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井超;黄常福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特点以及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处理方法.方法 将83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3组:滑动时鹅头钉(DHS)内固定组27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内固定组42例,人工关节(股骨头置换)组14例.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和术后出血、术后髋关节功能以及围手术期并发症.结果 78例获得随访,时间3~12个月.围手术期并发症:人工关节组、PFN组明显优于DHS组(P<0.01).手术时间、术中和术后失血量:PFN组优于DHS组和人工关节组(P<0.01).术后髋关节功能人工关节组早得到恢复;术后6~12个月,3种手术方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围手术期并发症需要谨慎处理,手术方式以PFN内固定有优势.
作者:郑建平;杨丰建;傅格深;沈海敏;张云海 刊期: 2009年第03期
2003年1月-2007年12月,我科应用膝后内侧人路对21例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行手术治疗,疗效满意.
作者:任亚军;孙惠清;姜雪峰;张云庆;周正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氟代2-脱氧葡萄糖(18F-FDG)双探头符合线路骨代谢显像(DHCI)及99 m锝-亚甲基二膦酸盐(99 mTc-MDP)骨骼显像对肿瘤骨骼侵犯的诊断价值.方法 21例不明原因腰背部疼痛和35例CT或MRI发现骨骼病变疑似恶性肿瘤侵犯共56例患者行99 mTc-MDP骨骼显像及18F-FDG DHCI,终结果与病理以及其它影像学结果作对照.并将99 mTc-MDP骨骼显像和18F-FDG DHCI做对比研究.结果 56例中确诊为恶性肿瘤49例(病灶193个),其中成骨性病灶135个,溶骨性病灶58个.99 mTc-MDP骨骼显像对肿瘤骨骼侵犯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89.5%,14.2%和81.3%,阳性预报价值为97.8%,阴性预报价值为89.5%.18F-FDG DHCI对肿瘤骨骼侵犯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98.3%,100%和98.4%,阳性预报价值为100%,阴性预报价值为87.5%.两者对骨骼病灶的诊断效能相比,18F-FDG DHCI高于99 mTc-MDP骨骼显像,差异有显著性(χ2=9.77,P<0.05).结论 18F-FDG DHCI和99 mTc-MDP骨骼显像对原发骨骼恶性肿瘤及骨骼转移灶均有较好的诊断价值,但前者对恶性肿瘤骨骼侵犯的灵敏度、准确率、特异性均高于99 mTc-MDP骨骼显像.18F-FDG DHCI除可探测骨骼转移灶外对原发病灶也有很好的探测价值,并较准确地确定恶性肿瘤临床分期.
作者:荆珏华;王峰;谢武昆;王自正;孟庆乐 刊期: 2009年第03期
1 病例资料婴儿,男,胎龄41+1周,2006年4月4日9时23分出生.为第1胎,足月顺产,体重3.55 kg.出生时发现右侧股骨部畸形,右下肢比左下肢短4.5 cm,触之右侧股骨上段有一梭形肿物,股骨上段不连续,患侧皮肤无红肿、瘀斑,活动受限不明显.出生后立即行X线检查示(见图1):右股骨中上段发育较对侧短细,骨质密度欠均匀,上段骨质不连,骨折处成角畸形,周围已有少量骨痂生长.诊断:右股骨发育不良并病理性骨折.采用悬吊牵引2周治疗,成角畸形好转.X线片显示骨折周围有大量骨痂生长,但患肢仍有明显短缩.
作者:张显柏 刊期: 2009年第03期
胸腰段爆裂骨折是一种不稳定性骨折,常伴有脊髓损伤,临床上主张从前路手术,直接解除压迫并进行内固定,重建脊柱的稳定性.2003年10月~2006年7月,我们应用中华长城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患者12例,临床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周雪峰;马华松;邹德威;白克文;宋志;鲍磊;彭军;谭荣;邵水霖;解放军第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AF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 方法 对3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行AF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固定.8例有脊髓损伤症状者同时行椎管减压及横突间植骨;无脊髓损伤症状的28例中,9例继发性椎管狭窄者行椎管减压及横突间植骨,19例仅行椎板间植骨而未行椎管减压.结果 36例均得到随访,时间10~36个月.神经功能恢复情况:A级5例恢复至B级1例、C级2例、D级1例、1例无恢复;B级7例恢复至C级2例、D级3例、E级2例;C级10例恢复至D级2例、E级5例、3例无恢复;D级6例恢复至E级5例、1例无恢复;E级8例仍为E级.恢复椎体高度达90%,椎管内移位骨块复位率达90%,脊髓损伤改善率达100%.结论 AF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能有效恢复椎体高度及解除脊髓压迫症状,具有结构简单,调节方便等优点,疗效满意.
作者:鲁成;王恒;仲文军;杨劲松;薛天乐;周嵬 刊期: 2009年第03期
1998~2007年,我院诊治四肢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14例,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本组14例,男10例,女4例, 年龄19~56岁.从外伤到破裂出血时间2~35周.损伤血管分别为臀上动脉1例,股动脉3例,股深动脉2例,闭孔动脉1例,胫后动脉4例,肱动脉1例,尺动脉2例.损伤原因:交通事故伤8例,重物挤压伤4例,爆炸伤1例,枪弹伤1例.动脉瘤破裂后出血性休克2例;动脉瘤破裂前搏动性肿块6例,疼痛2例,神经受压4例.
作者:梁海群;徐海照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保肢手术中应用自制骨水泥注入式管状骨塑形模具修复股骨大段骨缺损的疗效.方法 自制骨水泥注入式管状骨塑形模具修复股骨大段骨缺损5例.取普通无菌塑料注射器3副,第1副裁取3/4管径作为管状模具主体,套入股骨缺损区;第2副裁取1/2管径并打一注入孔作为模具筒盖;骨水泥装入第3副针筒一次性加压注入管状模具.结果 5例均获随访,时间18~54个月.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积液、骨水泥毒性反应等情况发生;肢体全部恢复日常活动功能,均无骨水泥及髓内钉松动断裂,骨水泥假体表面有大量骨痂生长.按Enneking肌肉骨骼系统肿瘤外科治疗重建术后功能评定标准:优3例,良1例,可1例.肢体疼痛消失4例,疼痛减轻1例.小细胞性肺癌患者死亡1例,肿瘤病灶局部轻度复发1例. 结论 骨水泥塑形模具改进了骨水泥充填效果,塑形更好,更坚固,无需保留瘤壳,肿瘤局部复发率和感染率更低,成本低廉,制作简便.
作者:王斌;朱忠;陈海啸;林列;马毅;徐国成;章文杰;孙丽娜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前路Cage植骨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后路Cage植骨加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两种术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43例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前路Cage植骨加椎弓根钉内固定组(A组)17例,后路Cage植骨加椎弓根钉内固定组(B组)26例,对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临床疗效(JOA评分)、X线融合率及并发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A组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多于B组(P<0.05),两组患者在临床疗效、融合率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术后未见硬膜囊、神经根及大血管损伤,无逆行性射精及阳痿的并发症;B组术后有5例发生硬膜损伤、脑脊液漏,7例出现神经根牵拉表现.结论 两种手术都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有效术式.前路手术较复杂、创伤较大,后路手术损伤硬膜囊及神经根的风险较高.
作者:姚涛;周业金;徐宏森;梅宝珊;何高;江湝;田克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不同术式的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指腹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56例(56指)指腹缺损,应用邻指指动脉顺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指腹4指,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2~5指指腹25指,带指神经血管蒂的岛状推进皮瓣修复2~4指指腹15指,指动脉背侧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2~4指指腹6指,吻合血管的指动脉顺行岛状皮瓣修复示指指腹合并血管神经缺损2指,邻指带皮蒂的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中指指腹4指.皮瓣切取面积为1.5 cm×2.0 cm~3.0 cm×4.0 cm.结果 56指皮瓣全部成活.随访1~2 年,指腹外形满意,感觉恢复良好,指腹感觉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33指恢复至S4,13 指恢复至S3+,7指恢复至S3,3指恢复至S2.结论 灵活应用不同术式的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指腹缺损,手术简便易行、安全、效果好.
作者:朱金强;沈柏晓;雷云龙;范宝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2003年3月~2005年12月,我科应用DHS结合股骨颈防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68例,取得良好效果.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本组68例,男21例,女47例,年龄60~89岁.左侧40例,右侧28例.合并症:合并高血压9例,冠心病11例,糖尿病 7 例.骨折以改良Evans-Jensen分型:Ⅰ型10例, ⅡA型24 例,ⅡB型30例,Ⅲ型4例.
作者:李顺国;郭强;陈长青;余进伟 刊期: 2009年第03期
2003年4月~2007年3月,我们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可吸收缝线捆扎治疗尺骨冠状突粉碎性骨折5例,疗效较满意.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本组5例,男3例,女2例,年龄23~59岁.左侧3例,右侧2例.其中伴肘关节完全脱位2例,半脱位3例.同时伴有上尺桡关节半脱位1例,肱骨滑车骨折1例.5例尺骨冠状突粉碎骨折均超过原高度的1/2,根据Cage分型均属Ⅱ型.伤后有3例当天急诊手术,2例5~7 d患肢肿胀减轻后手术.
作者:姜跃国;周松杰;王利军;虞维群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FJ脊柱内固定系统和360°环状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 56例腰椎滑脱患者采用FJ脊柱内固定系统复位、全椎板减压及360°环状植骨融合.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27个月,56例均获骨性融合,其中53例达坚固融合.无术后疼痛加重、感染等并发症出现.结论 采用FJ系统内固定并360°环状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能明显减轻疼痛症状,植骨融合率高,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徐荣华;吴其彬;戴维享;毛昕;熊传芝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总结应用股骨逆行交锁髓内钉(GSH钉)治疗股骨远端C型骨折的经验.方法 38例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均采用GSH钉治疗.结果 38例均获随访,时间6~12个月,按Kolmert-Wulff的评价标准:优15例,良16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84%.结论 GSH钉是治疗股骨远端C型骨折有效率、良好的内固定方法,亦可用于部分C3型骨折.
作者:叶小雨;林初勇;沈新升 刊期: 2009年第03期
2004年3月~2007年6月,我院采用急诊游离第2足趾移植再造拇指12例,全部成活,功能恢复良好,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本组12例,男4例,女8例,年龄18~36岁.均为拇指毁损性损伤,但掌骨头关节面均存留.左手4例,右手8例.伤后至入院时间0.5~1 h,伤后至手术时间1~3 h.
作者:董叶凯;刘超;吴建新;谢金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VP、PKP)治疗胸腰椎骨折,特别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PVP(PKP)治疗胸腰椎骨折30例共32个椎体,对手术前后的疼痛评分、活动能力评分、止痛药使用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手术前后的疼痛评分、止痛药使用评分、活动能力评分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 PVP(PKP)是一种新型的微创技术,操作简便,能够迅速缓解疼痛,改善功能,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特别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理想方法.
作者:姚志宏;沈伦强;王君;李青忠;杨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2005年5月~2007年5月,我院在C臂X线机监视下闭合复位Gamma钉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25例,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肖善富;于凤珍;从先锐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拇指背侧带皮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指端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利用带拇指桡背侧或尺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指端软组织缺损12例.结果 12例皮瓣全部成活,经6~24个月随访,拇指外形和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拇指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具有操作简单、成活率高、外形恢复满意等优点,是修复拇指指端缺损的理想方法.
作者:冯亚高;张向宁;魏斌;吕振木;陶忠生;解放军第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尺骨鹰嘴V形截骨双钢板、张力带固定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14例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均采用尺骨鹰嘴V形截骨的方法显露,双钢板固定骨折,尺骨鹰嘴截骨复位后张力带固定.结果 14例均获随访,时间4~15个月.骨折全部骨性愈合,时间9~14周.13例肘关节活动度96°~142°(105°±2°),1例C3型骨折粉碎严重,术后肘关节活动度仅15°;1例术后发生尺神经麻痹,对症治疗后好转.无深部感染、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的发生.参照Cassebaum标准:优6例,良5例,可2例,差1例.结论 尺骨鹰嘴V形截骨双钢板、张力带固定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显露充分,固定坚强可靠,结合早期功能锻炼,可获得良好的关节功能,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付青松;李超;周洪翔;周宇;赵刚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经寰椎和枢椎椎弓根钉棒固定融合治疗上颈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7例上颈椎损伤致上颈椎不稳患者进行后路经寰椎和枢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使寰枢椎复合体得到稳定,在寰枢椎后弓间植骨融合.结果 无术中、术后并发症,有神经症状者得到改善.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25个月,所有患者后伸活动无障碍,左右旋转功能略受限.X线示螺钉位置良好.无钉棒断裂,螺钉松动,脱落等现象.均在3~4个月获得骨性融合.结论 利用寰椎和枢椎椎弓根螺钉通过钉棒连接能显著增强寰枢椎间生物力学稳定性,也能达到一定程度的复位,适用于上颈椎损伤稳定性重建的治疗.
作者:戴加平;龚遂良;张炳祥;陆惠根 刊期: 2009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