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磊;王勇;石勇;李娟;刘志强;刘淑莹
目的:研究螺旋CT脑血管造影(CTA)技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在造影剂快速团注下, 行兴趣区薄层容积扫描,将原始数据输入工作站,利用软件行图像三维重建.脑CTA共作108例,其中未见异常者15例,动脉瘤79例,脑动静脉畸形10例 ,脑膜瘤2例,烟雾病1例,脑水肿1例.结果:①图像质量与扫描方案及后处理有关;②SCT A可显示1~4级脑血管结构;③动脉瘤者,显示动脉瘤的主体、形态、生长方向、体部大小、颈部的宽窄以及载瘤动脉;脑血管畸形者,显示异常迂曲增粗的血管团,部分可见引流静脉 ;脑膜瘤者,可见肿瘤明显强化及肿瘤的供血血管;脑水肿者,可见脑血管明显受压移位.结论:脑CTA的扫描方案必须合理设计,才能得到优质图像.可多方位立体观察正常脑血管结构,清晰显示病变血管及其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可部分代替DSA检查.
作者:柳林;张光;来颖;杨海山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研究正常人腰椎骨密度状况和变化.方法:采用自制定量CT固体标准体模测量20~6 9岁共727例正常人腰椎骨密度.结果:男女骨密度峰值年龄在20~24岁.女性40岁以前骨密度状况优于男性,而50岁以后迅速下降.同一年龄组中骨密度个体差异较大,峰值骨密度差异也较大.部分人骨密度较低, 但并无临床症状,是骨质疏松症的亚临床状态.结论:峰值骨密度的高低和骨矿含量丢失速率是骨质疏松症的决定因素.
作者:张光;李祎;吕俊峰;孟令辉;王桂芝 刊期: 2003年第01期
1 临床资料①一般资料:45例再障均为本院儿科2 000 年门诊和住院诊治的患儿,男26例,女19例,年龄2~14岁,平均8.5岁.②方法:血像,全血常规检查2~3岁患儿耳垂采血,3岁以上抽静脉血抗凝,CD-1600电子血球计数仪自动计数 ;骨髓像,于髂前上棘进行骨髓穿刺,抽取骨髓液置于玻片上,常规涂片,常规涂片瑞氏染色,低倍镜下观察有核细胞增生程度,油镜下分类200个有核细胞,全片计数巨核细胞及观察血小板分布情况、骨髓小粒中的细胞成分,并注意各系统各阶段的细胞形态.③结果:a. 血像.
作者:林花;刘丽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本科采用一种口腔矫治器(XT-1B型阻鼾器)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 AS)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郭兮惠;贾函;朱辛奕;孔维民;刘莉;吴晓涛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生物制剂白细胞介素2(IL-2)及静脉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婴儿痉挛(IS) 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确诊的婴儿痉挛(IS)患儿首先给予IL-2,第1~5天给予1~5万单位静脉点滴,以后每天5万单位,连用5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再用IVIG 400 mg*kg-1,开始连用3 d,以后每周用药1次,共用5周为1疗程.1个疗程前后检查脑电图、头部CT、IgA、sIL-2R 等指标,并根据发作情况、脑电图、免疫指标的改善判定疗效,随访1~3年.结果:12例IS患儿经用IL-2、IVIG 2~3个疗程治疗,显效10例,无效2例.结论:用IVIG 治疗IS并伍用IL-2能有效抑制IS频繁发作,并获得良好的远期预后.
作者:许忠;田昕;张睿鹏;蒋金才;于明;王艳玲;兰继毓;孙丹枫 刊期: 2003年第01期
肛管、直肠周围间隙发生急、慢性化脓性感染并形成脓肿称为肛管直肠周围脓肿,通称肛周脓肿.肛周脓肿行单纯切开引流后,大部分将形成肛瘘,需再次行肛瘘手术 .19 93年8月-2001年12月本院共收治肛周脓肿病人54例,均施一次性切开手术治疗,无一例肛瘘发生,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武晓丽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有限度的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LSPR)联合内收肌松解术治疗下肢痉挛型脑瘫的疗效.方法:对30例双下肢痉挛型脑瘫患儿,选择性切断L5、S1脊神经后根,同时行内收肌松解术治疗.结果:术后患者下肢痉挛均完全解除或明显缓解;术后随访半年以上步态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该方法可有效地解除下肢痉挛畸形,缩小脊柱上的手术范围,减小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王博;牛丰;李长胜;张新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确定从石蜡包埋组织中提取DNA的佳条件.方法:改变石蜡切片厚度、组织脱蜡时间、消化液蛋白酶K浓度、组织消化时间等参数,组合出96种不同提取DNA的条件,比较各种条件下所提取DNA的数量和质量.结果:各种条件均可以提取出一定数量的DNA,但有些条件所提取的DNA不适合于做PCR及DNA 序列测定.结论:从石蜡包埋组织中提取DNA的佳条件为,10.0 μm组织切片;切片脱蜡2次,脱蜡时间分别为2 h和12 h;消化液中蛋白酶K浓度500 mg*L-1;组织消化12 h.
作者:盖宝东;房学东;金仲田;张德恒;郑泽霖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美国<科学引文索引>是世界三大检索系统之一 ,我国对被<科学引文索引>收录的论文一直给予高度的重视.为了方便临床医生选刊,将 <科学引文索引>收录的妇产科学及儿科学期刊加以分类,从中选择影响因子较高的23种源期刊介绍给读者.
作者:沈秀丽;徐桂香;姜瑾秋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是近年来临床常用的新疗法,效果较好,但少数患者有阴道流血过多、腹痛、腹泻等反应,现对252例早孕患者服药后反应的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刘丽;赵雪梅;孙兴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Rh1 及其前体Rg1的整体及离体抗肿瘤作用.方法:整体实验4种小鼠移植性肿瘤:小鼠宫颈癌-14(U14)、艾氏腹水癌(EAC)、肉瘤-180(S18 0)和肝癌腹水型(HepA)腋部皮下接种,于接种10 d内,每天给药1次,计算各给药组肿瘤抑制率.离体抗肿瘤实验用3种瘤株:A375-S2、T98G和HeLa.结果:人参皂苷Rg1( 200 mg*kg-1,灌胃)和Rh1 (40和20 mg*kg-1,腹腔注射)对U 14 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人参皂苷Rh1在较高剂量(40 mg*kg-1 )时,对EAC也有明显抑制作用(P<0.01).但人参皂苷Rg1和Rh1对S180 和H epA无抗肿瘤作用.离体实验证明,Rg1对HeLa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Rh1高剂量组(100 mg*L-1)对3种肿瘤细胞均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人参皂苷Rh1 较其前体Rg1具有更强的整体和离体抗肿瘤作用.
作者:陈声武;王岩;王毅;王丽娟;何忠梅;王本祥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B型超声检查在视网膜脱离(RD)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诊断符合率.方法:对不能窥清眼底的106例患者112只眼进行B型超声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与术后眼底所见进行分析 .结果:B超可以将RD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二型,玻璃体增殖眼也具有特殊的形态特征,诊断符合率为89.3%(100/112).结论:B 型超声检查可准确地判断RD及玻璃体增殖的严重程度,对于术前诊断、指导手术方案、估计手术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误诊和漏诊.
作者:宋丹;王洁;王桂云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研究肾母细胞瘤的组织学分型、临床分期与DNA增殖指数及核仁组成区相关嗜银蛋白 (AgNOR)间的关系.方法:通过流式细胞仪测定增殖指数(proliferating index, PI);用组织化学法检测AgNOR .结果:正常肾脏与肾母细胞瘤组织间的AgNOR颗粒计数、颗粒直径及形状因子均有明显差异;间变型的AgNOR颗粒计数(4.2)显著高于无间变型(3.28);AgNOR颗粒计数随分期增高而增高;高AgNOR 计数组的PI值(44.35)显著高于低AgNOR计数组(32.55).结论:PI值及AgNOR计数可作为判断肾母细胞瘤增殖活性及预后的指标.
作者:周晓岩;王琳;姜云鹏;陈远耀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评估α-2b干扰素皮损内注射给药和肌肉注射给药预防尖锐湿疣复发的疗效和作用机理.方法:用脉冲电离子治疗机去除疣体,并给予α-2b干扰素皮损内注射(皮损内注射组 44例)或肌肉注射(肌肉注射组44例),比较26周复发率.结果:两组26周复发率分别为1 1.9%和29.5%,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α-2b干扰素皮损内注射给药预防尖锐湿疣复发率低于肌肉注射给药.
作者:王劲风;李福秋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弥漫性轴索损伤属于原发性闭合型颅脑损伤,是外伤直接引起的脑白质广泛性轴索损伤,在闭合型颅损伤死亡中占29%~53.5%,临床特点是病情危重,昏迷时间长,伤残率和死亡率高.临床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迄今尚在研究与探索之中.1999年8月~20 02年8月本科共收治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21例,均采用巴比妥疗法治疗,愈后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宏伟;郭传东;王晓新;吴疆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研究溶血磷脂酸(LPA)对心肌细胞膜离子通道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结果:0.1、1.0和10.0 μmol*L-1的LPA对豚鼠心室肌细胞Ca2+通道电流均具有明显的增强作用,而且这种作用可以被G蛋白受体阻断剂白喉毒素阻断.结论:LPA通过与G蛋白偶联的膜受体介导促进豚鼠心室肌细胞Ca2+通道开放.
作者:李英骥;陈霞;葛敬岩;闫励;张文杰;钟国赣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声学密度(AD)技术在桥本氏甲状腺炎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常规超声检查的基础上,测量22名桥本氏甲状腺炎患者及32名正常人的甲状腺实质背向散射积分(IBS)值,并进行同期甲状腺穿刺活检.结果:桥本氏甲状腺炎患者回声普遍偏低,不均匀,IBS值明显低于正常人(P<0.001) ,甲状腺明显大于正常人(P<0.01~P<0.001).结论:桥本氏甲状腺炎患者在AD检查中有特征性变化,可提供更多的信息,有利于诊断.
作者:杨春荣;李彤;何雨;于晓波;郑兆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甘氨酸-钼磷酸盐[(GlyH)4PMo12O40*5H2O ,GP]对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对荷瘤小鼠的抑瘤效应.方法:采用MTT法进行体外抑瘤效应测定,建立小鼠荷S180腹水瘤模型,测定体重增长率、抑瘤率以及延命率.结果:体外实验表明,实验浓度的GP对正常组织细胞均无细胞毒性作用(P<0.05).对宫颈癌Hela细胞株、前列腺癌PC-3m细胞株、小鼠腹水瘤S180细胞株、原代肺癌细胞等肿瘤细胞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并呈一定的量效关系.其中对人前列腺癌PC-3m 细胞株尤为明显.体内实验表明,给药组能够抑制S180腹水瘤生长,明显延长小鼠生命期, 延命率高于CYT阳性对照组.急性毒性实验LD50为2 735.27 mg*kg-1,LD 5095%可信限为:1 931.97~3 872.58 mg*kg-1.结论:本研究表明,GP能抑制多种人癌细胞生长,延长荷瘤小鼠生存期;GP属低毒、高效抗癌药物.
作者:张学军;常雅萍;韩正波;王恩波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本文作者对29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GL)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相关指标进行检测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①观察对象:CGL组29例,男13例,女1 6例,年龄27~72岁,平均51岁,符合1987年全国CAA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对照组为体检正常者27例,男13例,女14例,平均年龄50岁.②方法:病例组和对照组均静脉采血,肝素抗凝,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C3b)、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红细胞免疫粘附肿瘤细胞花环率(DTER)、红细胞免疫促进因子(RFER)和抑制因子(RFIR)的检测采用郭峰法,试剂由长海医院实验诊断科提供.
作者:田春艳;方青;李艳;霍德胜;扈昕虹;李晓鸥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方法:在小鼠OVA支气管哮喘模型的基础上,分离哮喘鼠和正常鼠脾脏各种免疫细胞,包括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B细胞、CD3+T细胞、 CD4+T细胞和CD8+T细胞,并以细胞增殖法和改良的MTT比色法检测上述各种细胞的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细胞毒效应(antibody 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ADCC ).结果:支气管哮喘小鼠上述各种细胞自然状态下的ADCC作用均较健康对照组减弱(P <0.05).结论:免疫细胞自然状态下ADCC作用减弱可能作为支气管哮喘免疫功能紊乱的一部分参与了哮喘的发病.
作者:袁继红;董泽华;黄瑾 刊期: 200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