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一指禅推法配合针罐治疗单纯性肥胖病42例

王龙;周志跃

关键词:单纯性肥胖病, 一指禅推法, 针灸, 拔罐
摘要:笔者采用一指禅推法配合针灸、振罐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病42例,并与单纯减肥仪治疗的32例作对照观察,疗效较好,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来自2007年5月~2009年1月辽源市中医院针灸推拿科住院及门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男10例,女32例,年龄(43.32±6.73)岁,病程(2.28±1.36)年;对照组36例,男8例,女28例,年龄(44.21±7.10)岁,病程(2.77±1.49)年,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肝功能、饮酒情况、病情轻重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P>0.05),具有可比性.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小细胞肺癌病人化疗前后T 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观察

    自1979 年Kung等成功制备了抗人T 淋巴细胞并应用于基础和临床免疫学研究以来,T 淋巴细胞亚群的研究日渐广泛和深入,并且已经成为评价人体免疫功能的重要方法.本文应用国产单克隆抗体对小细胞肺癌病人化疗前后外周血T 淋巴细胞亚群进行了动态检测,以探讨其动态观察特点.

    作者:郭夯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胆道一期缝合术后护理体会

    对于低位胆管梗阻患者,在全麻下实施十二指肠镜加腹腔镜胆囊切除加胆总管探查术,以5-0可吸收线行胆管Ⅰ期缝合,术后患者康复顺利,各种引流管如期拔除,于术后第7 d拆线出院,现将术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于颖;郭亚丽;朱立波;王春丽;张卓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中医痛风与西医痛风性关节炎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中医痛风与西医痛风性关节炎的相关性.方法 从疾病的归属、受侵组织、临床表现、病因等方面的相关性进行比较,对中医痛风与现代医学痛风性关节炎的相关性进行探讨.结果 从中西医痛风疾病的归属、受侵袭组织的相关性、临床表现的相关性、病因的相关性4个方面比较,二者均具有相关性.结论 中医所言的痛风与现代医学痛风性关节炎是相关性疾病,但并非完全等同.

    作者:李彤;赵亮;张智伟;黄晶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加味附子理中汤治疗早搏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加味附子理中汤治疗早搏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1例早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5例.治疗组予加味附子理中汤治疗,对照组予盐酸普罗帕酮治疗,4周后观察疗效,以评估其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8.89%,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6.96%,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 (P>0.05).但在改善心悸、胸闷、乏力、纳呆、形寒肢冷等症状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加味附子理中汤治疗早搏疗效显著,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马永泽;冯俊俐;刘小渭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体针头针相结合治疗偏枯78例临床观察

    偏枯,即半身不遂,为脑卒中后遗症,笔者以体针、头针结合康复技术治疗偏枯78例,均收到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78例均来源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病人,入院时均经头颅CT检查诊断为脑梗死,经内科治疗,病情稳定,遗留右侧或左侧肢体瘫痪或言语不利,要求进行针灸康复治疗,男48例,女30例;年龄大71岁,小42岁;脑梗死59例,脑出血19例;左侧偏瘫53例,右侧偏瘫25例;伴失语9例,言语不利18例.

    作者:王晓红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中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黏膜变薄,黏膜肌层增厚及伴有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为特征的慢性胃病,其发生多与素体虚弱、外邪入侵、饮食不节、七情过极、劳倦过度等有关.脾胃虚弱多为本病的发病基础,以脾胃虚弱、升降失常为本,热毒摄袭、肝胃郁热为标,久病入里、气血瘀滞为变,治疗应通补兼施,分型论治,合理用药,以期标本兼治,虚实共调.

    作者:刘斐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中药免煎配方颗粒剂的临床应用

    单味中药配方颗粒剂,做为中药现代化剂型改革的成果,从研发生产到投入临床使用,已有十余年历程.我院从2004年1月引进深圳三九集团免煎颗粒剂,并应用于临床.4年来,笔者通过对临床应用及患者反馈情况的调查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刘安龙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细辛脑联合用药治疗儿童喘息性支气管肺炎

    喘息性支气管肺炎是儿童时期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疾病,以冬春寒冷季节多发,婴幼儿发病率高,严重影响小儿健康.注射用细辛脑单体制剂,经研究证实具有抗炎、解痉、平喘、祛痰等多种功效[1],已逐渐应用于临床.我院于2008年1月~10月对42例喘息性支气管肺炎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辅以注射用细辛脑治疗,经临床观察,疗效满意.

    作者:付春颖;许立春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研究进展

    慢性肾小球肾炎是临床常见病,西医效果欠佳,中医采用辨证论治,单方验方,穴位注射,针灸推拿等疗法,疗效显著,但研究设计方案多不规范,无严格的诊断、纳入及排除标准,仍须深入研究.

    作者:刘雄伟;冯松杰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468例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直肠癌是消化道恶性肿瘤,男性多于女性,病因尚不明确.近两年我科收治468例直肠癌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通过围手术期护理,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淑媛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青蒿琥酯对肝纤维化小鼠肝星状细胞凋亡及其相关蛋白的影响

    目的 探讨青蒿琥酯抗肝纤维化的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四氯化碳致小鼠肝纤维化模型,利用免疫组化和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对肝星状细胞的凋亡基因及相关蛋白进行检测.结果 青蒿琥酯高剂量组能明显降低bcl 2的表达(P<0.01),并能明显促进fas和凋亡基因的表达(P<0.01).结论 青蒿琥酯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凋亡基因和凋亡相关蛋白fas和bcl 2的表达,进而促进了活化的肝星状细胞的凋亡,从而起到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作者:杨冬娣;刘金元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临床疗效.方法 对20例SAP病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CVVH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病人生命体征、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胆红素(STB)、血小板及APACHEⅡ评分的变化.结果 20例病人在CVVH治疗后生命体征迅速稳定,体温、心率、呼吸频率降低,平均血压上升,血清BUN、Cr水平下降,血小板计数升高,APACHEⅡ评分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STB水平在治疗后未见明显改善.结论 CVVH能降低SAP病人的炎性反应,改善器官功能水平,未见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安全有效.

    作者:黎镭;李加荣;张彦峰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养教育的优势

    现代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信息技术及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因此加强大学生信息素质的教育与培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高校图书馆在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质教育方面有一定优势[1-2].

    作者:冯晶;闫桂银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复方红豆杉片对心肌缺血动物模型心肌损伤保护机制的研究

    目的 探讨复方红豆杉片对大鼠冠状动脉结扎所致心肌缺血模型的影响.方法 采用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复制心肌缺血模型,通过放免法检测各组动物血浆中内皮素(E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含量.结果 复方红豆杉片给药组动物心肌损伤的程度明显轻于模型组,其血浆中血管活性物质ET水平明显下降(P<0.01,P<0.05),CGRP的水平明显增高(P<0.05).结论 复方红豆杉片对动物心肌缺血所致的心肌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付春;杨建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CPA与APF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辨证分型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检测抗瓜氨酸合成蛋白抗体(CPA)和抗核周因子(APF)在类风湿关节炎(RA)与中医辨证分型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ELISA)检测CPA,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APF.149例RA患者按中医辨证分型分为湿热痹阻型、寒湿痹阻型、肾气虚寒型、肝肾阴虚型、瘀血痹阻型5组.结果 RA患者中湿热痹组型CPA阳性率显著高于寒湿痹阻型和肝肾阴虚型(P<0.01);湿热痹阻型APF阳性率高于瘀血痹阻型(P<0.05).结论 CPA与APF可作为RA中医临床辨证分型的参考指标.

    作者:侯云峰;于秀明;栗洪波;张秋莲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孟氏架加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19例

    Pilon骨折是一种高能量暴力导致指胫骨远端波及胫距关节面的骨折,胫骨远端关节面严重粉碎,骨缺损及远端松质骨压缩,常合并有腓骨下段骨折(约75%~85%)和严重软组织挫伤[1-3].临床上治疗比较辣手,并发症多,病残率高,是骨科难治性疾病之一.我院自2006年10月~2007年10月采用孟氏架加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19例,随访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涛;付伟;吴强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小儿哮喘缓解期的中医药防治

    中医对哮喘的研究,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尤其对缓解期的防治疗效显著,方法多样,且无毒副作用,较比西医的治疗有明显的优势.随着对小儿哮喘发病因素、病理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缓解期治法在继续坚持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得到了丰富的发展.但中医药防治小儿哮喘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尚需解决.

    作者:李明;原晓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运动性构音障碍患者的康复治疗

    目的 探讨强制性使用构音器官综合训练在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构音障碍患者的康复效力.方法 采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构音障碍分类法对24例患者进行评价,对患者的构音器官进行强制性综合训练,包括沟通欲望的培养、松弛训练、呼吸训练、正常发音训练、发音器官运动训练、动作训练、强化训练手段、音乐疗法、辅助疗法等.在初次训练、训练后第3,6周采用BDAE进行评价.结果 24例初次评价时BDAE达2级以上者4例,训练6周后达17例,24例构音器官功能检查中,肺、喉、唇、舌及下颌功能基本恢复,有轻度口角下垂9例,流涎1例,在构音检查中有8例患者在帮助下能完成短文、小诗的朗读,有3例患者在5 min会话测试中合格,有6例患者的言语速度达到80~100个字/min.结论 早期对构音器官进行正确的强制性综合训练,坚持不懈的家庭康复对脑卒中后运动性构音障碍有显著的康复效果.

    作者:王一岩;刘春霞;司惠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脾为后天之本的临床应用体会

    目的 论述脾在五脏生理病理及临床治疗中的重要性.方法 从藏象学说和五行学说方面论述脾在人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结合临床病案,分别论述脾与心、肝、肺、肾在生理、病理及临床辨证治疗方面的关系.结果 脾为后天之本,人的生命活动要依赖脾的运化功能,脾气健运,则气血充足,五脏安和;脾气虚衰,则五脏失养.结论 心、肝、肺、肾之病皆可与脾有关,有气虚之候,皆可通过健脾治疗,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思想,是中医生命力所在.

    作者:刘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肛管直肠环离断术治疗高位肛瘘39例临床总结

    目的 探讨肛管直肠环离断术治疗高位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9例6个月以上的长期高位肛瘘患者,对主管道采用一次性切断肛管直肠环的方法,沿管腔逐渐前进探寻内口,侧支管道采用或对口引流或切开.结果 治愈率100%,随访1年无1例复发及肛门失禁.结论 肛管直肠离断术治疗高位肛瘘疗效肯定.

    作者:陈瑞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吉林省教育厅

主办:长春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