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美国《科学引文索引》收录的影响因子较高的妇产科学及儿科学期刊

沈秀丽;徐桂香;姜瑾秋

关键词:科学引文索引妇科学, 产科学, 儿科学, 影响因子
摘要:美国<科学引文索引>是世界三大检索系统之一 ,我国对被<科学引文索引>收录的论文一直给予高度的重视.为了方便临床医生选刊,将 <科学引文索引>收录的妇产科学及儿科学期刊加以分类,从中选择影响因子较高的23种源期刊介绍给读者.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重型肝病并发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临床及病理分析

    肝病晚期患者均出现严重的消化道症状,与胰腺炎的临床表现相似,故当肝病并发胰腺炎时极易发生漏诊.本文作者将本院1993-2000年临床诊断为肝病晚期死亡的尸检病例中8例明确诊断为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的病例分析如下.

    作者:沈成利;姜太一;崔世昌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阻鼾器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15例临床观察

    本科采用一种口腔矫治器(XT-1B型阻鼾器)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 AS)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郭兮惠;贾函;朱辛奕;孔维民;刘莉;吴晓涛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溃疡性结肠炎误诊为急性细菌性痢疾12例分析

    1 临床资料①一般资料:本组12例,男7例,女5 例,年龄18~60岁,均无不洁饮食史,无不良嗜好,平素身体健康.②临床表现:12 例患者均为急性起病,以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脓血便为主要症状.其中5例以发热起病 ,7例先有腹泻后有发热,体温38~40.5℃.腹泻每天1~15次.病程1~42 d,平均27 d.③体格检查:贫血貌2例,左下腹压痛6例,右下腹压痛6例,未触及包块,无反跳痛.

    作者:宋士芳;张树坤;武志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呼吸道过敏性疾病患者变应原皮肤试验分析

    1 临床资料①研究对象:1999年2月-2002年3月就诊于本院变态反应门诊的呼吸道过敏性疾病患者共75例,其中支气管哮喘缓解期37例,男19 例,女18例;过敏性鼻炎38例,男15例,女23例;②变应原皮肤试验:19例吸入变应原浸液 (北京协和医院提供),皮肤变应原试验按照皮肤过敏原皮试常规操作进行皮内试验,以生理盐水为对照.

    作者:郑丽杰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小剂量甘露醇治疗急性脑出血临床分析

    1 临床资料①一般资料:2000年2月-2002年2月, 本院采用小剂量甘露醇治疗脑出血,全部患者均经CT检查证实为基底节区出血,出血量10~30 ml.80例观察对象随机分组:观察组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龄38~72岁,平均62.5岁;对照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41~69岁,平均61.2岁.发病至入院时间30 min~4 d.

    作者:王利平;袁春彬;孙欣;杨艺敏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巴比妥疗法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附21例报告)

    弥漫性轴索损伤属于原发性闭合型颅脑损伤,是外伤直接引起的脑白质广泛性轴索损伤,在闭合型颅损伤死亡中占29%~53.5%,临床特点是病情危重,昏迷时间长,伤残率和死亡率高.临床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迄今尚在研究与探索之中.1999年8月~20 02年8月本科共收治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21例,均采用巴比妥疗法治疗,愈后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宏伟;郭传东;王晓新;吴疆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稳定表达细胞株的构建及鉴定

    目的:建立稳定表达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hIGF-1)的细胞株.方法:用脂质体转染法将含有hIGF-1 cDNA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BHK细胞,经G418筛选,形成阳性细胞克隆.继续培养4周,进行原位杂交和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结果:原位杂交检测在转染细胞的胞浆中有棕黄色颗粒样阳性杂交信号;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在转染细胞的胞浆中有氯化镍蓝色阳性信号.结论:G418筛选后所获得的阳性细胞克隆,继续培养4周,原位杂交和免疫细胞化学检测表明hIGF-1基因得到稳定表达.

    作者:张绍昆;刘一;单玉兴;王刚;徐莘香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颅脑损伤病人的康复治疗

    1 临床资料 32例颅脑损伤的患者按神经系统症状和功能残疾程度评分做病情分类,在临床治疗同时进行早期康复锻炼.一般在伤后1周即开始.每日1~2次,每次20~30 min.以后每周评分,直至全部康复.6个月后复查对比 ,病人平均住院时间41 d.6个月后除2例死亡外,95%病人功能恢复是在伤后12周内完成;8 0%病人是在伤后开始6周内达到好程度.功能恢复时间与损伤的程度密切相关,表明颅脑损伤病人的康复应早期开始,否则康复效果就会明显降低.

    作者:高挥;孙康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肝病患者血清氨基酸变化的临床意义

    为了解肝病患者氨基酸谱的变化,本文作者检测了不同肝病患者血清中氨基酸谱.

    作者:姜太一;沈成利;崔世昌;尹国云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虎眼万年青多糖的原子力显微镜观察

    目的:研究虎眼万年青多糖的微观形貌.方法: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虎眼万年青多糖的微观形貌.结果:虎眼万年青多糖的单一多糖OCA-ba呈多股紧密并行螺旋形排列. 结论:利用AFM可以快速、直观地观察虎眼万年青多糖的微观形貌,推断这种现象是由于该多糖中所含糖醛酸发生糖链间氢键缔合所致.

    作者:石磊;王勇;石勇;李娟;刘志强;刘淑莹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人野生型抑癌基因PTEN/MMAC1的巢式PCR法克隆、测序及表达载体的构建

    目的:克隆人野生型抑癌基因PTEN/MMAC1 cDNA序列并构建其表达载体.方法:利用RT-nested PCR法从正常人胎盘组织中扩增出约1 200 bp的DNA片段,与pUCm-T 载体连接,作全自动测序确证,并将其重组入pcDNA 3.1载体中,构建为表达质粒pcDNA- w P.结果:对PCR产物进行测序,序列基本正确.结论:利用RT-nested PCR法成功克隆了人野生型抑癌基因PTEN/MMAC1 cDNA序列并构建了表达质粒pcDNA-wP.

    作者:田梅;刘林林;李修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改良MTT比色法检测NK细胞活性

    目的:探求更简便、实用的改良四甲基偶氮唑盐 (MTT )比色法检测NK细胞活性.方法:12只Wistar大鼠,取脾淋巴细胞,用MTT比色法测定NK细胞活性,效、靶细胞分别先孵育0 h和4 h,再与MTT共同孵育4 h两种方法,对不同孵育时间的实验结果进行t 检验和相关性分析.结果:两种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呈高度正相关.结论:可以用效靶细胞不进行预先孵育的方法检测NK细胞活性.

    作者:顾忠民;马忠森;安继红;李勃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高碘对大鼠甲状腺细胞凋亡的影响

    本实验以不同浓度高碘喂养大鼠复制成高碘甲状腺肿模型,在不同时间观察不同浓度碘对甲状腺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高碘对甲状腺的损害及其发生机理.

    作者:周涌;刘瑞琦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无水氯化钙法与甘油法保存角膜的临床应用效果比较

    角膜干燥脱水保存法是通过脱水达到保存目的.目前常用的角膜干燥脱水保存法有无水氯化钙保存法和甘油保存法.本文作者对无水氯化钙与甘油保存的角膜进行临床应用对比观察,证实无水氯化钙保存的角膜优于甘油保存法.

    作者:段亚东;付田丽;王皓;解成志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α-2b干扰素不同途径给药预防尖锐湿疣复发的效果评价

    目的:评估α-2b干扰素皮损内注射给药和肌肉注射给药预防尖锐湿疣复发的疗效和作用机理.方法:用脉冲电离子治疗机去除疣体,并给予α-2b干扰素皮损内注射(皮损内注射组 44例)或肌肉注射(肌肉注射组44例),比较26周复发率.结果:两组26周复发率分别为1 1.9%和29.5%,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α-2b干扰素皮损内注射给药预防尖锐湿疣复发率低于肌肉注射给药.

    作者:王劲风;李福秋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老年性甲状腺功能亢进并发房颤10例误诊分析

    1 临床资料①一般资料:10例患者,男3例,女7 例,年龄51~73岁.②临床表现及误诊情况:病人主要临床表现均为心悸、气短,无心绞痛及明显高代谢症状、突眼、甲状腺肿大.其中5例在区级医院诊断过阵发房颤3个月,未治疗 ;5例初次就诊,查体为房颤律.心电示:快速房颤7例,缓慢型房颤3例;心脏B超诊断情况 :4例为冠心病,6例未见异常.全部病例均误诊为冠心病,房颤,给予扩冠、抗凝、纠正心律失常等,治疗1~3个月,均无明显好转.③确诊及治疗情况:经仔细询问病史、查体、甲状腺B超及FT3、FT4、TSH等检查,发现5例无任何甲亢症状,2例伴有轻度怕热、出汗及双手震颤,3例伴有结节性甲状腺肿大,FT4、FT4均增高.全部病例确诊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给予抗甲状腺药物及地戈辛治疗2个月后病情得到控制,8例房颤转复为窦性心律;治疗4个月时另2例房颤也转复为窦性心律.

    作者:吕雅丽;徐荣慧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B型超声在视网膜脱离与玻璃体增殖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B型超声检查在视网膜脱离(RD)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诊断符合率.方法:对不能窥清眼底的106例患者112只眼进行B型超声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与术后眼底所见进行分析 .结果:B超可以将RD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二型,玻璃体增殖眼也具有特殊的形态特征,诊断符合率为89.3%(100/112).结论:B 型超声检查可准确地判断RD及玻璃体增殖的严重程度,对于术前诊断、指导手术方案、估计手术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误诊和漏诊.

    作者:宋丹;王洁;王桂云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纳络酮与美解眠治疗安定中毒

    2000年3月-2002年3月本科收治安定中毒患者120例,在应用洗胃排毒治疗同时应用解毒药物治疗,现将分别应用纳络酮与美解眠解毒治疗的效果对比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

    作者:于虹;李玉芹;潘敏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拉米夫定治疗活动性肝硬化的近期疗效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lamivudine)治疗活动性肝硬化近期临床疗效.方法:活动性肝硬化患者14例.口服拉米夫定100 mg,每日1次,疗程6个月.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1、3、6个月 HBVM:HBsAg、HBeAg、抗HBc、HBV DNA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3、6个月后HBV DNA阴转(HBV DNA≤1.0×103拷贝/ml)分别为1例(7. 1%)、 3例(21.4)%和7例(50%),血清HBeAg/抗Hbe转化率均为7.1%.ALT半年中复常率为85.7%,AST 复常11例(76.9%),TBIL复常12例(83.3%).治疗前与治疗后6个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1).其中1例高黄疸患者治疗1个月后HBsAg 、HBeAg 、抗HBc及HBV DNA均转为阴性,6个月复查仍为阴性,可能与病人感染HBV时间短及免疫反应强有关.治疗中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拉米夫定治疗活动性肝硬化,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恢复肝功能,迅速降低 HBV DNA水平,抑制HBV DNA的复制.

    作者:苏秀芬;温晓玉;车雅铭;王峰;牛俊奇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和增殖指数在肾母细胞瘤研究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肾母细胞瘤的组织学分型、临床分期与DNA增殖指数及核仁组成区相关嗜银蛋白 (AgNOR)间的关系.方法:通过流式细胞仪测定增殖指数(proliferating index, PI);用组织化学法检测AgNOR .结果:正常肾脏与肾母细胞瘤组织间的AgNOR颗粒计数、颗粒直径及形状因子均有明显差异;间变型的AgNOR颗粒计数(4.2)显著高于无间变型(3.28);AgNOR颗粒计数随分期增高而增高;高AgNOR 计数组的PI值(44.35)显著高于低AgNOR计数组(32.55).结论:PI值及AgNOR计数可作为判断肾母细胞瘤增殖活性及预后的指标.

    作者:周晓岩;王琳;姜云鹏;陈远耀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吉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