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扬;金光辉;刘树铮
1 材料与方法 ①实验动物和设备:在市场上购买健康成年的脊椎动物鲤鱼(鱼纲)、花背蟾蜍(两栖纲)、蝮蛇(爬行纲)、家鸽(鸟纲)和家兔(哺乳纲)各20只,每种动物雌雄各10只;实验设备为DHP-781型恒温箱及1508型轮转式切片机.②实验方法:将5种健康动物活体解剖,迅速取肝,切成 5 mm× 5 mm×2 mm组织块,迅速将其投入Bouin′s液中固定,再经脱水、透明、石蜡包埋后做连续切片(厚6 μm),行HE染色后在光镜下观察并显微摄影比较5种脊椎动物的肝组织结构.
作者:何晓燕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短暂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外周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表达的临床意义及阿司匹林对血小板表面膜糖蛋白的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30例TIA患者CD62P的分子表达,包括进展(9例)及未进展(21例)为脑梗塞患者,并依其是否常规口服阿司匹林将其分为口服组(12例)和未口服组(18例),将TIA患者组内及患者与26例健康成年人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CD62P在健康成人表达较低,阳性率为 (30.17±3.55)%,而TIA患者阳性率为(65.23±21.11)%,其中进展为脑梗塞患者阳性率为(68.21±2.42)%,未进展为脑梗塞的患者阳性率为(60.07±3.46)%.在TIA患者中,常规口服阿司匹林(>6个月)的血小板活化率为 (60.75±2.03)% ,未服用阿斯匹林的患者血小板活化率为(70.01±3.43)%.结论:CD62P能较好地反映血小板活化程度并可较早地预测、估计TIA演变趋势;阿司匹林对CD62P的表达可能有抑制作用.
作者:陈加俊;王超;张琳;宋东晶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抗结核治疗结核性胸膜炎同时并用乌体林斯对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免疫功能及胸水吸收情况的影响.方法:将43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n=23)为抗结核药加乌体林斯治疗组,对照组(n=20)为单纯抗结核组,治疗半年,观察胸水吸收情况并测定结核性胸膜炎患者治疗前后免疫功能(IgG、IgA、IgM、CD3 +、CD4 +、CD8 +及NK)的变化.结果:①治疗前3个月实验组胸水吸收人数(12例)高于对照组(9例),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第4个月开始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②实验组治疗半年后CD3 +、CD4 +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NK细胞活性较对照组亦明显增加(P<0.05),且血清IgG水平也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乌体林斯可刺激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免疫系统并促进胸水吸收.
作者:彭丽萍;许力军;吕小红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第二眼发病危险性及预防治疗效果.方法:对2001年6月-2002年12月住院治疗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441例患者的第二眼眼底病变和预防性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 441例中第二眼并发有视网膜病变者65例(14.7%).已发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30例,其中并发视网膜格子样变性19例;视网膜干性裂孔11例,其中7例伴有视网膜格子样变性、3例伴有囊样变性及其他变性;单纯视网膜格子样变性17例;单纯囊样变性及其他变性7例.高度近视161例与中低度近视223例比较第二眼发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和与此相关的视网膜格子样变性的发生率更高(P<0.05).已发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30例,经手术治疗后终视网膜复位率为93.3%;视网膜干性裂孔11例(其中7例格子样变性区也同时行激光光凝或冷凝治疗)和单纯视网膜格子样变性17例,行激光或冷凝封闭裂孔及变性区.经1~3年的定期随访未发现新的视网膜脱离、裂孔及其他并发症.结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第二眼发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危险性高,尤其是高度近视眼.对其行激光或冷凝封闭裂孔及变性区预防性治疗安全有效,但需长期随访.
作者:崔极哲;金善爱;吴宏;李娅娜;王桂云;张晓光 刊期: 2004年第06期
20世纪80年代以来,模拟导联动态心电图已在临床普遍使用,大量资料表明,它在诊断心肌缺血、心律失常方面,明显优于普通心电图,大大提高了诊断率.但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又发现这种模拟导联动态心电图对心肌缺血的定位、范围、程度不能提供准确的依据,甚至于不如普通心电图,因此探讨一种既能24 h动态记录,又能像普通心电图一样准确定位的动态心电图是当务之急.
作者:李芳;钟芝芬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和研究DNA测序过程中影响因素及其测序反应体系的优化.方法:对DNA测序体系中模板、引物、测序产物的纯化及3种测序反应体系对测序结果的影响进行比较.结果:采用5 μL(含1 μL TRR)、5 μL(含2 μL TRR)和10 μL(含4 μL TRR)测序反应体系对同一质粒DNA进行测序,其可判读序列都能达到720 bp以上.结论:DNA自动测序的质量与模板的纯度、浓度、所用引物、测序反应体系及测序反应产物的纯化有直接的关系.采用5 μL(含1 μL TRR)测序反应体系在保证测序质量的同时可降低DNA测序成本.
作者:许艳;卫红飞;胡小平;包木胜;王爱丽;程岩;王丽颖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恒定磁场对老龄小鼠脑、心、肾组织脂褐素(LPF)及心、肾、胸腺组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的影响.方法:将20只雌性老龄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n=10)与对照组(n=10).把实验组老龄小鼠放入磁场强度为200 mT的铁箱中,每日曝磁1 h,连续30 d.结果:实验组老龄小鼠脑组织脂褐素含量[(0.160±0.024)μg·g -1 ]较对照组[(0.304±0.061)μg·g -1 ]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心、肾组织脂褐素含量[(0.082±0.009)及(0.329±0.024)μg·g -1 ]与对照组[(0.092±0.011)及(0.382±0.033)μg·g -1 ]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实验组心、肾及胸腺GSH-Px活性[(9.63±1.52)、 (30.68± 4.50)及(96.72±10.94)NU·mL -1 ]较对照组[(7.63±1.48)、(24.09±4.49)及(85.68± 7.12)NU·mL -1 ] 明显升高(P<0.05及P<0.01).结论:磁场强度200 mT的恒定磁场有降低老龄小鼠器官组织中脂褐素含量、抵抗自由基及提高抗氧化酶活性的作用.
作者:付妍;梁路光;姚树仁;李晓林;李晓梅;陆艳娟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热休克蛋白融合蛋白对人树突状细胞分化成熟的刺激作用.方法:采用GM-CSF和IL-4将人外周血单核细胞诱导成未成熟树突状细胞,然后用热休克蛋白融合蛋白刺激其分化成熟,以单核细胞条件培养液(MCM)和模拟的单核细胞条件培养液(MCM mimic)为对照.以流式细胞仪检测树突状细胞表面分子的表达情况.结果:热休克蛋白融合蛋白可以刺激树突状细胞表面表达CD40、CD80、CD86和HLA-A2分子.结论:热休克蛋白融合蛋白可诱导人树突状细胞分化成熟.
作者:万敏;张培因;王宣军;吴秀丽;卫红飞;王燕媚;于永利;王丽颖;邓平;张慧杰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总结应用床边持续性血液滤过技术抢救危重患者的临床经验.方法:对22例危重患者在常规急救的基础上应用美国Barter连续性血液净化装置BM25进行床边持续性血液滤过,每个患者做3~5次,每次 8~14 h .22例患者中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4例,其中有急性肾功能不全者2例;肝移植1例;重症感染1例;急性胰腺炎5例;急性中毒5例;流行性出血热并发急性肾功能不全6例.结果:22例危重患者经血液滤过治疗,除1例肝移植患者及1例重症感染患者外,有20例康复出院;其中8例急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血液滤过治疗后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E)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尿量逐渐恢复正常;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液滤过治疗后血尿淀粉酶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血液滤过能明显地降低急性肾功能不全(3例)及急性胰腺炎患者(5例)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及白细胞介素1(IL-1)含量(P<0.05);患者经血液滤过治疗血压、心率、心律、呼吸及凝血象平稳;无明显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等副作用;有3例患者出现轻度出血现象,经鱼精蛋白治疗后出血停止.结论:应用床边持续性血液滤过技术抢救危重患者安全有效.
作者:董均树;卢应;刘晓亮;李小彬 刊期: 2004年第06期
随着人类疾病构成的变化,全球疾病防治重点逐渐从传染病转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其中以糖尿病为突出.糖尿病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至今尚未完全明了.近年来,新兴的分子流行病学和遗传流行病学的发展使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的病因研究深入到一个新的阶段.目前,人类普遍认为2型糖尿病是一种高度遗传异质性疾病.本文主要介绍了2型糖尿病易感基因定位研究进展,着重叙述了钙激活蛋白酶10(calpain10,CAPN10)基因与该病关系的研究概况.
作者:李文君;李波;寇长贵;刘雅文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术在细胞内活性氧检测中的应用.方法:以2′,7′-二氢二氯荧光黄双乙酸钠(DCFH-DA)为标记探针, 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2′,7′-二氢二氯荧光黄(DCF)的荧光强度,间接检测细胞内活性氧的水平.结果:不同剂量(0.30、0.45和0.60 kJ·m -2 )中波紫外线(UVB)照射后,1 h小鼠成纤维细胞内活性氧表达量明显增高,达峰值,分别为对照组的146%、145%和145%,6 h后恢复正常水平.结论: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UVB照射后细胞内产生的活性氧是一种可靠、稳定的方法.
作者:刘扬;金光辉;刘树铮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在非清髓性预处理条件下,纯化的供鼠NK细胞对MHC半相合小鼠骨髓移植(BMT)造血重建的影响.方法:以CB6F1 H-2d/b (BALB/c H-2d ×C57BL/6 H-2b )小鼠为受者,C57BL/6 H-2b 小鼠为供者.60只受者小鼠根据不同照射剂量及不同NK细胞输注量随机分为10组,每组6只,经9.0、7.0、6.0 Gy3个剂量 60 Co照射.经9.0 Gy照射后分为单纯照射组(Ⅰ)、半相合BMT组(Ⅱ).经7.0 Gy照射后分为单纯照射组(Ⅲ)、半相合BMT组(Ⅳ)、NK细胞移植1组(Ⅴ)和NK细胞移植2组(Ⅵ).经6.0 Gy照射后分为单纯照射组(Ⅶ)、半相合BMT组(Ⅷ)、NK细胞移植1组(Ⅸ)和NK细胞移植2组(Ⅹ).在照射后4 h移植供鼠骨髓细胞,其中NK细胞移植1组(Ⅴ、Ⅸ)每只受鼠移植前输注纯化供鼠NK细胞1×10 6,NK细胞移植2组(Ⅵ、Ⅹ)每只受鼠移植前输注供鼠NK细胞5×10 5.以血常规、体重、生存期等变化为指标,观察60 d.结果:①生存期:Ⅰ组为(5.83±0.98)d,其他组小鼠生存期均大于60 d.②移植后第10天时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Ⅴ、Ⅵ组WBC和PLT分别为(1.05±0.30)×10 9·L -1 、(53.50±12.11)×10 9·L -1 及(0.95±0.26)×10 9·L -1 、(47.17±11.82)×10 9·L -1 ,明显高于Ⅲ、Ⅳ组(P<0.01);Ⅸ、Ⅹ组WBC和PLT分别为(0.98±0.34)×10 9·L -1 、(50.67±12.58)×10 9·L -1 及(0.88±0.29)×10 9·L -1 、(45.33±14.36)×10 9·L -1 ,明显高于Ⅶ、Ⅷ组(P<0.05).结论:MHC半相合BMT小鼠移植前输注纯化的供鼠NK细胞促进其造血重建.
作者:王春燕;郭坤元;姜振宇;吴岚晓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West综合征与多药耐药基因(MDR)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West综合征(n=12)、部分性发作癫痫(n=9)、全身性发作癫痫患儿(n=8)及正常健康儿童(n=8)外周血淋巴细胞膜MDR P糖蛋白(P170)的表达水平.结果:普通癫痫(上述部分性发作及全身性发作)患儿和West综合征患儿外周血P170表达水平均增高,其中West综合征患儿外周血P170表达水平(59.52%)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22%)及普通癫痫组(11.47%)(P<0.001,P<0.05).结论:MDR P170表达增高可能为West综合征难治的重要原因.
作者:李海波;陈丽琼;郭虎;梁东;梁志学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揭示中间种植体基牙天然牙-种植体联合固定桥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应力分布规律,为临床设计天然牙-种植体联合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三维有限元法建立模型,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Super-SAP 93计算受载后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应力值.结果: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应力水平以其颈部皮质骨处为高,集中斜向载荷下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大应力是集中垂直载荷下应力的2.5倍,集中垂直载荷时颈部大拉应力出现在舌侧皮质骨边缘处,集中载荷下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压应力峰值高于拉应力峰值.结论:设计中间种植体基牙天然牙-种植体联合固定桥时不仅需消除咬合高点,而且应减小颊舌向力.
作者:陈尔军;周延民;冯庆辉;丛志强;李同永;袁一铭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现将本院自1998年以来收治的18例包裹性脑出血患者的资料报道如下.
作者:张春荣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子宫异常出血的原因.方法:应用刮宫术结合子宫B型超声和宫腔镜检查等手段查明2 451例子宫异常出血患者病因,并对部分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病理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异常子宫出血患者中围绝经期子宫出血1289例(52.6%).围绝经期子宫内膜增生致子宫异常出血者占围绝经期子宫异常出血的构成比(56.0%,722/1289)显著高于生育期(41.2%,347/841)和绝经期(36.1%,116/321)子宫内膜增生致子宫异常出血者的构成比.围绝经期子宫异常出血者患子宫内膜癌的危险性明显高于生育期患者(P<0.005,OR=4.219).大部分围绝经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分期为I~Ⅱ期,病理分型为腺癌.结论:子宫内膜增生和子宫内膜癌可能是围绝经期子宫异常出血的重要原因.
作者:付艳;李艺扬;文继红;阎金梅;王毅;宫青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甲醛对小鼠肺组织形态及其脂质过氧化的影响.方法:将40只雄性健康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和3个甲醛染毒组(20、40和80 mg·m -3 )进行静式染毒.每天2 h连续染毒5周后将小鼠全部处死,光镜下观察小鼠肺组织形态变化,并测定肺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光镜下可见吸入甲醛的小鼠肺毛细血管充血,肺泡间隔增宽,有炎细胞浸润,随着染毒剂量增加病理改变加重;20、40和80 mg·m -3 组小鼠肺组织SOD活性明显降低(P<0.01),MDA含量明显升高(P<0.01),均呈剂量-效应依赖的趋势,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甲醛可损伤小鼠自由基清除系统.
作者:于光艳;刘基芳;李铁骥;李玲;李文兴;朱健;栗学军 刊期: 2004年第06期
吉林大学前卫校区女职工人数1 600余人,约占该校区教职工的40%.本校区医院为了解女职工患乳腺疾病情况及对劳动能力的影响程度,使疾病得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每2年进行一次妇科乳腺疾病普查.现将2004年检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童鲁莎;杨翊研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抗诱变中草药人参、五加皮、猪苓和甘草保护染色体稳定性的佳配伍方案.方法:采用徐道觉(Hsu TC)建立的以博来霉素(BLM)为诱变剂的诱变剂敏感性实验方法,将上述4味中草药药量取3个水平:大剂量(常用量2倍)、常用剂量及零水平;把此4味中药随机分组,人参: C、五加皮:D、猪苓:A、甘草:B;分别在培养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中加入不同剂量配比的人参、五加皮、猪苓和甘草,比较各剂量配比中草药干预后的染色体断裂率(b/c:每分裂相染色体的断裂数),观察它们的抗诱变效果.结果:人参、五加皮、甘草和猪苓的极差分别为16、14、 9和6,配伍中4味中草药主次顺序依次为人参、五加皮、猪苓、甘草;佳配比A1B2C1D2.结论:采用佳染色体稳定剂配比方案(A1B2C1D2)进行药物配伍可以大限度地抵抗诱变剂BLM的作用,增强染色体的稳定性.
作者:刘洋;刘冰;祝威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其组织抑制物2(TIMP-2)在人胶质瘤的表达特点.方法:按WHO病理分级标准将35例人胶质瘤标本分为4组:Ⅰ级7例,Ⅱ级12例,Ⅲ级10例,Ⅳ级6例.另取 4例正常脑组织作为对照.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MMP-2和TIMP-2的表达,分析二者表达强度及阳性染色率与病理分级的关系.结果:MMP-2和TIMP-2阳性染色主要位于胶质瘤细胞浆和细胞外基质.在Ⅰ~Ⅳ级胶质瘤, MMP-2 的阳性细胞染色率(%)分别为10.42±3.95、29.92±7.69、45.40±9.01和57.17±11.39,表达强度(分值)分别为2.14±0.38、3.17±0.71、4.00±0.70和5.83±0.41,均随胶质瘤恶性程度的增加而增加;而TIMP-2的细胞阳性染色率(%)分别为51.81±12.28、36.42±9.68、22.10±7.71和4.33±1.63,表达强度(分值)分别为 5.57± 0.53、3.92±0.29、2.70±0.50和2.17±0.41,均随恶性程度的增加而明显降低.随着胶质瘤恶性程度的增加,MMP-2/TIMP-2比值明显升高.胶质瘤MMP-2和TIMP-2的表达水平之间呈明显负相关(r=-0.69, P<0.05) .结论:MMP-2和TIMP-2在人胶质瘤的侵袭生长中共同起重要作用.
作者:李蕴潜;李毅平;李才 刊期: 200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