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TNP-470和MMC联合应用对鼠结肠癌生长和肝转移的作用

所剑;徐越超;金洪娟

关键词:血管生成抑制剂, 丝裂霉素/治疗作用, 结肠肿瘤, 肿瘤转移
摘要:目的:研究O-(氨乙酰-氨甲酰基)烟曲霉醇(TNP-470)和丝裂霉素(MMC)联合应用对结肠癌生长和肝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裸鼠结肠癌的原位生长和肝转移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TNP-470组、MMC组及联合用药组(TNP-470+MMC).结果:4个组瘤重分别为(499±247)、(478±180)、(275±80)和(255±65)mg,肝转移率分别为87.5%、25.0%、75.0%和12.5%,与对照组比较联合用药组抑制作用明显(P<0.01),且治疗后各组裸鼠活动良好,无明显体重减轻.结论:TNP-470与MMC联合应用对结肠癌的生长及肝转移的抑制有协同作用,且未加重TNP-470引起的体重减轻等毒副作用.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肿胀技术在烧伤整形术区中的应用

    在进行切痂、取皮、植皮及整形手术时,由于不能用止血带,不仅失血多,而且手术野出血、渗血给手术带来不便.将脂肪抽吸注液肿胀技术应用于上述部位的切痂、取皮、瘢痕切除等手术以减少手术出血,收到良好效果.

    作者:杨佳伟;曹桂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纳络酮用于心肺脑复苏24例疗效观察

    心跳呼吸骤停是临床常见急症.据文献报道,心脑肺功能急性衰竭时,患者体内β-内啡呔(β-EP)含量明显升高,加剧心脑肺功能障碍.本文作者观察了β-EP拮抗剂纳络酮在心肺脑复苏(CPC)中的作用,报道如下.

    作者:李婷;吴岩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腰神经后支的解剖研究及临床应用

    目的:为使用小针刀切断腰神经后支治疗顽固性腰骶部疼痛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尸体上解剖观测腰神经后支及其分支的走行、长度、宽度、分布情况.结果:腰神经后支是在椎间孔处发自腰神经主干,长度为4.46~6.20 mm,宽度为0.73~1.62 mm,自L1至L5逐渐减小;针刀切断腰神经后支主干,入刀点应在通过同序数腰椎棘突中点水平线距后正中线外约22~30 mm处,自上而下与后正中线的距离逐渐增大,垂直进刀深度约34~40 mm.结论:提出了使用小针刀切断腰神经后支治疗顽固性腰骶部疼痛的解剖学依据,提供的有关数据和定位方法有助于提高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作者:高振平;牛松青;王晓慧;张振有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椎动脉V1段的形态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椎动脉V1段的形态学特点,为下颈部手术和椎动脉血管内治疗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42具(84侧)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尸体观测椎动脉V1段的起始、走行、长度、外径及进入横突孔的位置.结果:84侧中2侧左椎动脉起源于主动脉弓(2.4%);17侧起源于前上象限(20.7%),65侧起源于后上象限(79.3%);弯曲走行30侧(35.7%);椎动脉V1段的长度(mm):左侧37.8±4.9,右侧 36.4±5.7;直径(mm):左侧曲行组4.72±0.37,左侧直行组4.25±0.35,右侧曲行组4.35±0.41,右侧直行组3.95±0.38.结论:椎动脉V1段的形态变异较大,但起始和入横突孔处位置相对比较稳定.

    作者:杨玉辉;吕衡发;刘景臣;高忠礼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关节炎患者血清及关节液白细胞介素6表达水平分析

    目的:比较白细胞介素6(IL-6)在几种不同类型关节炎患者血清及关节液中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在类风湿关节炎(RA)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与RA病情活动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RA、强直性脊柱炎、骨性关节炎、痛风等关节炎患者的血清和关节液中IL-6水平,并分析其与RA病情活动的关系.结果:RA患者的血清及关节液中IL-6的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关节炎患者;且RA患者关节液IL-6水平显著高于血清.RA患者血清IL-6水平与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C-反应蛋白(CRP)呈明显正相关;而关节液IL-6水平则与关节疼痛数、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血沉(ESR)、CRP呈明显正相关.结论:IL-6与RA的发病有关,检测RA患者关节液和血清中IL-6水平有助于RA的诊断及判断病情的活动性.

    作者:周广宇;郭嘉隆;毕黎琦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应用几丁质胶原网架构建组织工程软骨

    目的:探索利用几丁质胶原网架构建组织工程人工软骨的方法.方法:取2周龄的新生兔关节软骨,经消化、传代培养后,将获得的软骨细胞与牛Ⅰ型胶原、人血冻干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按一定比例混合,将几丁质纤维网架浸入上述混合物中制成人工软骨培养物并在体外培养.将培养1周的组织工程培养物,植入同种异体动物皮下组织培养4周,观察组织工程软骨的形成情况.结果:细胞在几丁质网架培养物中分布均匀,细胞多呈三角形或梭形,培养物体积收缩不明显,经体内培养存活的软骨细胞分泌Ⅱ型胶原,有血管和炎性细胞的侵入.结论:用胶原蛋白和人血纤维蛋白混合凝胶与几丁质纤维网架载体为支架植入软骨细胞以后,在体外和体内都可以培养构建出较大的组织工程软骨.

    作者:池光范;侯宜;周余来;侯立中;颜炜群;杨同书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氧化苦参碱对正常及乌头碱诱发心律失常大鼠动作电位的影响

    目的:观察氧化苦参碱(OMT)对正常及乌头碱诱发大鼠心律失常模型动作电位(AP)的影响.方法:采用悬浮微电极技术记录大鼠在体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结果:给予 3、15和30 mg·kg-1的OMT能剂量依赖性地延缓乌头碱所致大鼠心律失常的发生,静脉给予30 mg·kg-1的OMT能减小AP的幅值,缩短APD50和APD90,降低Vmax.结论:OMT对心肌细胞AP的影响可能为其抗心律失常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陈霞;李英骥;葛静岩;张文杰;钟国赣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肺癌患者血清中微量元素含量检测的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本研究共检测肺癌48例,其中男性35例,女性13例.对照组共40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利用ICP-AES法同时检测血清中Al、B、Ba、Be、Cd、Ca、Co、Cu、Cr、Fe、In、La、Mg、Mn、Ni、P、Pb、Sr、Ti、V、Y、Zn和Zr等24种元素含量.

    作者:王星云;杨青;邵立平;李晓微;刘洪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糖基化终产物诱导肾系膜细胞CTGF mRNA表达的规律

    目的:探讨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对大鼠肾系膜细胞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在体外培养的大鼠肾系膜细胞培养基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糖化牛血清白蛋白(AGE-BSA)及牛血清白蛋白(BSA),RT-PCR法检测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mRNA表达.结果:与加入BSA组比较,AGE-BSA组TGF-β1和CTGF mRNA表达明显增强(P<0.01),TGF-β1 mRNA表达增强发生时间早于CTGF.结论:AGEs能明显诱导肾系膜细胞CTGF mRNA表达上调,并且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

    作者:周桂华;李才;苗春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虎眼万年青多糖对小鼠T细胞及其细胞因子IL-2 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天然产物虎眼万年青多糖(S3)对T细胞及其细胞因子IL-2 mRNA表达的影响,进一步从细胞和分子水平探讨其免疫调节作用机制,为开发这一天然产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S3对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阳性细胞百分率的影响,并采用RT-PCR方法检测IL-2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各剂量组CD3、CD4阳性细胞百分率均有上升趋势,极高剂量组CD3、CD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CD8有下降趋势,各剂量组均能显著提高CD4/CD8阳性细胞百分率(P<0.001);极高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可明显促进脾细胞中细胞因子IL-2的mRNA表达,使表达量增加(P<0.01,P<0.05).结论:S3具有较强的增强机体多种免疫功能的作用.

    作者:石磊;段秀梅;胡梦林;刘文祥;谭岩;刘志强;刘淑莹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中药肠炎康口服液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肠炎康口服液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UC(中医辨证:肝郁脾虚型)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中药肠炎康口服液)60例和对照组(SASP)60例.以病理学检查和自觉症状、脉象、舌象、电子结肠镜、血清免疫指标测定作为疗效判断标准.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8.2%(59/60)、96.6%(58/60),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中药肠炎康口服液是治疗UC的有效中药制剂.

    作者:董宇翔;李晓春;张二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电位滴定法测定深色蔬菜和水果中的维生素C

    目的:用电位滴定法测定深色蔬菜和水果中的维生素C.方法:分别测定9种果蔬样品中维生素C含量,计算其回收率、均值、标准差及变异系数,并与传统氧化-还原滴定法比较.结果:回收率范围在97.5%~103.0%之间,平均回收率为100.2%,平行测定值的变异系数在0.7%~3.7%之间,其准确度及精密度均优于氧化-还原滴定法.结论:电位滴定法操作简便,特异性好,是测定深色蔬菜和水果中维生素C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陈秋丽;甘振威;张娅婕;马萱钺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X射线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NF-κB的量效关系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X射线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转录因子NF-κB的影响.方法:用凝胶电泳迁移率变化分析法得到电泳带,用Phosphor Imager扫描仪分析数据.结果: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NF-κB异源二聚体p65/50的DNA结合活性与假照组相比有所增强,在0.100 Gy处出现峰值,然后逐渐回降,到6.000 Gy时再一次升高;但同源二聚体p50/50的DNA结合活性无明显变化.结论:高、低剂量X射线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转录因子NF-κB的DNA结合活性增强以异源二聚体p65/50增强为主.

    作者:金顺子;宋祥福;刘树铮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乳腺导管原位癌并发微小浸润的临床及病理特点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原位癌并发微小浸润(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with microinvasion,DCIS-Mi)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确诊为DCIS-Mi 28例,对标本做连续切片,进行组织病理学回顾性研究,用目镜测微尺测量微小浸润灶的大径,并结合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28例患者中26例(92.9%)有钼靶摄影片的变化,22例(78.6%)存在微小钙化.浸润灶多呈现孤立癌细胞或者细胞团,平均浸润灶数量为3个,平均大径为0.6 mm.高核分级和粉刺型原位癌分别为57.1%和46.4%,24例(85.7%)有粉刺型坏死.71.5%和78.6%的病例合并有导管周围间质反应和淋巴细胞浸润.26例行淋巴结切除术,平均每例切除12枚淋巴结,常规HE染色检查未发现淋巴结转移.结论:高核分级和粉刺型DCIS更具有侵袭性,更易合并微小浸润.微小浸润多呈多灶性,微小浸润癌淋巴结转移的几率较小.

    作者:杨明;刘国津;王丽萍;管旌旌;森谷卓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中国长春地区186例绝经前汉族女性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

    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receptor,VDR)基因多态性在中国长春地区生活10年以上无亲缘关系的绝经前健康汉族女性中的分布.方法:应用PCR-RFLP技术检测186例绝经前健康妇女的VDR基因Bsm I的多态性.结果:VDR基因型分布频率为BB 0例,Bb 23例(12.4%),bb 163例(87.6%).与广州地区汉族及新疆地区哈萨克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5),与新疆地区的汉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中国长春地区绝经前汉族女性的VDR基因呈现多态性,但以bb型占大多数,BB型缺如.这与国内其他地区的报道不尽相同.

    作者:孙珉丹;林承赫;邹洪斌;迟宝荣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大连市2003年食物中毒情况分析

    2003年本市共发生食物中毒20起,中毒人数为538人,无死亡.现将食物中毒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孙晓辉;刘小辉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1 临床资料 ①一般资料:本组共98例(106膝),其中男39例(40膝),女59例(66膝),年龄43~72岁,平均年龄58.4岁.表现为活动时反复膝关节疼痛,逐渐发展为关节畸形、功能受限,X线表现为骨赘生成、关节间隙变窄、股胫角改变等,有21例(23膝)无明显X线改变但长期服用非甾体药物,其中5例(6膝)行关节腔内封闭治疗,保守治疗效果均不明显.②治疗方法:手术在局麻或硬膜外麻醉下进行,依Jackson膝关节标准入口进膝关节镜及手术器械,常规顺序检查膝关节,见膝关节液浑浊,色淡黄,有许多黄白碎屑,滑膜大量增生,尤在髁间窝及内外侧间隙处,半月板磨损或破裂,关节内有游离体,关节软骨剥脱,硬化骨形成.在关节镜下行增生滑膜切除,髁间窝成形,半月板修整,取出游离体.剥离将要剥脱鳞状软骨,对软骨下骨及硬化骨成形术或穿孔术.

    作者:刘强;戴彬;李贵斌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胡芦巴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脂代谢及肾脏抗氧化防御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胡芦巴对糖尿病大鼠脂代谢及肾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用胡芦巴治疗糖尿病大鼠12周后,观察其血脂水平及肾脏的抗氧化能力.结果:经过胡芦巴治疗的糖尿病大鼠血脂水平下降,肾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有所升高,丙二醛(MDA)水平下降.结论:胡芦巴能够调解糖尿病大鼠的脂代谢紊乱,增强肾脏的抗氧化能力.

    作者:石艳;李才;张秀云;苗春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DNA损伤诱导细胞周期解偶联

    目的:观察DNA损伤因子丝裂霉素(MMC)能否诱导细胞周期解偶联.方法:采用PI荧光标记及流式细胞术(FCM)测定细胞周期并分析细胞倍体的变化.结果:1.0及2.0 mg·L-1 MMC作用后24 h,SKOV-3细胞八倍体数显著增高(P<0.01,P<0.05).1.0、2.0及4.0 mg·L-1 MMC作用后24 h,L929及EL-4细胞八倍体数显著增高(P<0.05,P<0.01,P<0.01及P<0.01,P<0.05,P<0.01).结论:MMC可诱导人卵巢癌细胞SKOV-3、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及小鼠淋巴瘤细胞EL-4发生细胞周期解偶联.

    作者:鞠桂芝;付士波;闫凤琴;李鹏武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抗抑郁药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应激和抑郁引起以海马为主的中枢神经系统萎缩、海马容量降低.抗抑郁药的慢性治疗通过促进海马细胞增殖和神经元数目增加,抵抗或克服应激诱导的海马神经元萎缩和丢失,实现其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在于抗抑郁药可能作用于调节神经元的生成和存活的特殊的转录因子和靶基因.深入地理解应激和抗抑郁药治疗的细胞和分子机制,对于指导临床用药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珍琦;刘光伟;龚守良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吉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