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波;李竹英;王雪慧
高血压病属于祖国医学“头痛”“眩晕”范畴.《黄帝内经》[1]中“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是对高血压的早认识.本证其本在肝肾阴虚,其标在“痰浊”“瘀血”.瘀阻脉络,临床多表现头晕目眩、口干、腰膝酸软、胸闷、胸痛、耳鸣耳聋等症状.肝肾阴虚,阴虚生内热,内热灼津而生痰;“肾为胃之关”,肾阴不足,关门不利,传导失常,致使大便不通,瘀而化热,煎灼津液而生痰浊.
作者:尚鹏;邬左莉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眩晕[1]是临床上的常见症状,可见于多种西医疾病,梅尼埃氏综合征、高血压病、低血压、脑动脉硬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中医对眩晕的治疗是从整体出发,辨证施治,在疗效等方面有着明显优势,中药通过多层次、多环节、多靶点的综合调理,改善临床症状,防止严重并发症[2],兹举验案,以资佐证.
作者:李晓佳;王瑜;王小莹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通过直肠粪嵌塞诊治分析,重视对该病的诊断以减少误诊.方法:对21例直肠粪嵌塞患者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误诊思路、诊治经过进行分析.采用抠出嵌塞的粪块,解除直肠扩张状态等及时疗法.结果:经治疗,21例患者均进食好转,大便正常,随诊1~26个月未复发.结论:临床医生与护理人员应该对本病要加强认识,重视肛门指诊,以减少误诊,使患者及时得到治疗,减轻患者的痛苦.
作者:张旗;翟敏;张永安;周峰;孙琼 刊期: 2011年第04期
《内经》论痹证,从宏观方面进行论述,《金匮要略》论痹证,是在《内经》理论指导下,从微观方面进行论述,从肢体经络和脏腑角度方面阐述痹证的病证分类;从预防治则治法方面深化痹证的治疗理论;使痹证的病因病机,分型辨证,治法方药更加丰富.
作者:席鹏飞;马晓峰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微波热疗联合中药微调三号方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恶性胸腹腔积液患者在接受微波热疗的同时口服中药微调三号方汤剂,评定治疗后胸腹腔积液量、KPS评分及细胞免疫功能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胸腹腔积液量得到有效控制,有效率83.33%,且治疗后KPS评分及细胞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4/CD8均有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波热疗联合中药微调三号方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可以有效减少胸腹腔积液量,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细胞免疫功能.
作者:龚时夏 刊期: 2011年第04期
风湿免疫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Still病、银屑病关节炎急性期等都可见到营分证,斑疹色红、发热、舌绛、脉细数为其共同表现,都有营热、动血、扰神、血瘀4种病理变化;因基本病机各有侧重,兼夹病邪有所不同,用清营汤加减兼顾病机常收效满意.
作者:雷雪姣;付新利 刊期: 2011年第04期
乳腺癌的发病与肥胖、高脂肪饮食、长期雌激素暴露、家族史、未生育、未哺乳等因素相关,“治未病”思想,即未病先防、欲病先调、既病防变,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重在三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作者:江静;冯艳红;侯俊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云克(99锝-亚甲基二膦酸盐注射液)联合四妙勇安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活动期RA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常规使用氨甲蹀令针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云克及四妙勇安汤治疗.以晨僵时间、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等作为疗效判断指标.结果:治疗组所观察指标如晨僵时间、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ESR、CRP等均有明显改善(P<0.055).结论:云克联合四妙勇安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具有较好疗效,且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范利锋;张永红;薛俊珍 刊期: 2011年第04期
抑郁症的病因病机是脑神失养、脏腑功能失调、气血失调、气滞、痰阻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脏腑功能失调是所有病机共同拥有的主线;对于抑郁症的病因病机研究,不能局限于某一脏或某一腑,应以某一脏或某一腑为主,兼顾其他脏腑,结合四诊,根据病情,因人因时因地制宜,以达到治愈目的.
作者:章新根;熊卫红;蔡海英 刊期: 2011年第04期
原发性痛经的病因是多方面的.在宏观上,不仅与外界的气温环境有关还与自身机体的寒、湿、瘀、滞等诸多因素有关;在微观上,又受内分泌、代谢改变等生理因素甚至心理因素的影响.其病因是机体生理、心理、环境、社会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本病病因繁多,病机复杂,有虚有实,虚有肝、脾、肾虚之别,亦有气虚血弱之分,实有寒凝、血瘀、气滞、湿阻之异,且常因实致虚,因虚致实,虚实夹杂,相互为患.
作者:姜国云;方玲;贾强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针对脾胃纳运失健,气机升降失司,导致清气(阳)不升,浊阴不降而发生的各种疾病,用补中益气汤加减化裁,顾护脾胃“后天之本”疗效显著.凡证属脾气亏虚、气机升降不合之证,均可尝试运用此方加减.
作者:燕东;周斌;刘慧敏 刊期: 2011年第04期
失血性月经病是妇科常见病,中医根据临床病症特点将失血性月经病分别诊为崩漏、月经先期、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经间期出血等疾病.临床治疗皆需止血调经[ 1-2].崩漏是月经周期、经期紊乱,月经来去不定,多少不定.其特点是经行无常,多见于青春期及绝经前期,严重者可致贫血[3-4].月经先期是月经频发,月经周期短缩,少于21 d.月经过多是月经期失血量增多,每次经行常达数百毫升,多有贫血的征象.
作者:陈立怀 刊期: 2011年第04期
对于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LUFS)的治疗,西医主要以促排卵、卵泡穿刺、手术等为主治疗;中医以补肾中药为主结合针灸或促排卵西药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徐雯雯;施艳秋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治疗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90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86例和对照组84例,治疗组采用柴胡疏肝散(柴胡、白术、茯苓、郁金、枳壳等)加减治疗,对照组采用吗丁啉和黛力新对症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0%优于对照组的76.1%,2组比较(P<0.05).结论:柴胡疏肝散治疗胃肠功能紊乱疗效肯定.
作者:罗廷威;陈淑婉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心脑舒通胶囊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择74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2组,2组均常规治疗,治疗组40例给予心脑舒通胶囊治疗,对照组34例未给予心脑舒通胶囊治疗.对所有受试对象连续观察4周,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以及心电图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缓解率82.50%,心电图改善率87.50%,高于对照组的58.82%和61.76%,且差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脑舒通胶囊具有较好的扩张血管、改善心肌缺血的作用.
作者:陈瑀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中药马齿苋合剂治疗郁积性皮炎的疗效.方法:将50例郁积性皮炎患者应用马齿苋合剂湿敷外洗患处,7d为1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效果.结果:痊愈34例,显效12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2%.结论:马齿苋合剂治疗郁积性皮炎有明显疗效.
作者:杨杰;秦录;任翠莲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醒脑解郁胶囊联用黛力新对脑卒中后抑郁状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66例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2组均按照病情分别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肢体功能锻炼.治疗组采用醒脑解郁胶囊加黛力新治疗,对照组单纯用黛力新治疗,疗程为8周.2组均在洗脱期、治疗后4、8周分别用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研制的脑卒中量表(NIHSS)进行评定、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和Barthel指数(BI)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NIHSS评分、HAMD评分明显减少和BI评分明显增加.治疗后组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解郁胶囊联合黛力新是治疗脑卒中后抑郁较理想的治疗用药,起效快,安全性高,不良反应轻微,依从性好,可加速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
作者:闫咏梅;杨茹;杨文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与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肛周坏死性筋膜炎的疗效.方法:将5例肛周坏死性筋膜炎患者采用早期清创,中西医结合(足量使用抗生素及中药没药、五倍子等坐浴)等综合治疗.结果:5例住院时间短15 d,长35 d,平均21 d,均治愈出院.结论:肛周坏死性筋膜炎应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早期反复多次的彻底清创是治疗的关键,合理、足量使用抗生素,同时结合中医中药的运用能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作者:毛龙飞 刊期: 2011年第04期
《金匮要略》不仅是中医治疗杂病的典范,亦包含了丰富的护理学思想.其辨证施护的思想体现在:注意养慎,适应生活起居环境;调节心理,减少情志致病因素;调护饮食,辅助方药治疗;应用临床,完善护理操作方法.
作者:任少辉;马晓峰 刊期: 2011年第04期
历代医家认为,角膜炎常见病因有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失宜、劳倦内伤;脏腑涉及肝、肺、心、肾、胆五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失调主要涉及血瘀、痰火2个方面.
作者:朱晓林 刊期: 201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