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丽英;苑春莉;张立会;李荷莲
2002年2-10月,本院共收治晚期脑瘤患者3例,经上级医院会诊均给予静点甘露醇及地塞米松治疗,现报道如下.
作者:武晓丽;孙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了解癌症患者住院期间止痛药使用情况,分析是否符合卫生部提出的三阶梯止痛疗法的要求,以及用药是否合理.方法:从使用过止痛药的患者中选出188例,记下限定日剂量(DDD)、总用药量(TAD)、总用药天数(TSD),并且计算出平均日用量(ADD)和药物利用指数(DUI)进行分析.结果:患者使用了3种止痛药,其中吲哚美辛片用量稍大,吲哚美辛片和布桂嗪片的DUI小于1,吗啡控释片的DUI大于1.结论:癌痛治疗基本上符合三阶梯止痛疗法.
作者:潘宝昌;孙红帆;葛焕琦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寻找一种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新方法.方法:对76例91条神经损伤的病例分别采用自体深筋膜包裹神经断端和神经外膜缝合的方法进行修复,并对其治疗结果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应用自体深筋膜包裹神经断端方法修复的周围神经,功能恢复良好,优良率为87.1%;神经外膜缝合方法修复的周围神经优良率为75.7%,两种方法优良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自体深筋膜包裹神经断端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疗效满意.
作者:张巨;孙鸿斌;刘浩宇;刘学忠;谢延祥;苏文彪;张屹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是世界三大检索系统之一,我国对被SCI收录的论文一直给予高度的重视.为了方便临床医生选刊,将SCI收录的耳鼻喉科学和眼科学期刊加以分类,从中选择影响因子较高的9种耳鼻喉科源期刊、9种眼科源期刊介绍给读者.
作者:白淑春;沈秀丽;姜瑾秋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紫丁香叶提取物对HepG2.2.15细胞分泌HBeAg和HBsAg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培养上清中HBeAg和HBsAg表达的变化并以抑制率来表示.结果:紫丁香叶提取物对HBeAg和HBsAg的分泌具有抑制作用,该作用呈现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结论:紫丁香叶提取物对HBeAg和HBsAg分泌的抑制作用提示其在体外具有抗乙型肝炎病毒的作用.
作者:高士奇;迟宝荣;王峰;刘晓东;金镇勋;贺红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入是中期妊娠引产的常用方法,但由于中期妊娠宫颈管未成熟,导致引产时间延长,并易发生宫颈裂伤等.本文作者试将米非司酮与利凡诺配伍用于中期妊娠引产,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奇伟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我国10种常见心脏病不同年代构成的变化规律.方法:就10种心脏病21 636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不同年代构成以及死亡、性别和年龄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0种心脏病总患病数有增多的趋势,其中冠心病明显增多,原发性心肌病亦有所增多;风心病、肺心病、克山病和梅毒性心脏病却逐年减少.10种心脏病总病死率下降.结论:10种心脏病构成变化与生活水平提高及医疗技术改进有关.
作者:高长斌;张桂华;陈辉;王萍;王晓伟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用于妇科手术时人工CO2气腹对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心肌酶谱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妇科卵巢瘤、子宫内膜异位症择期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CO2气腹组(Ⅰ组)、非气腹组(Ⅱ组).在麻醉方法相同情况下,分别观察诱导前、气腹前、气腹后5、10、30 min时HR、收缩压、舒张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末CO2分压(PET CO2)及术前和术后8h的心肌酶谱的变化.结果:Ⅰ组气腹5、10、30 min,MAP较诱导前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Ⅰ组气腹10 min后HR变化明显(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Ⅰ组术后8 h谷草转氨酶(AST)、磷酸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值较术前有明显增高,Ⅱ组增高不明显.结论:人工CO2气腹可以使MAP升高,HR增快,心肌酶谱改变.因此,腹腔镜手术中,一定要注意防止气腹压力过高所诱发的心肌缺血性损伤,尤其是冠心病及高血压患者.
作者:杨华;刘秀霞;金福顺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缺铁性贫血(IDA)是临床上常见的营养性疾病,IDA由多种原因造成人体内铁的缺乏,而使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合成障碍所导致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可发生于各年龄组,以婴幼儿、孕妇及育龄妇女多见.本文作者对56例IDA患者进行血液红细胞免疫功能和抗氧化能力的测定,进而探讨其发病机制.
作者:田春艳;李艳;姚敏捷;扈昕虹;范春生;李晓鸥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研究缺血预处理的心肌保护作用,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采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法,24只鼠心随机分成对照、单纯缺血、缺血预处理、纳络酮处理等4组.于复灌后10 min记录心脏功能指标和冠状动脉流出液中的心肌肌酸激酶(CK)含量.结果:经过缺血预处理,持续缺血后冠状动脉流出液中肌酸激酶含量明显下降,心肌收缩功能也有明显改善,而灌注液中加入纳络酮(NAL)使缺血预处理的心肌保护作用消失.结论:在鼠心离体工作模型中经过2个循环的5 min缺血和5 min再灌注即可诱导鼠心的缺血预处理作用,此种作用并可被非特异性阿片受体拮抗剂纳络酮所阻断,缺血预处理的心肌保护机制与阿片受体有关.
作者:符韶鹏;姜亦忠;张文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状态,及其与细胞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对60例COPD患者及60例对照组的血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HCMV-IgM、HCMV-IgG,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血清中HCMV-DNA,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结果:COPD患者重度组的HCMV抗体阳性率、血清HCMV-DNA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细胞免疫功能低下;COPD患者中HCMV-IgM阳性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低于HCMV-IgM阴性者.结论:绝大多数重症COPD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并伴有HCMV的感染,免疫功能低下与HCMV的感染可互为因果.
作者:刘超英;许力军;段秀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评价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食管癌的近期疗效.方法:将80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分割放射治疗组(常规组)40例,每次照射剂量200 cGy,每周5次,7周为1疗程,总剂量70 Gy;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组(后超组)40例,前4周照射方法同常规放射组,自第5周起,150 cGy/次,每日2次,间隔时间≥6 h,照射量为30 Gy/2周,总照射量70 Gy/6周. 结果:1、2、3年生存率后超组与常规组比较分别为75%∶55%,50%∶34%,42.5%∶22.5%(P<0.05).1、2、3年局控率两者比较分别为72.5%∶50%,55%∶32.5%,40%∶25%(P<0.05),后超组均显著高于常规组.后超组急性放射反应高于常规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经过对症治疗后患者能耐受,全部顺利完成疗程, 后期放射损伤两组无差别.结论:食管癌后程加速超分割照射能提高1、2、3年生存率及局控率;患者能耐受,不影响治疗.
作者:程光惠;王铁君;刘林林;曲雅勤;吴镇凤;韩冬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1982-1992年本科行喉声门水平部分切除及扩大切除手术41例,现将有关资料报道如下.
作者:高岚 刊期: 2003年第04期
2001年5月以来,本院在异丙酚静脉麻醉下行无痛人工流产术,并与宫术安栓肛塞松弛宫颈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职业性长期接触低于国家车间空气高允许浓度的混合苯对作业女工生殖机能和总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及职业流行病学方法对某厂接触混苯作业和不接触混苯作业的两组已婚女工进行生殖机能调查并对部分女工进行了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C)、血红蛋白(Hb)含量测定和白细胞(WBC)计数.结果:接触混苯作业女工月经异常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TAC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长期接触低浓度混苯可导致女工月经改变,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有增高的趋势,并可使作业女工TAC显著降低.
作者:李玲;赵力;李铁骥;栗学军;朱健;于光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早期准确地诊断葡萄球菌皮肤烫伤样综合征(SSSS)并使其得到及时治疗.方法:选取编码剥脱毒素的金葡菌基因eta和etb的特异核苷酸序列为引物,以SSSS患者原发皮损的疱液或结痂经裂解处理后为模板进行DNA扩增,与ELISA检测培养分离菌株的剥脱毒素的结果对比.结果:34例SSSS患者PCR阳性率eta 61.74%、etb 21.0%、eta和etb 11.76%;ELISA阳性率ETA 29.41%、ETB 11.76%、ETA和ETB 2.94%.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1), PCR方法较ELISA方法敏感、准确.结论:PCR技术对SSSS的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和降低死亡率有重要价值.
作者:庞传超;崔绍山;王爽;赵琦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克隆病的特点和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外科手术的11个病例,总结发病特点,介绍其病理特征及外科治疗方法. 结果:11例克隆病患者平均年龄27岁,发生于胃1例,小肠7例,结肠1例,直肠2例,均因并发症而接受手术.结论:克隆病多发于40岁以内的青壮年,可发生于消化道的任何部位,多发生于小肠,上消化道及直肠罕见,大多数因并发症而需手术治疗.
作者:孙东辉;李光虎;蔡凤龙;谭毓铨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芳维A酸乙酯治疗掌跖脓疱病的疗效.方法:对76例掌跖脓疱病患者应用芳维A酸乙酯治疗,并对治疗前后的体征进行疗效判定.结果:76例患者中,痊愈51例,显效17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89.4%,痊愈率67.0%.结论:芳维A酸乙酯对掌跖脓疱病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陈世义;李晓红;刘兵;马刚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水蛭肽注射液抗血栓形成作用.方法:按4、2、1 mg*kg-1腹腔注射,各给药组与盐水组对照.采用体内抗栓、抗血小板聚集、放免测定方法.结果:用药组由ADP、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显著降低(P<0.001);血栓湿重明显下降(P<0.001);水蛭肽注射液大剂量组TXB2/6-keto-PGF1α比值显著降低(P<0.001).结论:水蛭肽注射液有明显的抗血栓形成作用.
作者:姜宗文;赵丽娟;张海;李红;蒋宇;石卓;杨世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1 临床资料患者,男,40岁.因右眼视力下降,有时胀痛半年来就诊,于1997年4月1日以右眼视网膜脱离收入院.全身检查未见异常.
作者:马岩;郝明;徐杰 刊期: 200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