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鸿满
目的:探讨乳腺癌细胞凋亡的发生情况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初发乳腺癌的石蜡组织切片共78例,运用末端标记法检验细胞凋亡,计算凋亡细胞占肿瘤细胞的百分比,求得凋亡指数.结果:细胞凋亡的凋亡指数平均为3.271,同淋巴结的转移度、P53蛋白有明显相关(P<0.01).10年生存率凋亡指数高的预后良好,在多变量分析中,细胞凋亡不能作为独立的预后因子来预测乳腺癌的预后.结论:细胞凋亡是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一种现象,对乳腺癌的预后有影响,但在乳腺癌预后因子中只有淋巴结的转移度可以预测乳腺癌的预后.
作者:张平;王磊;王春丽 刊期: 1999年第04期
小涎隙肿瘤多发生在腭部,约占口腔内涎腺肿瘤的一半.我科从1982~1998年共收治39例腭部肿瘤,均经手术治疗,现对其分析如下.
作者:郝艳红;韩亚萍;王屹东;冯岩 刊期: 1999年第04期
人之血液,循环往复,周流不息是谓其常.若外感淫邪入里与血搏结;或寒邪内盛凝涩血脉;或外伤与产后离经之血停而不散;或精神刺激血流紊乱等因素所致瘀血不散,可产生种种不同的病机变化和不同的症状.兹就瘀血病的诊断概述如下.
作者:夏月辉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烹调油烟对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亚慢性吸入染毒,给大鼠吸入烹调油烟,测定不同染毒时间后BALF中肺泡巨噬细胞(AM)教及部分酶活性的变化.结果:油烟组大鼠BALF中AM数在染毒初期和长时间染毒后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BALF中乳酸脱氢酶(LDH)、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与时熙组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结论:烹调油烟对AM和肺组织细胞有一定的损伤作用.
作者:叶琳;吕义;任淑萍;刘志勇 刊期: 1999年第04期
大面积烧伤治疗关键是控制感染、创面覆盖、全身营养,三度烧伤无上皮存在,靠自身无法修复创面,以往有多种植皮方法、邮票法、拉网法、贝克法因大面积烧伤自体皮不足在短期内不能用自体皮全部覆盖创面.我们采用积水潭医院张明良的微粒皮移植技术,节约了自体皮,可早期修复创面,缩短病程,效果显著.
作者:曹桂军;许东辉;李东原;陆洪勇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性疾病患者的脑脊液激光光谱特性.方法:用氩激光对50例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病人脑脊液作了实验研究.对患病组与正常组脑脊液进行光偏振和荧光物理特性测量,以及脑炎患者脑脊液治疗前后的光谱测量.结果:病人脑脊液的分子对称性低于正常脑脊液,但荧光强度明显偏高;在氩激光照射下,正常脑脊液荧光强度随时间延长变化较小,病态脑脊液荧光强度变化较大.治疗前后脑炎患者Raman带强度发生了明显变化.结论:用激光光谱检测脑脊液在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性疾病方面,有着其它方法难以比拟的临床优点.为临床提供了一项新的物理学诊断方法.
作者:韩雪梅;于敏华;王春辉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白藓皮水煎剂的止血作用.方法:将实验用小鼠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采用大、中、小剂量灌胃给药,分别测定给药前和给药后的凝血时间.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疑血时间明显缩短.结论:经药理实验证明白藓皮水煎剂具有显著的促进血液凝固作用.
作者:高淑贤;徐亚香;彭惠英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抗滋养细胞膜抗原(TA)IgG类抗体与原因不明性流产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95例流产妇女及52例正常妊娠妇女血清中抗滋养细胞膜抗原(Trophoblast antigen,TA)IgG类抗体的水平.结果:流产妇女血清中抗滋养细胞膜抗原IgG类抗体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妊娠妇女(P<0.001);流产妇女血清抗滋养细胞膜抗原IgG类抗体水平与孕次呈正相关(r=0.91,P<0.05).结论:血清中抗滋养细胞膜抗原IgG类抗体水平可以作为流产免疫因素的一个特异性的辅助诊断指标.
作者:张艳辉;韩丽英;李荷莲 刊期: 1999年第04期
X射线机的发射率常数是X射线机的重要示数,它与X射线管的类型、管电压、靶的材料和形状以及滤板的材料和厚度等因素有关.一般在X射线机出厂时都给出发射率资料,以便工作时获得准确的辐射剂量,特别是用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深部X射线治疗机更是如此.但X射线机在更换管球或修理后,需重新测定发射率常数[1],以备辐射剂量的确定.我院菲力浦深部X射线治疗机因高压控制柜内一高压接线端子击穿而停止工作,经修理复原后,我们对其发射率常数进行了测定.
作者:陈大伟;杨湘山;贺强;吕炎;刘洪阳 刊期: 1999年第04期
颞下颌关节内紊乱症是口腔科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多采用单纯物理治疗的非手术疗法,为了探讨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我们采用理疗加封闭法治疗此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作者:刘星;李兴志 刊期: 1999年第04期
近年来,我们收治了52例急性脑卒中病人,对这些病人血清酶学水平变化与病情程度及预后的关系进行动态观察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建华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目的:寻找理想的治疗高血压急症的有效药物及使用方法.方法:将143例高血压急症病人随机分成3组,前两组为对照组,第3组为观察组.1组为卡托普利组,2组为硝苯吡啶组,3组为卡托普利+硝苯吡啶组,对3组病人进行疗效观察.结果:1组显效率48.5%,2组显效率40.6%,3组显效率则为71.4%.结论:卡托普利+硝苯吡啶合用治疗高血压急症具有起效快、疗效高、持续时间长、不良反应少的特点,是治疗重症高血压的理想药物.
作者:杨春梅;阎立敏;刘志勇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目的:研究胰腺癌中P16和P53基因产物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研究28例胰腺癌组织中P16蛋白和P53蛋白的表达情况,并进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检测,计算细胞增殖指数(Proliferation index,PI).结果:P16蛋白低表达和P53蛋白过表达均有促进胰腺癌细胞增殖的作用.P16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无关;P53蛋白高表达者具有较高的淋巴结转移率,预后较差.P16蛋白低表达与P53蛋白高表达共存者,其恶性度高,预后差.结论:联合检测P16和P53蛋白表达情况,更能充分反映胰腺癌的生物学行为,对胰腺癌患者预后判断及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
作者:宋国炜;陈远耀;金晓伟 刊期: 1999年第04期
我院从1994年以来,以血液透析为主抢救急性肾功能衰竭(ARF)28例,22例康复,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20例,女8例.年龄17~54岁.ARF的病因:流行性出血热10例,安眠药中毒6例,挤压综合征4例,急性肾炎4例,肝损伤术后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1例,大面积烧伤2例. 2 结果生存的22例中,透析治疗后,平均18 d出现多尿期,平均透析6.5次(1~48次)和平均20 d(平均1~164 d)肾功能恢复.本组死亡6例,占21.4%.
作者:邓安富;丛玉布;宋伟华 刊期: 1999年第04期
自1997年12月,我科对我院妇产科729名足月待产妇血清进行了13项生化项目的检测,发现胆碱酯酶(CHE)碱性磷酸酶(ALP)亮氨酸氨基肽酶(LAP)的值与正常参考值显著差异,为了探讨足月待产妇血清CHE、ALP、LAP的正常值,我们为729名足月待产妇血清CHE、ALP、LAP的测得值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贾春华;李岩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笔者于1994~1997年间对23例牙冠折裂之磨牙采用钢丝结扎复位外固定,根管桩粘固,玻璃离子充填内固定,全冠修复的方法进行了修复,效果颇佳,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尔军;丛志强;冯篌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AFP、US、CT及MRI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对66例经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手术或肝穿活检证实的原发性肝癌进行临床与影像学对照分析,重点评价了AFP、US、CT及MRI对中晚期肝癌诊断能力及联合方法使用的佳选择.本组66例病人均经AFP、US、CT及MRI检查,根据影像学显示的形态改变,而分三型:①巨块型;②结节型;③弥漫型.结果:AFP的检测已成为肝癌普查和临床诊断的有效方法.CT扫描对判定肝癌的大小、形态、位置、数目及内部情况等方面优于US检查.MRI在显示原发性肝癌的包膜、脂肪变性、出血、坏死及门脉瘤栓方面优于US和CT平扫.结论:在显示肿瘤内部结构、包膜、子灶及血管受侵方面MRI优于US和CT平扫.
作者:张宇;杨海山 刊期: 1999年第04期
1 临床资料我们1992~1998年7年间施行切开法重睑术3 241例遇泪腺脱垂34例,现报道如下.34例中男性2例,女性32例,年龄18~55岁之间,其中双侧泪腺脱垂者30例,单侧4例.12例术前检查见眼睑外上方肿胀、皮肤松弛、触之皮下有移动肿物,可推压回泪腺窝,初诊泪腺脱垂,并在术中得到证实.其余22例双上睑外观无特殊,亦无其他病史和体征.
作者:孙茁昕;李晓东;许伟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病人并发心、脑器官损害时24 h血压变化规律.方法:66例门诊及住院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其中并发左室肥厚者22例,脑血管意外者14例,无心、脑器官损害者30例作为对照,全部患者行24 h动态血压测定.结果:有心、脑器官损害的患者收缩压及舒张压均升高,且夜间血压下降率<10%,血压昼夜波动曲线为非杓型.其中左室肥厚组以夜间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升高为主,脑血管意外以清晨血压增高为主.结论:血压的昼夜变化规律和高血压的并发症有密切关系,根据高血压的分布时间来指导我们调整采用降压药物的时间、剂量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王春艳;王桂杰;孟宪芬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与单纯硬膜外麻醉的临床效果比较.方法:于下腹或下肢手术病人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CSEA)并与单纯硬膜外麻醉(EA)进行临床比较观察.结果:应用联合阻滞针于一个间隙完成椎管内联合阻滞用于下腹部以下部位的手术是安全有效的,麻醉起效时间和阻滞完全时间均明显快于单纯硬膜外麻醉,麻醉效果好,减少了辅助用药量,麻醉中局麻药用量明显减少.结论: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用于下腹部以下部位的手术是安全有效的,麻醉起效时间和阻滞完全时间均明显快于单纯硬膜外麻醉,麻醉效果好.
作者:杨桐伟;张立新;韩威;黄宇先 刊期: 1999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