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东明;郁兴明;陈永红;沈建忠;杨文富;操敏;郭恒彬
许多情况下饥饿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了解饥饿对机体的影响和干预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着重讨论了人体的耐饥潜力、饥饿后的生理生化变化以及干预方法,以期为防治饥饿的不利影响和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作者:郭长江;杨继军 刊期: 2003年第02期
2002年6月15日,我们对某部营区环境遭受四氯化硅泄漏污染情况进行了调查监测处理.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鄢立刚;邹金超;宋聚忠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了解海训前后战士的心理状况变化及其与个性的关系.方法:采用SCL-90、EPQ对参加海训的战士作团体评定.结果:海训前SCL-90中的7项因子分均高于全国常模(P<0.05,P<0.01);海训后SCL-90中的6项因子分较海训前均显著升高(P<0.05,P<0.01);不同个性组海训后强迫、敌对、偏执因子分均高于海训前(P<0.05),中间型组人际关系、外向型组精神病性因子分训练后高于训练前(P<0.05).结论:对参加海训的战士进行心理教育,对于提高战士心理承受能力具有积极意义;制定行之有效的军人心理危机干预措施迫在眉睫.
作者:夏追军;王伟忠;杨波;孙剑 刊期: 2003年第02期
艾滋病不仅是医学问题,而且也是社会问题,世界各国对此倍加关注.本文综述了预防艾滋病的5个途径:一是加大宣传教育,针对性行为,以政府行为进行干预;二是堵住血液传播途径;三是彻底阻断吸毒人员HⅣ的传播途径;四是重视同性恋人群;五是接种疫苗.
作者:杜丽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2002年6月,我院医疗队赴汉江打捞一线执行部队卫勤保障任务.为了解部队在实施打捞任务期间皮肤病发病情况,我们对汉江打捞部队官兵皮肤病患病情况进行了调查.
作者:刘新军;焦丽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做好军队医院疫情报告管理工作,提高疫情报告的及时率,降低漏报率,为提高部队战斗力服务.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认真系统总结几年来的做法、存在问题并提出建议.结果:通过实践总结出5点做法:(1)加强组织领导,不断强化医务人员疫情报告责任意识;(2)健全疫情管理组织和报告网络,不断完善管理机制;(3)抓住五个环节,不断提高疫情报告质量和水平;(4)充分利用军队医院信息系统,科学掌握传染病信息动态;(5)深入部队调查研究,全面掌握体系部队疫情动态.由于医院疫情报告管理工作落实到位,疫情报告及时率达100%,漏报率保持较低水平.为进一步做好工作,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4点建议:(1)加强法制建设,强化医务人员的法制观念;(2)完善疾病监控机制,研制开发疫情管理信息自动化软件;(3)加大实际投入,使人才、经费、装备的投入向基层和防病工作倾斜;(4)严格奖惩激励,适时开展检查评比.结论:认真落实<传染病防治法>、<军队传染病防治条例>等有关法规条例,积极做好疫情的监督监测,才能降低漏报率,提高及时率,保障官兵的身体健康,增强部队的战斗力.
作者:周仲贤;王标;王卫兵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为确保高炮部队参加靶场实弹射击官兵的身体健康,探索高炮部队进驻靶场后,实弹射击期间卫生防病工作特点和规律.方法:通过部队进入靶场前后,以部队爱卫会为主的卫生防病工作准备和实施,探索、研究和总结落实基层各项卫生防病工作制度,努力做好高炮部队靶场实弹射击期间卫生防病工作的方法.结果:确保了高炮部队在靶场实弹射击期间官兵身体健康,无传染病疫情和食物中毒发生,昼夜发病率控制在1.5‰以内,为实弹射击任务顺利圆满完成提供了有力保障.结论:通过高炮部队靶场实弹射击期间卫生防病工作总结,摸索出一套比较有效的卫生防病保障经验,可供其他单位借鉴.
作者:南征国;田怡春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调查30名青年女性急进高原的高原反应情况.方法:依照GJB 1098-91标准测定不同海拔高度女性生命体征的变化,填写<急性高原自主感觉症状表>,观察女性自主反应与不同海拔之间的关系.结果:进入2 930 m高原86.67%的青年女性无高原反应,在3 700m高原80.00%的人基本无高原反应,在5 380 m高原只有53.33%的人无高原反应.在不同海拔高度以头昏、口干、恶心、心慌、气短、胸闷、乏力、纳差、腹胀为主要症状.结论:女性急进5 380 m高海拔地区的急性高原反应发生率为46.67%.生命体征的改变以心率、呼吸为主.女性急性高原反应发生时间与低氧适应时间同男性无显著差异.
作者:张建林;贾景磊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我院1998年5月~2002年7月共收治65例毒鼠强中毒病人,现将其救治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岳玉桃;徐润芳;赵爱娟;杨惠敏 刊期: 2003年第02期
试纸法作为一种快速的现场检测方法,其特点是操作简单、携带方便、价格便宜,并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准确性和灵敏度.现就近年来试纸法在食品、水质、空气及其它检测方面的应用概况作一综述,以利于试纸法在卫生检测方面的研究与应用.
作者:周焕英;高志贤;崔晓亮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空气层流无菌室(laminar air flow bioclean room,LAFR)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医院手术室、供应室、药物配置中心或作为骨髓移植及放化疗所致粒细胞减少患者的监护室、病室等,预防和减少了感染的发生,极大地提高了医疗质量.
作者:肖兰香;黄崇敏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为了摸清不同兵种官兵训练所致的脑震荡发生率和致伤因素、特点,有针对性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对驻某地区1999年5月~2002年5月全训步兵师、坦克旅、特种大队、武警、海军基地官兵13 594人进行随机整群抽样填表,诊断由调查军医结合住院记录认定.结果:5个兵种官兵脑震荡发生率为2.77%,其中武警为3.32%,特种兵3.28%,步兵3.20%,海军低,为1.50%(P<0.01);武警、特种兵、步兵致伤因素以倒功训练、400 m障碍跑为主,海军、坦克兵以碰撞伤为主;在377例脑震荡中,军龄<半年的官兵占60.74%.结论:军龄<半年的官兵是军事训练中脑震荡伤高发人群,脑震荡发生与训练科目、强度及环境有关.应采取科学施训,对入伍半年以内官兵进行倒功和400 m障碍跑训练应加强心理教育,适应环境场地,训练中要有辅助性保护措施,降低脑震荡发生率.
作者:肖兴义;许国珍;蔡宝仁;杨梅;李哲;胡向军;王德文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索部队亚健康人群防病预警的有效干预措施和管理手段,确保部队官兵健康.方法:通过调研,对其特点原因进行分析.结果:针对亚健康状态起因,积极采取媒体传播、定期体检、健康咨询、群体调查、自我监测,建立健康档案、形成监测网络体系,切实加强对亚健康状态的防病预警管理.采取以上对策,增强部队官兵群体自觉防病意识,促使大多数亚健康状态者恢复健康,减少发病.结论:亚健康状态逐步被官兵所认识,对提高部队战斗力,促进部队全面建设,实现保打赢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贺顺喜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为了解濒海演习部队膳食营养状况,我们调查了参演部队某连膳食营养情况,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琦;张昌泉;游南萍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军队医院医护人员的心理卫生状况及相关因素,为开展心理咨询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某军队医院181名医护人员进行测试,与中国常模、军人常模进行比较,并按性别、年龄、专业、学历和职称分组,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军队医护人员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敌对性3个因子和总均分显著低于中国常模(P<0.05);军队医护人员各因子分、阳性项目数和总均分均非常显著地低于军人常模(P<0.01);军队医护人员心理卫生水平的变化,除30岁以上组抑郁因子分显著高于29岁以下组外(P<0.05),未表现出明显的年龄、专业、学历、性别和职称差异.结论:军队医护人员心理卫生水平总体较好;军队医护人员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工作压力大、竞争激烈、家庭负担重等.
作者:杨国愉;蒋静;冯正直;尹良军;汪涛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了解坦克乘员夏季足癣患病情况,探讨影响因素,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坦克兵某部710名官兵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和临床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夏季足癣患病情况进行调查,将所获取的资料整理分析.结果:710名坦克乘员中有足癣患者288人,患病率为40.6%.其中干部患者35人,战士患者253人,患病率分别为26.9%和43.6%,两者间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机关15人,基层273人,患病率分别为24.2%和42.1%,两者间比较也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夏季影响坦克乘员患足癣病的主要因素为长时间穿胶鞋、出足汗、治疗上存在误区和不良卫生习惯.结论:应针对夏季足癣患病的影响因素采取相应措施,以降低坦克乘员足癣患病率;要加强防治足癣措施研究.
作者:李源;韩金印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为降低部队食物中毒发生率,提高食物中毒救治水平和效率,我们研制了<部队食物中毒预防与处理指导系统>.现将本系统主要功能介绍如下.
作者:于瑞敏;王常有;李清亚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掌握东南沿海坑道储水的水质情况,为坑道水源的防护提供依据.方法: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对各坑道水源的感官性状、化学、毒理学及细菌学指标进行检测.结果:17个坑道储水中,pH值超标占76.47%,硫酸盐超标占11.76%,氟化物超标占11.76%,亚硝酸盐氮超标占5.88%,细菌总数超标占29.41%,大肠菌群超标占70.59%.结论:海防某部17个坑道水源水质基本情况良好,有些超标水源经适当处理后,可做为部队生活饮用水水源.
作者:周东明;郁兴明;陈永红;沈建忠;杨文富;操敏;郭恒彬 刊期: 2003年第02期
5月末~6月初,某军校学员在驻军单位的协助下,进行了渡海登陆作战卫勤保障演练.为了解演练中参练学员的伤病发生情况,进行了本调查.
作者:张茂运;李瑛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为了获得抗人巨细胞病毒(HCMV)单克隆抗体(McAb),并将其用于人HCMV感染后的抗体检测.方法:采用杂交瘤技术获得抗重组HCMV(rhCMV)gp52蛋白的McAb.并用抗人μ链抗体包被、rhCMV gp52蛋白作抗原和HRP-McAb作标记抗体,建立了检测抗HCMV抗体的捕获ELISA.用该法检测献血员、病毒性肝炎患者及疑似CMV感染的肝炎综合征患者血清共计939份.结果:终获得4株(3E9,5A6,4G12,2H2)能稳定分泌高效价抗rhCMV McAb的杂交瘤细胞.它们分别识别gp52蛋白上的2个不同抗原表位,2H2识别gp52蛋白上的一个表位,3E9,5A6和4G12则共同识别另一个表位.用其建立的捕获ELISA,gp52蛋白抗原佳浓度为1μg@mL-1,酶标单抗的工作浓度为1:1 600,批内平均变异系数3.7%,批间平均变异系数7.9%.634例献血员IgM抗体阳性17例(2.7%);288例病毒性肝炎患者,阳性10例(3.5%);17例肝炎综合征患者,阳性11例(64.7%).均经免疫印迹法证实.结论:用gp52蛋白及其单抗建立的捕获ELISA,特异性强,灵敏度高,不受类风湿因子的影响,结果可靠,优于全病毒抗原构成的检测试剂,适用于临床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周宗安;郑纪山;邓小昭;李越希;何亮;李鹤林;王延茹 刊期: 200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