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青蒿琥酯对肝纤维化小鼠肝星状细胞凋亡及其相关蛋白的影响

杨冬娣;刘金元

关键词:肝纤维化, 青蒿琥酯, 小鼠, 肝星状细胞, 凋亡
摘要:目的 探讨青蒿琥酯抗肝纤维化的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四氯化碳致小鼠肝纤维化模型,利用免疫组化和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对肝星状细胞的凋亡基因及相关蛋白进行检测.结果 青蒿琥酯高剂量组能明显降低bcl 2的表达(P<0.01),并能明显促进fas和凋亡基因的表达(P<0.01).结论 青蒿琥酯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凋亡基因和凋亡相关蛋白fas和bcl 2的表达,进而促进了活化的肝星状细胞的凋亡,从而起到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青蒿琥酯对肝纤维化小鼠肝星状细胞凋亡及其相关蛋白的影响

    目的 探讨青蒿琥酯抗肝纤维化的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四氯化碳致小鼠肝纤维化模型,利用免疫组化和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对肝星状细胞的凋亡基因及相关蛋白进行检测.结果 青蒿琥酯高剂量组能明显降低bcl 2的表达(P<0.01),并能明显促进fas和凋亡基因的表达(P<0.01).结论 青蒿琥酯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凋亡基因和凋亡相关蛋白fas和bcl 2的表达,进而促进了活化的肝星状细胞的凋亡,从而起到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作者:杨冬娣;刘金元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3 083例高血压病患者不良心理因素分析

    目的 观察高血压病患者是否存在抑郁、烦躁、失眠等状态及与性别、年龄、病程或高血压分级之间是否有相关性.方法 对2007年4月~2008年4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住院的3 083例高血压患者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3 083例中,存在不良心理因素者1 573例,占51.02%,其中,高血压I级40例,II级463例,III级1 070例;男722例,女851例;病程<5年715例,≥5年且<10年283例,≥10年575例;年龄<40岁92例,≥40岁且<75岁1 239例,≥75岁242例.结论 观察3 083例高血压住院患者,有50%以上存在抑郁、烦躁、失眠等不良心理因素,以失眠为主,与年龄、病程之间没有相关性,与性别、高血压分级可能相关,出现女性多于男性的现象,高血压分级越高出现几率越高.

    作者:孙红艳;安冬青;周海荣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肛管直肠环离断术治疗高位肛瘘39例临床总结

    目的 探讨肛管直肠环离断术治疗高位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9例6个月以上的长期高位肛瘘患者,对主管道采用一次性切断肛管直肠环的方法,沿管腔逐渐前进探寻内口,侧支管道采用或对口引流或切开.结果 治愈率100%,随访1年无1例复发及肛门失禁.结论 肛管直肠离断术治疗高位肛瘘疗效肯定.

    作者:陈瑞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研究进展

    慢性肾小球肾炎是临床常见病,西医效果欠佳,中医采用辨证论治,单方验方,穴位注射,针灸推拿等疗法,疗效显著,但研究设计方案多不规范,无严格的诊断、纳入及排除标准,仍须深入研究.

    作者:刘雄伟;冯松杰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夏膝颗粒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及左心室指数的影响

    目的 探讨夏膝颗粒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压和左心室指数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 50只12周龄雄性SHR随机分为5组,SHR模型组、缬沙坦组、夏膝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各10只,分别予以缬沙坦和不同剂量的夏膝颗粒灌胃,同时选取8只同周龄的雄性Wistar Kyoto大鼠(WKY)作为对照.结果 缬沙坦和夏膝颗粒各组对血压及各组大鼠左心室指数的影响,治疗前各组与WKY组比较都有较明显差异(P<0.01),治疗8周后阳性药组和夏膝高剂量组与SHR模型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夏膝高剂量组和缬沙坦组与模型组比较有较明显差异(P<0.01);夏膝高剂量组与缬沙坦组有相类似的延缓和逆转左心室肥厚的治疗作用.结论 高剂量的夏膝颗粒在发挥降压作用的同时,可延缓SHR左室肥厚的发生发展.

    作者:袁丁;王峰;冯志国;黄永生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加味四金煎治疗肾、输尿管结石62例临床观察

    笔者于2006年1月~2008年12月用加味四金煎治疗肾、输尿管结石62例,并设对照组60例作对照,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观察122例均有肾、输尿管结石典型症状和体征,如腰痛、腹痛、小便频急、疼痛、血尿、肾区叩击痛、腹部压痛等.均经肾盂静脉造影、B超或腹部平片证实,肾、输尿管结石或肾盂光带分离,输尿管上中段扩张等.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2例,男34例,女28例,年龄18~62岁;对照组60例,男37例,女23例,年龄17~26岁.

    作者:向德鸿;沈培源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110例直肠前突的围手术期护理

    便秘是一种极为常见的临床症状,病因复杂,发病率占人群的3%~4%,老年可高达30%,而直肠前突是出口性便秘的常见原因之一.2006年8月~2008年8月我科行直肠前突修补术[1]治疗便秘110例,术后随访1~2年,有效率为94.5%.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淑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治疗开放性股骨干骨折15例

    目的 探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治疗开放性股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及注意事项.方法 应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治疗开放性股骨干骨折15例.结果 15例患者均达到了良好的骨折恢复,仅1例出现膝关节屈曲功能部分障碍,余均恢复正常生活.结论 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治疗开放性股骨干骨折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但应严格掌握适应症,方能达到良好的疗效.

    作者:张飞翔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加味附子理中汤治疗早搏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加味附子理中汤治疗早搏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1例早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5例.治疗组予加味附子理中汤治疗,对照组予盐酸普罗帕酮治疗,4周后观察疗效,以评估其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8.89%,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6.96%,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 (P>0.05).但在改善心悸、胸闷、乏力、纳呆、形寒肢冷等症状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加味附子理中汤治疗早搏疗效显著,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马永泽;冯俊俐;刘小渭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小儿哮喘缓解期的中医药防治

    中医对哮喘的研究,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尤其对缓解期的防治疗效显著,方法多样,且无毒副作用,较比西医的治疗有明显的优势.随着对小儿哮喘发病因素、病理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缓解期治法在继续坚持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得到了丰富的发展.但中医药防治小儿哮喘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尚需解决.

    作者:李明;原晓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补肾活血法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补肾活血法治疗肝肾阴虚血瘀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治疗前后配对研究,观察64例患者眼底检查,视力,中医证候等变化.结果 显效12例,有效41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82.81%.其中干性总有效率88.64%,湿性总有效率58.33%,干性疗效明显好于湿性(P<0.05),治疗前后视力比较(P<0.05),中医证候显效25例,有效30例,无效9例.结论 补肾活血法对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眼底表现及视力有一定改善作用.

    作者:王莉;梁凤鸣;谢晓燕;刘婉君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干扰素对丙型肝炎病毒的干扰研究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慢性肝炎的主要致病因子,输血后肝炎的病因之一,有50%~70%的HCV急性感染者发展为慢性肝炎,其中又有10%~20%的慢性携带者终发展为慢性肝硬化或肝癌[1].

    作者:黄昭华;曹壮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中医食疗在护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目的 通过对住院病人健康教育,提高病人对中医饮食调护的认识及进一步了解饮食疗法对疾病康复的意义.方法 针对病人个体差异与不同疾病、不同症候及疾病的不同阶段,因人而异进行健康宣教,使其在思想上接受,在饮食上重视和配合.结果 通过有针对性的饮食宣教,病人逐步掌握饮食调养的方法、饮食时的宜忌及饮食卫生常识.结论 中医饮食调养对配合药物治疗与疾病的康复均有明显促进作用.

    作者:方克勤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以培训为主,抓好初级阶段的网络课程建设

    网络课程,是用于网络教学的课程[1],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指导下的课程,其学习过程具有交互性、共享性、开放性和自主性等基本特征.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许多学校都在积极进行网络课程的开发与应用,以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对于处于初级阶段的网络课程建设,笔者认为,应该以培训为主,并从宣传和咨询二个方面抓好这一阶段的工作.

    作者:刘京丽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麻醉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为了教好临床麻醉学课程,在临床教学中将多媒体教学融汇于带教的整个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现将点滴教学体会交流如下.

    作者:袁彤;韩伟;麻海春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中药复方制剂的现代研究

    中药复方制剂以独特的中医药理论体系为指导,在防治疾病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进步,笔者从法规及技术层面,回顾了现代中药复方制剂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当前中药复方制剂的研发水平及相关技术要求,提出了现代中药复方制剂的研发思路.

    作者:梁秀春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浅刺配合中药外敷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40例

    笔者自2001~2008年采用中药外敷配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40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均为门诊患者,男26例,女14例,年龄大80岁,小18岁,病程长80 d,短3 d,全部病例均为单侧患病,左侧发病24例,右侧16例.

    作者:刘维君;王作顺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酗酒伤害的救治及护理干预

    目的 总结急性酒精中毒病人的救治和护理干预措施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52例急性酒精中毒病人均采用积极救治及护理干预方法治疗,并对其疗效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兴奋期18例,共济失调期25例,昏睡期9例均痊愈出院.结论 护理干预可提高病人的认知能力和控制能力,纠正其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防止酗酒伤害持续发生.

    作者:路江玲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远节指骨基底背侧撕脱骨折的手术治疗

    自2002年11月以来,笔者采用克氏针加注射针头双重内固定治疗远节指骨基底背侧撕脱骨折26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梁国富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106首治疗心悸名方分析

    心悸,在中医临床中是一个病名,其中医病机认为是气虚、血虚为主,从而导致心失所养而致悸,以虚为主.而在虚的基础上可见了痰浊、痰火、水饮内停、血瘀等各种实邪内阻,随各证型而出现各种症状.在治疗上首当重视3点:一补气,二养血,三安神,再据痰、火、饮、瘀之不同随证而治;在现代医学中是一个常见症状,是一种心脏搏动增强,心搏出量增加,心律失常和心脏神经官能症而引起的一种自觉症状,可见于各种心脏疾病.选取古人治疗心悸的常见名方,进行数据分析,发现古人治悸的用药规律、治法体现,对临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郭磊 刊期: 2009年第03期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吉林省教育厅

主办:长春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