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树军;于洗河;罗萍;刘淑芬
目的:观察在高浓度葡萄糖条件下体外培养兔视网膜Muller细胞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的表达及其钙(Ca2+)通道的变化.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及透射电镜方法鉴定体外培养的兔视网膜Muller细胞;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定性观察高糖条件下视网膜Muller细胞bFGF表达的变化;利用膜片钳技术观察高糖条件下Muller细胞Ca2+通道的变化.结果:高糖可以刺激视网膜Muller细胞表达bFGF,对Ca2+通道无明显影响.结论:高糖刺激Muller细胞bFGF的表达,而发挥促血管生成的作用,在此过程中Ca2+通道无明显变化.
作者:冷瀛;王溪原;王越晖;张文杰;张晓光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SARS)的X线影像特点.方法:利用X线摄片对长春地区发病的35例患者的影像改变与临床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总结出SARS的4种X线表现.结论:SARS影像变化快、多样化,临床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常规消炎治疗无效,用皮质激素治疗有效.
作者:杨淑琴;吕中文;聂素滨;董辉球;刘威武;曲晓峰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蝎毒(scorpion venom,SV)及其分离组分对小鼠B16黑色素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检测肿瘤细胞存活率,集落形成法检测肿瘤细胞增殖,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400和800 mg·L-1的SV可明显抑制B16黑色素瘤细胞生长(P<0.01或P<0.05).蝎毒组分(SV-Ⅰ、SV-Ⅱ和SV-Ⅲ)在浓度为200、400及800 mg·L-1时,对B16细胞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P<0.01);在400和800 mg·L-1时,可使G0/G1期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P<0.01),G2+M期细胞明显增多(P<0.05~P<0.01),S期细胞呈降低趋势,而SV对细胞周期进程未见明显影响.当SV、SV-Ⅰ、SV-Ⅱ及SV-Ⅲ的浓度为400和800 mg·L-1时,对B16细胞集落形成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结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蝎毒及其组分对B16黑色素瘤细胞的存活与增殖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纯化后各组分的抑瘤作用优于蝎毒,但其抑制作用低于阳性对照丝裂霉素(Mitomycin-c,MMC)组.提示蝎毒引起细胞周期进程改变可能是其抑瘤作用的机制之一.
作者:付士波;鞠桂芝;杨英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生长抑素(SS)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人体各个部位的负性激素,在其多种作用中,抑制肿瘤细胞的分化增殖尤为重要.SS是通过生长抑素受体(SSTR)发挥其作用,研究表明:SSTR各亚型在肿瘤细胞上的表达和SS类似物亲和性不同.采用与各亚型高亲和性的SS类似物可起到诊断与治疗肿瘤的目的.
作者:郭宏华;焦健;王江滨 刊期: 2004年第02期
风疹是风疹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皮肤病,以散在分布的红色丘疹、斑丘疹为特征,临床上多见散发病例.2003年5-6月长春市为SARS疫区,尚有风疹流行,现将资料完整的42例分析如下.1一般资料42例患者均来源于长春市,为本院门诊患者,其中男25例,女1 7例,年龄7~28岁,平均19.8岁.10岁以下2例(4.76%),10~17岁5例(11.81%),18~28岁35例(83.33%).病程1~5 d,平均病程3.3 d.能肯定有接触史者18例(42.8%).
作者:姜兰香;张亚芹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高位硬膜外阻滞治疗急性带状疱疹引起的三叉神经区域和头颈部区域疼痛的疗效.方法:15例累及到三叉神经区域和头颈部区域的中、重度疼痛的急性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组,8例接受高位硬膜外阻滞治疗(治疗组),7例接受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对照组),用直观模拟量表评分测定治疗效果.结果:高位硬膜外和星状神经节注药5 min未见明显镇痛效果,但是从10~120 min,皆表现出明显的镇痛效果,与阻滞前对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的直观模拟量表评分值比对照组低,但是二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高位硬膜外阻滞与频繁进行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三叉神经区域和头颈部区域中、重度急性带状疱疹性疼痛都取得了满意的镇痛效果,有临床应用意义.
作者:麻海春;刁润新;肖莹;阎德大;韩树海;卢宝顺;赵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是相对特异性的肿瘤血管生成标志物,通过抑制其表达或阻断其效应从而抗肿瘤生长是目前国外研究热点.现就VEGF及受体的结构特征及其在肿瘤中的表达作一综述.
作者:王广义;王旭;谭毓铨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研究阴部神经的应用解剖,为临床工作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取12侧成人尸体标本,于臀部进行解剖,观察阴部神经、阴部内动静脉的走行、直径及体表投影.结果:阴部神经的体表投影为髂后上棘与坐骨结节连线的中下1/3内侧12 mm,其可游离的大长度(自起始处至骶结节韧带上缘)为(38.74±1.39)mm.结论:应用脊髓损伤平面以上的周围神经与阴部神经吻合来恢复截瘫患者的排便、排尿及性功能具有可行性.
作者:孙鸿斌;尹维田;孙玉霞 刊期: 2004年第02期
1996-2001年本院应用自制骨折多功能复位外固定器治疗胫骨多段骨折32例,均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2例,男27例,女5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为39岁.受伤原因:车祸29例,砸伤2例,机器绞伤1例,其中闭合性骨折25例,开放性骨折7例,均伴有腓骨骨折,全部骨折均采用自制的骨折多功能复位外固定器固定.
作者:陈伟民;李旭升;张代玉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了解肾活检在老年人肾脏疾病诊断及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在彩超引导下,采用1秒钟抽吸法对29例老年肾小球疾病患者行经皮肾活检术,标本做光镜、免疫荧光检查,必要时做电镜检查.结果:29例患者中,按病因分类,原发性肾小球肾炎21例,约占72.4%;病理类型以膜性肾病高,约占38.1%.结论:肾活检病理诊断对老年人肾小球疾病的诊断、治疗及评估预后有重要价值.
作者:刘树军;于洗河;罗萍;刘淑芬 刊期: 2004年第02期
肾近球细胞瘤(JGCT)临床罕见,国内报道极少,本院收治1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66岁.高血压伴头昏3年,逐渐加重2个月,2003年3月10日入本院.检查血压180~210/95~130 mmHg,心电图示左室肥厚,腹软,未触及肿块;超声、CT均示左肾上极约3 cm×3 cm×2 cm肿块,密度不均,分泌造影双肾显影正常,血钾正常,血浆肾素为正常值4倍,醛固酮在正常范围.怀疑左肾上腺肿瘤,经增强CT及肾动脉造影检查,明确为左肾实质肿瘤.于全麻下行左肾探查术,术中、术后病理诊断为肾近球细胞瘤,术中行肿瘤剜除术.术后随访6个月,血压逐渐恢复正常,复查肾素在正常范围.
作者:张慕淳;王梦文;鲁学军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4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素组23例,对照组2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充分抗心绞痛(硝酸盐类、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阿司匹林等)治疗,低分子肝素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1 mg·kg-1,每12 h皮下注射一次,共7 d.结果:低分子肝素组总有效率91.3%,对照组总有效率77.2%,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无明显改变.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
作者:崔燕;朴金花;张特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血浆肾上腺髓质素(ADM)与生理妊娠及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10例正常非孕妇女、36例正常妊娠妇女(早、中、晚期各12例)和30例妊高征患者(轻、中、重度各10例)血浆ADM浓度,所得数据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妊娠各阶段ADM水平均高于非妊娠妇女(P<0.05),妊高征组血浆ADM高于正常晚期妊娠组(P<0.01),轻、中、重度妊高征患者血浆ADM水平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妊高征患者的平均动脉压与ADM水平呈正相关(r=0.822,P<0.01),低体重儿发生与妊高征的严重程度有关.结论:ADM参与维持人类正常妊娠.在妊高征发病机制中,ADM可能是代偿性升高.
作者:阮利红;李静波;潘宇;苑爱军;何凯;朱凤全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骨痛灵软膏(GTLO)的镇痛作用及对血液黏度的影响.方法:通过小鼠扭体法致痛、热板法致痛、大鼠辐射热照射法致痛试验及急性血瘀模型大鼠血液黏度试验,对GTLO的镇痛和改善血液黏度作用进行药理研究.结果:GTLO对小鼠扭体法及热板法致痛,大鼠辐射热照射法致痛均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并能明显降低急性血瘀模型大鼠的血浆黏度.结论:GTLO对多种疼痛模型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能改善急性血瘀模型大鼠的血浆粘滞性.
作者:李兴志;李贺;睢大员;于晓风;曲绍春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对醋酸铅胚胎发育毒性的拮抗作用.方法:应用全胚胎体外培养技术建立胚胎致畸模型,并进行胚胎发育毒性的拮抗实验.结果:铅对大鼠胚胎有较强的发育毒性作用,并呈剂量-效应关系,人参皂苷可拮抗醋酸铅胚胎发育毒性,使胚胎正常生长.结论:人参皂苷对铅所致胚胎畸形有较好的拮抗作用,并可均衡地促进胚胎的分化和发育.
作者:邹积艳;王学工;黄冰玉;李守柔;胡晶;刘立娟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在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发病中的作用及甲基强地松龙(甲强龙)对IPF病人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8(IL-8)的影响.方法: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甲强龙治疗前后的14例IPF病人的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TNF-α和IL-8的变化,并与10例非IPF的健康老年人对照.结果:IPF病人的血清及BALF中TNF-α及IL-8明显高于正常人(P<0.05).甲强龙治疗后病人的TNF-α及IL-8均明显下降(P<0.01).IPF组中,BALF中TNF-α及IL-8的水平均与中性粒细胞数呈正相关(r=0.831,P<0.01;r=0.885,P<0.01).结论:TNF-α及IL-8在IPF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甲强龙抑制其表达.
作者:彭丽萍;左梦华;迟宝荣 刊期: 2004年第02期
1资料与方法①临床资料:择期行妇科手术患者44例,ASA Ⅰ~Ⅱ级,体重43~77 kg,年龄22~66岁.随机分为单纯硬膜外麻醉组(A组,22例)和硬膜外麻醉复合咪唑安定-芬太尼组(B组,22例),排除既往有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②麻醉方法:术前30 min肌注阿托品0.5 mg,入室后开放静脉通路.A组取右侧卧位,行硬膜外腔穿刺,以阻力骤减法判断穿刺成功,向头端置入硬膜外导管3 cm,注入试验剂量利多卡因3~5 mL,5 min后阻滞平面出现,硬膜外腔追加利多卡因,使平面固定满意.B组硬膜外穿刺成功,手术开始前注入咪唑安定0.05 mg·kg-1,芬太尼1μ·kg-1,于注药后1、5、10和15 min观察患者的血液动力学变化.
作者:李旭东;陈永样;王亚丽 刊期: 2004年第02期
2002年8月19日下午,本市卫生监督所陆续接到两个学生家长电话举报,称其孩子在市内某游泳馆上游泳培训课后持续发烧近1周,现在医院输液,并且在医院里这样的孩子有许多.接到举报后,市卫生监督所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分别进行了现场卫生监督及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具体情况如下.
作者:闫晓梅;李云;刘路欣;臧杰;孟君;王晓丽;袁玉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体外诱导的LAK细胞对B7基因转染的肝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构建含人B7-1基因cDNA的真核表达载体pRCCMV-B7-1,脂质体介导转染法将pRCCMV-B7-1转入人肝癌细胞系SMMC7721,G418筛选转染肝癌细胞(B7+SMMC7721).RT-PCR、流式细胞仪鉴定目的基因表达.MTT比色试验体外检测LAK细胞对B7-1转染肝癌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B7+SMMC7721细胞稳定表达B7基因.LAK细胞对B7+SMMC7721细胞的杀伤活性明显高于野生型SMMC7721者,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结论:B7基因体外转染人肝癌细胞后可表达有活性的B7分子,LAK细胞对表达B7-1的肿瘤呈现增强的杀伤作用.
作者:王权;李有柱;所剑 刊期: 2004年第02期
鼻咽癌作为头颈部恶性肿瘤中的多见疾病,临床上应予高度重视,因其症状的多样性而易被误诊,现将本科诊治的以耳部症状为首发的鼻咽癌患者的情况总结如下.
作者:孙绍辉;昝丹;赵晓敏 刊期: 200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