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椎动脉V1段的形态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杨玉辉;吕衡发;刘景臣;高忠礼

关键词:椎动脉V1部, 解剖和变异, 医源性损伤
摘要:目的:探讨椎动脉V1段的形态学特点,为下颈部手术和椎动脉血管内治疗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42具(84侧)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尸体观测椎动脉V1段的起始、走行、长度、外径及进入横突孔的位置.结果:84侧中2侧左椎动脉起源于主动脉弓(2.4%);17侧起源于前上象限(20.7%),65侧起源于后上象限(79.3%);弯曲走行30侧(35.7%);椎动脉V1段的长度(mm):左侧37.8±4.9,右侧 36.4±5.7;直径(mm):左侧曲行组4.72±0.37,左侧直行组4.25±0.35,右侧曲行组4.35±0.41,右侧直行组3.95±0.38.结论:椎动脉V1段的形态变异较大,但起始和入横突孔处位置相对比较稳定.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人透明带蛋白3重组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目的:构建高效表达人透明带蛋白3的真核重组表达载体.方法:利用PCR、T-A载体克隆和亚克隆等技术.结果:构建成pGEM-ZP3重组质粒及pcDNA3.1ZP3dhfr真核重组表达载体.结论:经酶切鉴定构建的人透明带蛋白3重组表达载体可高效表达重组人ZP3蛋白.

    作者:张家颖;王弘珺;左文静;王忠山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月经周期性室性早搏1例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37岁.2年来每月行经时均感心悸、头昏、多梦,易出汗,无心前区疼痛,时有面色潮红,月经干净后上述症状消失.

    作者:张学志;崔晓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大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体外条件化培养体系的建立

    目的:建立大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体外条件化培养体系.方法:用快速灵敏的MTT比色法测定细胞活力,对纯化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鉴定.结果:经分离、纯化,获得了纯的单一细胞群,星形细胞MTT测定的A值为0.255±0.012.结论:建立大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体外条件培养体系可以快速、高效得到纯度高的贴壁的星形细胞.

    作者:马丽娜;赵文静;洛涛;野元裕;古川昭荣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解毒通络胶囊对糖尿病大鼠心肌CTGF 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解毒通络胶囊(JDTL)对糖尿病(DM)大鼠心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mRNA表达的影响及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Wistar大鼠诱发糖尿病模型后,随机分为解毒通络胶囊治疗组、苯那普利治疗组及DM未治疗组,以10只正常大鼠作为对照.12周末检测血糖、血脂、心肌组织血管紧张素Ⅱ,应用RT-PCR检测心肌CTGF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DM未治疗组心肌组织血管紧张素Ⅱ含量、CTGF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治疗组(P<0.01).结论:持续高糖能导致心肌血管紧张素Ⅱ含量增高、CTGF mRNA表达增强,而解毒通络胶囊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血管紧张素Ⅱ含量,抑制CTGF mRNA表达,从而可能减轻糖尿病性心肌病的病理变化.

    作者:董志恒;李才;曲萌;李相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TNP-470和MMC联合应用对鼠结肠癌生长和肝转移的作用

    目的:研究O-(氨乙酰-氨甲酰基)烟曲霉醇(TNP-470)和丝裂霉素(MMC)联合应用对结肠癌生长和肝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裸鼠结肠癌的原位生长和肝转移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TNP-470组、MMC组及联合用药组(TNP-470+MMC).结果:4个组瘤重分别为(499±247)、(478±180)、(275±80)和(255±65)mg,肝转移率分别为87.5%、25.0%、75.0%和12.5%,与对照组比较联合用药组抑制作用明显(P<0.01),且治疗后各组裸鼠活动良好,无明显体重减轻.结论:TNP-470与MMC联合应用对结肠癌的生长及肝转移的抑制有协同作用,且未加重TNP-470引起的体重减轻等毒副作用.

    作者:所剑;徐越超;金洪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小儿脾肿大的病因构成及诊断方法分析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脾肿大患儿的病因、诊断方法和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符合脾肿大诊断标准的182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182例中明确诊断者174例,未能确诊8例.确诊病例中,感染性疾病53例(31.5%),非感染性疾病121例(68.9%).终确定诊断的方法分别为:血清学和或细菌学96例(55.2%),血涂片、骨髓检查34例(19.5%),组织活检14例(8.1%),影像学检查28例(16.0%),尸检解剖2例(1.2%).结论:根据临床特点,经过必要的辅助检查可以明确绝大多数脾肿大病例的病因诊断,血液系统疾病、肿瘤及瘤类疾病、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和感染性疾病是本组小儿脾肿大的主要原因.

    作者:赵学良;张小飞;李红伟;吕建莉;董贵福;王辉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右腋下微创小切口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经右腋下小切口剖胸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病例疗效.方法:117例患儿均采用右侧腋下长约6~10 cm的弧形切口,经第4肋间进胸.补片修补缺损72例,小缺损直接缝合45例.结果:右腋下小切口组患儿与同期经正中剖胸入路组62例患儿相比,心肌阻断时间[分别为(34.3±12.5)和(35.9±16.9)min]、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分别为(6.5±4.1)和(7.2±3.4)h]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胸液引流量[分别为(187.6±110.0)和(230.6±92.5)mL]、术后住院天数[分别为(8.2±1.3)和(10.5±2.5)d]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右腋下微创小切口剖胸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较常规正中剖胸入路可减少术后胸腔引流量和术后住院天数.

    作者:汪建中;徐路平;王天策;李海滨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低剂量辐射诱导小鼠胸腺细胞DNA裂解适应性反应的剂量率效应

    目的:观察低剂量辐射诱导胸腺细胞DNA裂解适应性反应的剂量率效应.方法:用X射线照射Kunming雄性小鼠,其诱导剂量(D1)及其后攻击剂量(D2)分别是75 mGy和1.5 Gy,D1剂量率为6.25、12.5、25、50、100和200 mGy·min-1,D2剂量率为287 mGy·min-1,D1 和D2间隔6 h.通过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DNA裂解断片的变化.结果:D2组胸腺细胞DNA裂解率明显高于假照组(P<0.001);当D1剂量率为6.25、12.5和25 mGy·min-1,D1+D2组DNA裂解率明显低于D2组(P<0.05或P<0.01).结论:当D1在75 mGy,剂量率为6.25~25 mGy·min-1;D2为1.5 Gy,剂量率为287 mGy·min-1;D1和D2间隔6 h,可在全身照射条件下诱导小鼠胸腺细胞DNA裂解的适应性反应.

    作者:刘淑春;吕喆;王珍琦;刘扬;刘光伟;龚守良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鳞癌及其癌旁组织的共聚焦激光拉曼光谱分析

    目的:探索共聚焦激光拉曼光谱仪在检测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的特征峰差异,提供分子光谱水平检测组织样本共聚焦激光拉曼光谱.方法:从临床手术获取的冰冻切片样品,采用共聚焦激光拉曼光谱仪,在Ar+激光照射下检测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的光谱.结果:癌旁正常组织和癌组织的共聚焦激光拉曼光谱差异有显著性,肺癌、食管癌、喉癌组织的激光拉曼光谱均具有特征峰,并且具有一致的特征峰峰位,但喉癌还有2个特征峰峰位,而其癌旁正常组织均无特征峰.结论:癌组织与其癌旁正常组织的激光拉曼光谱具有明显差异,说明二者分子组成和结构不同.

    作者:佟倜;叶松;安利民;杨秀兰;孙迎春;金新;王锡录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急诊剖宫产术

    1 资料与方法 选取本院自2002年1月-2003年12月应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行急诊剖宫产术的产妇共104例.

    作者:张闻宇;姜延航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溶栓素产品纯度的检测

    目的:检测经工业生产工艺生产的溶栓素样品的纯度.方法:采用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溶栓素的纯度,采用质谱检测溶栓素产品中小分子和赋形剂成分.结果:溶栓素在3种电泳凝胶都呈单带,溶栓素高效液相色谱的主峰积分面积达98.6%,经质谱表征可见众多小分子信号峰.结论:尽管溶栓素样品中存在众多小分子,但按照目前新药申报要求,已经达到新药申报标准.

    作者:程熠;洪敏;张云龙;李奇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白细胞介素10和C反应蛋白在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中的变化

    目的:研究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0(IL-10)和C反应蛋白(CRP)与AP严重程度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12例健康人和45例AP患者发病后第1、2、3、4和5天血清IL-10、CRP浓度.结果:健康对照组血清中未检出IL-10.AP患者血清中IL-10于发病第1天升高,2~5 d逐渐降低,且发病第1天轻型胰腺炎(MAP)组 IL-10血清浓度明显高于重型胰腺炎(SAP)组,第2~5天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MAP发病第1天 IL-10浓度明显高于第2、3、4、5天(P<0.01),SAP发病第1~3天IL-10浓度明显高于第4、5天(P<0.05),不同病因所致的AP,或伴发胰腺坏死与液体聚集时,血清IL-10和CRP活性差异无显著性.结论:AP患者血清IL-10在发病早期有其变化规律,可用于早期辅助诊断,尤以发病第1天血清IL-10水平有利于MAP与SAP的鉴别.外源性IL-10可能成为治疗早期AP的一种有效方法,联合检测IL-10、CRP可作为急性胰腺炎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作者:韩喜春;韩宁;张颖超;王禹;贾明库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糖基化终产物诱导肾系膜细胞CTGF mRNA表达的规律

    目的:探讨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对大鼠肾系膜细胞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在体外培养的大鼠肾系膜细胞培养基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糖化牛血清白蛋白(AGE-BSA)及牛血清白蛋白(BSA),RT-PCR法检测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mRNA表达.结果:与加入BSA组比较,AGE-BSA组TGF-β1和CTGF mRNA表达明显增强(P<0.01),TGF-β1 mRNA表达增强发生时间早于CTGF.结论:AGEs能明显诱导肾系膜细胞CTGF mRNA表达上调,并且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

    作者:周桂华;李才;苗春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双侧卵巢交界性黏液性囊腺瘤并发多发性子宫肌瘤1例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35岁.下腹部不适5年,继发性闭经2年,伴下腹部包块3月余.该患自觉下腹部不适、腹胀、食欲欠佳近5年.近2年自觉小便频,大便次数增多,每日2~3次,无消瘦、乏力,无盗汗、发烧.无任何原因继发性闭经2年.15岁初潮,22岁结婚,24岁正常分娩一男活婴.于5年前行阑尾切除术.

    作者:韩朝霞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萝摩苷对大鼠全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萝摩苷对脑缺血缺氧所引起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复制脑缺血模型,分别测定大鼠脑组织的ATP、乳酸、肌酸磷酸激酶(CPK)和丙二醛(MDA)的含量,以及萝摩苷对羟自由基(·OH)清除率.结果:萝摩苷可明显升高ATP,并降低脑组织中乳酸、CPK、和MDA含量,而且随着萝摩苷浓度的增加,·OH清除率明显升高.结论:萝摩苷对脑缺血引起的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抗自由基有关.

    作者:王健春;唐笑迪;李天舒;侯中赤;孙连坤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乳腺导管原位癌并发微小浸润的临床及病理特点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原位癌并发微小浸润(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with microinvasion,DCIS-Mi)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确诊为DCIS-Mi 28例,对标本做连续切片,进行组织病理学回顾性研究,用目镜测微尺测量微小浸润灶的大径,并结合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28例患者中26例(92.9%)有钼靶摄影片的变化,22例(78.6%)存在微小钙化.浸润灶多呈现孤立癌细胞或者细胞团,平均浸润灶数量为3个,平均大径为0.6 mm.高核分级和粉刺型原位癌分别为57.1%和46.4%,24例(85.7%)有粉刺型坏死.71.5%和78.6%的病例合并有导管周围间质反应和淋巴细胞浸润.26例行淋巴结切除术,平均每例切除12枚淋巴结,常规HE染色检查未发现淋巴结转移.结论:高核分级和粉刺型DCIS更具有侵袭性,更易合并微小浸润.微小浸润多呈多灶性,微小浸润癌淋巴结转移的几率较小.

    作者:杨明;刘国津;王丽萍;管旌旌;森谷卓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芪冬颐心口服液对麻醉犬血流动力学及心肌缺血的影响

    目的:观察芪冬颐心口服液(QDYX)对正常犬血流动力学和心肌耗氧量的影响,及对急性心肌梗死犬的影响.方法:采用麻醉开胸犬,测定心脏血流动力学和心肌氧代谢参数,并结扎犬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复制急性心肌梗死模型,测定心肌梗死面积及血清酶学变化.结果:1.0、2.0 g·kg-1 QDYX可降低冠脉阻力,增加冠脉流量,减少心肌耗氧量,缩小心肌梗死面积,降低血清肌酸激酶(CK)及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结论:QDYX能降低冠脉阻力,增加冠脉流量,减少心肌耗氧量,对缺血心肌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王秋静;吕文伟;路航;刘芬;杨世杰;华玉强;季淑霞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应用几丁质胶原网架构建组织工程软骨

    目的:探索利用几丁质胶原网架构建组织工程人工软骨的方法.方法:取2周龄的新生兔关节软骨,经消化、传代培养后,将获得的软骨细胞与牛Ⅰ型胶原、人血冻干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按一定比例混合,将几丁质纤维网架浸入上述混合物中制成人工软骨培养物并在体外培养.将培养1周的组织工程培养物,植入同种异体动物皮下组织培养4周,观察组织工程软骨的形成情况.结果:细胞在几丁质网架培养物中分布均匀,细胞多呈三角形或梭形,培养物体积收缩不明显,经体内培养存活的软骨细胞分泌Ⅱ型胶原,有血管和炎性细胞的侵入.结论:用胶原蛋白和人血纤维蛋白混合凝胶与几丁质纤维网架载体为支架植入软骨细胞以后,在体外和体内都可以培养构建出较大的组织工程软骨.

    作者:池光范;侯宜;周余来;侯立中;颜炜群;杨同书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补血活血中药对口腔扁平苔藓患者TNF-α及sTNFRⅠ、Ⅱ水平的调节

    口腔扁平苔藓(OLP)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TNF-α及sTNFRⅠ、Ⅱ作为免疫系统的重要调节因子,是重要的促炎症因子,与OLP的病理过程有关.为此,本文作者选用了补血活血中药,对26例OLP患者进行治疗,并以临床上治疗OLP较常用的药物雷公藤多甙片为对照,观察其对TNF-α、sTNFRⅠ、Ⅱ水平的调节,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作者:郭兮惠;俞亚琴;万英明;贾涵;史苍柏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大容量天然人源单链抗体库的构建及抗乙型肝炎病毒PreS1单链抗体的淘选

    目的:从大容量抗体库中淘选全人源化抗乙型肝炎病毒PreS1的单链抗体.方法:以60例健康供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为来源,构建了1010人源天然单链抗体库,并以PreS1抗原肽进行淘选.3轮淘选后,单克隆经ELISA检测,富集的特异性单克隆经E.coli HB2151表达后进行Western检测并测序.结果:3轮淘选之后,噬菌体的投入/产出比提高了100倍.抗原抗体反应结果显示,A410=1.0的抗PreS1的单链抗体得到富集.Western结果显示其插入的单链抗体片段正确.该抗体基因序列的DNAPLOT软件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该抗体是人抗体,其VH属于VH1亚族,Vλ属于Vλ1亚族.结论:这一技术是获得全人源化抗PreS1的单链抗体的有效途径,同时为基因工程抗体用于临床治疗乙型肝炎奠定基础.

    作者:盛辉;苑春莉;张志超;胡学军;迟宝荣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吉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