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追军;王伟忠;杨波;孙剑
2002年6月15日,我们对某部营区环境遭受四氯化硅泄漏污染情况进行了调查监测处理.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鄢立刚;邹金超;宋聚忠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研究迅速减压对肺损伤的影响及体表防护的作用,为修订机体对迅速减压的耐限和制定防护措施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制作不同减压速度和减压峰值动物模型.将24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4组:慢减压组(S)、9.80 kPa迅速减压组(R1)、13.72 kPa迅速减压组(R2)和13.72 kPa迅速减压胸腹部防护组(R3),减压后观察各组动物的死亡和肺损伤情况.结果:慢减压对肺不造成明显的损伤;迅速减压引起不同程度的肺损伤,减压峰值越高,伤情就越重,R1组肺损伤评分为1.50±0.55,而R2组为3.50±0.84(P<0.01).采用胸腹部防护后,迅速减压造成的肺损伤明显减轻,R3组肺损伤评分为1.17±0.41,与无防护比较有明显差异,但与R1组无明显差剐.肺组织光镜检查结果与大体观察评分结果相似.R2组有3只动物死亡,其它各组无动物死亡.结论:迅速减压造成一过性胸内压增高,引起机体肺脏损伤;胸腹部施加对抗压力可减轻肺损伤,提高机体对迅速减压的耐限.
作者:刘晓鹏;肖华军;闫汝泉;齐燕松;金忠正;石强;秦志峰;付丽姗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我们对某部1998~2001年在部队服务的从业人员进行了血清HBsAg检测,结果如下.
作者:赵伟;毛晓玉;张华平;刘道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阐述从高技术战争对军事预防医学及人员培训的影响和要求入手,系统分析我军军事预防医学人员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对军事预防医学人员培训的对策建议,主要包括如下四个方面:(1)突出军事预防医学特色,创立新的教学模式;(2)优化军事预防医学课程设置,完善教材体系;(3)加强对各级预防医学人员的培训,提高防疫技能;(4)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培训效果.
作者:张晓丽;陈立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艾滋病不仅是医学问题,而且也是社会问题,世界各国对此倍加关注.本文综述了预防艾滋病的5个途径:一是加大宣传教育,针对性行为,以政府行为进行干预;二是堵住血液传播途径;三是彻底阻断吸毒人员HⅣ的传播途径;四是重视同性恋人群;五是接种疫苗.
作者:杜丽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为了摸清不同兵种官兵训练所致的脑震荡发生率和致伤因素、特点,有针对性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对驻某地区1999年5月~2002年5月全训步兵师、坦克旅、特种大队、武警、海军基地官兵13 594人进行随机整群抽样填表,诊断由调查军医结合住院记录认定.结果:5个兵种官兵脑震荡发生率为2.77%,其中武警为3.32%,特种兵3.28%,步兵3.20%,海军低,为1.50%(P<0.01);武警、特种兵、步兵致伤因素以倒功训练、400 m障碍跑为主,海军、坦克兵以碰撞伤为主;在377例脑震荡中,军龄<半年的官兵占60.74%.结论:军龄<半年的官兵是军事训练中脑震荡伤高发人群,脑震荡发生与训练科目、强度及环境有关.应采取科学施训,对入伍半年以内官兵进行倒功和400 m障碍跑训练应加强心理教育,适应环境场地,训练中要有辅助性保护措施,降低脑震荡发生率.
作者:肖兴义;许国珍;蔡宝仁;杨梅;李哲;胡向军;王德文 刊期: 2003年第02期
许多情况下饥饿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了解饥饿对机体的影响和干预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着重讨论了人体的耐饥潜力、饥饿后的生理生化变化以及干预方法,以期为防治饥饿的不利影响和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作者:郭长江;杨继军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中药复合制剂S101在高温下的抗疲劳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S101组和对照组,置仿真模拟热气候舱内进行疲劳游泳实验.记录大鼠高温下力竭时间,观察高温下急性运动后大鼠血清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S101组大鼠在40℃水温中平均游泳时间比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高温下急性运动50 min后S101组大鼠血清钙离子、Glu、SOD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血清BUN、LA、MDA浓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氯离子浓度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S101可明显提高机体在高温下疲劳的耐受能力.
作者:覃鲁宁;邹飞;万为人;郭进强;罗炳德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尝试对从实际样品中分离的几种常见致病菌进行快速检测鉴定.方法:通过PCR扩增检测靶基因,采用基因芯片与扩增产物在一定条件下进行杂交,杂交结果通过ScanArray 3 000芯片扫描仪读取并与标准杂交图谱比较,从而判定样品中细菌的种属.结果:对分离的20株细菌进行了基因芯片的杂交检测,并用传统方法对这些菌株进行了鉴定,基因芯片检测结果与传统方法鉴定结果的一致性为95%(19/20).结论:基因芯片技术检测水中常见致病菌具有快速、准确、易于操作等优越性,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唐晓敏;高志贤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为确保高炮部队参加靶场实弹射击官兵的身体健康,探索高炮部队进驻靶场后,实弹射击期间卫生防病工作特点和规律.方法:通过部队进入靶场前后,以部队爱卫会为主的卫生防病工作准备和实施,探索、研究和总结落实基层各项卫生防病工作制度,努力做好高炮部队靶场实弹射击期间卫生防病工作的方法.结果:确保了高炮部队在靶场实弹射击期间官兵身体健康,无传染病疫情和食物中毒发生,昼夜发病率控制在1.5‰以内,为实弹射击任务顺利圆满完成提供了有力保障.结论:通过高炮部队靶场实弹射击期间卫生防病工作总结,摸索出一套比较有效的卫生防病保障经验,可供其他单位借鉴.
作者:南征国;田怡春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索部队亚健康人群防病预警的有效干预措施和管理手段,确保部队官兵健康.方法:通过调研,对其特点原因进行分析.结果:针对亚健康状态起因,积极采取媒体传播、定期体检、健康咨询、群体调查、自我监测,建立健康档案、形成监测网络体系,切实加强对亚健康状态的防病预警管理.采取以上对策,增强部队官兵群体自觉防病意识,促使大多数亚健康状态者恢复健康,减少发病.结论:亚健康状态逐步被官兵所认识,对提高部队战斗力,促进部队全面建设,实现保打赢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贺顺喜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为了解濒海演习部队膳食营养状况,我们调查了参演部队某连膳食营养情况,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琦;张昌泉;游南萍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军队医院医护人员的心理卫生状况及相关因素,为开展心理咨询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某军队医院181名医护人员进行测试,与中国常模、军人常模进行比较,并按性别、年龄、专业、学历和职称分组,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军队医护人员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敌对性3个因子和总均分显著低于中国常模(P<0.05);军队医护人员各因子分、阳性项目数和总均分均非常显著地低于军人常模(P<0.01);军队医护人员心理卫生水平的变化,除30岁以上组抑郁因子分显著高于29岁以下组外(P<0.05),未表现出明显的年龄、专业、学历、性别和职称差异.结论:军队医护人员心理卫生水平总体较好;军队医护人员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工作压力大、竞争激烈、家庭负担重等.
作者:杨国愉;蒋静;冯正直;尹良军;汪涛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调查30名青年女性急进高原的高原反应情况.方法:依照GJB 1098-91标准测定不同海拔高度女性生命体征的变化,填写<急性高原自主感觉症状表>,观察女性自主反应与不同海拔之间的关系.结果:进入2 930 m高原86.67%的青年女性无高原反应,在3 700m高原80.00%的人基本无高原反应,在5 380 m高原只有53.33%的人无高原反应.在不同海拔高度以头昏、口干、恶心、心慌、气短、胸闷、乏力、纳差、腹胀为主要症状.结论:女性急进5 380 m高海拔地区的急性高原反应发生率为46.67%.生命体征的改变以心率、呼吸为主.女性急性高原反应发生时间与低氧适应时间同男性无显著差异.
作者:张建林;贾景磊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调查海航某训练基地人群结核杆菌感染状况以及对结核杆菌的易感性和免疫力水平,为飞行员防治结核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结核菌素试验、问卷调查、采样、走访调查等按统一判定标准和统一的格式化问卷进行.结果:186名被调查人员结核菌素试验阳性率为13.44%,其中强阳性率为8.00%.问卷、采样及走访调查显示基地内卫生条件较好,而驻地周围人群结核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基地人群是结核杆菌感染的易感人群,基地内存在结核病疫情发生的内外危险因素,应加强对飞行部队的结核防治工作.
作者:马贵喜;巴建波;王力成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为了获得抗人巨细胞病毒(HCMV)单克隆抗体(McAb),并将其用于人HCMV感染后的抗体检测.方法:采用杂交瘤技术获得抗重组HCMV(rhCMV)gp52蛋白的McAb.并用抗人μ链抗体包被、rhCMV gp52蛋白作抗原和HRP-McAb作标记抗体,建立了检测抗HCMV抗体的捕获ELISA.用该法检测献血员、病毒性肝炎患者及疑似CMV感染的肝炎综合征患者血清共计939份.结果:终获得4株(3E9,5A6,4G12,2H2)能稳定分泌高效价抗rhCMV McAb的杂交瘤细胞.它们分别识别gp52蛋白上的2个不同抗原表位,2H2识别gp52蛋白上的一个表位,3E9,5A6和4G12则共同识别另一个表位.用其建立的捕获ELISA,gp52蛋白抗原佳浓度为1μg@mL-1,酶标单抗的工作浓度为1:1 600,批内平均变异系数3.7%,批间平均变异系数7.9%.634例献血员IgM抗体阳性17例(2.7%);288例病毒性肝炎患者,阳性10例(3.5%);17例肝炎综合征患者,阳性11例(64.7%).均经免疫印迹法证实.结论:用gp52蛋白及其单抗建立的捕获ELISA,特异性强,灵敏度高,不受类风湿因子的影响,结果可靠,优于全病毒抗原构成的检测试剂,适用于临床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周宗安;郑纪山;邓小昭;李越希;何亮;李鹤林;王延茹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心肌肥大及逆转过程心肌间质胶原骨架网络超微结构的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建立大鼠高血压模型,并于模型建立后4周,用30 rag@kg-1卡托普利每日给大鼠灌胃,连续12周,以逆转心肌肥大.用多道生物信号分析系统记录血压和心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心肌间质胶原骨架网络的超微结构.结果:逆转前(模型建立后4周)及逆转期第4、8周高血压组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比两对照组高,第12周差别不明显,假手术和正常对照组之间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逆转前,心肌间质胶原骨架网络病变严重,主要表现在胶原纤维骨架网络区蛋白质沉积;在逆转期的第4周、8周、12周,蛋白质的沉积逐渐减少;第12周间质胶原骨架网络病变各处不甚一致,有的区域接近正常.结论:高血压性心肌肥大间质胶原骨架网络区的病变是主要损伤之一;开搏通能部分逆转心肌肥大对间质胶原骨架网络的作用,主要在于减少蛋白质的沉积.
作者:刘子泉;李海英;佟长青;齐莉;吴胜吉 刊期: 2003年第02期
2002年7月2日,某部发生一起食用盐酸克伦特罗(瘦肉精)残留猪肝引起的食物中毒.由于食用人数不多,食用者进食量不大,中毒症状较轻和短时间查明了发病原因并采取了有效措施,从而及时扑灭了疫情,也消除了官兵们的紧张心理.现将调查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李华;安江燕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掌握东南沿海坑道储水的水质情况,为坑道水源的防护提供依据.方法: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对各坑道水源的感官性状、化学、毒理学及细菌学指标进行检测.结果:17个坑道储水中,pH值超标占76.47%,硫酸盐超标占11.76%,氟化物超标占11.76%,亚硝酸盐氮超标占5.88%,细菌总数超标占29.41%,大肠菌群超标占70.59%.结论:海防某部17个坑道水源水质基本情况良好,有些超标水源经适当处理后,可做为部队生活饮用水水源.
作者:周东明;郁兴明;陈永红;沈建忠;杨文富;操敏;郭恒彬 刊期: 2003年第02期
5月末~6月初,某军校学员在驻军单位的协助下,进行了渡海登陆作战卫勤保障演练.为了解演练中参练学员的伤病发生情况,进行了本调查.
作者:张茂运;李瑛 刊期: 200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