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p21ras在绝经前、后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分析

李秀杰;冷宗祥;李雅然;李玉华;孙继英

关键词:子宫内膜腺癌, 绝经前, 绝经后, ras基因, p21ras, 免疫组织化学
摘要:目的:探讨p21ras在绝经前、后子宫内膜腺癌中的不同表达及意义.方法: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果: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p21ras阳性表达率为59.38%,而正常组织仅一例弱阳性;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p21ras阳性表达率(69.57%)及表达强度明显高于绝经前妇女(P<0.05).结论:提示p21ras有作为子宫内膜腺癌尤其是绝经后子宫内膜腺癌诊断标志物及临床应用的可能性.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剖宫产切口同时行腹股沟斜疝修补术

    患有腹股沟斜疝的孕妇,在妊娠晚期,由于增大的子宫占据了盆腔的位置,故疝内容物很少经腹股沟管进入疝囊内,当临产后,产科医师往往也担心产妇在分娩时使用腹压,造成疝嵌顿,以此做为剖宫产的指征.部分患有斜疝的产妇,在妊娠足月后,要求剖宫产,一并做斜疝修补术,我们对7例这样的患者,用剖宫产的一个切口同时完成斜疝修补术.

    作者:陈明;孙兴梅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副乳腺癌三例报告

    副乳腺癌与乳腺癌是性质和病理组织学类型完全相同的恶性肿瘤,只是发生的部位有所不同,副乳腺癌是原发于前胸正常乳腺组织以外乳腺组织的恶性肿瘤,其常见部位是腋窝、胸、腹、腹中线、腹股沟、阴唇等部位.副乳腺癌国内1946年邓氏首报左腋部副乳腺腺癌伴有淋巴结转移以来,至今已有12例报道.本文作者在临床工作中遇到3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尹丽波;李柏文;宁国礼;李英女;王风华;王丽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深度电烧伤创面处理及功能康复

    深度电烧伤的治疗,既要修复组织缺损,又要重建功能的观点逐渐被重视.以往采用保守的方法,创面愈合慢,组织感染、截肢率高,功能恢复不理想.我们自1992~1998年采用早期清创,多种组织瓣移植治疗30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王作书;曹桂军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诊治体会

    产后出血是产科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引起产妇死亡的主要疾病.在产后出血的病例中,常见的原因是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约占产后出血的70%左右.我院近两年分娩总数913人,发生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16例,占分娩总数的1.81%.

    作者:陈明;孙兴梅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肺动脉支气管成形重建术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

    目的:为了提高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手术切除率,减少全肺切除率并获得与全肺切除相同的手术彻底性.方法:用肺动脉成形同时行支气管成形术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19例,其中鳞癌13例,腺癌6例.左上叶袖状切除11例,右上叶6例,右中上叶2例.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术后1例发生支气管胸膜瘘,余18例无并发症,术后1年及3年生存率分别为83%和39%.结论:肺动脉支气管成形重建术的应用大限度地切除了肿瘤组织,并大限度地保留了肺功能.

    作者:王荣有;张兴义;徐沛然;王天策;金道明;邵国光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胃肠道一层吻合法(附35例报告)

    1994年以来我院施行胃、肠道一层吻合法,行各种胃肠手术34例,疗效满意.1 临床资料①一般资料:男20例,女15例,年龄18~65岁.胃癌15例,胃溃疡2例,结肠癌11例(其中回盲部癌3例,直肠癌3例,小肠梗阻3例,小肠破裂1例).毕Ⅰ式胃大部切除术10例,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7例,右半结肠切除6例,左半结肠切除5例,经腹直肠癌切除术1例,小肠切除术4例.②手术方法:用1号丝线行间断缝合,距边缘约3~5 mm,间距约4~5 mm.

    作者:刘国辉;郭永波;王丽娟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袖套吻合法在大鼠异位小肠移植中的应用

    目的:为建立一种新的大鼠异位小肠移植模型方法.方法:采用门静脉与左肾静脉袖套吻合,肠系膜上动脉带腹主动脉片与腹主动脉端-侧吻合法.结果:成功地进行了12例大鼠小肠移植,存活率达到75%.结论:为小肠移植实验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作者:赵涛;何尔斯泰;矫立恒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便秘的病因与排粪造影诊断价值的探讨

    便秘是肛肠科常见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以女性为多.便秘原因复杂,其中出口梗阻和结肠无力是引起便秘的主要原因.我院肛肠科与影像科合作对100例便秘病人 进行排粪造影检查,其中96例有影像学改变,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刘德芳;王钲珠;张柏秋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男性乳腺癌两例报告

    临床资料 [病例1] 患者,男性,68岁.右乳腺无痛性包块9个月,用气功治疗2个月,包块继续增大,乳头间断溢出少量淡黄色液体偶伴血丝.查体:右腋窝可触及2个黄豆大之淋巴结,活动度好,质中等无压痛,对侧腋下及双侧锁骨下未触及肿大之淋巴结.

    作者:赵晓敏;蔡红岩;孙红梅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血清镁测定及其临床价值

    目的:研究血清镁测定的临床价值.方法:用钛黄比色法对血清镁进行含量测定.结果:正常对照组血清镁含量为1.04±0.13 mmol/L,术后胃肠引流组和肿瘤晚期不能正常进食组分别为0.61±0.42 mmol/L和0.54±0.39 mmol/L.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易操作,不需特殊仪器;测定结果稳定;胃肠引流组和晚期肿瘤不能进食组血清镁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

    作者:王学军;孙淑艳;孟庆斌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肘关节外侧手术入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30例

    肱骨髁上骨折占肘部骨折的65.4%,是儿童肘部骨折的常见病,以4~10岁儿童多见.骨折后可引起桡神经、尺神经及正中神经损伤,也可损伤肱动、静脉,为严重的并发症为Volkmann氏挛缩.一部分病儿可通过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达到治疗目的,但一部分移位严重经手法整复失败者,以及并发血循环障碍者,则需手术治疗.常规手术入路为肘后正中切口,游离尺神经,切断肱三头肌才能显露折端.此入路日后由于肱三头肌粘连及挛缩,给肘关节屈伸功能带来一定障碍,我们于1991~1998年,对30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采用肘关节外侧入路克氏针交叉固定,经临床观察,此手术入路操作简单,手术创伤小,对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及骨折的愈合有明显的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邹志新;林士钊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49~63天妊娠的临床观察

    近年来,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妊娠,对停经≤49 d的妊娠,完全流产率达90%以上,本文作者采用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配伍,经不同的给药途径终止49~63 d妊娠,对其效果及副作用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张莉亚;张淑艳;杨婉娟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骨恶性淋巴瘤细胞核形特征的定量分析

    目的:探讨淋巴瘤细胞核定量在诊断分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图象分析技术对22例经免疫组化标记后的骨恶性淋巴瘤细胞核进行检测.结果:各亚型间差异不明显.结论:不能完全依据细胞核体积划分恶性程度.

    作者:杨华;卢振霞;崔亚南;赵连生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急性脑梗塞病人血浆中一氧化氮与相关因素关系的研究

    目的:从临床角度探讨一氧化氮(NO)在脑梗塞病人急性期中的作用机理.方法:利用分光光度法及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测定了脑梗塞病人急性期及恢复期血浆中的NO、环-磷酸鸟苷(cGMP)、降钙素(CT)、心钠素(ANP)的含量变化.结果:脑梗塞病人急性期NO及cGMP、CT、ANP明显升高,NO与cGMP、CT、ANP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NO在脑梗塞病人中具有双向作用-生理性代偿作用和病理性神经细胞毒作用.

    作者:吕晓红;王岩;李效宁;饶明俐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妊娠对母婴的危害及预防措施的研究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妊娠对母婴的危害以及如何进行预防.方法:用放射免疫方法对865名孕妇产前检查两对半,并留其中HBsAg阳性者脐带血检查两对半;对36名HBsAg阳性孕妇,产前3个月开始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每月一次,并对其新生儿血进行两对半检查.结果:HBsAg阳性孕妇比阴性者妊高征、产后出血、切口感染、宫内感染、HBV垂直感染、围产儿死亡率明显升高;但新生体重无显著差异;HBsAg阳性孕妇注射HBIG组的新生儿HBV感染率较不注射组要低,差异显著.结论: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妊娠对母体及婴儿危害较大,选择产前3个月注射HBIG是阻断HBV宫内感染的措施之一.

    作者:赵淑华;韩丽英;张立会;孙玉秀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慢性肝炎患者应用α-干扰素对体温的影响

    目前,α-干扰素(α-IFN)已广泛应用于慢性(乙、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并取得一定疗效.但其副作用不容忽视,如果处理不当,势必影响治疗效果,甚至造成不良后果.本文作者对87例慢性(乙、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在使用α-IFN治疗过程中的体温变化进行了观察并加以分析,以利于指导临床应用,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王伯莹;潘煜;姜华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糖尿病动脉硬化与脂类代谢异常

    糖尿病患者并发动脉硬化较非糖尿病患者发生早而快,是糖尿病病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导致糖尿病病人发生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诸多,如高血糖、高血压、吸烟、肥胖等,本文重点讨论脂类代谢异常因素.

    作者:刘波;杨玲;邵芙玲;李辉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硬膜外腔应用新斯的明预防术中低血压

    硬膜外阻滞后血压下降是其对循环系统影响的常见表现.尤其对体质差、低血容量和高龄病人,为防治硬膜外阻滞引起的低血压,临床上除采用快速补液外,升压药常首选麻黄碱,但麻黄碱肌注具有吸收不确切和起效慢等缺点,而静注对血流动力学影响明显且持续时间有限.本研究在硬膜外腔注入的局麻药中加入新斯的明3 mg,观察用药后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旨在探索其对硬膜外阻滞后低血压的预防作用.

    作者:段立波;金善爱;刘爽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对于髋臼有重度骨缺损的人工髋关节翻修术(附五例报告)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松动的相关因素以及髋臼有重度骨缺损的人工髋关节翻修技术.方法:采用日本整形外科学会临床评价标准(JOA标准),对5例髋臼有重度骨缺损而实施的人工髋关节翻修患者进行调查,通过X线片对比观察末次调查时与手术时的假体位置.结果:翻修中可见骨水泥与骨床间均有不同厚度的界膜组织形成.5例(5个关节)翻修手术近期随访疗效满意.结论:人工假体的晚期松动与界膜组织形成有关;人工髋关节翻修要根据髋臼和股骨骨床的结构与力学强度来决定.

    作者:张伟;丹羽滋郎;胡春明;张新;徐莘香;佐藤启二;泽井一彦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喉癌、不典型增生的AgNORs形态计量分析和P53蛋白表达

    目的:研究喉癌(CA)和不典型增生(DS)的核仁结构和功能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AgNORs染色和P53蛋白免疫组化染色观察19例CA和34例DS核仁的生物学改变.结果:随着恶性程度的增加其颗粒计数(GC)和颗粒面积(GS)及P53蛋白表达率也增高.结论:AgNORs对鉴别肿瘤的良恶性病变具有重要意义,AgNORs染色和P53蛋白免疫组化染色可以做为早期定性诊断的指标.

    作者:王银萍;郭晓峰;王万德;杜宝东;林立新 刊期: 2000年第01期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吉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