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志民;王瑛;林山;林斌
2000年2月~2006年1月,我院共收治肩锁关节脱位及锁骨远端骨折患者72例,应用AO/ASIF锁骨钩钢板切开复位内固定合并韧带修补技术治疗,效果满意.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72例,男54例,女18例,年龄18~61岁.急性肩锁关节TossyⅢ型脱位43例,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29例.
作者:郑建平;田琴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4种内固定方式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135°角钢板、动力髋螺钉(DHS)、Gamma钉及改良股骨近端加锁髓内钉(PFNA)4种内固定方式治疗229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从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程度、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对比分析各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72个月.4组在术后骨折端愈合时间、患髋关节功能恢复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135°角钢板组差,PFNA组好,DHS、Gamma钉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并发症4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在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内固定治疗中,首选为PFNA,其次为Gamma钉或DHS,135°角钢板一般不推荐使用.
作者:李雪峰;姜为民;王璐;龚晓红;杨惠林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氟代2-脱氧葡萄糖(18F-FDG)双探头符合线路骨代谢显像(DHCI)及99 m锝-亚甲基二膦酸盐(99 mTc-MDP)骨骼显像对肿瘤骨骼侵犯的诊断价值.方法 21例不明原因腰背部疼痛和35例CT或MRI发现骨骼病变疑似恶性肿瘤侵犯共56例患者行99 mTc-MDP骨骼显像及18F-FDG DHCI,终结果与病理以及其它影像学结果作对照.并将99 mTc-MDP骨骼显像和18F-FDG DHCI做对比研究.结果 56例中确诊为恶性肿瘤49例(病灶193个),其中成骨性病灶135个,溶骨性病灶58个.99 mTc-MDP骨骼显像对肿瘤骨骼侵犯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89.5%,14.2%和81.3%,阳性预报价值为97.8%,阴性预报价值为89.5%.18F-FDG DHCI对肿瘤骨骼侵犯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98.3%,100%和98.4%,阳性预报价值为100%,阴性预报价值为87.5%.两者对骨骼病灶的诊断效能相比,18F-FDG DHCI高于99 mTc-MDP骨骼显像,差异有显著性(χ2=9.77,P<0.05).结论 18F-FDG DHCI和99 mTc-MDP骨骼显像对原发骨骼恶性肿瘤及骨骼转移灶均有较好的诊断价值,但前者对恶性肿瘤骨骼侵犯的灵敏度、准确率、特异性均高于99 mTc-MDP骨骼显像.18F-FDG DHCI除可探测骨骼转移灶外对原发病灶也有很好的探测价值,并较准确地确定恶性肿瘤临床分期.
作者:荆珏华;王峰;谢武昆;王自正;孟庆乐 刊期: 2009年第03期
2003年5月~2007年5月,我科使用三叶草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32例,取得满意疗效.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本组32例,男14例,女18例,年龄32~70岁.左侧13例,右侧19例.按Neer分类标准分型:二部分骨折9例,三部分骨折21例,四部分骨折2例.均为移位不稳定性骨折伴肩袖及关节囊撕裂10例.
作者:史井超;黄常福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拇指背侧带皮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指端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利用带拇指桡背侧或尺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指端软组织缺损12例.结果 12例皮瓣全部成活,经6~24个月随访,拇指外形和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拇指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具有操作简单、成活率高、外形恢复满意等优点,是修复拇指指端缺损的理想方法.
作者:冯亚高;张向宁;魏斌;吕振木;陶忠生;解放军第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VP、PKP)治疗胸腰椎骨折,特别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PVP(PKP)治疗胸腰椎骨折30例共32个椎体,对手术前后的疼痛评分、活动能力评分、止痛药使用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手术前后的疼痛评分、止痛药使用评分、活动能力评分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 PVP(PKP)是一种新型的微创技术,操作简便,能够迅速缓解疼痛,改善功能,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特别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理想方法.
作者:姚志宏;沈伦强;王君;李青忠;杨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可吸收棒髓内固定治疗短管状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应用可吸收棒髓内固定治疗84例(136处)短管状骨骨折,术后对固定不牢固者辅以石膏外固定2~4周.结果 所有病例接受定期随访,时间2~29(15±4.6)个月.骨折均在术后8周临床愈合,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关节活动良好.结论 可吸收棒髓内固定用于短管状骨骨折治疗,手术简便,固定可靠,同时可以免去二次手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但要把握好手术适应证.
作者:秦惠敏;张爱敏;胡牧;胡晓亮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保留韧带残端的自制台阶样联合钻手术系统在腘绳肌腱结嵌入固定法重建前交叉韧带(ACL)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对16例ACL损伤患者采用自体半腱肌、股薄肌腱中间打结、股骨端嵌入挤压固定法镜下重建ACL.股骨隧道采用保留韧带残端的自制台阶样联合钻手术系统建立.保留原有的ACL残端.将肌腱从股骨隧道的近端经关节腔牵入胫骨隧道,将肌腱拉紧、膝关节屈伸活动20次,使肌腱结完全嵌入瓶颈状股骨隧道内.将4股肌腱从胫骨隧道和其下方10 mm处分别穿出,交叉打结并缝合固定在骨桥上.结果 16例均获随访,时间6~18(10±3.85)个月.根据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前20~55 (34.36±11.16)分;术后6个月81~97 (89.44±4.62)分,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6.07,P<0.01).未见滑膜炎、韧带断裂、活动明显受限等并发症.结论 保留韧带残端的自制台阶样联合钻手术系统具有台阶样股骨隧道建立准确、手术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长明;范华强;张少战;王建雄;董辉详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3种手术方法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用钢板内固定、外固定支架及交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骨折336例,分别对骨痂出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336例均获随访,时间1~3年,钢板内固定组骨痂出现时间平均(49±3.92)d,骨折愈合时间平均(176±14.73)d;外固定支架组骨痂出现时间平均(52±4.1)d,骨折愈合时间平均(192±15.73)d;交锁髓内钉组骨痂出现时间平均(38±4.47)d ,骨折愈合时间平均(148±11.46)d.交锁髓内钉骨痂出现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缩短、并发症的发生率也低.结论 交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骨折(闭合性和GustiloⅠ、Ⅱ型开放性)优于钢板内固定及外固定支架.胫腓骨骨折手术固定方法选择原则为:①胫腓骨骨折端距关节面≥8 cm,交锁髓内钉应作为内固定物首选.②胫腓骨骨折端距关节面<8 cm,钢板与外固定支架之间,应优先考虑选用钢板固定.③若胫腓骨骨折为严重开放性粉碎性骨折或骨折伴有皮肤软组织缺损、骨外露或软组织肿胀严重,上钢板无法封闭伤口,可选择外固定支架固定.
作者:王少林;吴钢;杨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髓内扩张自锁钉治疗陈旧性股骨干骨折不愈合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1例陈旧性股骨干骨折不愈合行髓内扩张自锁髓内钉内固定并植骨.结果 随访6~24个月,11例陈旧性股骨干骨折不愈合患者术后全部愈合, 时间为8~21个月.按Kolmert评定标准:优5例,良5例,可1例.结论 髓内扩张自锁髓内钉治疗陈旧性股骨干骨折对骨折端血运影响小,固定较为牢固,便于患肢早期功能活动,是治疗陈旧性股骨干骨折的有效方法.
作者:汪宇;李艳红;刘先银;郭建恩;刘世桢 刊期: 2009年第03期
2006年6月~2008年8月,我科采用MIPO(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技术治疗胫骨骨折24例,取得较满意的疗效.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本组24例,男19例,女5例,年龄18~71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2例,摔伤扭伤8例,重物砸伤4例.胫骨平台骨折3例,胫骨中下段骨折17例,胫骨中上段骨折4例.开放性骨折1例,闭合性骨折23例,其中2例伴有严重的软组织挫伤并水肿.严重粉碎性骨折骨缺损2例.合并腓骨骨折12例.手术时间根据局部软组织情况伤后1~3周进行.
作者:袁瑞新;杨凤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影响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A2型股骨转子骨折疗效的相关因素,总结治疗经验.方法 采用DHS治疗单侧A2型股骨转子骨折患者61例.根据Merle D′Aubigne和Salvati-Wilson两种髋关节功能评分法评定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记录患者下地负重行走的时间.结果 61例均获得随访,时间3~18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2~4(2.5±0.7)个月.下地负重行走时间1~4(2.7±0.8)个月.1例在随访4个月时因脑溢血死亡,3例出现髋内翻,未出现骨折处感染、继发骨折、螺钉穿出股骨头和钢板断裂病例.按Merle D′Aubigne髋关节功能评分:优8例,良47例,中6例,优良率90.9%;按Salvati-Wilson髋关节功能评分:优7例,良48例,中6例,优良率92.5%.结论 内固定安置正确,注意对股骨小转子复位和内侧结构的重建,适当延迟下地时间,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韩晓峰;李展春;刘祖德 刊期: 2009年第03期
2003年1月-2007年12月,我科应用膝后内侧人路对21例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行手术治疗,疗效满意.
作者:任亚军;孙惠清;姜雪峰;张云庆;周正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同指掌侧脂肪筋膜瓣修复指腹合并肌腱、骨外露软组织缺损疗效.方法 采用同指掌侧脂肪筋膜瓣转移联合植皮修复指腹软组织缺损18例20指.结果 术后18指供受区创面Ⅰ期愈合,2指移植皮片坏死,二期修复.18例均获随访,时间3~12个月,皮瓣颜色正常,指间关节活动正常,外形美观.结论 同指掌侧脂肪筋膜瓣转移联合植皮术,简单安全,能够一次完成手术,利于患指术后护理和功能锻炼,是修复指腹深部软组织缺损一种可行方法.
作者:农明善;赵钦来;黄武;杨幸;黎斌兵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修复手掌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 应用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修复17例17块手掌皮肤软组织缺损.结果 17块皮瓣全部成活,其中2例远端部分皮肤出现暗紫、水疱,予以换药表层脱痂愈合.15例获随访,时间5个月~3年,皮瓣色泽、质地均较满意,掌指关节伸屈活动范围0°~85°,虎口区角度50°~60°,拇指对掌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应用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修复手掌软组织缺损疗效满意.
作者:王海峰;方健;赵光勋;陈前永;吴端 刊期: 2009年第03期
2004年1月~2007年12月,我院共收治Allman Ⅲ度肩锁关节脱位36例,其中漏诊6例,现将漏诊原因分析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本组6例,男3例,女3例,年龄14~55岁.左侧2例,右侧4例,合并同侧锁骨骨折3例,脱位侧肩部擦伤4例.多发性骨折2例,其中合并同侧多发性肋骨骨折伴胸腔积液、第5掌骨骨折1例,另合并同侧肱骨骨折及腓肠肌部分断裂1例.发现漏诊时间为初诊后2~14 d.
作者:张中林;于虎;杨徐松 刊期: 2009年第03期
1 病例资料患者,男,64岁.因右手活动受限伴环指尺侧及小指麻木6个月,于2008年1月12日入院.查体:右肘部外观无畸形,未触及异常包块.右肘关节活动度:伸直0°,屈曲120°.右手小鱼际肌萎缩,骨间肌萎缩,右手环指尺侧及小指痛触觉减退,示指、环指和小指外展功能障碍,夹纸试验阳性.X线片示:右肘关节退行性变.肌电图提示:右尺神经肘关节下5 cm卡压,神经传导速度减慢.
作者:唐昭惠;王凯;解放军第 刊期: 2009年第03期
2003年4月~2007年3月,我们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可吸收缝线捆扎治疗尺骨冠状突粉碎性骨折5例,疗效较满意.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本组5例,男3例,女2例,年龄23~59岁.左侧3例,右侧2例.其中伴肘关节完全脱位2例,半脱位3例.同时伴有上尺桡关节半脱位1例,肱骨滑车骨折1例.5例尺骨冠状突粉碎骨折均超过原高度的1/2,根据Cage分型均属Ⅱ型.伤后有3例当天急诊手术,2例5~7 d患肢肿胀减轻后手术.
作者:姜跃国;周松杰;王利军;虞维群 刊期: 2009年第03期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矫形手术的目的是:在融合较短脊柱节段的条件下矫正畸形,阻止畸形进展,得到一个在冠状面和矢状面平衡的躯干.术前柔韧性评估在确定脊柱侧凸的结构性特点、选择手术入路、确定融合节段、预测矫形效果等方面有重要意义.虽然柔韧性作为脊柱侧凸术前常规评估的指标已被广泛使用,但仍存在以下问题:柔韧性的定义模糊,导致很多学者对柔韧性一词的误解和误用;虽然常规柔韧性评估方法已为国内外学者所熟知,但具体操作方法未统一,并且直接影响评估结果的X线摄片方法也尚不规范,降低了方法的有效性和可信度;柔韧性评估方法较多,各种方法在不同类型侧凸中的适用范围存在争议.基于以上原因,本文对目前常用的评估方法进行综述和评价.
作者:陈自强;茅建辉;李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颈椎前路手术在治疗颈椎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7例颈椎损伤患者术前不作复位牵引.采用颈椎前路切开复位、自体髂骨植骨及带锁钢板内固定术.观察植骨融合率、椎间高度和曲度维持情况,结合术前和术后1年Frankel神经功能评估方法了解手术疗效.结果 27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2~37个月.植骨融合率100%,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在术后2个时间点差异无显著性,无手术相关并发症,无神经损伤加重现象.术后Frankel分级:A级1例无恢复;B级4例恢复至C级2例、D级1例,1例无恢复;C级6例恢复至D级4例、E级2例;D级14例恢复至E级11例,3例无恢复;E级2例仍为E级.结论 颈椎前路带锁钢板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可显著提高植骨融合率,并有效维持椎间高度和颈椎生理曲度.经MRI检查确认无椎间盘突出者可以慎重选择后路手术,如同时合并椎间盘突出和椎板骨折者应考虑行前后路联合手术.
作者:刘京升;汪玉良;万麟 刊期: 2009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