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脑梗塞病人血浆中一氧化氮与相关因素关系的研究

吕晓红;王岩;李效宁;饶明俐

关键词:脑梗塞, 一氧化氮, 相关因素
摘要:目的:从临床角度探讨一氧化氮(NO)在脑梗塞病人急性期中的作用机理.方法:利用分光光度法及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测定了脑梗塞病人急性期及恢复期血浆中的NO、环-磷酸鸟苷(cGMP)、降钙素(CT)、心钠素(ANP)的含量变化.结果:脑梗塞病人急性期NO及cGMP、CT、ANP明显升高,NO与cGMP、CT、ANP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NO在脑梗塞病人中具有双向作用-生理性代偿作用和病理性神经细胞毒作用.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不典型脑膜瘤的CT诊断

    脑膜瘤是常见颅内肿瘤之一,目前主要靠CT诊断,多数脑膜瘤CT表现具有特征性,易于作出定性诊断,少数脑膜瘤CT表现不典型,定性仍有困难,从而影响治疗.有关不典型脑膜瘤的CT诊断已有许多研究[1,2],本文亦就此问题进行再探讨,以进一步提高对不典型脑膜瘤的认识和诊断水平.

    作者:陈亮;朱万安;姜卫国;王继萍;梁玉友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外伤性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时期的探讨

    目的:探讨外伤性白内障术后植入人工晶体的时期.方法:外伤性白内障患者96例(98只眼)全部行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其中Ⅰ期植入78例(79只眼),Ⅱ期植入18例(19只眼).结果:术后随访1~36个月.术后视力在0.3以上的Ⅰ期植入69只眼(87.34%),Ⅱ期植入17只眼(89.47%).术中术后并发眼内出血及人工晶体偏离中心Ⅱ期植入明显高于Ⅰ期植入.结论:Ⅰ期植入人工晶体能提高术后视力,大多数人工晶体能植入囊袋内,预防了人工晶体偏离中心,减少了眼内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避免了二次手术.

    作者:王桂云;隋桂琴;明月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急性脑梗塞病人血浆中一氧化氮与相关因素关系的研究

    目的:从临床角度探讨一氧化氮(NO)在脑梗塞病人急性期中的作用机理.方法:利用分光光度法及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测定了脑梗塞病人急性期及恢复期血浆中的NO、环-磷酸鸟苷(cGMP)、降钙素(CT)、心钠素(ANP)的含量变化.结果:脑梗塞病人急性期NO及cGMP、CT、ANP明显升高,NO与cGMP、CT、ANP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NO在脑梗塞病人中具有双向作用-生理性代偿作用和病理性神经细胞毒作用.

    作者:吕晓红;王岩;李效宁;饶明俐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剖宫产切口同时行腹股沟斜疝修补术

    患有腹股沟斜疝的孕妇,在妊娠晚期,由于增大的子宫占据了盆腔的位置,故疝内容物很少经腹股沟管进入疝囊内,当临产后,产科医师往往也担心产妇在分娩时使用腹压,造成疝嵌顿,以此做为剖宫产的指征.部分患有斜疝的产妇,在妊娠足月后,要求剖宫产,一并做斜疝修补术,我们对7例这样的患者,用剖宫产的一个切口同时完成斜疝修补术.

    作者:陈明;孙兴梅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细胞凋亡与心肌损伤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细胞是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在多细胞生物体中,细胞的增殖和死亡之间的平衡是维持体内平衡的重要方式,使得细胞数目得以控制.如果细胞增殖和死亡之间失去平衡,则会伴随疾病的发生,如癌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细胞增生性疾病及艾滋病、神经变质性疾病、缺血性疾病和包括心血管疾病在内的细胞过量死亡性疾病.以往人们过多关注细胞的增殖,对细胞分裂的正调节因子及抑制因子对细胞分裂的调控机理的研究已取得重大的进展.现在发现细胞死亡的调节同细胞分裂一样复杂,对维持体内平衡,使生物体健康存在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曹纯章;高申;高秋菊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通脉益心胶囊对心肌缺血犬心功能、冠脉流量及超微结构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通脉益心胶囊抗心肌缺血作用.方法:20只成年杂种犬复制心肌缺血模型,分为假手术组(SOG)、生理盐水对照组(NSG)、通脉益心胶囊治疗组(TMYX)和复方丹参对照组(FDS).结果:通脉益心胶囊能改善缺血动物的心功能;增加冠脉血流量,降低冠脉阻力;降低血清酶水平和心肌组织LPO含量;对心肌细胞的超微结构有保护作用.结论:通脉益心胶囊是一种稳定、有效的抗心肌缺血的药物.

    作者:李杨;赵丹;刘喜春;杨柯;赵雪俭;徐琳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硬膜外腔应用新斯的明预防术中低血压

    硬膜外阻滞后血压下降是其对循环系统影响的常见表现.尤其对体质差、低血容量和高龄病人,为防治硬膜外阻滞引起的低血压,临床上除采用快速补液外,升压药常首选麻黄碱,但麻黄碱肌注具有吸收不确切和起效慢等缺点,而静注对血流动力学影响明显且持续时间有限.本研究在硬膜外腔注入的局麻药中加入新斯的明3 mg,观察用药后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旨在探索其对硬膜外阻滞后低血压的预防作用.

    作者:段立波;金善爱;刘爽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阳性者血清甘胆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结合甘胆酸(CG)是胆汁酸的主要成分,在肝细胞7-α羟化酶的作用下,由胆固醇转化而成,其代谢是肝脏的重要功能之一.正常情况下,血中胆汁酸含量甚微,当肝细胞受损时,血中甘胆酸升高[1].为了探索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与肝细胞损害的关系,我们对131例乙型肝炎患者和105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者进行了血清甘胆酸的放射免疫测定,现将测定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朱辛为;朱辛奕;刘亚杰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小切口右侧开胸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术20例

    目的:探讨小切口右侧开胸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优缺点.方法:2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房间隔缺损(ASD)17例(继发孔缺损15例,原发孔缺损并发二尖瓣裂2例),室间隔缺损(VSD)3例.右腋下小切口13例,右前外小切口7例,经第4肋间开胸.全部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行心内缺损修补术.结果:本组病例全部治愈.术中无心律失常和气栓发生,术后无脑部并发症.结论:小切口右侧开胸心脏不停跳下心内直视术具有美容效果好、创伤轻、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体外循环和手术时间短以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不适合复杂的心脏手术.

    作者:陈立波;张秀和;张连仲;林柏松;赵洪序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肺动脉支气管成形重建术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

    目的:为了提高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手术切除率,减少全肺切除率并获得与全肺切除相同的手术彻底性.方法:用肺动脉成形同时行支气管成形术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19例,其中鳞癌13例,腺癌6例.左上叶袖状切除11例,右上叶6例,右中上叶2例.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术后1例发生支气管胸膜瘘,余18例无并发症,术后1年及3年生存率分别为83%和39%.结论:肺动脉支气管成形重建术的应用大限度地切除了肿瘤组织,并大限度地保留了肺功能.

    作者:王荣有;张兴义;徐沛然;王天策;金道明;邵国光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目的:本研究观察低剂量全身照射对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C57BL/6J小鼠右后肢肌肉内接种Lewis肺癌细胞,10 d后给予75 mGy X射线全身照射,在照射后18 h处死小鼠并采用3H-TdR掺入法或释放法测定荷瘤小鼠的胸腺细胞自发增殖力、脾细胞对ConA和LPS的反应性、脾脏内特异性细胞毒性淋巴细胞(CTL)和自然杀伤细胞(NK)以及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的细胞毒效应.结果:75 mGy X射线全身照射后荷瘤小鼠的上述免疫学参数明显高于假照射荷瘤小鼠(P<0.01).结论:低剂量辐射可显著提高荷瘤小鼠的免疫功能,可能在癌症防治中具有实际应用意义.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电离辐射对小鼠胸腺细胞蛋白质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低剂量X射线全身照射诱导小鼠胸腺细胞蛋白质表达变化及对细胞内外蛋白质交换的影响.方法:采用双向电泳方法.结果:75 mGy X射线全身照射小鼠后4 h,细胞浆出现5个新蛋白点、4个增强蛋白点及3个减弱蛋白点.正常细胞浆中的5个蛋白点在照射后消失.照射后细胞外液出现1个新蛋白点、1个增强蛋白点及1个减弱蛋白点.正常细胞外液中的3个蛋白点在照射后消失.正常细胞浆中的2个蛋白点在照射后分别减弱和消失,而在细胞外液中出现和增强.正常细胞外液中的2个蛋白点在照射后消失,而出现在细胞浆中.结论:低剂量辐射诱导小鼠胸腺细胞蛋白质表达变化,并促进细胞内外大分子物质的交换.

    作者:陈沙力;孟庆勇;刘树铮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氯丙咪嗪治疗早泄疗效观察

    我院门诊1994~1998年3月以氯丙咪嗪治疗早泄患者3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邓安富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乳腺癌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及其相关学科的发展,一些生物学指标,例如某些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水平、雌孕激素受体水平、原癌基因蛋白表达及肿瘤细胞增生动力学等对乳腺癌预后的意义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其与常规病理解剖学预后指标(例如,淋巴结状态、肿瘤大小等)的相关性研究显示了它们在判定乳腺癌预后方面的可靠性[1].现就近两年国内外此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邓方;王丽颖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p21ras在绝经前、后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分析

    目的:探讨p21ras在绝经前、后子宫内膜腺癌中的不同表达及意义.方法: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果: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p21ras阳性表达率为59.38%,而正常组织仅一例弱阳性;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p21ras阳性表达率(69.57%)及表达强度明显高于绝经前妇女(P<0.05).结论:提示p21ras有作为子宫内膜腺癌尤其是绝经后子宫内膜腺癌诊断标志物及临床应用的可能性.

    作者:李秀杰;冷宗祥;李雅然;李玉华;孙继英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卫生部放射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科学生产能力的分析与比较

    目的:以科学论文为依据,分析和比较卫生部放射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科学生产能力.方法:利用CBMdisc和MEDLINE CD-ROM,采用文献计量学研究方法对我校放射生物学文献计量指标进行统计和分析,并与卫生部10所院校同学科文献计量指标进行横向比较.结果:白求恩医科大学卫生物放射生物学重点实验室论文产出能力优势明显.结论:在放射生物学领域研究中,白求恩医科大学居领先地位,具备较强的科学生产能力.

    作者:徐桂香;王伟;刘红建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对于髋臼有重度骨缺损的人工髋关节翻修术(附五例报告)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松动的相关因素以及髋臼有重度骨缺损的人工髋关节翻修技术.方法:采用日本整形外科学会临床评价标准(JOA标准),对5例髋臼有重度骨缺损而实施的人工髋关节翻修患者进行调查,通过X线片对比观察末次调查时与手术时的假体位置.结果:翻修中可见骨水泥与骨床间均有不同厚度的界膜组织形成.5例(5个关节)翻修手术近期随访疗效满意.结论:人工假体的晚期松动与界膜组织形成有关;人工髋关节翻修要根据髋臼和股骨骨床的结构与力学强度来决定.

    作者:张伟;丹羽滋郎;胡春明;张新;徐莘香;佐藤启二;泽井一彦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肘关节外侧手术入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30例

    肱骨髁上骨折占肘部骨折的65.4%,是儿童肘部骨折的常见病,以4~10岁儿童多见.骨折后可引起桡神经、尺神经及正中神经损伤,也可损伤肱动、静脉,为严重的并发症为Volkmann氏挛缩.一部分病儿可通过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达到治疗目的,但一部分移位严重经手法整复失败者,以及并发血循环障碍者,则需手术治疗.常规手术入路为肘后正中切口,游离尺神经,切断肱三头肌才能显露折端.此入路日后由于肱三头肌粘连及挛缩,给肘关节屈伸功能带来一定障碍,我们于1991~1998年,对30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采用肘关节外侧入路克氏针交叉固定,经临床观察,此手术入路操作简单,手术创伤小,对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及骨折的愈合有明显的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邹志新;林士钊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骨恶性淋巴瘤细胞核形特征的定量分析

    目的:探讨淋巴瘤细胞核定量在诊断分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图象分析技术对22例经免疫组化标记后的骨恶性淋巴瘤细胞核进行检测.结果:各亚型间差异不明显.结论:不能完全依据细胞核体积划分恶性程度.

    作者:杨华;卢振霞;崔亚南;赵连生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副乳腺癌三例报告

    副乳腺癌与乳腺癌是性质和病理组织学类型完全相同的恶性肿瘤,只是发生的部位有所不同,副乳腺癌是原发于前胸正常乳腺组织以外乳腺组织的恶性肿瘤,其常见部位是腋窝、胸、腹、腹中线、腹股沟、阴唇等部位.副乳腺癌国内1946年邓氏首报左腋部副乳腺腺癌伴有淋巴结转移以来,至今已有12例报道.本文作者在临床工作中遇到3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尹丽波;李柏文;宁国礼;李英女;王风华;王丽 刊期: 2000年第01期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吉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