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启婷;董筠
目的 探讨原发性痛经证候要素的组成和组合规律,对证候规范化进行深入研究.方法 对295例原发性痛经患者进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其各个证候要素及组合形式,运用现代医学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原发性痛经的证候要素中气虚占93%,寒凝占91%,是主要证候要素,其他由多到少依次为血瘀、血虚、气滞、肾虚、阳虚、湿阻.证候要素共有31种组合形式,虚实两种证候要素的组合占94.6%,实性证候要素间的组合占5.4%.证候要素的组合形式多的是脾肾两虚兼寒凝血瘀证.结论 气虚、寒凝是原发性痛经的基本病机;脾肾肝是原发性痛经的病位;寒凝血瘀兼其他证候要素是证候的主要组合形式.
作者:高剑虹;卞松;刘坤鹏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微创复位固定技术治疗老年复杂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40例患者根据体质及状态,采取综合治疗方法,神经定位仪定位股神经阻滞麻醉、苏氏抖牵旋按复位、微创撬拨复位、斜孔多功能外固定结合强斜针内固定综合方法治疗,观察佳疗效.结果 优89例,良43例,可7例,差1例,总优良率94.2%.结论 微创复位固定术能解决应用外固定支架术后不稳定的问题,适应于体弱多病老年复杂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
作者:王兴国;钟声;苏继承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非药物干预对空腹血糖受损(IFG)患者延缓糖尿病进程的影响.方法 选取门诊初次检测确诊为空腹血糖受损患者198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01例给予非药物干预治疗,如生活方式的干预,定期组织健康教育讲座,全方位指导患者饮食摄入、运动方案等;对照组97例只做体检后常规健康建议.2组每3个月行常规体检,并进行3年的跟踪随访,对比2组干预前后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B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变化,及2组干预1、2、3年糖尿病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干预后BMI、FBG、TG、TC、HDL-C、LDL-C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BMI、FBG、TG、TC、LDL-C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HDL-C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干预后1、2、3年的糖尿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非药物干预治疗方案可有效提高空腹血糖受损患者血糖转归正常的概率,提高患者健康意识及水平,阻止或延缓其向DM发展.
作者:李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LEAD)起病隐匿,病程较长,不易受到患者的重视,10年生存率<60%,75%死于心肌梗死.目前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临床治疗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保守治疗和外科治疗.保守治疗包括西医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及物理治疗;外科治疗包括手术治疗以及介入治疗.保守治疗方法繁多,应用较灵活,外科治疗具有严格的适用症和禁忌症.
作者:游毅;陈咸川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肾浊清灌肠液治疗早、中期慢性肾衰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慢性肾衰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予爱西特、开同等常规药物口服进行治疗,治疗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使用肾浊清灌肠液灌肠治疗,2组均15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对比治疗前后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及肌酐清除率(Ccr)改善程度,及临床各症状积分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2组肾功能指标均有所改善,且治疗组较对照组尿素氮(BUN)和血清肌酐(Scr)明显下降,肌酐清除率(Ccr)明显上升或者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3.9%,对照组总有效率达7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肾浊清灌肠液具有利湿解毒、化痰降浊、活血化瘀之功,通过结肠给药,可以直接清除肠腔内及肠黏膜上的有毒代谢产物,明显改善患者的肾功能指标及临床症状,有效缓解病情,进而延缓慢性肾衰竭患者病程进展.
作者:杨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现代医学对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主要采用对症及激素疗法,效果虽明显,但具有较大毒副作用,而中医药治疗能明显改善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目前,大多数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实验研究主要从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血脂、细胞凋亡、VEGF等方面分析其作用机制,体现了中医药从整体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特点.
作者:张国丽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分析中医药期刊目前的出版现状,携手大数据可能给中医药期刊发展带来的发展空间,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大数据挖掘可明确期刊在中医药发展历程中的出版价值;利用大数据技术可挖掘“沉睡”于期刊中的新疗法、新产品;促进期刊出版发行的合理布局;理清中医药期刊的出版走向.中医药期刊的出版需要顺势利用现代网络技术、信息技术、数据挖掘技术,整合现有的中医药期刊资源,创建“一站式”服务平台,实现中医药数据资源的重组与共享,拓宽、发展出版空间.
作者:高荣慧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究益气活血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抗生素等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益气活血法为主治疗(药物组成:黄芪、西洋参、桃仁、红花等),2组均2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对比治疗前后胃病、嗳气反酸、大便稀溏、神疲乏力等症状积分的改善程度及临床总有效率.结果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0.0%,对照组为7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反酸、嗳气、大便溏薄、胃痛、神疲乏力等症状积分均有所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气活血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能使脾气健运,瘀血得消,扶正与祛邪兼施,从根本上改善临床症状,减少复发.
作者:王艳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杭州市女性早熟发病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儿童提供生理及心理指导.方法 按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杭州市部分学校对2 330名女性发育前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进行调查,筛查出女性性早熟患儿105例,选取正常女性儿童200例,分别对其发育前生活方式、饮食习惯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女性性早熟发生率为4.51%,睡眠时间不足、不合理饮食、喜爱看青春偶像剧、运动较少等在性早熟组占的比例明显高于正常儿童(P<0.05).结论 对女性儿童性早熟应高度警惕,平素注意培养儿童良好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尤为重要.
作者:荣志云;丛丽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平肝熄风、化痰止痉类中药配伍对痰浊型眩晕患者生活功能和躯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对照组用盐酸倍他司汀片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眩晕单项症状评分、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HI)及生存质量评定表(SF-36表)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在改善眩晕程度、降低眩晕发作频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DHI、SF-36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痰浊型眩晕,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功能及躯体功能,减轻临床症状.
作者:褚春梅;高岗 刊期: 2015年第02期
黄酮类化合物是中药的主要活性成分.研究主要集中在中药黄酮类化合物对肿瘤细胞的作用,其机制为阻断细胞周期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促进细胞发生自噬性死亡、逆转多药耐药作用等.目前黄酮类化合物的抗肿瘤机制研究主要集中在体外实验上,对肿瘤细胞的靶点尚未明确,研究仍停留在基础理论阶段,今后应对黄酮类化合物的抗肿瘤机制深入研究.
作者:刘伟桥;于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建立芪丹颗粒剂中黄芪甲苷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通过HPLC法对芪丹颗粒剂中黄芪甲苷进行含量测定及方法学考察.结果 经测定黄芪甲苷在芪丹颗粒剂中的含量为0.165 mg/g.标准品黄芪甲苷在0.28 ~ 3.36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精密度RSD=0.43%(n=5);稳定性良好,RSD=0.31%;重现性RSD值为RSD=1.44%(n =5).平均回收率为97.94%,RSD值为1.44%(n=5).结论 该方法简单,精密,专属性好,可为芪丹颗粒剂质量标准研究奠定基础.
作者:关欣;徐雅娟;解生旭;刘悦;司云珊;刘云雪;张丁文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针刀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运用针刀疗法,松解腰椎椎管外软组织,操作技术主要包含腰3横突尖点松解术和腰4/5椎间孔外口松解术等,对9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治疗.结果 显效84例,占87.5%,有效10例,占10.4%,无效2例,占2.1%,总有效率为97.9%.治疗过程未发现不良反应或刀口感染.结论 针刀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松解腰椎管外软组织,调节腰部力平衡,改善腰痛、腿痛、麻木等临床症状.
作者:路飞;叶新苗 刊期: 2015年第02期
饥不欲食以胃为主,与心、肝胆、肾有关,病机关键可分为虚实两端.实为胃失和降,胃气上逆;虚为胃阳不足,气不消谷.证治分类为阳明热郁证,厥阴肝热证,湿阻中焦证(痰湿中阻证、湿热中阻证),肝胃不和证,胃阳虚证,胆火犯胃证,心肾不交证;分别选用栀子豉汤,白虎加人参汤,麻子仁丸,乌梅丸,瓜蒂散,陈平汤,外台茯苓饮,四逆散和温胆汤等方药加减及针灸治疗.
作者:付强;赵为民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小乌桂汤由陈宝田教授所创立,该方由《千金要方》的小续命汤、《金匮要略》的乌头汤和桂枝芍药知母汤三个经方的合方加减,主要用于治疗顽固性痹证,具有疏风通络,散寒除湿,益气养血的作用.陈宝田教授认为,顽固性痹证多因风寒湿邪阻滞经络肢体关节,且邪实甚重,非一般之剂能除之.临证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及强直性脊柱炎,加全蝎以加强通络止痛之力;多发性动脉炎加黄连解毒汤,以增清热解毒之功;退行性骨关节病及年老病久、体质虚弱明显者,加独活寄生汤以补肝肾,强筋骨;寒盛者,加大辛温药量;化热者则减辛温药量,并加大黄芩、知母、白芍之用量.
作者:周楚莹;袁立霞;谢凌鹏;杨满妹;韦玉婷;郑玉珊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急性肺损伤(ALI)小鼠肺组织中水通道蛋白5(AQP5)的表达变化,探讨半夏提取物(EP)治疗ALI的药理机制,为半夏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36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成3组,即空白对照组(NS组)、肺损伤造模组(ALI组)和半夏提取物治疗组(EP组),6h后观察测定肺组织湿干重比值(W/D),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肺炎症变化,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TNF-α浓度,RT-PCR检测肺组织匀浆AQP5 mRNA表达情况.结果 ALI组小鼠肺部炎症反应显著,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同时肺泡明显充血水肿.EP组肺组织炎症减轻、充血消退.与NS组和EP组比较,ALI组的W/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I组肺组织AQP5mRNA的表达,较NS组显著降低,较EP组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ALI组血清TNF-α的表达,较NS组显著升高,较EP组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 半夏提取物可通过上调肺AQP5的表达减轻肺水肿,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炎症因子TNF-α的表达实现的.
作者:周建龙;邓青南;梁静 刊期: 2015年第02期
中医认为,青少年颈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多是由劳倦伤阳所引发,导致筋脉失于濡养,加之风寒湿邪趁虚而入客于颈部筋骨,导致局部气血失和,瘀血痰湿痹阻,致使经脉气血痹阻,不通则痛.阳气具有温煦、推动、升发、兴奋等作用,是人体生长、发育以及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动力之源,通过运动可以激发人体的阳气.治疗应以“被动”加“主动”相结合的方式,共同激发青少年体内的阳气,有效的调整颈椎动态平衡.青少年颈型颈椎病患者于每日被动的进行整脊调曲推拿按摩,有助于调节颈椎的生理曲度;同时自主的配合巳时导引操锻炼(巳时为脾经的当令之时),可以使脾经气血充足,筋脉充分得以濡养,进而达到“生阳”的目的.
作者:李东红;高爽;张玮;王宇澄 刊期: 2015年第02期
中医学认为,阴阳失衡是中风后痉挛的主要发病机制,表现为阴急阳缓的症状:上肢的手指、腕关节屈曲,肘关节屈曲并旋前,肩关节内收,下肢的髋关节内收、内旋,髋和膝关节痉挛性伸直,足内翻下垂,脚趾屈曲.推拿治疗中风后痉挛,以疏通经络、放松肌痉缩为治则,通过运用不同的手法“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放松痉挛肌肉,活血舒筋通络,使肢体阴阳趋于平衡.
作者:严连凤;金宏柱 刊期: 2015年第02期
中医认为,脾胃升降功能失常是反流性食管炎的主要发病机制,在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时应对病机进行辨证论治.对于脾胃升降功能失常所致的反流性食管炎,治应以辛开苦降法为主,通过调节脾胃气机升降,恢复脾胃功能,同时根据病情,随症加减,以提高疗效.辛开苦降法可以通过调节脾胃升降功能,使气机运行正常,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辛开苦降法的代表方剂为半夏泻心汤.
作者:占新辉;石静;王微;符思;张喆;吕冉;刘瑜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降逆护膜汤体外对脱氧胆酸(DCA)诱导人正常食管黏膜上皮细胞HEEC凋亡中p38MAPK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降逆护膜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机制.方法 通过体外培养人正常食管上皮细胞,经DCA诱导出现凋亡现象,采用MTT法观察不同浓度的降逆护膜汤对细胞凋亡的影响.运用westem blot检测细胞凋亡与p38MAPK的关系.结果 MTT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CA使细胞生存率明显降低(P<0.01),而降逆护膜汤提高生存率,与DCA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蛋白检测结果显示,降逆护膜汤能显著抑制细胞凋亡模型中p38MAPK的磷酸化水平,提高bcl-2/bax表达量来发挥抗凋亡作用.结论 降逆护膜汤可通过抑制p38MAPK的磷酸化水平来发挥其抗凋亡作用.
作者:黄启婷;董筠 刊期: 201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