;武晓丽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苦参凝胶的制备及临床应用

    阴道炎常见的病原体有细菌、念珠菌和阴道毛滴虫等.本院应用院内协定处方制成苦参凝胶,应用于本院妇科门诊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于虹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甲磺酸罗哌卡因(ROP)用于术后镇痛的报道较少,本研究将3种不同浓度ROP用于剖腹产手术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旨在筛选出不影响运动功能的低有效镇痛浓度,以供临床参考.

    作者:胡景维;吕振江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磁性热敏阿霉素脂质体聚集及释药特性的体外观察

    目的:探讨磁场和加热作用下磁性热敏阿霉素脂质体在体外的聚集及释药情况.方法:实验按水浴加热温度分为6组,分别为21、33、39、42和45 ℃组以及对照组,同时每一组又分为施加磁场组与未施加磁场组2个亚组.利用LY荧光标记阿霉素后,制备成磁性热敏阿霉素脂质体.采用外加磁场定位对磁性热敏阿霉素脂质体进行聚集引导,水浴加热使其释放阿霉素,通过荧光分析仪观察其聚集、释放药物及与腺癌细胞(腺癌细胞株HT-29)结合情况.结果:在体外强磁场作用下磁性热敏阿霉素脂质体出现定向聚集,在水浴加热至33 ℃时阿霉素开始释放,并可与腺癌细胞结合,42 ℃时药物释放量可达到90%以上.其中21、33和39 ℃时释放药物与腺瘤细胞结合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在39、42和45 ℃药物释放率施加磁场亚组与未施加磁场亚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磁场可以明显提高磁性热敏阿霉素脂质体的体外定向聚集性,温度可以控制磁性热敏阿霉素脂质体对阿霉素的释放及其与腺癌细胞的结合.

    作者:付京;包国强;王化宁;马庆久;何显力;赵华栋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胡芦巴提取物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的降血糖作用

    目的:探讨胡芦巴提取物作用不同时间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血糖的变化.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糖尿病组(D)8只、胡芦巴提取物治疗组(F)10只,另设正常对照组(C)6只,观察胡芦巴提取物作用不同时间糖尿病大鼠血糖的变化.结果:与糖尿病组比较,给予胡芦巴提取物治疗组糖尿病大鼠血糖第9天开始明显下降(P<0.05),第21天(3周)时血糖显著降低(P<0.01);第27天(4周)左右降至与对照组同样水平(P>0.05),给药4周内血糖水平随治疗时间延长而降低,呈负相关关系(r=-0.97,P<0.05).4~12周血糖水平保持平稳,血糖水平不随时间延长而改变.胡芦巴提取物治疗组给药4周后停给2周,停止给药期间血糖回升较缓慢.结论:胡芦巴提取物能明显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含量,使其恢复到正常大鼠血糖水平,并在给药4周内呈明显的时效关系.

    作者:卜凤泉;刘忠英;石艳;张静;苗春生;李才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平阳霉素与鱼肝油酸钠联合应用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畸形

    血管畸形好发于颌面部,常引起颜面、唇、舌等畸形及功能障碍.目前多采用硬化疗法,如5%鱼肝油酸钠或平阳霉素单一注射治疗.1999年起本院采用上述2种药物联合注射治疗血管畸形106例,取得良好效果,同时减少了副作用的发生.

    作者:高蔚虹;刘雁;曲晓复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大鼠颞叶癫痫点燃后海马NR2A mRNA、NR2B mRNA的时空表达变化

    目的:探讨海马NMDA受体NR2A、NR2B亚单位的时空表达变化与颞叶癫痫后脑损伤的关系.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5只,假手术组和海人酸(KA)致痫组各30只,采用KA杏仁核微量注射方法建立经典的大鼠颞叶癫痫点燃模型;假手术组和KA致痫组分别按点燃后6、24、72 h和7、14、21 d时间点分为6组,每组5只.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海马神经元NR2A mRNA、NR2B mRNA时程表达变化.结果:癫痫组海马各区NR2A mRNA阳性细胞表达率均高于假手术组(P<0.05),于点燃后21 d逐步恢复正常.NR2B mRNA在癫痫组海马DG和CA1区阳性细胞表达率总体上高于假手术组(P<0.05),在CA3区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回归分析显示NR2A mRNA和NR2B mRNA的阳性细胞表达率与颞叶癫痫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β=0.154,P=0.0001),NR2B mRNA表达与颠叶癫痫的发生存在正相关关系(β=0.102,P=0.0001).结论:颞叶癫痫大鼠海马NR2A mRNA、NR2B mRNA存在时空差异性表达改变可能与颞叶癫痫及其脑损伤过程有关.

    作者:梁建民;时颖;崔璐;张淑琴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人参皂苷Rg3对HSE模型鼠的治疗作用及免疫调节效应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Rg3对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SE)模型鼠的治疗作用及其免疫调节效应.方法:腹腔注射单纯疱疹病毒1(HSV-1)病毒悬液,用PBS做六个稀释度10倍递次稀释,分别为10-1、10-2、10-3、10-4、10-5和10-6,制备小鼠HSE模型.硝酸还原酶法检测小鼠脑组织NO含量.腹腔注射人参皂苷Rg3,剂量分别为0.3、1.0和3.0 mg·kg-1,观察Rg3对HSE模型鼠存活时间的影响和脑组织病理形态的改变.MTT法检测Rg3对小鼠淋巴细胞转化功能和NK细胞毒活性的影响,鼠脾T淋巴母细胞增殖分析法测定上清中IL-2活性,细胞病变抑制法测定IFN-γ活性.结果:成功建立HSE小鼠模型.HSE模型鼠脑组织中NO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0.3 mg·kg-1 Rg3组和疱疹性脑炎小鼠的存活时间延长,脑组织病理改变减轻.0.4 mg·kg-1 Rg3组SI、IL-2和IFN-γ高于对照组(P<0.05),NK细胞毒活性高于对照,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Rg3对HSE小鼠具有保护作用,具有免疫调节效应,是一种具有潜在开发前景的抗HSV-1药物.

    作者:梅少林;袁红艳;曹湘博;常雅萍;李平亚;刘金萍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10%硝酸银联合锡类散治疗轻型口腔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的临床观察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ecurrent aphthous ulcer,RAU)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黏膜病,患病率高达20%,居口腔黏膜病首位.临床类型分为轻型、重型和庖疹样,其中轻型RAU多见,约占该病的80%.本文作者采用10%硝酸银联合锡美散治疗轻型RAU取得了较好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王雯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老年高血压患者静息心率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关系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静息心率(RHR)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关系.方法:入选老年高血压患者164例,按血压水平分为A组BP1(140/90 mmHg≤BP<160/100 mmHg)72例;B组BP2(160/100 mmHg≤BP<180/110 mmHg)55例;C组BP3(BP≥180/110 mmHg)37例.每组按RHR分为RHR1组(RHR<60次·min-1)、RHR2组(60次·min-1≤RHR<70次·min-1)、RHR3组(70次·min-1≤RHR<80次·min-1)和RHR4组(RHR≥80次·min-1).入选患者空腹测血糖、血脂、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颈动脉IMT和颈动脉内径(CAD).结果:RHR4组的GLU、TC、TG、BSP均高于RHR1~RHR3各组(P<0.05或P<0.01);RHR4、RHR3组与RHR1、RHR2组比较TMT增厚、CAD增大(P<0.05或P<0.01).结论:随着RHR的增加颈动脉IMT和CAD的数值有明显的增加,RHR的增加是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IMT增加的原因之一.

    作者:王春艳;孙捷;王桂茹;赵艳秋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婴儿骨皮质增生症并发骨折1例报告

    1 临床资料患儿,男,2岁,因摔伤后右大腿疼痛、肿胀、畸形5 h入院.查体:右大腿中上段轻度肿胀、压痛、轴向叩击痛阳性,可触及骨擦感.辅助检查:双股骨正侧位片示双侧股骨发育畸形,向外侧弯曲畸形,骨干皮质增厚,可见套筒状影,髓腔闭锁.

    作者:王刚;李丹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糖尿病大鼠难愈性皮肤溃疡的促愈合作用

    目的:研究外用大肠杆菌表达的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aFGF)对糖尿病大鼠难愈性创面的促愈合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10只,制备糖尿病大鼠难愈性皮肤溃疡模型;创面局部分别用rhaFGF(90U·cm-2)及生理盐水喷洒;记录创面面积、伤腔容积及愈合时间,观察创面肉芽组织生长及再上皮化,评价创伤修复情况.结果: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rhaFGF组伤后各时间点的创面面积、伤腔容积均明显缩小(P<0.05),愈合率显著提高(P<0.05),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缩短(P<0.05).rhaFGF组的肉芽组织生长及再上皮化明显加速.结论:局部应用大肠杆菌表达的rhaFGF对糖尿病大鼠难愈性创面有明显的促愈合作用.

    作者:刘青;郭蔚莹;刘克辉;谢晓娜;王丽颖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Ovid数据库使用指南

    Ovid技术公司是全球著名的数据库,目前已推出的生物医学数据库包括临床各科专著及教科书、循证医学、医学MEDLINE、EMBASE以及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提供60多个出版商出版的科学、技术及医学期刊1 000多种,目前可使用LWW出版社出版的被Ovid数据库收录的251种与医学相关的核心期刊全文及OUP 50种期刊专辑》收录的牛津出版社出版的50种核心期刊.本文主要介绍Ovid数据库不同检索途径即关键词途径、著者途径、篇名途径及期刊途径的使用方法,并对主要检索工具进行解释,同时对如何提高检索效率进行剖析并说明其检索技巧.

    作者:刘莉;青晓;姜瑾秋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异丙酚、芬太尼和安定静脉复合麻醉在妇科门诊手术中的应用

    2005年5月-2006年5月本科与妇科中心合作,应用异丙酚、芬太尼和安定复合麻醉完成1 441例妇科门诊手术,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逄培华;庞立瑛;刘万超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内蒙古朱开沟遗址古代居民线粒体DNA分析

    目的:探讨内蒙古朱开沟古代居民的遗传关系.方法:对9例保存较好的个体牙齿的线粒体基因组的高可变一区进行扩增和测序,与内蒙古饮牛沟古代人群及现代亚洲人群对比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并推测单倍型类群归属.结果:获得7例朱开沟遗址古代居民线粒体基因组高可变一区364 bp的序列,共检测出15个突变位点,界定7种单倍型,并归属到单倍型类群.结论:朱开沟古代居民在母系遗传上与其后的饮牛沟墓地古代居民及现代内蒙古地区人群关系密切,内蒙古中南部地区人群母系遗传结构具有连续性.

    作者:王海晶;常娥;蔡大伟;张全超;周慧;朱泓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白蛋白信号肽引导天然N-端的rBPTI 在毕赤酵母中高效分泌表达

    目的:探讨在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中高效分泌表达具有天然N-端序列的rBPTI.方法:将白蛋白信号肽(hsasp)和bpti基因连接并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PICZ/hsasp-bpti,电击转化毕赤酵母菌株X-33,用PCR法、SDS-PAGE和胰蛋白酶抑制活性分析筛选阳性转化菌.结果:转染pPICZ/hsasp-bpti的毕赤酵母X-33工程菌能够高效地分泌表达rBPTI;培养上清中rBPTI含量约200 mg·L-1;SDS-PAGE和质谱分析结果显示rBPTI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6 500和6 508;rBPTI的N-端测序结果表明其N-端15个氨基酸序列与天然BPTI完全一致;胰蛋白酶活性抑制分析结果表明,抑制常数Ki=(2.6±0.1)×10-9,与天然BPTI一致.结论:hsasp能够在毕赤酵母中高效地引导分泌表达天然N-端氨基酸序列的rBPTI,其表达量达200 mg·L-1.

    作者:杨莉莉;贺巾超;董文;范伟全;凡炼炼;潘秦;牟旭鹏;颜炜群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吉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