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鹿骨胶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刘兵;李震;黄梅

关键词:鹿骨胶, 小鼠免疫功能, 多种微量元素, 游离氨基酸, 益气补血, 无机元素, 生化处理, 祛风除湿, 补肾壮阳, 分析表, 人体, 梅花, 精制
摘要:鹿骨胶(LGJ)系由双阳梅花鹿骨生化处理精制而成.具有补肾壮阳、益气补血、祛风除湿功能.成分分析表明,鹿骨胶含有丰富的游离氨基酸,包括人体8种必要氨基酸,并含有大量的钙、磷、镁、铁等无机元素及多种微量元素.本文探讨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消毒灭菌柜在软包装输液生产中的改造与使用

    软包装输液(以PVC塑料袋灌装的输液)因其具有一次性使用,防止交叉感染、携带、贮存、使用方便等优点,已得到人们的好评.我院自1994年开始改造了瓶装输液生产线及消毒灭菌柜,生产软包装大输液,现已收到了满意的效果,尤其是在消毒灭菌柜的改造使用上,本人有以下一些体会.

    作者:李震;刘兵;李向辉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乙酰水杨酸钙脲的抗炎及减轻胃粘膜刺激作用

    目的:研究乙酰水杨酸钙脲的抗炎、抗胃粘膜刺激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应用角叉莱胶足肿胀和棉球肉芽肿模型,观察了乙酰水杨酸钙脲的抗炎作用并对胃溃疡的形成进行了观察.结果:乙酰水杨酸钙脲具有非常明显的抗炎作用,对胃粘膜的刺激作用远较乙酰水杨酸轻.结论:乙酰水杨酸钙脲可成为乙酰水杨酸好的替代药品.

    作者:谢湘林;周鸣;李岩;李志满;周庆伟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并发后囊混浊的有效治疗

    目的:探讨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并发后囊混浊的有效治疗.方法:对39例42只眼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并发后囊混浊,应用Nd-YAG激光进行混浊的后囊膜切开.结果:激光治疗后视力在0.5以上22只眼(52.38%).治疗前0.5以上视力3只眼(7.49%),视力明显提高.结论:应用Nd-YAG激光治疗人工晶体术后并发后囊混浊是非手术治疗且并发症少的有效方法.

    作者:隋桂琴;王桂云;庞立民;张晓光;刘琦;李铁军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自制根管断针取出器

    口腔内科因各种疾病,需要行根管治疗,治疗中需应用许多细小的器械,如:拔髓针、洗髓针、根管扩大针、根管锉等,因牙齿根管管壁狭窄或使用器械方法不当,易发生折断,导致治疗上的失败及异物刺激并发感染的机会,同时给患者在思想上增加负担.目前尚未有取出折断针的良好方法,严重者要行拔牙术,造成牙齿缺失,影响咀嚼功能及颌骨的发育.为此,自制根管断针取出器,用此方法通过实践,收到可观的效果.简介如下.

    作者:周丹;张艳平;孙素敏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磁共振胰胆管造影在胆道梗阻定位和定性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通过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与CT、US及手术病理的对照研究,评价MRCP显示胆道梗阻部位、范围,确定梗阻原因的能力.方法:38例临床怀疑梗阻性黄疸的病人在BUKER0.282 T常导系统上进行了MRCP检查.结果:MRCP对胰胆管梗阻的定位准确率为100%,结合常规T1加权和T2加权MR影像,定性诊断准确率为97.2%.结论:MRCP在胆管梗阻的定位、定性诊断中是一种安全、可靠、无损伤、无需造影的适应证广的影像学技术.

    作者:姜春子;陈志仁;吴祥才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多发性骨髓瘤引起的配血困难两例报告

    近年来,我院见到2例由多发性骨髓瘤引起的配血不合,现将病例介绍如下.

    作者:刘玉洁;郑丽霞;张玉英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硫酸氧钒对糖尿病大鼠白内障的治疗作用

    目的:探讨硫酸氧钒对糖尿病性白内障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方法:30只Wistar鼠随机分成①对照组(C);②糖尿病组(D);③糖尿病治疗组(DV).按55 mg/kg注射链脲佐菌素制备糖尿病模型.硫酸氧钒被溶于DV组饮水之中,观察12周,结束时通过影像学方法评价各组大鼠白内障的形成情况.结果:糖尿病的主要指标明显改善.经硫酸氧钒治疗后糖尿病大鼠的白内障形成受到明显抑制.结论:硫酸氧钒可以非常有效地预防糖尿病性白内障.

    作者:王秋利;苏淑清;李杰;孔俭;施中伟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抗栓中药对小白鼠体内血栓形成及血浆t-PA及PAI的影响

    目的:研究复方丹参及川芎嗪注射液中药抗栓胶囊对小白鼠体内血栓形成及血浆组织型纤维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PAI)的影响.方法:给不同组小鼠分别注射复方丹参及川芎嗪注射液、以及服用中药抗栓胶囊7 d.用致栓药角叉莱胶诱发小鼠体内血栓形成.发色底物法测定血浆t-PA及PAI活性.结果:复方丹参组及中药抗栓胶囊组小鼠尾部平均血栓形成长度百分数比血栓对照组明显缩短,复方丹参组、中药抗栓胶囊组血浆PAI低于血栓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复方丹参、中药抗栓胶囊具有抗栓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主要与可减少血浆PAI的释放有关.

    作者:刘国勋;吴铁;陈志东;凌光鑫;杨勤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肿瘤死亡分布泊松模型拟合研究

    目的:探讨肿瘤死亡分布用泊松模型的拟合程度及肿瘤死亡分布状况.方法:对某地22个乡350个村57万余人连续3年肿瘤死亡的空间分布用泊松模型拟合,检验该地恶性肿瘤地区分布是否随机.结果:发现该地肿瘤死亡分布并非均匀地随机分布,而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死亡强度与环境污染程度有关.结论:观察结果既发现该地环境污染与其肿瘤死亡有一定关系,也证实了泊松模型拟合是分析肿瘤死亡空间分布的有效方法.

    作者:王丽;周俊清;史杰平;王凯忠;郭世平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卡托普利与硝苯吡啶合用治疗高血压急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寻找理想的治疗高血压急症的有效药物及使用方法.方法:将143例高血压急症病人随机分成3组,前两组为对照组,第3组为观察组.1组为卡托普利组,2组为硝苯吡啶组,3组为卡托普利+硝苯吡啶组,对3组病人进行疗效观察.结果:1组显效率48.5%,2组显效率40.6%,3组显效率则为71.4%.结论:卡托普利+硝苯吡啶合用治疗高血压急症具有起效快、疗效高、持续时间长、不良反应少的特点,是治疗重症高血压的理想药物.

    作者:杨春梅;阎立敏;刘志勇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Objective :To develop an agent that is more active against receptor-bearing target cells without increasing the toxic effect on non-target cells. Methods :By the use of molecular biology techniques,we designed and constructed a fusion protein 5'IL6-TNF△ by connecting the human interleukin-6 (hIL-6) gene and a human tumor necrosis factor α derivative (TNF△) gene througha synthetic linker sequence followed by subsequent expression in E. Coli. Results: In cytotoxicity assay with myeloma cell line U266, the normal type of 5' IL6-TNF△ showed an antitumor activity 3 times higher than that of TNF△;and the antitumor activity of 5'IL6-TNF△ blocked by IL-6Rwas only 1/30 of that of normal type of 5' IL6-TNF△. Meanwhile,the 5'IL6-TNF△ blocked by an ti-TNF antibody did not show any cytotoxicity to U266 cells. In activity assay with L929 cells ,the toxic effect of the fusion protein was found 1/22 of that of TNF△. Conclusion: The 5'IL6-TNF△fusion protein might be a useful cytotoxic agent in cancer treatment.

    作者: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细胞凋亡对乳腺癌预后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乳腺癌细胞凋亡的发生情况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初发乳腺癌的石蜡组织切片共78例,运用末端标记法检验细胞凋亡,计算凋亡细胞占肿瘤细胞的百分比,求得凋亡指数.结果:细胞凋亡的凋亡指数平均为3.271,同淋巴结的转移度、P53蛋白有明显相关(P<0.01).10年生存率凋亡指数高的预后良好,在多变量分析中,细胞凋亡不能作为独立的预后因子来预测乳腺癌的预后.结论:细胞凋亡是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一种现象,对乳腺癌的预后有影响,但在乳腺癌预后因子中只有淋巴结的转移度可以预测乳腺癌的预后.

    作者:张平;王磊;王春丽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环境中的210Pb对呼吸系统产生的剂量估算

    对室内或室外空气中222Rn的短寿命子体产生的辐射剂量研究,在国内外已开始展得十分广泛,结果表明222Rn及其短寿命子体是重要的天然辐射源[4],占天然辐射源对公众产生的有效剂量当量的45%,内照射天然源产生的剂量66%左吉.

    作者:陈大伟;贺强;杨湘山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52例急性脑卒中血清酶学观察分析

    近年来,我们收治了52例急性脑卒中病人,对这些病人血清酶学水平变化与病情程度及预后的关系进行动态观察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建华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测定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心率变异性(HRV)变化特点与并发症、预后的相关性.方法:CHD分为3组,急性心梗组(AMI),陈旧性心梗组(OMI),心绞痛组(AP),对照组(NC),共101例.使用24 h连续动态心电图记录仪及心率变异自动分析系统,进行HRV分析.结果:NC组各项指标明显高于CHD各组.CHD各组HRV昼夜节律变化减少,特别是AMI组HRV显著降低.尤其在清晨5~8时低频成分增加,高频成分减少.低频、高频比例增大.结论:HRV检查可作为测定心血管自主神经系统(ANS)功能的一种定量方法.对CHD具有预后及猝死预报因子等作用.

    作者:李艳秋;张国伟;郭智慧;杨欣;夏瑞丰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胆固醇及胆色素结石患者与正常人胆囊胆汁免疫球蛋白浓度的比较

    目的:探索作为促成核因子的免疫球蛋白在胆固醇及胆色素结石患者与正常人胆囊胆汁中浓度的差异.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16例胆囊结石患者及9例正常对照者的胆囊胆汁中免疫球蛋白IgA、IgM和IgG的浓度.结果:胆固醇性胆囊结石组胆囊胆汁中IgM、IgG显著高于胆囊结石组及对照组(P<0.001).而胆色素性胆囊结石组胆囊胆汁中IgM、IgG浓度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4).3组胆囊胆汁中IgA浓度无显著差异(P>0.4).结论:胆囊胆汁中免疫蛋白与胆固醇结石有一定的关系,其浓度可作为区别正常和成石胆汁的指标.

    作者:张弘;王悦书;黄大鹤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慢性重型肝炎致胆汁性腹膜炎一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70岁.因转移性右下腹痛及全身皮肤、巩膜重度黄染伴恶心、全身乏力3 d入院.既往有慢性乙型肝炎病史,曾于此次入院前2个月在长春市传染病院住院治疗.入院时查体:T37C,P80次/min,R 18次/min,BP21/14 kPa,一般状态差,发育正常,神志清晰,全身皮肤、巩膜明显黄染,全腹部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移动性浊音阴性,肝脾触诊不清.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 1.9×109/L,RBC 4.84×1012/L,血小板64×109/L,肝功转氨酶正常,总胆红素112.6μmol/L,Che 674 U/L,BUN 11.69 mmol/L,ALB24 g/L,GLB 29.5 g/L,A/G为0.8,尿BIL(卅),尿蛋白( );B超检查:脾厚3.0 cn,胆囊7.3 cm×3.9 cm,壁模糊.入院诊断:急性阑尾炎,限局性腹膜炎.入院后行阑尾切除术,术中见阑尾呈轻度炎症改变.

    作者:李东复;于建勋;韩喜春;太京华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碟脉灵注射液治疗冠心病395例临床观察

    本组病例所用碟脉灵注射液是由通化白山制药厂,从菊科草本植物苦碟子经科学方法分离精制而生产的静脉注射剂.经我们临床应用治疗缺血型冠心病收到了明显的临床效果.现就本组395例病例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李村;方金香;于有明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目的:研究细胞间粘附分子-1(int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和人体组织相关抗原(human leudocyte antigen,HLA-DR)在萄萄膜炎免疫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20只正常眼和54例葡萄糖膜炎眼球摘除眼(其中外源性33例和内源性21例)的脉络膜和视网膜组织中ICAM-1和HLA-DR的表达.结果:正常眼的脉络膜和视网膜组织没有ICAM-1的阳性染色,没有或较少有HLA-DR的表达,葡萄膜炎眼中二者有增高表达(P<0.01),而外源性和内源性葡萄膜炎眼组间表达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ICAM-1、HLA-DR分子能够介导白细胞和炎症部位组织细胞的识别和粘附,二者的共同表达说明它们在葡萄糖膜炎脉络膜视网膜组织的免疫性损伤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儿童急性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中毒20例诊治体会

    近年来农药使用范围不断扩大,而小儿年幼无知,不能辨别有毒或无毒,故儿童急性农药中毒事件屡见不鲜.我院儿科自1997年4月至1997年11月共抢救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中毒20例,现总结如下.

    作者:金东辉;张星灿;李海波;常桂芬 刊期: 1999年第04期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吉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