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锋;高振平;刘海岩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病患者血清HBV DNA 水平变化在慢性乙型肝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FQ-PCR)法检测慢性乙型肝炎(CHB)、慢性乙型重型肝炎(CSHB)、乙型肝炎性肝硬化(HBC)患者血清HBV DNA含量.结果:HBV DNA含量随病情加重逐渐下降,CSHB组与CHB、HBC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慢性乙型肝病患者机体存在免疫功能调控失衡;动态观察HBV DNA 水平变化有助于判断肝脏病变程度.
作者:金珍婧;迟宝荣 刊期: 2003年第06期
本文作者自2001年12月-2003年2月采用介入性溶栓法治疗急性脑梗死,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万高;周智勇;胡多利;陈忠良;李汉陶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研究装修结束后不同时间居室空气中化学耗氧量(COD)的变化及自然通风换气对室内空气的影响以及COD与CO、CO2浓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装修十年以上(对照组)、装修一年左右、装修三个月左右、正在装修的住宅,分别测定通风前后居室空气中的COD、CO、CO2的浓度变化.结果:装修结束后的不同时间,室内空气COD浓度明显不同(P<0.05);通风换气可使空气耗氧量明显降低;装修的住宅内空气COD与CO、CO2浓度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COD可作为评价室内空气污染的综合性指标.
作者:李景舜;赵淑华;杨琼;隋春生;潘艳 刊期: 2003年第06期
1 临床资料①一般资料:双下肢股骨干骨折20例,其中男17例,女3例,年龄25~65岁.②治疗方法:硬膜外麻醉下,骨折处为中心,股骨外侧切口,采用不扩髓逆行打入髓内针,固定远端行骨把持器分段固定逐一复位,远端锁锁入采用前侧开窗法,形成近似直视下,导向器加压髓内钉矫形,远端锁钉锁入顺利.远端锁钉锁入后,将前方开窗取出的骨块放回原处.
作者:李顺利;王巍;严京哲;左凤祥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自动活检甲状腺诊断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ATL30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仪、美国产BAND保险式自动活检枪、18G槽式组织切割针,对25例甲状腺小结节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自动活检.结果:取材成功率100%,活检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2.8%,其中乳头状癌9例,滤泡状癌2例,未分化癌1例,髓样癌1例.结论:超声引导自动活检甲状腺是诊断甲状腺微小癌的一种可靠方法,对甲状腺小结节性质的鉴别诊断有较大应用价值.
作者:王辉;杨冬艳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在BN至Lew大鼠异种原位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的价值.方法:应用BN至Lew近交系大鼠异种原位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及同基因(Lew-Lew)肝移植动物模型,检测肝移植术后血浆NO和白细胞介素2(IL-2)的变化.结果:大鼠异种原位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时血浆NO含量明显升高,且变化早于IL-2;FK506显著抑制NO的合成,氨基胍减轻排斥反应的程度;同基因组NO不升高.结论:NO可作为大鼠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指标.
作者:孟伟;王广义;杜晓宏;赵军;谭毓铨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结肠黑变病(MC)病因、好发年龄及与结肠癌关系.方法:对70例结肠黑变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70例患者中67例患者有口服泻药史,口服蒽醌类泻药6年以上1例,3~6年30例,3年以下16例;该病女性病例占62.9%,60岁以下病例占63.9%,2例伴发结肠癌.结论:长期大剂量口服蒽醌类泻药是MC发生的主要原因;MC好发于中青年女性和老年男性;MC易伴发结肠癌.
作者:李长锋;王哲;张斌;郑玉贵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豆油[富含ω-6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对饲低硒粮大鼠血浆Cu 、Zn 、Ca和Mg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用低硒和补硒饲料喂养大鼠4周,补加5%豆油后再继续饲养4周.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大鼠血浆中Cu、 Zn、 Ca、和Mg含量.结果:饲低硒粮和补硒粮组,在饲料中添加豆油后,大鼠血浆中Cu、Zn、Ca、和Mg含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在添加豆油的大鼠Zn、Mg含量下降更明显, Ca、Cu含量虽有所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饲料中添加豆油,使大鼠 PUFAs的摄入量增加, Cu、Zn、Ca 和Mg含量降低.
作者:石毅;刘志;胡秀丽;刘忠英;安汝国;周余来 刊期: 2003年第06期
1 临床资料全组40例阵发性房颤,男性32例,女性8例,年龄60~83岁.发病原因:冠心病22例,肺心病4例,高血压心脏病2例,风湿性心瓣膜病2例,原因不明10例.诱发因素:30例患者自述因劳累、情绪紧张、剧烈活动诱发,6例由于受凉、咳嗽、发热、感染引起,4例无明显诱因.房颤发作时心室率100~150次/min0例,<100次/min者10例.心血管疾病引起的房颤多伴有心肌受损、房室肥大,早搏和束支传导阻滞等心电图异常改变;而原因不明者除房颤外,无其他心电图改变.由于房颤发作系阵发性,半数患者无需特殊治疗,是否用药取决于患者心室率快慢和症状轻重.本组40例经卧床休息、吸氧、镇静后自动转复10例.心室率>100次/min,心悸、胸闷、气促等症状较明显者,首选西地兰0.4g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即刻至24内转复24例;异博定5~10g稀释后静脉注射转复3例;口服胺碘酮转复2例;口服心律平转复1例.
作者:陈曦;张晓娜 刊期: 2003年第06期
1 临床资料患者,女,58岁.孕2产2,3岁闭经.因不规则阴道流血6个月就诊于日本北里大学医院.内诊:子宫前位,鸡卵大小,双侧附件区未触及异常,宫颈肿大、质硬、左侧宫旁组织短缩、右侧宫旁组织及子宫直肠窝质软.
作者:向梅;王占东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丙戊酸钠对大鼠脑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在非洲爪蟾卵母细胞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电压钳位技术记录表达于非洲爪蟾卵母细胞膜上的大鼠脑NMDA受体通道电流及特性并观察0.1和0.5 mmol*L-1丙戊酸钠对大鼠脑NMDA受体通道电流的影响.结果:丙戊酸钠(0.1和0.5 mmol*L-1)对表达于非洲爪蟾卵母细胞的大鼠脑NMDA受体功能有抑制作用,电流峰值由(97.5±9.8)nA降至(79.7±10.5)nA、(61.3±12.5)nA (P<0.05和P<0.01).结论:丙戊酸钠对大鼠脑NMDA受体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作者:顾饶胜;陈厚昌 刊期: 2003年第06期
1 临床资料患者,女,34岁,因急性扁桃体炎入院.曾因上呼吸道感染及扁桃体炎,多次用青霉素治疗.患者无青霉素过敏史.患者入院后做青霉素皮试阴性,静脉点滴青霉素640万U,1次*d-1,用药第4天时,患者自觉手足发痒,停止输液,症状消失;第5天输液约5in时患者突然四肢发痒、胸闷、呼吸困难、烦躁不安,有濒死感,被迫坐起.立即停止输液,静脉点滴地塞米松及吸氧等处理5in后症状缓解.经病历讨论确认该患者静脉点滴青霉素后出现的症状为青霉素过敏所致.
作者:杨杰;楚东方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生理及病理状态下心钠素调节冠状动脉循环的意义.方法:应用测量冠状动脉直径的超声波晶体及测冠脉血流的多普勒探针,制成动物模型.将犬分别进行如下处理:单独应用心钠素(25、50和100 ng*kg-1*min-1)持续静脉注射;HS-142-1(HS)预处理后应用心钠素;单独应用HS,测量冠状动脉直径、冠状动脉血流、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浆心钠素和环磷酸鸟苷浓度.结果:单独应用心钠素可扩张冠状动脉直径,降低平均动脉压,对冠状动脉血流及心率无影响,增加血浆心钠素和环磷酸鸟苷浓度;HS处理后用心钠素,仅增加血浆心钠素浓度,其他指标均受抑制,单独用HS对指标无影响.结论:在以心功能不全为代表的病态下心钠素浓度升高,可通过直接扩张血管对维持冠脉循环起重要作用.
作者:刘全;赵慧颖;程莉;刘咏梅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刺五加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刺五加注射液对44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连续静脉滴注20 d,于治疗前后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下肢血液动力学检查.结果:刺五加注射液能使下肢动脉管腔增宽,血流峰值速度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减小.结论:刺五加注射液是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有效药物.
作者:刘艳;郭晖;杨松青;党红 刊期: 2003年第06期
探讨死胎的原因,以预防死胎的发生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关键.本文作者对18例死胎进行临床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伟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检测胆脂瘤上皮及胆脂瘤患者外耳道上皮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Ki-67抗原和凋亡细胞.方法:取后天继发性中耳胆脂瘤患者和正常人外耳道皮肤(各5例)及胆脂瘤上皮(13例).应用免疫组化和原位切口末端标记(TUNUL)法检查PCNA、Ki-67抗原和凋亡细胞的分布和数量.结果:胆脂瘤患者外耳道皮肤PCNA、Ki-67抗原的分布和数量与胆脂瘤上皮相似,而较正常外耳道上皮分布范围广,阳性细胞多且深染;凋亡细胞数量与正常外耳道上皮相比有明显增加趋势.结论:外耳道上皮异常增殖和细胞凋亡可能与中耳胆脂瘤的发生有关.
作者:井玲;祝威;黄冬雁;杜宝东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对颈部神经源肿瘤的定位、定性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颈部神经源肿瘤的MRI 13例,包括神经鞘瘤8例,神经纤维瘤4例,恶性神经源肿瘤1例.结果:依据肿瘤引起的附近间隙、血管、肌肉等移位方向进行肿瘤定位.神经鞘瘤病理上有不同组成成分,因此可根据磁共振的信号特点及增强后表现对其作出定性判断.结论:MRI是诊断颈部神经源肿瘤的有效方法,有价值的诊断指征为肿瘤的部位、肿瘤与邻近结构的关系以及肿瘤的信号变化.
作者:韩雪立;张宇晨;刘纯岩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探索一种新的表皮角朊细胞(角蛋白细胞,KCs)的培养方法.方法:应用含有新生牛血清并附加多种调节因子的DMEM-F12培养基,对大鼠表皮KCs进行无滋养层法培养.结果:大部分KCs在接种后36 h贴壁,并有集落形成.培养至第9天,细胞接近铺满单层.结论:采用无滋养层法培养大鼠KCs不仅可行,而且具有细胞成活率高、避免滋养层细胞影响等优点.为构建组织工程人工皮肤提供了理想的种子细胞.
作者:周余来;周宏;侯立中;颜炜群;杨同书;赵轶卓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原位杂交法检测乳腺癌中VEGF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VEGF蛋白及mRNA均定位在乳腺癌癌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中,且其表达随着临床分期的增高明显增强.结论:肿瘤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是产生VEGF的主要细胞,VEGF可作为乳腺癌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判定的有效指标之一.
作者:王医术;李玉林;张丽红;李一雷;王心蕊;吴珊;高旭兰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前,随着微创外科技术的飞速发展,疾病的诊治范围不断扩大,接受经外周血管插管进行介入检查和治疗的患者日益增多.插管前对患者血管状态的了解和插管后并发症的及时发现和处理,直接影响治疗效果.本文作者回顾分析10例介入插管后常见并发症的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岩;李修东;刘爱琴;王琳 刊期: 200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