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叶凯;刘超;吴建新;谢金虎
目的 探讨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修复手掌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 应用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修复17例17块手掌皮肤软组织缺损.结果 17块皮瓣全部成活,其中2例远端部分皮肤出现暗紫、水疱,予以换药表层脱痂愈合.15例获随访,时间5个月~3年,皮瓣色泽、质地均较满意,掌指关节伸屈活动范围0°~85°,虎口区角度50°~60°,拇指对掌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应用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修复手掌软组织缺损疗效满意.
作者:王海峰;方健;赵光勋;陈前永;吴端 刊期: 2009年第03期
2003年4月~2007年3月,我们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可吸收缝线捆扎治疗尺骨冠状突粉碎性骨折5例,疗效较满意.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本组5例,男3例,女2例,年龄23~59岁.左侧3例,右侧2例.其中伴肘关节完全脱位2例,半脱位3例.同时伴有上尺桡关节半脱位1例,肱骨滑车骨折1例.5例尺骨冠状突粉碎骨折均超过原高度的1/2,根据Cage分型均属Ⅱ型.伤后有3例当天急诊手术,2例5~7 d患肢肿胀减轻后手术.
作者:姜跃国;周松杰;王利军;虞维群 刊期: 2009年第03期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矫形手术的目的是:在融合较短脊柱节段的条件下矫正畸形,阻止畸形进展,得到一个在冠状面和矢状面平衡的躯干.术前柔韧性评估在确定脊柱侧凸的结构性特点、选择手术入路、确定融合节段、预测矫形效果等方面有重要意义.虽然柔韧性作为脊柱侧凸术前常规评估的指标已被广泛使用,但仍存在以下问题:柔韧性的定义模糊,导致很多学者对柔韧性一词的误解和误用;虽然常规柔韧性评估方法已为国内外学者所熟知,但具体操作方法未统一,并且直接影响评估结果的X线摄片方法也尚不规范,降低了方法的有效性和可信度;柔韧性评估方法较多,各种方法在不同类型侧凸中的适用范围存在争议.基于以上原因,本文对目前常用的评估方法进行综述和评价.
作者:陈自强;茅建辉;李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髋臼后壁骨折伴股骨头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18例髋臼后壁骨折伴股骨头脱位患者全部采用K-L入路复位钢板螺丝钉内固定治疗.结果 手术时间60~120(90±30)min,失血量200~480(340±140)ml,18例均获随访,时间18~53(35.5±17.5)个月.采用Matta改良的d′Anbigne和Postel临床评价标准:优12例,良3例,可3例.结论 髋臼后壁骨折伴股骨头脱位手术治疗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股骨头脱位复位越早越好,对伴有广泛粉碎性骨折者出现较差结果可能性更大.
作者:黄卫春;张永进;冯旭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4种内固定方式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135°角钢板、动力髋螺钉(DHS)、Gamma钉及改良股骨近端加锁髓内钉(PFNA)4种内固定方式治疗229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从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程度、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对比分析各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72个月.4组在术后骨折端愈合时间、患髋关节功能恢复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135°角钢板组差,PFNA组好,DHS、Gamma钉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并发症4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在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内固定治疗中,首选为PFNA,其次为Gamma钉或DHS,135°角钢板一般不推荐使用.
作者:李雪峰;姜为民;王璐;龚晓红;杨惠林 刊期: 2009年第03期
2000年2月~2006年1月,我院共收治肩锁关节脱位及锁骨远端骨折患者72例,应用AO/ASIF锁骨钩钢板切开复位内固定合并韧带修补技术治疗,效果满意.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72例,男54例,女18例,年龄18~61岁.急性肩锁关节TossyⅢ型脱位43例,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29例.
作者:郑建平;田琴 刊期: 2009年第03期
2003年5月~2008年5月,我科对40例股骨近端骨折患者选用动力髁螺钉(DCS)内固定治疗,取得良好效果.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本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40~76岁.骨折类型:逆行股骨转子间骨折13例,转子下骨折21例,转子间骨折6例,其中合并小转子骨折10例,有3例粉碎严重、骨折块分离.左侧22例,右侧18例,均为闭合性骨折.合并有糖尿病12例,高血压9例,脑血管病史3例,慢性气管炎5例.
作者:龚志锋;毛琦;沈光程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总结应用股骨逆行交锁髓内钉(GSH钉)治疗股骨远端C型骨折的经验.方法 38例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均采用GSH钉治疗.结果 38例均获随访,时间6~12个月,按Kolmert-Wulff的评价标准:优15例,良16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84%.结论 GSH钉是治疗股骨远端C型骨折有效率、良好的内固定方法,亦可用于部分C3型骨折.
作者:叶小雨;林初勇;沈新升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连续、动态检测血浆中磷酸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AST)浓度在骨筋膜室综合征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40例四肢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连续、动态检测2、24 h以及1、2、3、4周血浆中CK、LDH、AST浓度,在术中以及术后1、2、3周取患肢受累肌肉组织行病理检查.结果 患者受伤2 h后,血浆中CK 、LDH、AST浓度即急剧升高:CK(2 447.80±3 407.41)U/L、LDH(354.90±118.51)U/L、AST(137.03±117.38)U/L,分别为正常值的20、2、4倍.24 h后各项指标达到峰值或谷值:CK(5 184.60±4 695.65) U/L、LDH(729.75±237.65) U/L、AST(241.13±172.23) U/L,分别达正常值的42、4、10倍.1周后,LDH、AST与正常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病理检验显示术中所取肌肉标本明显坏死呈不可逆性变化.结论 CK、LDH、AST指标的变化能客观反映病情严重程度.当这些指标急剧升高时要高度警惕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动态、连续监测这些指标能为早期诊断及评估骨筋膜室综合征病情提供帮助.
作者:刘牋;沈海琦;夏永祥;姚京东;曾逸文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颈椎前路手术在治疗颈椎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7例颈椎损伤患者术前不作复位牵引.采用颈椎前路切开复位、自体髂骨植骨及带锁钢板内固定术.观察植骨融合率、椎间高度和曲度维持情况,结合术前和术后1年Frankel神经功能评估方法了解手术疗效.结果 27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2~37个月.植骨融合率100%,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在术后2个时间点差异无显著性,无手术相关并发症,无神经损伤加重现象.术后Frankel分级:A级1例无恢复;B级4例恢复至C级2例、D级1例,1例无恢复;C级6例恢复至D级4例、E级2例;D级14例恢复至E级11例,3例无恢复;E级2例仍为E级.结论 颈椎前路带锁钢板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可显著提高植骨融合率,并有效维持椎间高度和颈椎生理曲度.经MRI检查确认无椎间盘突出者可以慎重选择后路手术,如同时合并椎间盘突出和椎板骨折者应考虑行前后路联合手术.
作者:刘京升;汪玉良;万麟 刊期: 2009年第03期
1 病例资料婴儿,男,胎龄41+1周,2006年4月4日9时23分出生.为第1胎,足月顺产,体重3.55 kg.出生时发现右侧股骨部畸形,右下肢比左下肢短4.5 cm,触之右侧股骨上段有一梭形肿物,股骨上段不连续,患侧皮肤无红肿、瘀斑,活动受限不明显.出生后立即行X线检查示(见图1):右股骨中上段发育较对侧短细,骨质密度欠均匀,上段骨质不连,骨折处成角畸形,周围已有少量骨痂生长.诊断:右股骨发育不良并病理性骨折.采用悬吊牵引2周治疗,成角畸形好转.X线片显示骨折周围有大量骨痂生长,但患肢仍有明显短缩.
作者:张显柏 刊期: 2009年第03期
2001年8月~2005年3月,我科使用动力髁螺钉(DCS)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26例,临床效果满意.1 材料与方法
作者:刘雪海;贾林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VP、PKP)治疗胸腰椎骨折,特别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PVP(PKP)治疗胸腰椎骨折30例共32个椎体,对手术前后的疼痛评分、活动能力评分、止痛药使用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手术前后的疼痛评分、止痛药使用评分、活动能力评分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 PVP(PKP)是一种新型的微创技术,操作简便,能够迅速缓解疼痛,改善功能,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特别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理想方法.
作者:姚志宏;沈伦强;王君;李青忠;杨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特点以及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处理方法.方法 将83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3组:滑动时鹅头钉(DHS)内固定组27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内固定组42例,人工关节(股骨头置换)组14例.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和术后出血、术后髋关节功能以及围手术期并发症.结果 78例获得随访,时间3~12个月.围手术期并发症:人工关节组、PFN组明显优于DHS组(P<0.01).手术时间、术中和术后失血量:PFN组优于DHS组和人工关节组(P<0.01).术后髋关节功能人工关节组早得到恢复;术后6~12个月,3种手术方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围手术期并发症需要谨慎处理,手术方式以PFN内固定有优势.
作者:郑建平;杨丰建;傅格深;沈海敏;张云海 刊期: 2009年第03期
2005年6月~2007年12 月,我们采用髌骨爪内固定治疗髌骨下极骨折,取得了满意的疗效.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本组35例,男21例,女14例,年龄27~75岁.受伤原因:车祸伤23例,摔伤12例.开放性骨折4例,闭合性骨折31例,粉碎性骨折23例,伴有其它部位骨折及损伤17例.急诊手术10例,4~10 d内手术25例.
作者:郭志民;王瑛;林山;林斌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不同治疗方法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59例跟骨骨折患者根据Sanders分型方法,采用闭合手法撬拨复位外固定治疗38例(Ⅱ型),单纯植骨或内固定56例(Ⅱ型9例、Ⅲ型47例),植骨加内固定65例(Ⅲ型20例、Ⅳ型45例).结果 159例均获随访,时间4~6个月.全部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2~20周.跟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闭合复位外固定组:优12例,良19例,差2例;单纯植骨或内固定组:优28例,良15例,差2例;植骨加内固定组:优39例,良18例,差0例;总优良率82.39%.结论 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适合SandersⅡ型骨折,单纯植骨或内固定治疗适合Ⅲ型骨折,植骨加内固定治疗适合Ⅲ型以上骨折.
作者:蔡振宇;张亚东 刊期: 2009年第03期
2004年2月~2006年10月,我科应用锁骨钩钢板治疗Ⅲ型肩锁关节脱位22例,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本组22例,男17例,女5例,年龄18~65岁.左侧6例,右侧16例.损伤原因:交通事故14例,高处坠落伤6例,跌伤2例.合并肋骨骨折、气胸3例.患者均为新鲜闭合性脱位.均经X线片证实为Ⅲ型肩锁关节脱位.受伤至手术时间2~7 d.
作者:章良忠;吴恙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评估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手术治疗26例不同类型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采用锁定加压钢板进行内固定.结果 26例均获随访,时间6~15个月,骨折均在6~12周愈合.桡骨轴向无短缩,钢板螺钉位置良好,无固定钉板松动、断钉及骨折再移位现象发生.按照改良McBride评分和纽约骨科医院腕关节评估标准:优14例,良9例,可3例.结论 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临床疗效满意,尤其对不稳定以及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者,能够牢固维持复位,有利于患肢早期功能锻炼.
作者:张志勇;解光越;侯小华;赵海勇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髓内扩张自锁钉治疗陈旧性股骨干骨折不愈合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1例陈旧性股骨干骨折不愈合行髓内扩张自锁髓内钉内固定并植骨.结果 随访6~24个月,11例陈旧性股骨干骨折不愈合患者术后全部愈合, 时间为8~21个月.按Kolmert评定标准:优5例,良5例,可1例.结论 髓内扩张自锁髓内钉治疗陈旧性股骨干骨折对骨折端血运影响小,固定较为牢固,便于患肢早期功能活动,是治疗陈旧性股骨干骨折的有效方法.
作者:汪宇;李艳红;刘先银;郭建恩;刘世桢 刊期: 2009年第03期
2002~2006年,我科应用胫骨远端解剖钢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患者31例,取得满意疗效.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本组31例,男21例,女10例,年龄18~68岁.闭合性骨折27例,开放性骨折4例(Gustilo Ⅰ型3例,Ⅱ型1例).按Ruedi和Allgower分型:Ⅰ型15例,Ⅱ型11例,Ⅲ型5例.合并腓骨骨折22例.
作者:李有宏;张永禄;杨勇;张亚江 刊期: 2009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