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哮病风哮证的研究治疗进展

李小娟;刘健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 哮病, 风哮证, 综述
摘要:风哮证是哮病发作期的常见证候类型,风哮的夙根为风邪内伏,分外风与内风,外风多指风伤于肺,内风有脾风、肝风之别,风邪善行、数变,治疗以祛风解痉,降气化痰为法,明辨外风、内风,肺、脾、肝兼顾.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当归建中汤在剖宫产手术康复治疗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当归建中汤在剖宫产患者术中术后加速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0例剖宫产术的患者,予以当归建中汤(当归、桂心、芍药、生姜、大枣、炙甘草、酒制大黄)水煎服,以加速康复治疗时间.结果:术中失血200~400 mL、术后排气时间平均13.5 h、留置尿管平均16 h、恶露量平均120mL、产褥病率下降.结论:当归建中汤可加速剖宫产手术患者的康复时间.

    作者:董宇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抑郁症的病因病机研究

    抑郁症的病因病机是脑神失养、脏腑功能失调、气血失调、气滞、痰阻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脏腑功能失调是所有病机共同拥有的主线;对于抑郁症的病因病机研究,不能局限于某一脏或某一腑,应以某一脏或某一腑为主,兼顾其他脏腑,结合四诊,根据病情,因人因时因地制宜,以达到治愈目的.

    作者:章新根;熊卫红;蔡海英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历代医家对角膜炎病因病机的认识

    历代医家认为,角膜炎常见病因有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失宜、劳倦内伤;脏腑涉及肝、肺、心、肾、胆五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失调主要涉及血瘀、痰火2个方面.

    作者:朱晓林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道家养生思想在《黄帝内经》中的体现

    道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流派,其崇阴思想、清净养神思想、顺时养生思想和节欲养生思想,在《黄帝内经》中均有体现,对中医学养生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者:赵成志;李雪倩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颈性高血压发病机制研究及中医药治疗进展

    多数学者认为,颈性高血压的发生与颈椎退行性变引起支配心脑的植物神经受刺激、脊前动脉缺血、脑干及高脊髓内的网状结构缺血等因素有关,中医采用中药、推拿、针灸、拔罐、针刀及穴位注射等法治疗,方法多样,疗效满意.

    作者:巩浩然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贾钰华教授治疗外感咳嗽经验

    贾钰华 教授立疏风开肺为法治疗外感咳嗽,从祛风论治,使外邪得以宣散,肺气得以宣畅,而又不耗散肺气.自拟疏风开肺汤,由荆芥、白芷、厚朴、杏仁、桔梗、生甘草、贝母、桑白皮、菊花、薄荷等10味药物组成.治疗外感咳嗽各证型均用疏风开肺汤稍加变通,适当加减,疗效确切.

    作者:邓桂珠;米家晖;贾钰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从肾虚血瘀论治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属于祖国医学中的骨痹.《内经》指出“病在骨,骨重不可举,骨髓酸痛,寒气至,名日骨痹”.《素问·痹论》日:“痹在于骨,则重”,表现为骨节沉重,活动不利,其病理特点为膝关节软骨的退行性变和软骨下及关节周围的骨质增生,同时常合并继发性的滑膜炎症.

    作者:李冰;张曦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止咳胶囊治疗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咳嗽4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止咳胶囊治疗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咳嗽(风寒束肺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予止咳胶囊(药由制麻黄、苦杏仁、葶苈子、莱菔子等组成),2粒/=次,2次/d;对照组38例予止咳丸口服,1丸/次,2次/d,2组均7d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痊愈10例,显效10例,有效1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7.5%.对照组痊愈4例,显效10例,有效17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1.6%.结论:止咳胶囊治疗急性支气管、慢性支气管急性发作证属风寒束肺型咳嗽,疗效显著.

    作者:刘春霞;王东刚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加减六味地黄丸对肝肾阴虚型高血压的疗效

    高血压病属于祖国医学“头痛”“眩晕”范畴.《黄帝内经》[1]中“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是对高血压的早认识.本证其本在肝肾阴虚,其标在“痰浊”“瘀血”.瘀阻脉络,临床多表现头晕目眩、口干、腰膝酸软、胸闷、胸痛、耳鸣耳聋等症状.肝肾阴虚,阴虚生内热,内热灼津而生痰;“肾为胃之关”,肾阴不足,关门不利,传导失常,致使大便不通,瘀而化热,煎灼津液而生痰浊.

    作者:尚鹏;邬左莉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心脑舒通胶囊治疗冠心病26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心脑舒通胶囊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6例,口服心脑舒通胶囊,每次2粒,每日3次,对照组26例,口服复方丹参片,每次3片,每日3次,2组均8周为1疗程.观察治疗前后心绞痛症状变化、心电图变化、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对血脂的影响.结果:治疗组显效16例,有效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4.6%;对照组显效6例,有效11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65.4%,2组比较(P<0.05).结论:心脑舒通胶囊能显著缓解心绞痛、减少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改善缺血心电图、降低血液黏稠度及三酰甘油水平,从而达到防治冠心病的效果.

    作者:赵伟丹;阙凤连;唐文杰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云克联合四妙勇安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云克(99锝-亚甲基二膦酸盐注射液)联合四妙勇安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活动期RA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常规使用氨甲蹀令针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云克及四妙勇安汤治疗.以晨僵时间、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等作为疗效判断指标.结果:治疗组所观察指标如晨僵时间、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ESR、CRP等均有明显改善(P<0.055).结论:云克联合四妙勇安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具有较好疗效,且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范利锋;张永红;薛俊珍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醒神解郁针法治疗抑郁症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醒神解郁针法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以规范技术操作,使其能够推广应用.方法:将6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醒神解郁针法治疗,对照组口服氟西汀常规治疗,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计算治疗6周末的减分情况,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7%优于对照组的76.7%(P<0.05);治疗组认识障碍因子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神解郁针法治疗抑郁症,具有操作简单,费用低廉,疗效确切,无不良反应等优点.

    作者:高玲;塔其一;邢凯;孙尧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尿路感染45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尿净灵汤为主方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尿路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口服或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治疗组4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尿净灵汤(金银花、蒲公英、白茅根、凤尾草、六一散等)为主方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91.11%、总有效率97.78%均高于对照组的75.96%和85.3%,2组比较(P<0.05).结论:尿净灵汤为主方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尿路感染经济、安全、疗效高.

    作者:何邦友;周建军;张业松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扶正法治疗肿瘤思维辨析

    在恶性肿瘤的发病中,始终贯穿着“正邪相争”的过程.正气盛衰决定癌瘤的生长速度,正盛则抗邪有力,癌瘤进展较慢,出现“带瘤生存”的特殊阶段;若正虚无力抗邪,病情进展迅速,容易发生传变.治疗肿瘤,尤其中晚期肿瘤,应注重健脾补肾,寓攻于补、虚中求实.扶正能治疗肿瘤病因,改善症状,防止传变.

    作者:曹敏;佘世锋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葛根注射液对大鼠血栓形成、脑缺血及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目的:观察葛根注射液对大鼠血栓形成、脑缺血及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组后给予葛根注射液,通过颈总动脉-颈外静脉血流旁路造成大鼠血栓形成模型,通过结扎双侧颈总动脉造成大鼠急性不完全性脑缺血模型,并用ADP诱导血小板聚集.结果:葛根注射液能减少血栓的湿重及干重,能降低大鼠脑缺血模型的脑梗死面积、脑指数、脑含水量,并能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结论:葛根注射液能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起到减少血栓形成及保护脑缺血的作用,为其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根据.

    作者:孙云飞;施敏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明代医家缪希雍诊法浅析

    缪希雍,明末著名的中医临床学家,《先醒斋医学广笔记》和《神农本草经疏》为其代表作.缪氏无论在用药上、还是在辨证论治上都有其独到见解;同时,临证特别注重诊法的应用:善于观察,见微知著;屏弃偏见,注重问诊;精通脉理,善于观察;切磋心得,协力诊治.在临床实践中灵活应用四诊,综合分析,善于变通.

    作者:赵瑞占;安国辉;董淑兰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斑秃的病因病机及分型论治

    血虚、情志因素、劳逸过度、饮食失调是斑秃发生的主要病因;营养物质供应不足(如气虚、血虚、精亏等),营养物质供应障碍(如血瘀、湿热阻滞、气机郁滞等),毛发的生长环境不良(如风燥邪热、水气上泛、湿热蕴蒸、血热灼伤发根等)是其主要病机;辨证分为血热风燥、肝胃不足、气血两虚、气滞血瘀4型论治,疗效满意.

    作者:杨永刚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炎研究

    对于慢性肾炎的治疗,西医多以防止或延缓肾功能进行性减退为主要目的;中医通过辨证论治,应用中药汤剂、成药制剂、穴位注射、中药提取物注射液静滴等疗法治疗取得较好疗效,中医药治疗慢性肾炎,具有疗效稳定,不良反应小等优势.

    作者:李忻;金亚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中医治疗眩晕验案1则

    眩晕[1]是临床上的常见症状,可见于多种西医疾病,梅尼埃氏综合征、高血压病、低血压、脑动脉硬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中医对眩晕的治疗是从整体出发,辨证施治,在疗效等方面有着明显优势,中药通过多层次、多环节、多靶点的综合调理,改善临床症状,防止严重并发症[2],兹举验案,以资佐证.

    作者:李晓佳;王瑜;王小莹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黄帝内经》与中国古代哲学

    《黄帝内经》的学术价值并不仅仅体现在中医学上,由于其特殊的时代背景,其成书是与当时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密切相关的,内容不乏“整体”“运动”“辨证”等哲学观点,在《黄帝内经》“阴阳”“五行”“气”等中医理论学说中,到处闪烁着哲学的光芒.

    作者:王金先;张慧;崔为 刊期: 2011年第04期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吉林省教育厅

主办:长春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