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瑀
风哮证是哮病发作期的常见证候类型,风哮的夙根为风邪内伏,分外风与内风,外风多指风伤于肺,内风有脾风、肝风之别,风邪善行、数变,治疗以祛风解痉,降气化痰为法,明辨外风、内风,肺、脾、肝兼顾.
作者:李小娟;刘健 刊期: 2011年第04期
贾钰华 教授立疏风开肺为法治疗外感咳嗽,从祛风论治,使外邪得以宣散,肺气得以宣畅,而又不耗散肺气.自拟疏风开肺汤,由荆芥、白芷、厚朴、杏仁、桔梗、生甘草、贝母、桑白皮、菊花、薄荷等10味药物组成.治疗外感咳嗽各证型均用疏风开肺汤稍加变通,适当加减,疗效确切.
作者:邓桂珠;米家晖;贾钰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葛根注射液对大鼠血栓形成、脑缺血及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组后给予葛根注射液,通过颈总动脉-颈外静脉血流旁路造成大鼠血栓形成模型,通过结扎双侧颈总动脉造成大鼠急性不完全性脑缺血模型,并用ADP诱导血小板聚集.结果:葛根注射液能减少血栓的湿重及干重,能降低大鼠脑缺血模型的脑梗死面积、脑指数、脑含水量,并能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结论:葛根注射液能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起到减少血栓形成及保护脑缺血的作用,为其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根据.
作者:孙云飞;施敏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9例,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黄芪、鸡血藤、桂枝、川芎、当归等)内服,外用中药泡洗双足,对照组单纯西药常规治疗.结果:2组治疗后腓总神经、正中神经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有所增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对照组为69%,2组比较(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肯定.
作者:赵建红 刊期: 2011年第04期
采用匿名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参与过中药临床试验的研究者、受试者进行有关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伦理审查认识较为普及;人体试验的伦理审查机制基本健全,审查较严格;知情同意履行情况较好;伦理审查重点还需明确,跟踪审查机制不健全.建议今后应加强伦理审查机制建设;加强伦理知识培训;加强伦理委员会监管.
作者:王泽玉;杨海淼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丹栀银龙汤治疗生殖器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5例患者用丹栀银龙汤(牡丹皮、栀子、金银花、龙胆草等)内服,每日1剂,水煎2次,每次取汁150 mL,混合分2次口服.外洗治疗每日2次,2周为1疗程,易复发者坚持治疗2~3疗程.结果:75例均在1~3个疗程内结痂痊愈,总有效率100%;6月后复发3例,复发率17.3%.结论:丹栀银龙汤内服外洗治疗生殖器疱疹,驱邪扶正并用,内外兼治,能迅速消除皮损,降低复发率,收到较好疗效,且费用低廉.
作者:胡彦军;李芳琴 刊期: 2011年第04期
耳鸣[1-2]是耳科常见病,也是一个临床症状,一直以来都困扰着广大患者.传统中医认为耳鸣病机复杂,而其中又与脾胃有着密切的关系.邹澍宣主任通过临床辨证论治,从中焦脾胃论治,以益气聪明汤为基础方,治疗耳鸣疗效显著,兹举验案1则,以资佐证.
作者:张天译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心率变异性在针灸研究领域中应用的现代文献内容进行分析,以总结其规律,指导临床和科研.方法:制定文献纳入标准、排除标准以及文献检索策略,检索时间为1980-2010年,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电子数据库,获得相关文献全文;并对这些文献的研究对象、研究疾病、测量时间等进行计量学研究.结果:有25篇文献符合标准.文献研究对象主要为健康人、病患和实验动物;研究的疾病主要为循环系统疾病;观察时间以10 min的短时程测量居多,24h长时程观察次之;时域指标应用频率排名前5的有SDNN、RMSSD、PNN50、SDANN和SDNN Index;频域指标应用频率排名前5的有LF/HF、HF、LF、VLF和TP.治疗的干预手段有手针、电针、中西医结合疗法、针灸结合西医西药等.针灸干预应用穴位主要有内关、足三里和神门等.结论:应用HRV进行针灸研究的相关报道虽然较少,但已形成了以短时程HRV观察为主,重点研究循环系统疾病等特征,为以后HRV在针灸研究中的应用提供依据.
作者:伍沃操;陈俊琦;王娇;甄尔传;张佩;陈伟明;林仁勇;黄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多数学者认为,颈性高血压的发生与颈椎退行性变引起支配心脑的植物神经受刺激、脊前动脉缺血、脑干及高脊髓内的网状结构缺血等因素有关,中医采用中药、推拿、针灸、拔罐、针刀及穴位注射等法治疗,方法多样,疗效满意.
作者:巩浩然 刊期: 2011年第04期
张文泰教授根据中医筋伤学理论,在冯天友老先生脊柱旋转复位法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经验形成独特的治疗方法,即定点旋转提拉法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理论与临床并重,医生与患者协同,动静结合,刚柔相济.
作者:朱东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血宝胶囊治疗缺铁性贫血的疗效.方法:将5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给予血宝胶囊(药由紫河车、鹿茸等组成)口服,对照组给予益血生口服.2组均2个月为1疗程.结果:血宝胶囊可明显改善心悸、头晕、神疲乏力、面色不华、形寒肢冷、耳鸣、大便时溏等症状,且对舌脉均有明显改善作用,心悸、头晕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对RBC、HB、MCV、MCH、MCHC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提高MCV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93.8%,对照组总有效率85.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血宝胶囊治疗缺铁性贫血疗效显著,既避免了西药带来的毒性反应又有较好治疗效果,在治疗缺铁性贫血方面更具优势.
作者:徐亚文;刘大同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醒神解郁针法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以规范技术操作,使其能够推广应用.方法:将6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醒神解郁针法治疗,对照组口服氟西汀常规治疗,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计算治疗6周末的减分情况,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7%优于对照组的76.7%(P<0.05);治疗组认识障碍因子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神解郁针法治疗抑郁症,具有操作简单,费用低廉,疗效确切,无不良反应等优点.
作者:高玲;塔其一;邢凯;孙尧 刊期: 2011年第04期
道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流派,其崇阴思想、清净养神思想、顺时养生思想和节欲养生思想,在《黄帝内经》中均有体现,对中医学养生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者:赵成志;李雪倩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对肺纤维化大鼠模型血清PDGF及TGF-β1含量的影响.方法:将96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模型组(B组)、强的松组(C组)和银杏叶提取物干预组(D组),每组各24只,除A组外,其余各组采用博莱霉素复制大鼠肺纤维化模型,造模第2天起,D组用银杏叶提取物灌胃,C组用强的松混悬液灌胃,A、B组用生理盐水灌胃.每组分别于造模后第7、14、28天随机取8只大鼠,麻醉后腹主动脉取血,分离血清,用ELISA方法检测PDGF及TGF-β1的含量.结果:与A组相比,B组PDGF含量在各时间点均显著增加(P<0.01),C组、D组在各时间点上PDGF的含量比A组明显增加(P<0.01),但显著低于B组(P<0.01);与A组比较,B组在3个时间点TGF-β1含量均显著增高(P<0.01),C组、D组在各时间点上TGF-β1的含量比A组明显增加(P<0.01),但显著低于B组(P<0.01).结论:银杏叶提取物能够有效抑制实验性肺纤维化大鼠血清PDGF和TGF-β1的表达,对肺纤维化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作者:丁明桥;许朝霞;陈瑞;王鹏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心脑舒通胶囊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6例,口服心脑舒通胶囊,每次2粒,每日3次,对照组26例,口服复方丹参片,每次3片,每日3次,2组均8周为1疗程.观察治疗前后心绞痛症状变化、心电图变化、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对血脂的影响.结果:治疗组显效16例,有效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4.6%;对照组显效6例,有效11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65.4%,2组比较(P<0.05).结论:心脑舒通胶囊能显著缓解心绞痛、减少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改善缺血心电图、降低血液黏稠度及三酰甘油水平,从而达到防治冠心病的效果.
作者:赵伟丹;阙凤连;唐文杰 刊期: 2011年第04期
妇女正值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痛剧晕厥者,称为痛经,又称“经行腹痛”,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严重影响其工作和生活.临床上将痛经分为原发性和器质性2种.其中原发性痛经又称功能性痛经,无生殖器官的器质性病变,好发于青年妇女和青春期少女.笔者运用针灸并用治疗原发性痛经1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黄玉兰;李绿茵;夏凡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仙方活命饮加减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方法:将56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6例,治疗组采用仙方活命饮加减(药用生黄芪、白芷、贝母、防风、赤芍等)治疗,对照组采用糖尿病足基础治疗,疗程均为4周,分别观察2组治疗前后糖尿病足的愈合状况.结果:治疗组治疗4周后总有效率为93.3%优于对照组的73.19%(P<0.05).结论:仙方活命饮加减治疗糖尿病足有良好的作用.
作者:黄荣春;邓新但 刊期: 2011年第04期
Ⅱ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病机关键为肝失疏泄、肝气郁结,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发展与肝的关系密切,胰岛素抵抗是大多数Ⅱ型糖尿病发生和发展的关键因素,从肝论治是治疗Ⅱ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基本法则.
作者:于淼;徐云生 刊期: 2011年第04期
“毒瘀与正虚并存”是慢性重型肝炎的病理基础.正气虚损是慢性重型肝炎的内因,外因则为湿热疫毒侵袭人体所致.正虚与毒瘀并存的病理机制,决定了在慢性重型肝炎的治疗中不但要祛邪,更要顾护正气.扶正为基本之法,时时顾护脾胃,使气血化生有源.
作者:侯岩;崔丽萍;李研 刊期: 2011年第04期
慢性迁延期浆细胞性乳腺炎的发生不外乎内外二因:内因主要是由于外伤、手术等耗伤人体的正气,导致阴阳失调,正气虚则皮毛不固,易于感受邪毒;外因则多为失治误治、术后疮内留有异物或创面引流不畅,邪毒郁于局部,气血凝滞,瘀久而化热,热胜肉腐而成脓破溃流滋.正气不足为其本;气血瘀滞、络脉瘀阻、湿热火毒为其标.中医辨证分型论治及外治疗效满意.
作者:马丙娥 刊期: 201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