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作书;曹桂军
目的:研究端粒酶反义抑制剂对肿瘤细胞的影响.方法:以端粒酶RNA模板区为靶点,序列为TAGGGTTAGACAA的硫代磷酸修饰的反义寡核苷酸(PS-ASON)及13个寡核苷酸的随机引物与肾癌细胞株RCZ细胞共同孵育,计数1~43 d细胞数,计算细胞倍增时间,通过MTT法测定ASON对细胞生长的抑制率.结果:ASON实验组与随机引物对照组比较能明显减少细胞增殖数目(P<0.01)、增加抑制率(P<0.01)及延长倍增时间(P<0.005);并且其抑制效果显示出剂量的依赖性(P<0.05),具有序列选择特异性.结论:以端粒酶RNA模板区为靶点的反义寡核苷酸抑制肾癌RCZ细胞增殖,可能对肿瘤治疗有潜在的意义.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牛脑垂体提取物对维持角朊细胞生长的重要性.方法:采用无血清培养技术,以添加各种生物因子的MCDB153培养基为培养液,在体外培养成人包皮角朊细胞.结果:在本实验条件下,牛脑垂体提取物是维持皮肤表皮角朊细胞增殖不可缺少的添加成分.结论:牛脑垂体提取物是角朊细胞无血清培养的重要添加成分.
作者:刘晋宇;周余来;侯立中;颜炜群;杨同书 刊期: 2000年第01期
1 临床资料 [病例1] 男性,24岁,工人.右耳外伤4 d,1998年11月7日入院.
作者:曲生强;曹军;于增杰;滕明明;王琪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从临床角度探讨一氧化氮(NO)在脑梗塞病人急性期中的作用机理.方法:利用分光光度法及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测定了脑梗塞病人急性期及恢复期血浆中的NO、环-磷酸鸟苷(cGMP)、降钙素(CT)、心钠素(ANP)的含量变化.结果:脑梗塞病人急性期NO及cGMP、CT、ANP明显升高,NO与cGMP、CT、ANP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NO在脑梗塞病人中具有双向作用-生理性代偿作用和病理性神经细胞毒作用.
作者:吕晓红;王岩;李效宁;饶明俐 刊期: 2000年第01期
产后出血是产科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引起产妇死亡的主要疾病.在产后出血的病例中,常见的原因是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约占产后出血的70%左右.我院近两年分娩总数913人,发生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16例,占分娩总数的1.81%.
作者:陈明;孙兴梅 刊期: 2000年第01期
我院门诊1994~1998年3月以氯丙咪嗪治疗早泄患者3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邓安富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妊娠对母婴的危害以及如何进行预防.方法:用放射免疫方法对865名孕妇产前检查两对半,并留其中HBsAg阳性者脐带血检查两对半;对36名HBsAg阳性孕妇,产前3个月开始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每月一次,并对其新生儿血进行两对半检查.结果:HBsAg阳性孕妇比阴性者妊高征、产后出血、切口感染、宫内感染、HBV垂直感染、围产儿死亡率明显升高;但新生体重无显著差异;HBsAg阳性孕妇注射HBIG组的新生儿HBV感染率较不注射组要低,差异显著.结论: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妊娠对母体及婴儿危害较大,选择产前3个月注射HBIG是阻断HBV宫内感染的措施之一.
作者:赵淑华;韩丽英;张立会;孙玉秀 刊期: 2000年第01期
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又称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是一组病因不同,以侧卧位腰穿压力低于0.69 kPa为特征,并且已除外脑脊液外漏、中毒、内分泌障碍,低张性脱水、低血压及腰穿等情况,具有特征性头痛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预后良好.系由Schaltenbranol于1938年首先报道,临床中少见,极易误诊为血管性头痛、神经官能症及脑供血不足等疾病[1].本文作者总结及探讨了自1983~1997年期间收治的25例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病人的诊治体会.
作者:陈加俊;陈薇;邬英全;方乐;张淑华;霍鹏飞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为了提高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手术切除率,减少全肺切除率并获得与全肺切除相同的手术彻底性.方法:用肺动脉成形同时行支气管成形术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19例,其中鳞癌13例,腺癌6例.左上叶袖状切除11例,右上叶6例,右中上叶2例.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术后1例发生支气管胸膜瘘,余18例无并发症,术后1年及3年生存率分别为83%和39%.结论:肺动脉支气管成形重建术的应用大限度地切除了肿瘤组织,并大限度地保留了肺功能.
作者:王荣有;张兴义;徐沛然;王天策;金道明;邵国光 刊期: 2000年第01期
1988年1月~1997年12月,对71例小儿急性脓胸采用病灶清除和纤维板剥脱术,使肺膨胀,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夏旭阳 刊期: 2000年第01期
桥本氏甲状腺炎中毒症也称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伴甲亢(Hashitoxicosis)[1],由于近年病理、免疫诊断指标及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对这一少见疾病有了初步的认识,本院自1993年4月~1998年1月诊治13例,现就其临床特点报道分析如下.
作者:范恩学;赵国红;姚姗;孙海侠;胡曼丽 刊期: 2000年第01期
副乳腺癌与乳腺癌是性质和病理组织学类型完全相同的恶性肿瘤,只是发生的部位有所不同,副乳腺癌是原发于前胸正常乳腺组织以外乳腺组织的恶性肿瘤,其常见部位是腋窝、胸、腹、腹中线、腹股沟、阴唇等部位.副乳腺癌国内1946年邓氏首报左腋部副乳腺腺癌伴有淋巴结转移以来,至今已有12例报道.本文作者在临床工作中遇到3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尹丽波;李柏文;宁国礼;李英女;王风华;王丽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腔内泌尿外科技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技术方法及疗效.方法:采用腹腔镜技术施行7例左侧精索静脉曲张结扎术.结果:全部成功,无并发症,平均手术时间仅用18±2 min.结论:腹腔镜精索静脉结扎术是一种简便、疗效确切且损伤极小的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术式.技术复杂及需全麻是其缺点.
作者:郑国有;石天峰;陈德兴;张海峰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为了研究冠心病的病因、发病机理,提供临床诊断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临床上62例冠心病病人及40例正常人进行了抗心磷脂抗体(ACA)的IgG、IgM和IgA的血清学检测.结果:冠心病病人组的血清IgG-ACA和IgM-ACA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IgG-ACA和IgM-ACA水平.结论:ACA与冠心病存在一定相关性.
作者:裴瑾;曲成刚;曲立科;杨翰仪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研究P53、P16基因联合抑制人肝癌细胞生长的效果.方法:利用基因重组的方法构建P53、P16基因的融合表达载体PcDNA16-53,利用磷酸钙沉淀法将PcDNA16-53融合表达载体转染到人肝癌细胞系SMMC7721细胞中,用Southern印染、Northern印染及Western印染法检测P53、P16基因在人肝癌细胞中的转移、转录及表达,应用MTT法检测P53、P16基因在人肝癌细胞中的分泌活性.结果:P53、P16基因可以联合转染到肝癌细胞中,并使肝癌细胞具有分泌P53、P16基因的生物活性.联合治疗组肝癌细胞增殖速度慢,软琼脂集落形成个数少.结论:两个外源基因可以通过基因重组方法构建在一个表达载体上再进行基因转染.用相关的多基因联合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利用个别基因的治疗效果.
作者:王磊;王春丽;李有柱;佟林冬;谭毓铨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研究氯化钐(SmCl3)、氯化镨(PrCl3)对地塞米松(DX)所致免疫功能低下小鼠腹腔巨噬细胞(PM)的影响.方法:选用昆明小鼠连续肌注DX建立免疫功能低下模型后,腹腔注射0.05 mg/kg,0.5 mg/kg SmCl3和PrCl3,连续7 d,采用定量细胞化学、电子显微镜及吞噬实验方法观察PM的形态结构及功能.结果:两种剂量SmCl3和PrCl3对DX所致免疫功能低下小鼠PM,可使酸性磷酸酶(ACP)、α-醋酸萘酚酯酶(ANAE)含量和刀豆蛋白A受体(ConAR)数目明显增多.电镜下,PM胞质内溶酶体增多,表面皱褶及微绒毛增多.吞噬中性红染料的能力增强.结论:SmCl3和PrCl3对免疫功能低下小鼠PM的形态结构及功能有明显的刺激作用.
作者:崔丽;李颖;黄可欣;聂毓秀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研究血清镁测定的临床价值.方法:用钛黄比色法对血清镁进行含量测定.结果:正常对照组血清镁含量为1.04±0.13 mmol/L,术后胃肠引流组和肿瘤晚期不能正常进食组分别为0.61±0.42 mmol/L和0.54±0.39 mmol/L.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易操作,不需特殊仪器;测定结果稳定;胃肠引流组和晚期肿瘤不能进食组血清镁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
作者:王学军;孙淑艳;孟庆斌 刊期: 2000年第01期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关节软骨发生退行性变性,继而引起关节边缘和软骨下骨质反应性增生的一种常见的进行性风湿性疾病.既往认为,骨关节炎与遗传、肥胖、创伤、内分泌和酶的异常关系密切,而少有关于OA病人免疫学改变的报道.近几年的研究表明,OA病人在免疫细胞、免疫介质等诸方面存在异常,简述如下.
作者:毕黎琦;赵世光;周广宇;宋怡 刊期: 2000年第01期
本文作者对15年来我院收治的47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进行临床分析报道.
作者:何敏;张桂华;段德云 刊期: 2000年第01期
肱骨髁上骨折占肘部骨折的65.4%,是儿童肘部骨折的常见病,以4~10岁儿童多见.骨折后可引起桡神经、尺神经及正中神经损伤,也可损伤肱动、静脉,为严重的并发症为Volkmann氏挛缩.一部分病儿可通过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达到治疗目的,但一部分移位严重经手法整复失败者,以及并发血循环障碍者,则需手术治疗.常规手术入路为肘后正中切口,游离尺神经,切断肱三头肌才能显露折端.此入路日后由于肱三头肌粘连及挛缩,给肘关节屈伸功能带来一定障碍,我们于1991~1998年,对30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采用肘关节外侧入路克氏针交叉固定,经临床观察,此手术入路操作简单,手术创伤小,对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及骨折的愈合有明显的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邹志新;林士钊 刊期: 2000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