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CT三维重建在尺骨冠状突骨折中的应用

黄洪斌;季向荣;鲍丰;范顺武

关键词:尺骨冠状突骨折, 三维影像重建, CT
摘要:目的 探讨CT三维重建在尺骨冠状突骨折治疗中的指导意义.方法 对19例尺骨冠状突骨折患者摄X线片、CT扫描及CT三维重建检查,对骨折进行分型,并据此制定佳治疗方案.结果 根据尺骨冠状突骨折的O′Drlscoll分型,CT三维重建图像显示19例尺骨冠状突骨折患者中Ⅰ型骨折6例,Ⅱ型骨折11例,Ⅲ型骨折2例.除2例Ⅰ型冠状突骨折外,余17例均采用了内固定治疗.19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30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8~12周.疗效根据Morrey et al的肘关节功能诊断标准评定:优12 例,良4例,差3例.结论 CT三维重建能多方位、立体、全面地显示冠状突骨折情况,对骨折分型、治疗方案选择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临床骨科杂志相关文献
  • 髂骨移植合并张力带固定治疗粉碎性尺骨鹰嘴骨折

    2001年3月~2010年5月,我院采用髂骨移植合并张力带固定治疗10例严重粉碎性尺骨鹰嘴骨折患者,取得良好效果.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10例,均为男性,年龄21~48岁.2例为闭合骨折,8例为开放骨折(均为Gustilo Ⅱ型).按Mayo鹰嘴骨折分型[1]:9例为ⅡB型,1例为ⅢB型.患者均无主要神经、血管损伤.

    作者:李驰;金广建;陈雷;杨胜武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膝骨关节炎关节镜下清理术治疗体会

    2009年2月~2011年3月,我科采用关节镜检查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84例,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84例,男48例,女36例,年龄45~76岁.病程6个月~18年.术前均有活动疼痛、反复肿胀、行走或上下楼困难等症状,部分患者关节内绞锁感、关节摩擦感,髌骨研磨试验(+),McMurry Sign(+).无近期膝关节外伤、手术史.经长期保守治疗效果不明显.术前常规摄膝负重位及轴位X线片,根据Kellgren-Lawrence的X线分级标准[1]:轻度7例,中度25例,重度52例.

    作者:王浩;陈森;方青;胡沛然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TSRH系统治疗Tile C型骨盆骨折

    2003年8月~2008年8月,我科采用TSRH系统治疗Tile C型骨盆骨折患者13例,均取得较好效果.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13例,男9例,女4例,年龄19~52岁.其中6例伴有肢体骨折,3例合并腹腔脏器伤,2例合并有轻度坐骨神经损伤.术前常规摄骨盆平片、出口位、入口位片.常规行3 mm薄层CT扫描加三维重建.受伤到手术时间为7~21 d.

    作者:吴猛;李雄峰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骨折2年随访分析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短期及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41例OVCF患者中行PVP治疗11例,PKP治疗16例,非手术治疗14例.对患者的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分别记录患者入院时及手术或非手术治疗后2 d的VAS评分,分析PVP、PKP的短期临床疗效.并对41例OVCF患者进行2年的随访,分别记录手术或非手术治疗后2年的VAS评分,分析3种方法治疗OVCF的近期临床疗效.结果 手术治疗2 d后VAS评分明显下降.随访2年后PVP组及PKP组VAS评分与非手术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VP组VAS评分较PKP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手术患者均未发现重大并发症.结论 PVP、PKP均能迅速缓解患者疼痛,短期临床疗效良好,与非手术治疗相比近期临床疗效无差异;与PKP相比PVP近期疗效较好.

    作者:吴海昊;庞清江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脊髓脉络膜囊肿1例

    1病例资料患者,女,21岁,因胸部不适、腹部束带感2个月,大小便失禁、双下肢无力2 d,于2010年8月21日入院.查体:脊柱未见明显畸形,生理弯曲正常存在,无皮肤破损、红肿,胸背后部压痛阴性,叩击痛阳性,胸部活动度基本正常;脐以下感觉减退,末梢血运良好.左下肢肌力0级,右下肢肌力1级,双侧肌张力高,左下肢膝、跟腱反射亢进,右下肢膝、跟腱反射活跃,Babinski征左侧阳性、右侧阴性.双侧髌阵挛阴性,踝阵挛阳性.MRI显示(图1):T4~6节段蛛网膜下腔囊性肿物,位于脊髓背侧偏左,囊肿呈多房性,约3 cm×1 cm×0.5 cm大小,脊髓严重受压.初步诊断:胸椎椎管内髓外硬膜下占位性病变伴不全瘫.急诊行囊肿切除手术.后正中切口,显露T4~7椎板,将棘突椎板及黄韧带咬除,剥开硬膜外脂肪,显示硬膜,见硬膜反应性增厚,无搏动,切开硬膜、蛛网膜,见一约4 cm×1.5 cm×1 cm乳白半透明质软椭圆肿物,压迫胸髓变形;剥离并完整取出肿物,缝合硬膜后,见硬膜搏动好转.肿物有弹性,离体后弹性回缩成类圆球状,内有乳白半透明液体,囊内有脉络丛样结构.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脊髓脉络膜囊肿.术后第2d患者双下肢肌力开始恢复,5 d后下地行走,随访6个月时,双下肢肌力及大小便完全正常.

    作者:刘杰;李玲;程志山;贾淑敏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胫骨平台骨折

    目的 探讨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6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LISS组(30例)和解剖钢板组(30例).观察两组术后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均获随访,时间7~33(17.32±5.32)个月.优良率:LISS组为86.67%,解剖钢板组为83.3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LISS组均较解剖钢板组明显缩短或者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住院时间、开始负重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LISS组为3.33%,明显低于解剖钢板组的23.33%(P<0.05).结论 LISS与解剖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相当,但LISS术中组织损伤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更有利于患者的功能恢复.

    作者:何家文;黄建明;姜新华;瞿卫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部骨折

    2006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应用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31例股骨转子部骨折患者,取得较满意的效果.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31例,男20例,女11例,年龄40~70岁.骨折按AO分类[1]:A1型11例;A2型13例;A3型7例.均为闭合性骨折.入院至手术时间1~16 d.合并疾病:高血压5例,糖尿病2例,胃溃疡1例,胆囊炎1例.1.2治疗方法全麻或硬膜外麻醉.C臂机透视下利用牵引装置进行手法复位.伴有股骨颈基底部骨折或股骨转子下骨折并移位者,需侧方牵引、切开撬拨复位,使用多枚克氏针临时固定后放置解剖锁定钢板,钢板上端凹陷处与股骨转子贴近,在干骺端先用1枚加压螺钉固定钢板位置,C臂机透视下置入股骨颈的锁定螺钉,骨折远端股骨干上固定3枚以上螺钉.见图1.

    作者:胡晓亮;倪明;丁菊红;秦惠敏;沈燕国;邱永敏;尹伟忠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有限内固定加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目的 探讨有限内固定加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有限内固定加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45例.结果 42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3~36个月.按Lidstrom评分系统行影像学评价:优30例,良7例,中5例,优良率为88.09%;依据Dienst标准评价腕关节功能:优30例,良8 例,中4 例,优良率为90.47%.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复位满意,操作简单,固定牢固,疗效满意.

    作者:向乾彬;范海泉;黄海讯;俞阳;江洋;刘江川;陈铭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膝关节伸直位僵硬的人工关节置换治疗

    目的 探讨膝关节伸直位僵硬的人工关节置换的手术方法及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对9例膝关节伸直位僵硬患者(12膝)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术中采用二次截骨加软组织松解的方法,分别记录手术前后膝关节HSS评分及关节活动度,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经过 12~56(36.2±9.61)个月的随访,膝关节HSS评分由术前13~45(28.6±7.12)分提高到术后56~89(65.45±6.25)分(P<0.01).关节活动度由术前0°提高到术后70°~110°(85.5°±10.18°)(P<0.01).结论 膝关节伸直位僵硬可以进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效果满意.掌握熟练的手术技巧及正确术后康复至关重要.

    作者:厉驹;何帮剑;童培建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微型钢板治疗Regan-MorreyⅡ、Ⅲ型尺骨冠状突骨折

    2009年1月~2011年7月,我院采用微型钢板治疗Regan-MorreyⅡ、Ⅲ型尺骨冠状突骨折13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13例,男9例,女4例,年龄17~46岁.右肘8例,左肘5例;合并肘关节脱位11例.按Regan-Morrey[1]分型:Ⅱ型10例,Ⅲ型3例.1.2治疗方法合并肘关节脱位者先予复位,石膏固定于屈90°,待肿胀消退后行手术治疗.术前常规CT三维重建明确骨折类型.采用臂丛阻滞麻醉.取肘前S形切口,暴露肘关节前方及冠状突骨折.

    作者:黄磊;王海丰;杨成;梁冰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LISS钢板治疗下肢骨折体会

    2009年1月~2011年12月,我科采用LISS钢板治疗股骨中远段粉碎性骨折10例,治疗胫骨近中段粉碎性骨折20例,均取得良好效果.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30例,男24例,女6例,17岁~60岁.骨折部位:股骨中远段粉碎性骨折10例,胫骨近中段粉碎性骨折20例;其中有16例为涉及关节面骨折(有不同程度塌陷).28例为闭合损伤;2例为开放损伤(GustiloⅡ型).

    作者:魏春;马华;赵奎;王华;吴舟;孟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经皮髓核切吸联合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1材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标准结合McCulloch制订的标准制定:① CT或MRI证实有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和(或)硬膜囊受压征象.②有神经根刺激症状,伴有或不伴腰痛且与影像学表现一致.③经1~3个月保守治疗无效者.④排除椎间隙明显狭窄,提示退行性椎间盘膨出者.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

    作者:姚登攀;唐燕凯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36例

    目的 探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36例;术后第12个月时按照Rasmussen标准对患者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同时观察并发症情况.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26个月,骨折均骨性愈合.膝关节功能:优18例,良12例,可3例,差3例,优良率为83.3%.并发症:膝关节内翻畸形1例,创伤性关节炎1例,关节僵硬2例,关节面塌陷4例,切口不愈合产生窦道1例.结论 锁定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创伤小,固定牢靠,允许患者早期关节功能锻炼,改善关节功能,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邓颂波;张耀强;徐火荣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后路内固定结合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目的 探讨后路内固定结合经伤椎椎弓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0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按手术方法分为两组:实验组(后路钉棒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植骨)30例,对照组(常规内固定后外侧植骨)30例.观察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及术后12个月椎体高度压缩率、伤椎Cobb角、骨折愈合情况及内固定并发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60例均获随访,时间12~18(14.9±4.8)个月.两组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的椎体高度压缩率、Cobb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椎体高度压缩率、Cobb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实验组椎体骨折愈合12例,对照组5例;末次随访时实验组无内固定并发症发生,对照组出现3例断钉、2例螺钉松动退出.神经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后路内固定结合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能促进骨折愈合,恢复椎体前中柱支撑,减少伤椎高度丢失和后凸畸形,减少内固定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戴斌;沈海滨;周克中;李道龙;王金荣;陈东;许建安;吕锦瑜;李志伟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交锁髓内钉结合阻挡钉治疗胫骨中下段不稳定型骨折

    2009年6月~2011年1月,我们用交锁髓内钉结合阻挡螺钉技术治疗胫骨中下段不稳定型骨折23例,效果较好,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23例,男15例,女8例,年龄16~68岁.根据AO/ASIF分类:42A型14例,42B型9例.开放骨折5例:Gustilo Ⅰ型2例,Gustilo Ⅱ型3例.合并腓骨骨折11例.采用国产Trauson胫骨髓内钉19例,Smith-Nephew胫骨髓内钉5例.

    作者:王鹏飞;魏星;庄岩;叶爱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拇长屈肌腱转移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

    2007年9月~2010年9月,我科采用拇长屈肌腱转移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10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10例,男7例,女3例,年龄20~53岁.左侧4例,右侧6例.跟腱断裂部位:止点部断裂3例,腱部断裂7例.均有明确的外伤史.MRI显示:跟腱异常信号,连续性中断.受伤至手术时间3周~1年.

    作者:程志军;郭亮;吴国正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桡骨远端骨折治疗进展

    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1],其治疗仍存在争议.对这类骨折的处理许多学者强调了解剖复位、稳定的固定及早期关节功能锻炼的重要性[2],如果治疗不当将会产生明显的并发症.以往桡骨远端骨折治疗的主要方法是闭合复位石膏或小夹板外固定,但是该法在治疗不稳定型或累及关节面的桡骨远端骨折时往往导致腕关节功能障碍.随着腕部生物力学和显微解剖学及新一代内、外固定器械和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桡骨远端骨折复位与重建的要求逐渐提高.近年来有关桡骨远端骨折治疗方法的回顾性和前瞻性研究报道日益增多.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观念不断更新,不同类型的桡骨远端骨折出现了不同的治疗方法.现综述如下.

    作者:张林林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骨牵引治疗掌指骨粉碎性骨折

    2005年~2011年8月,我院对48例掌、指骨粉碎性骨折患者采取指骨牵引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48例,男40例,女8例,年龄18~58岁.骨折部位:掌骨骨折9例,指骨骨折39例(其中近节骨折22例,中节骨折17例),均为不同程度的粉碎、成角、移位,其中20例累及关节面.开放骨折20例,闭合骨折28例.

    作者:郭亮;吴国正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单节段椎弓根固定椎体内打压植骨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

    目的 探讨单节段椎弓根固定结合伤椎打压植骨治疗胸腰椎屈曲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15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Denis B型)患者行后路单节段经伤椎复位固定、经椎弓根伤椎打压植骨手术.测量术前术后Cobb角,计算伤椎高度恢复率,进行ODI评分,分析疗效.结果 15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18个月.伤椎高度矫正率约95%,Cobb角由术前的14°~25°改善为术后的3°~8°.未出现内固定断裂、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 单节段椎弓根固定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手术创伤小,仅固定1个运动节段;椎体内打压植骨有效解决椎体复位后产生的椎体内骨缺损.

    作者:邢飞;樊道斌;陈宏赋;张林胜;朱敏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不同颈椎内固定融合术式实验兔模型的建立

    目的 建立兔颈椎不同术式内固定融合模型.方法 将6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3组,每组20只.A组行颈椎前路椎体间融合内固定术,B组行颈椎后路椎板棘突间融合内固定术,C组行颈椎前、后路联合融合内固定术.造模后1个月和3个月,每组10只行安乐死取材,分别摄X线片、作大体及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 随着时间的推移,X线片可见A、C组固定节段椎间隙逐渐融合、消失,B、C组固定节段椎板棘突融合.术后1个月标本见骨小梁、胶原纤维排列有序、规则,骨外膜侧尚有部分纤维组织,表明其有骨化及成骨现象;术后3个月标本见类似于正常椎体骨或椎板骨,胶原纤维折光性强,方向有序.结论 建立兔颈椎内固定融合模型方法简单、易行、可靠,为脊柱疾病治疗方法研究提供良好的平台.

    作者:夏良政;徐宏光;刘平;陈学武 刊期: 2012年第02期

临床骨科杂志

临床骨科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安徽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