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颈性高血压发病机制研究及中医药治疗进展

巩浩然

关键词:颈性高血压/中医药疗法, 发病机制, 针灸, 拔罐, 推拿, 中药
摘要:多数学者认为,颈性高血压的发生与颈椎退行性变引起支配心脑的植物神经受刺激、脊前动脉缺血、脑干及高脊髓内的网状结构缺血等因素有关,中医采用中药、推拿、针灸、拔罐、针刀及穴位注射等法治疗,方法多样,疗效满意.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葛根注射液对大鼠血栓形成、脑缺血及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目的:观察葛根注射液对大鼠血栓形成、脑缺血及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组后给予葛根注射液,通过颈总动脉-颈外静脉血流旁路造成大鼠血栓形成模型,通过结扎双侧颈总动脉造成大鼠急性不完全性脑缺血模型,并用ADP诱导血小板聚集.结果:葛根注射液能减少血栓的湿重及干重,能降低大鼠脑缺血模型的脑梗死面积、脑指数、脑含水量,并能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结论:葛根注射液能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起到减少血栓形成及保护脑缺血的作用,为其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根据.

    作者:孙云飞;施敏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中医治疗眩晕验案1则

    眩晕[1]是临床上的常见症状,可见于多种西医疾病,梅尼埃氏综合征、高血压病、低血压、脑动脉硬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中医对眩晕的治疗是从整体出发,辨证施治,在疗效等方面有着明显优势,中药通过多层次、多环节、多靶点的综合调理,改善临床症状,防止严重并发症[2],兹举验案,以资佐证.

    作者:李晓佳;王瑜;王小莹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尿路感染45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尿净灵汤为主方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尿路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口服或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治疗组4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尿净灵汤(金银花、蒲公英、白茅根、凤尾草、六一散等)为主方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91.11%、总有效率97.78%均高于对照组的75.96%和85.3%,2组比较(P<0.05).结论:尿净灵汤为主方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尿路感染经济、安全、疗效高.

    作者:何邦友;周建军;张业松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宁心复脉汤治疗冠心病(气阴两虚)室性早搏3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宁心复脉汤治疗冠心病(气阴两虚)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以宁心复脉汤(太子参、麦冬、丹参、石菖蒲等药)治疗,对照组予以步长稳心颗粒治疗.结果:在证候改善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76.7%(P<0.05);在抗心律失常室性早搏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80.0%,对照组66.7%(P <0.05).结论:宁心复脉汤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气阴两虚证效果明显,且未见不良反应.

    作者:于红霞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醒神解郁针法治疗抑郁症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醒神解郁针法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以规范技术操作,使其能够推广应用.方法:将6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醒神解郁针法治疗,对照组口服氟西汀常规治疗,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计算治疗6周末的减分情况,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7%优于对照组的76.7%(P<0.05);治疗组认识障碍因子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神解郁针法治疗抑郁症,具有操作简单,费用低廉,疗效确切,无不良反应等优点.

    作者:高玲;塔其一;邢凯;孙尧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中药外敷配合推拿手法治疗中学生运动损伤58例

    目的:观察中药外敷配合推拿手法治疗中学生运动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中学生运动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9例,对照组29例,分别选用中药外敷配合推拿手法和单用红花油治疗,7d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治愈13例,有效1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55%;对照组治愈10例,有效8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62.07%,2组比较(P<0.05).结论:中药外敷配合推拿手法治疗中学生运动损伤疗效显著.

    作者:董志云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梨状肌综合征治疗研究

    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的方法较多,如针灸、推拿、药物、针刀、物理疗法、中西医结合疗法、民族医药疗法等,每种方法各有优点,并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临床采取综合疗法治疗梨状肌综合征能互补不足,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陈颐进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金匮要略》对《内经》痹证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内经》论痹证,从宏观方面进行论述,《金匮要略》论痹证,是在《内经》理论指导下,从微观方面进行论述,从肢体经络和脏腑角度方面阐述痹证的病证分类;从预防治则治法方面深化痹证的治疗理论;使痹证的病因病机,分型辨证,治法方药更加丰富.

    作者:席鹏飞;马晓峰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癣净灵治疗角化型足癣近、远期疗效观察

    笔者于2010年6月-2010年9月,应用无锡市中医院自制癣净灵液浸泡治疗角化型手足癣70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13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70例,男30例,女40例;年龄12~ 75岁,平均(35±4.2)岁;病程1 ~ 30年,平均(8.5±1.5)年.对照组68例,男38例,女30例;年龄10~70岁,平均(30.0±2.0)岁;病程1~25年,平均(6±1.5)年.均经真菌学检查(直接涂片镜检)证实为真菌感染.

    作者:吴一斌;王力军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HPLC法测定炎立消片中原儿茶酸的含量

    目的:建立测定炎立消片中原儿茶酸的含量测定方法,为控制其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炎立消片中原儿茶酸的含量.采用Alhima HP C18色谱柱;以乙腈-0.1%磷酸溶液(3:97)为流动相;流速为0.8 mL/min;检测波长260nm;柱温40℃;以外标法定量.结果:原儿茶酸在0.023 64~0.283 68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13%,RSD= 0.67%.结论:本方法简单可靠,精密度高,可用于炎立消片的质量控制.

    作者:刘莹;孟庆妍;翟宏宇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2009年medline数据库收载国内外针灸文献的对比研究

    目的:了解国内外针灸研究现状及趋势.方法:以“acupuncture,moxibustion,acupres-ure,cupping”为检索词对2009年medline数据库的国内外有关文献从来源、刊物、病谱、疗效评价等方面进行分类总结.结果:国内外针灸相关文献发表数量基本相同,国内主要来源于京、沪、津、台等地区,国外主要来源于美、韩、英、德等地区;国内文献发表的期刊较集中,国外较分散;涉及病种方面国内外均较广泛且存在差异等.结论:国内外文献普遍存在重针轻灸,阴性结果相对不足等现象;且国内文献的国际化程度不高,研究类型较单一.

    作者:王康;李岩琪;郭永明;陈泽林;郭义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中医诊治黄褐斑的研究

    黄褐斑与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气血不能上荣于面为主要病机,中医药治疗多从肝、脾、肾三脏及冲任二脉、血瘀等方面进行辨证论治.临床上根据分类不同分别予滋补肾阴、疏肝理气、健脾益气、活血化瘀等法.治疗期间注意情志舒畅,避免疲劳日晒等.

    作者:苏美銮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颈性高血压发病机制研究及中医药治疗进展

    多数学者认为,颈性高血压的发生与颈椎退行性变引起支配心脑的植物神经受刺激、脊前动脉缺血、脑干及高脊髓内的网状结构缺血等因素有关,中医采用中药、推拿、针灸、拔罐、针刀及穴位注射等法治疗,方法多样,疗效满意.

    作者:巩浩然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中医药治疗

    从整体出发,辨证论治,对哮喘缓解期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从肺脏论治,从脾脏论治,从肾脏论治,三脏同治,内外兼治,外治,能有效控制和预防哮喘再发,改善肺功能.

    作者:刘建秋;夏广彬;李竹英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人工流产手术后月经量少的中医研究

    人工流产术后月经量少以肾虚血瘀型为常见病症,治疗当通补并用,并结合针刺疗法和中药人工周期疗法.补肾中药对卵巢的作用通过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来实现,既可直接对卵巢起作用,还可通过下丘脑而对卵巢发挥作用,在补肾基础上加活血药,能够改善微循环,增加卵巢血流量,激发成熟的卵泡排卵及促进黄体发育,改善子宫血运及内膜增生分泌,促使子宫内膜脱落,增加月经量.

    作者:何光文;高月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斑秃的病因病机及分型论治

    血虚、情志因素、劳逸过度、饮食失调是斑秃发生的主要病因;营养物质供应不足(如气虚、血虚、精亏等),营养物质供应障碍(如血瘀、湿热阻滞、气机郁滞等),毛发的生长环境不良(如风燥邪热、水气上泛、湿热蕴蒸、血热灼伤发根等)是其主要病机;辨证分为血热风燥、肝胃不足、气血两虚、气滞血瘀4型论治,疗效满意.

    作者:杨永刚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的中西医诊疗研究

    对于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LUFS)的治疗,西医主要以促排卵、卵泡穿刺、手术等为主治疗;中医以补肾中药为主结合针灸或促排卵西药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徐雯雯;施艳秋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盐酸氯丙嗪穴位注射治疗呃逆36例

    目的:探讨氯丙嗪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6例呃逆患者采用25 mg氯丙嗪在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观察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注射1次痊愈20例,注射2次痊愈12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2%.结论:氯丙嗪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呃逆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

    作者:王振江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代脉析

    对代脉的2种体象特征及相应的主病进行归纳,从总体脉率、间歇的节律性、间歇时间的长短3个方面分析不同医家对代脉歇止特征的认识,认为现代临床和教学中所应用的代脉,即体象特征为“有规律歇止,且歇止时间较长”的代脉,所主病证为脏器衰微,而风证、痛证、七情惊恐、跌打损伤、妇女胎孕三月等情况见到代脉的几率较低.

    作者:宋月晗;李峰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验案1则

    妇女正值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痛剧晕厥者,称为痛经,又称“经行腹痛”,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严重影响其工作和生活.临床上将痛经分为原发性和器质性2种.其中原发性痛经又称功能性痛经,无生殖器官的器质性病变,好发于青年妇女和青春期少女.笔者运用针灸并用治疗原发性痛经1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黄玉兰;李绿茵;夏凡 刊期: 2011年第04期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吉林省教育厅

主办:长春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