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彬;刘承国;陶其权
1998年4月~2006年7月,笔者采用闭合或小切口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骨折67例,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周剑飞;刘忠;王海洋;柴林涛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髋关节囊韧带三维有限元模型的构建方法及其生物力学意义.方法 选择成人尸体髋关节行CT成像得到髋关节每层横截面图像,提取边界坐标,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Unigraphics NX 2.0和SolidWorks 2006 SP 0.0构建出髋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及人工髋关节假体,并模拟全髋置换术进行装配,将坐股韧带按其术中重建位置进行构建.骨骼与金属模型采用三维十节点四面体实体单元进行网格划分,关节囊六面体连接单元划分,模拟坐位腿交叉动作载荷获取假体撞击过程的角活动度和相应的von Mises应力分布情况.结果 所构建的多体连接、大界面划移、大变形的坐股韧带重建有限元模型,客观反映坐股韧带真实解剖形态及生物力学行为,增加坐股韧带重建的模型其关节面的大主应力值大于仅有金属的模型.结论 构建的坐股韧带重建三维有限元模型,为髋关节稳定力学机制及韧带损伤、重建的力学基础研究提供精确模型.关节囊韧带重建具有稳定髋关节的重要作用.
作者:李永奖;张力成;杨国敬;王伟良;林利兴;蔡春元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穿高跟鞋对中青年女性腰椎生理曲度的影响.方法 对20例健康中青年女性志愿者在穿不同高度的高跟鞋后,摄立位腰椎X线侧位片,测量腰椎曲线指数(LCI)、腰椎前凸度(Cobb角)和骶骨倾斜角(SSA),并对其进行2 km行走试验调查腰背不适情况.结果 高鞋跟组的LCI、Cobb角、SSA明显高于低鞋跟组(P<0.05).2 km行走试验后腰背不适情况,60%发生在7 cm以上鞋跟组.结论 穿高跟鞋可使腰椎生理曲度增大,易引发腰痛.
作者:郭金明;张国权;阿布米力提·阿里木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同种皮质骨融合支架行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2例腰椎滑脱患者,用同种皮质骨融合支架行后路椎体间融合加内固定术.根据手术前后的椎间隙高度的变化和JOA评分,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12例均获得随访,时间3~6个月,术后椎间隙高度明显恢复,无神经系统并发症,无融合支架脱出,切口无感染,JOA评分术后改善率为93.5%.结论 该手术保留的骨性终板有利于防止植入物陷入椎体,能有效地维持椎间隙高度.术中无须取自体骨,且植骨面积大化,有利于融合,植骨内固定一次完成.同种皮质骨融合支架置入牢固,具有骨传导和骨诱导作用,手术操作简单,是一种良好的椎间融合材料.
作者:申才良;唐天驷;杨惠林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采用不同手术入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疗效.方法 手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26例,手术入路采用K-L切口6例,髂腹股沟4例,扩大的髂股1例,前后联合15例.结果 26例随访12~48个月,根据Matta的复位标准:解剖复位19例,良3例,差4例,复位优良率为22/26, 根据HHS疗效标准:解剖复位者疗效优良率为16/19,复位良者1/3,复位差者1/4.结论 髋臼骨折的复位质量是决定临床手术疗效的关键,正确选择切口、注意术中复位顺序、正确放置钢板和置入螺钉,是提高复位质量的关键.
作者:高金亮;孙刚;李明;张元凯 刊期: 2007年第04期
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病率不如膝关节、髋关节多见,且踝关节骨性关节炎多为继发性.2001年3月~2006年3月,我们对28例38踝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踝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施沛特)注射液治疗,经观察疗效显著.
作者:汤志辉;沈宏达;张俊;王良勇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治疗膝周围骨折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21例膝关节周围骨折行LISS内固定.结果 21例均随访4~2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2~7个月,平均3个月.无伸膝功能障碍,膝关节平均曲度112°.无断钉、骨延迟愈合、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按HSS评分:优18例,良2例,可1例.结论 微创内固定系统创伤小,骨折愈合快,固定牢靠, 可早期功能锻炼,是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较好的方法.
作者:程国林;李继春;汤立 刊期: 2007年第04期
2000年~2007年3月,我科采用后路小切口开窗式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46例,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史博 刊期: 2007年第04期
肱骨远端全骺脱离是儿童肘关节比较少见的骨骺损伤,2000年1月~2006年1月,我院共收治儿童肘部骨折682例,其中肱骨远端全骺脱离36例(占0.53%).
作者:王志京;吴爱新;乔小光 刊期: 2007年第04期
近十年来,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骨科手术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计算机辅助骨科手术, 亦称为计算机手术导航.该技术是将空间导航技术、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与医学影像技术及机器人技术的结合.
作者:胡松峰;童培建 刊期: 2007年第04期
软骨组织工程学是用工程学和生命科学的原理和方法、依靠支架材料承载被分离的软骨细胞或其前体细胞并植入宿主体内、支架材料在宿主体内逐渐降解并释放细胞、从而形成新的有功能的软骨组织产品的技术.
作者:杨淑野;查振刚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空心加压螺钉微创治疗股骨颈/转子间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84例股骨颈/转子间骨折行闭合复位,经皮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结果 84例随访8个月~4年.根据Sanders髋关节临床功能评定:优56例,良23例,差5例,优良率94.05%.结论 对于股骨颈骨折及股骨转子间Ⅰ、Ⅱ型骨折,闭合复位经皮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术,是一种良好的治疗方法.
作者:苏兴平;杨卫斌;王志礼;张勇 刊期: 2007年第04期
1998~2005年,我们采用镰状刀片手术治疗晚期手指屈肌狭窄性腱鞘炎患者69例,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柳常伟;邢献文;郑兴华;郝扶喜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总结Ruedi-Allgower Ⅲ型Pilon骨折的治疗思路和手术方法的选择.方法 对29例Ruedi-Allgower Ⅲ型Pilon骨折的患者,根据软组织损伤程度及骨折的不同形态分别采用钢板内固定(26例)、螺钉结合外固定支架固定(3例),合并的腓骨骨折均使用1/3管型钢板固定.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8~36个月.根据Teeny踝关节评分标准:优9例,良12例,可5例,差3例.结论 正确评估局部皮肤和软组织损伤及骨折形态,是掌握手术时机和选择正确治疗方法、获取满意疗效的基础.
作者:贾其余;郑曙翘;阎红旗;熊进;田小华;方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2000~2005年,我院采用普通加压钢板和松质骨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任意平;李路平;张平华;任生富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在骨科领域,由于严重创伤、骨肿瘤、骨髓炎等多种原因所致的骨缺损十分常见,采取何种材料、以何种方式进行骨移植术,一直是人类几个世纪以来不断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作者:陈东;张鹏;刘国辉 刊期: 2007年第04期
2000年1月~2005年1月,我们采用经皮穿刺空心拉力螺丝钉+钢丝张力带微创技术治疗62例髌骨骨折,治疗效果良好,骨折全部愈合,功能恢复满意.
作者:李扬;郭志民;洪加源;姚剑飞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构建人组织蛋白酶L(CATL)基因的正、反义真核表达载体.观察反义CATL核酸转染后对高转移人骨肉瘤细胞体内、外侵袭特性的抑制效应.方法 采用RT-PCR的方法,从人骨肉瘤组织中扩增出1001 bp的CATL全长cDNA片段,以BamHⅠ及XbaⅠ双酶切,定向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 3.0中.对重组质粒进行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分析及DNA序列测定.应用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染技术将重组质粒导入高转移人骨肉瘤细胞中,观察转染后细胞的生长、体外侵袭能力及裸鼠体内成瘤及自发转移能力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正、反义真核表达载体成功构建并转染入高转移人骨肉瘤细胞中.基因转染对细胞的体外生长无明显影响.反义载体转染后细胞的体外侵袭能力和裸鼠体内成瘤性及自发转移能力均受到一定程度抑制.结论 反义CATL基因可显著抑制骨肉瘤细胞的体内、外侵袭力.
作者:贺茂林;肖增明;李世德;陈安民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一体化颈椎钢板融合器(PCB)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经颈椎前路PCB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25例,根据症状改善情况、影像学资料及采用JOA评分系统评定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25例随访6~20个月,所有患者术后未发生植骨坍塌,植骨挤出、压入椎管或椎间隙等植骨部位相关的并发症,供骨部位未发生血肿或感染,1例发生1枚螺钉松动.JOA评分:术前6~10分,平均8.7分;术后2周10~15分,平均14.8分;末次随访12~17分,平均15.7分;改善率为73.2% .参照Chiles et al疗效评定标准:优6例,良15例,可3例,差1例.结论 PCB可提供即刻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和良好的植骨融合环境.
作者:王正明;张根福;鲍丰;赖震;吴汝平;丁必成 刊期: 2007年第04期
2005~2006年,我科使用皮肤牵张带闭合骨筋膜室综合征减张切口12例,疗效满意.
作者:张海军;郭克斌;魏君虎;卢翔 刊期: 200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