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军;刘国津;范志民;辛志泳
目的:检测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的小发夹环RNA(small hairpin RNA,shRNA)对人胚胎肾细胞(HEK293)中p53基因的干扰作用.方法:将人H1启动子由XholⅠ和EcoRⅠ酶切位点插入CMV启动子上游,人CD4基因替代匀霉素抗性基因,作为检测标志.针对人野生型p53基因设计的shRNA被连接在H1启动子的下游,构建含有shRNA的逆转录病毒载体LTRH1-p53,即RNAi表达载体;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逆转录病毒感染HEK293细胞72 h后细胞内P53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成功构建LTRH1-p53载体,该载体感染HEK293细胞后72 h,与感染空病毒载体LTRH1组相比,P53蛋白表达降至空病毒载体LTRH1组的69%(P<0.01).结论:LTRH1-p53表达载体成功使p53基因沉默,shRNA表达载体的使用为基因功能研究提供有力工具.
作者:刘扬;马淑梅;刘晓冬;金顺子;徐瑞明;武宁;赵银龙;龚守良;刘树铮 刊期: 2006年第02期
胡桃夹现象亦称胡桃夹综合征,因其临床表现为无症状、直立性蛋白尿及发作性或持续性肉眼(镜下)血尿,常被误诊为肾小球肾炎或不能明确诊断.本文作者对30例胡桃夹综合征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柳;吴岩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测定西洋参茎叶皂苷酸、碱降解物中20(S)-原人参二醇含量.方法:RP-HPLC法具体条件为:ZORBAX extend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90:10],流速1.2 mL·min-1,检测波长203 nm,柱温25℃.采用以上方法分别测定西洋参茎叶皂苷盐酸、醋酸和氢氧化钠降解物中20(S)-原人参二醇含量.结果:20(S)-原人参二醇对照品溶液的进样量在0.2~23μg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系数r为0.999 9(n=7);测定西洋参茎叶皂苷的盐酸、醋酸和氢氧化钠降解物中20(S)-原人参二醇含量的准确度,以平均加样回收率表示分别为98.4%、96.7%和100.2%,RSD分别为1.24%、1.08%和0.91%;测定西洋参茎叶皂苷的盐酸、醋酸和氢氧化钠降解物中20(S)-原人参二醇含量的精密度,以重现性实验考察,其RSD分别为0.65%、0.79%和0.27%;经测定,醋酸、盐酸和氢氧化钠降解物中20(S)-原人参二醇的含量分别为0.93%、0.88%和25.40%.结论:RP-HPLC法测定西洋参茎叶皂苷降解物中20(S)-原人参二醇的含量,方法简便快捷,精密度高、准确度高,可为20(S)-原人参二醇的制备及质量控制提供可靠的检测方法;利用碱降解方法制备20(S)-原人参二醇的效率高于酸降解方法.
作者:李绪文;林燕飞;郑莹;金永日;张寒琦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构建以柯萨奇病毒B4的1A和2A基因为靶基因并带有绿色荧光蛋白标志的可表达发夹结构的双链siRNA的表达载体pU6/double-siRNA/Neo/GFP/1A/2A.方法:选择柯萨奇病毒B4的1A和2A区基因21 bp为靶序列分别合成65 bp的互补片段并克隆到pSilencer2.1U6 Neo和pGCsi-U6/Neo/GFP质粒中,经限制性内切酶消化、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回收DNA片段,及连接酶连接构建双siRNA表达质粒pU6/doublesiRNA/Neo/GFP/1A/2A;将构建的载体转染Hela细胞后,荧光显微镜观察荧光的表达.结果:限制性内切酶消化、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重组质粒pU6/double-siRNA/Neo/GFP/1A/2A,有正确的特异性片段,DNA测序也证明其具有正确序列;将该重组质粒转染入Hela细胞后,重组质粒构建成功并在真核细胞内表达GFP,表达时间可达15 d以上.结论:针对柯萨奇病毒B4的1A和2A基因的双siRNA表达载体pU6/double-siRNA/Neo/GFP/1A/2A构建成功,并可在真核细胞内持续表达15 d以上.
作者:史红艳;徐德启;李凡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核心蛋白聚糖(DCN)mRNA及其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DCN mRNA及其蛋白在30例结直肠癌及20例相对正常大肠组织中的表达.结果:30例结直肠癌患者,DCN mRNA表达阳性率为66.67%(20/30);20例相对正常大肠腺细胞中,DCN mRNA表达阳性率为85.00%(17/20),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30例结直肠癌癌细胞及20例相对正常大肠腺细胞内未发现DCN蛋白表达.结论:DCN mRNA在结直肠癌癌细胞及相对正常大肠腺细胞中均有表达.
作者:操海萍;舒振波;张桂珍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类黄酮化合物槲皮素(quercetin,QUE)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脑胶质瘤C6细胞增殖调控的作用.方法:按QUE浓度分成10、25、50、75及100μmol·L-15个处理组和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及溶剂对照组(二甲亚砜),大鼠脑胶质瘤C6细胞在RPMI 1640培养基中生长达1×106·mL-1后,在96孔板中分别加入上述浓度的QUE继续培养,每组设3复孔,作用24、48及72 h,采用MTT比色法检测QUE对大鼠脑胶质瘤C6细胞的增殖抑制情况,流式细胞术(FCM)对50及100μmol·L-1的QUE作用48 h的大鼠脑胶质瘤C6细胞进行周期分析,免疫组化法检测50 μmol·L-1的QUE作用48 h的p53和bcl-2基因产物.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QUE处理组随药物浓度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A值减小(P<0.05),对C6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增强,使停滞在G0/G1期的细胞增加(P<0.01),而S和G2/M期细胞减少(P<0.05).P53蛋白表达增加和Bcl-2蛋白表达减少.结论:QUE对C6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具有浓度、时间依赖性,通过P53蛋白表达增加和Bcl-2蛋白表达减少诱导细胞凋亡来实现.
作者:周立祥;罗毅男;付双林;葛鹏飞;庄汉亭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SLC25A12和SCN2A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孤独症的关系.方法:从日本孤独症患儿和其健康父母组成的105个核心家系取全血提取基因组DNA,应用PCR-SSCP法检测SLC25A12和SCN2A2基因位点rs3770448和rs3769955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分布.结果:rs3770448、rs3769955基因型频率的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传递不平衡检验(TDT)结果显示,父母和受累子女之间不存在显著的传递不平衡(x2=1,P>0.05;x2=0.604,P>0.05),即杂合父母传递给受累子女的等位基因无差异.结论:SLC25A12基因位点rs3770448和SCN2A2基因位点rs3769955可能与孤独症无关,但尚不能排除该基因其他SNPs与孤独症相关联的可能性.
作者:延正红;邢杰;罗海英;杨同书;坂本裕美子;难波荣二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构建昆虫表达载体pIZT/V5-His的基础上,建立能稳定高效表达mIL-4的昆虫细胞系.方法:PCR体外扩增mIL-4,将目的基因mIL-4和昆虫表达载体pIZT/V5-His用EcoRI和XbaI做双酶切,通过T4 DNA连接酶构建成含mIL-4目的基因的表达载体pIZT/V5-His-IL4.采用脂质体法将重组DNA转染到生长良好的昆虫细胞Sf9中.转染后的第3天,用ELISA方法检测转染细胞的培养上清中分泌型蛋白mIL-4的含量.结果:转染后的昆虫细胞Sf9能产生大量的mIL-4,含量可达1 mg·L-1,明显高于对照组(0.003 mg·L-1).结论:昆虫表达载体pIZT/V5-His可用于mIL-4的高效表达.
作者:孙延波;李菁华;史红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氯化三乙基锡(TETC)对体外培养大鼠C6胶质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及倒置显微镜观察方法检测0.5、1.0和2.0 μmol·L-1TETC对体外培养大鼠C6胶质瘤细胞作用48 h增殖抑制作用,采用电镜方法观察给予0.5、1.0和2.0 μmol·L-1TETC 48 h后C6胶质瘤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0.5、1.0和2.0 μmol·L-1TETC在体外均可抑制C6胶质瘤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15.62%、36.16%和41.92%,存在着剂量依赖性上升趋势,抑制率在不同浓度组间以及不同浓度组与对照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电镜观察0.5、1.0和2.0μmol·L-1TETC作用于C6胶质瘤细胞48 h后其超微结构变化,可见到核内染色质趋边凝聚,排列于核膜内侧,呈早期凋亡改变细胞.结论:TETC可抑制体外培养大鼠C6胶质瘤细胞增殖.
作者:张适;张悦;毕晓颖;张鹏宇;陈小平;李志超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分离和鉴定草本水杨梅中芳香类化合物.方法:采用薄层色谱分析、硅胶柱色谱法纯化,经理化常数、光谱学方法分离鉴定6个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草本水杨梅全草中共分离得到6个芳香类化合物,分别确定其结构为苯甲酸(Ⅰ)、没食子酸(Ⅱ)、水杨酸(Ⅲ)、香草醛(Ⅳ)、3,4,5-三羟基苯甲醛(Ⅴ)、3,4,5-三羟基苯甲酸乙酯(Ⅵ).结论:化合物Ⅰ、Ⅱ、Ⅲ、Ⅳ、Ⅴ、Ⅵ均为首次从草本水杨梅中分得的芳香类化合物.
作者:李刚;杨晓虹;王艳;牟凤辉;董雷;陈滴;李怀林 刊期: 2006年第02期
后牙接触区破坏,使其与邻牙失去正常接触关系,出现牙间隙,导致食物嵌塞,患者会感到非常痛苦.长期以来,食物嵌塞一直是困扰广大修复工作者的一个难题.近年来,本院根据粘结性固定义齿的修复原理,研究设计了一种整体铸造支架修复间隙以治疗食物嵌塞,收到良好效果.
作者:陈颖;苏丽英;陈红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确定吐尔基山辽墓主人的身份及其与契丹贵族的关系.方法:对吐尔基山辽墓出土的人骨遗骸进行mtDNA研究,使用4对套叠引物对线粒体第一高可变区(360 bp)进行扩增和测序,利用契丹贵族人群的相关序列,对所得序列进行分子系统学分析.结果:与剑桥序列进行比对,共有5个突变位点;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吐尔基辽与契丹贵族人群遗传距离近,且在契丹贵族的2个家族中与耶律羽之家族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近,验证了吐尔基山辽墓主人的贵族身份.此外,与其他已报道人群数据进行比较表明,吐尔基山辽墓主人与现代外蒙古人群遗传距离近,其5个突变位点均为蒙古人的突变热点.结论:吐尔基山辽墓样本应属于北亚蒙古人种.
作者:许月;张小雷;张全超;崔银秋;周慧;朱泓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胞二磷胆碱(citicoline,CC)对6-OHDA诱导的帕金森体外细胞模型的保护作用及其机理.方法:孕15 d大鼠胚胎中脑原代培养,在培养第6、8及10天,实验组加不同浓度CC(2、1、0.1、0.01和0.001 mmol·L-1),并于第11天加50μmol·L-1的6-OHDA作用0.5 h,制作帕金森病细胞模型;6-OHDA组为原代培养细胞加50μmol·L-1的6-OHDA;对照组为原代培养细胞.培养11 d收集细胞.采用MTT法测细胞活力,通过流式细胞仪,用Fluo3/AM检测细胞内[Ca2+]i及用罗丹明123检测线粒体膜电位(△ψm).结果:2、1和0.1 mmol·L-1CC组,细胞活力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并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1、0.1、0.01和0.001 mmol·L-1CC+6-OHDA组,细胞活力均高于6-OHDA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1、0.1、0.01、0.001 mmol·L-1CC+6-OHDA组细胞内[Ca2+]i均明显下降,分别为(32.23±1.87)%、(17.09±7.45)%、(21.71±8.89)%及(29.18±4.71)%,与6-OHDA组(49.30±7.62)%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与对照组(42.40±0.81)%比较明显下降,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CC+6-OHDA各组与6-OHDA组比较均使△ψm升高,其中1 mmol·L-1CC+6-OHDA组△ψm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CC通过保护神经元细胞膜、增加细胞活力、降低细胞内[Ca2+]i以及提高△ψm,发挥其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作者:姜晓燕;贾晓晶;吕文天;赵红光;王志成;龚守良 刊期: 2006年第02期
1资料与方法①对象:335例变态反应疾病(AGD)患者均来自皮肤科门诊,其中男150例,女185例;年龄6~68岁,平均35.5岁;病程1个月~21年.大多数患者曾经过治疗,效果不佳,反复发作.患者检查前1周内未服用任何抗组胺药及皮质类固醇激素药物,并且人工皮肤划痕征阴性.
作者:王葆琦;张颖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本文作者采用葡身康胶囊(主要成分为山葡萄籽总黄酮,长白山脉纯天然野生葡萄籽为原料制得)治疗54例高脂血症患者,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莉;谢占峰;赵雷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镉诱导正常人肝细胞系HL-7702细胞损伤的机制.方法:镉处理组HL-7702细胞暴露于镉浓度分别为5、10、20、30及40μmol·L-1RPMI 1640培养液中,另设一对照组.采用生长曲线法,观察不同浓度镉作用1、2、4、6、及8 d对HL-770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镉作用24、48及72 h对HL-7702细胞毒性作用;用PI单染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镉作用24、48及72 h诱导HL-7702细胞周期的改变情况;用Annexin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镉作用12、24、48及72 h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浓度5~40μmol·L-1镉处理组与对照组比较可明显抑制HL-7702细胞生长(P<0.05),作用48和72 h时细胞发生明显的S期阻滞,作用24、48和72 h均可使细胞发生不同程度的凋亡,72 h时为明显.结论:镉对HL-7702细胞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同时镉还可以引起HL-7702细胞发生S期阻滞和细胞凋亡.
作者:刘颖;刘晓梅;杜海英;凌翎;金明华;王华;吴晓刚;张晶;孙志伟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在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中高效表达AβPP中的Kunitz型蛋白酶抑制剂的结构域(KPI/AβPP),利用80 L的发酵罐优化发酵条件,制备rhKPI/AβPP.方法:克隆kpi基因插入到pPICZα,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PICZα-kpi,经核酸测序确证后,电转化毕赤酵母菌株X-33,筛选高表达rhKPI/AβPP工程菌.结果:筛选出的高表达工程菌采用80L发酵罐甲醇诱导补料批式发酵,在pH 3.3、纯氧浓度22%~30%、罐内压力为12psi、甲醇诱导60 h时产量1.0 g·L-1.纯化的rhKPI/AβPP经SDS-PAGE分析显示单一区带,相对分子质量6 750.质谱测定其相对分子质量为6 750,抑制胰蛋白酶的比活性为8.4 EPU·mg-1.结论:克隆、构建、筛选出高效表达rhKPI/AβPP的毕赤酵母工程菌,并建立了稳定的发酵和纯化工艺.
作者:贺巾超;杨莉莉;马杰;颜波群;韩树海;侯立中;颜炜群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评价在离体条件下热循环对树脂-牙本质界面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选取60颗人无龋磨牙,在低速锯下去除冠部牙釉质,暴露出牙本质,用300目、600目的碳化硅砂纸依次抛光处理后,按热循环处理方法随机分成3组,各组内用全酸蚀粘接剂系统中的Single Bond和自酸蚀粘接剂系统中的Adper Prompt分别粘接处理10颗牙.第1组(n=20),无热循环处理,试件在37℃的蒸馏水中保存24 h后取出进行剪切强度(shearbond strength)测试;第2组(n=20),试件热循环处理500次;第3组(n=20),试件热循环处理1 000次.后两组的温度均设定为5℃~55℃,闭模时间为30 s,传递时间20 s.热循环机处理后的试件在37℃蒸馏水中保存24 h后取出进行剪切强度测试.3组均在Instron1121万能材料试验机上进行剪切强度测试,加载的速度为1 mm·min-1.剪切强度测试结束后,每组选取Single Bond和Adper Prompt试件的断裂面各1例,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的观察.结果:热循环0、500及1 000次后的剪切强度(MPa)依次为(Single Bond)18.12±3.36、17.62±3.61及16.93±2.66;(Adper Prompt)13.22±2.76、12.93±2.93及11.17±2.63.不同的热循环处理组间的剪切强度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各组中Single Bond的剪切强度显著高于Adper Prompt(P<0.05);扫描电子显微镜显示,Single Bond试件断裂面内的树脂突多于Adper Prompt.结论:短期内,热循环对树脂-牙本质界面的剪切强度没有显著的影响;在本研究中所选用的全酸蚀粘接剂系统的粘接强度显著高于自酸蚀粘接剂系统的粘接强度.
作者:郭良微;孙宏晨;徐经伟;欧阳喈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低剂量辐射对裸鼠移植人胶质瘤U251细胞凋亡相关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35只荷人胶质瘤U251瘤裸小鼠,随机分为7个实验组,假照组:0 mGy;D1组:75 mGy;D2组:4 Gy;D1-12 h+D2组:D1照射后12 h予以D2;D1-24 h+D2组:D1照射后24 h予以D2;D1-48 h+D2组:D1照射后48 h时予以D2;D1-72 h+D2组:D1照射后72 h予以D2.每组5只.各实验组不同方式照射后4 d,荷瘤裸鼠全部处死,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荷瘤组织的p53、Bcl-2和Bax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D1(75 mGy)和D2(4 Gy)照射后,胶质瘤细胞的p53和Bax的mRNA表达分别呈上升趋势,Bcl-2的mRNA表达呈下降趋势,但与假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D1+D2组(D1和D2间隔24、48及72 h)的p53和Bax的mRNA表达明显增多,Bcl-2 mRNA表达显著下降,与假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低剂量辐射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上调了胶质瘤细胞的p53、Bax的mRNA表达,下调了Bcl-2mRNA的表达,同时对其后的大剂量辐射有协同作用.
作者:姜宏宇;张国成;王冠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Tei指数的方法评价晚期肝硬化患者的心功能.方法:应用超声心动图Tei指数的方法对35例晚期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及30例年龄相匹配的正常人(正常对照组)的心功能进行分析.结果:晚期肝硬化患者左心室的Tei指数(0.52±0.10)及等容舒张时间/射血时间(IRT/ET,0.37±0.12)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0.40±0.09、0.25±0.09),两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右室的Tei指数及其参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晚期肝硬化患者存在左心整体功能的异常,并且以舒张功能损害为主.
作者:王润兰;杨晓英;杨松青;张静 刊期: 200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