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治疗开放性股骨干骨折15例

张飞翔

关键词: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 开放性股骨干骨折, 术后感染
摘要:目的 探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治疗开放性股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及注意事项.方法 应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治疗开放性股骨干骨折15例.结果 15例患者均达到了良好的骨折恢复,仅1例出现膝关节屈曲功能部分障碍,余均恢复正常生活.结论 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治疗开放性股骨干骨折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但应严格掌握适应症,方能达到良好的疗效.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哮喘病方剂用药配伍规律分析

    目的 研究哮喘病古今方剂的用药配伍规律.方法 运用数据库软件处理1 310首哮喘方剂.结果 哮喘方剂具有用药品种众多、药物种类广泛的特点,常用的前几类药是止咳平喘、化痰、温里、补益、辛温解表、理气、利水渗湿、清热、收涩等;四君子汤、麻黄汤、小青龙汤、定喘汤、苏子降气汤、二陈汤等方剂作为基本方被各家广泛应用;通过古今方剂对比研究反映出用药的变迁与差异;与化痰常用的配伍有行气、清化、攻下、宣肺、温化、祛湿、消积、涌吐等.结论 方剂用药配伍规律的研究可以总结方法,指导临床.

    作者:李婷;陈晓东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大孔树脂技术分离纯化皂苷及多糖类成分的研究

    皂苷和多糖是存在于植物界的一类比较广泛的化合物,近年来各种提取分离技术的显著提高,各种分析手段的创新,大大加快了皂苷和多糖提纯研究的速度,尤其是大孔树脂吸附技术作为一种分离手段,在中药皂苷和多糖的提取、分离、富集上得到运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刘宝磊;李超英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一指禅推法配合针罐治疗单纯性肥胖病42例

    笔者采用一指禅推法配合针灸、振罐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病42例,并与单纯减肥仪治疗的32例作对照观察,疗效较好,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来自2007年5月~2009年1月辽源市中医院针灸推拿科住院及门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男10例,女32例,年龄(43.32±6.73)岁,病程(2.28±1.36)年;对照组36例,男8例,女28例,年龄(44.21±7.10)岁,病程(2.77±1.49)年,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肝功能、饮酒情况、病情轻重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王龙;周志跃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静脉滴注双黄连粉针剂的护理体会

    双黄连粉针剂是中药复方制剂,具有清热解毒、抗炎及抑制病毒等作用,适用于病毒和细菌感染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等.近年来临床应用比较普遍.但若使用不当,则会降低其疗效,甚至危及病人的生命.笔者结合临床对静脉滴注双黄连粉针剂的护理谈几点体会.

    作者:龚玉洁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自拟中药方治疗恶性胸腔积液22例临床观察

    恶性胸腔积液是原发于胸膜或其他部位肿瘤转移至胸膜所致,恶性胸腔积液是恶性肿瘤临床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2].病情发展快,常影响呼吸、循环功能,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甚至危及生命.积极有效地控制恶性胸腔积液能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我们收集2006年9月~2009年1月在我科门诊治疗的恶性胸水患者22例,应用中医中药治疗,效果良好,现将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郝晶;刘松江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中医儿科案例教学体会

    中医院校学生高分低能现象极为普遍,改革中医教育,加强其适用性,是中医教学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鉴于以往教学对于实践应用训练存在着明显不足的现象,笔者在教学环节中增设了案例教学部分,通过对二届本科学生的试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丛丽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咳嗽变异型哮喘治验举隅

    咳嗽变异型哮喘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哮喘,临床主要表现为刺激性干咳,通常咳嗽比较剧烈,夜间咳嗽为其重要特征.中医药对缓解症状,减少发作次数,改善生活质量等方面有独特的优势,笔者于临床随导师侍诊,兹举例介绍如下.

    作者:赵丽;刘贵颖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临床疗效.方法 对20例SAP病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CVVH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病人生命体征、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胆红素(STB)、血小板及APACHEⅡ评分的变化.结果 20例病人在CVVH治疗后生命体征迅速稳定,体温、心率、呼吸频率降低,平均血压上升,血清BUN、Cr水平下降,血小板计数升高,APACHEⅡ评分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STB水平在治疗后未见明显改善.结论 CVVH能降低SAP病人的炎性反应,改善器官功能水平,未见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安全有效.

    作者:黎镭;李加荣;张彦峰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液氮冷冻治疗沙眼50例临床观察

    沙眼是我国偏远地区和农村的常见致盲眼病之一,笔者在基层眼科工作多年,应用液氮冷冻治疗沙眼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沙眼患者50例,Ⅰ期26例,Ⅱ期24例,均为双眼;病程长者14年,短者7个月;年龄小者9岁,大者57岁.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20例.两组性别、年龄、病情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作者:蔡丽华;魏丽娟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孟氏架加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19例

    Pilon骨折是一种高能量暴力导致指胫骨远端波及胫距关节面的骨折,胫骨远端关节面严重粉碎,骨缺损及远端松质骨压缩,常合并有腓骨下段骨折(约75%~85%)和严重软组织挫伤[1-3].临床上治疗比较辣手,并发症多,病残率高,是骨科难治性疾病之一.我院自2006年10月~2007年10月采用孟氏架加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19例,随访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涛;付伟;吴强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杜氏加味散偏汤治疗偏头痛102例

    杜氏加味散偏汤是全国名老中医杜雨茂教授在散偏汤基础上加减而成[1],主治因风寒、瘀或痰瘀交加为患所致之偏、正头风痛,疗效甚佳.笔者学习杜雨茂教授经验,在2005年3月~2008年12月以杜氏加味散偏汤治疗偏头痛,屡获良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林健祥;曾素娥;李永健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肛管直肠环离断术治疗高位肛瘘39例临床总结

    目的 探讨肛管直肠环离断术治疗高位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9例6个月以上的长期高位肛瘘患者,对主管道采用一次性切断肛管直肠环的方法,沿管腔逐渐前进探寻内口,侧支管道采用或对口引流或切开.结果 治愈率100%,随访1年无1例复发及肛门失禁.结论 肛管直肠离断术治疗高位肛瘘疗效肯定.

    作者:陈瑞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加味生化汤在药物流产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 观察加味生化汤减少药流后蜕膜残留率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20例药流患者,采用加味生化汤内服.结果 治愈11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6.7%.结论 加味生化汤预防药流后蜕膜残留疗效较好.

    作者:陈凤玉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归脾汤加减治疗少女月经先期34例

    目的 观察归脾汤加减治疗少女月经先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本病34例,以归脾汤为主方加减进行辨证治疗.结果 34例中,治愈22例,好转10例,未愈2例,总有效率为94.1%.结论 以归脾汤为主方治疗少女月经先期证属心脾两虚、脾不统血型疗效显著.

    作者:韩鸿雁;陶艳玲;袁丽颖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繁盛的阿拔斯王朝与辉煌的阿拉伯古代医学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在人类文明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它在东西方文明之间以及古典文明与近代西方文明之间起到了重要的传承与交融的作用.由于伊斯兰教的推动、穆斯林的积极探索以及百年翻译运动的积淀,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在阿拔斯王朝迅速发展,并达到顶峰.阿拉伯古代医学作为阿拉伯伊斯兰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其丰硕的成果极大地丰富了世界医学的宝库,并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世纪的欧洲医学界.

    作者:刘欣路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单味中药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实验研究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病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近年来传统中药在抗AS中仍发挥着独特的优势.随着分子生物学的长足发展,研究方法中引进先进的分子生物技术,使得研究水平达到蛋白水平和基因水平,得出的实验结果更具有说服力,把开发抗AS中药推上了一个新台阶.

    作者:查显庭;卜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孙思邈癫病学术思想探析

    孙思邈是我国伟大的医药学家,对医药学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在对孙思邈学术思想的不断挖掘中,发现孙思邈对癫病的学术思想具有确定癫病病名,探究病理及其疾病预后,完整的辨证施针疗法等项贡献.

    作者:张玉泉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膝顶拔伸法配合中药治疗胸肋椎关节紊乱症

    目的 观察膝顶拔伸法配合中药治疗胸肋椎关节紊乱症. 方法将168例胸肋椎关节紊乱症患者利用膝顶拔伸法配合中药治疗,病程短1 d,长10个月.结果 治疗总有效率98.7%.结论 膝顶拔伸法配合中药治疗胸肋椎关节紊乱症临床疗效肯定.

    作者:刘仍军;陈德满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中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黏膜变薄,黏膜肌层增厚及伴有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为特征的慢性胃病,其发生多与素体虚弱、外邪入侵、饮食不节、七情过极、劳倦过度等有关.脾胃虚弱多为本病的发病基础,以脾胃虚弱、升降失常为本,热毒摄袭、肝胃郁热为标,久病入里、气血瘀滞为变,治疗应通补兼施,分型论治,合理用药,以期标本兼治,虚实共调.

    作者:刘斐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脾为后天之本的临床应用体会

    目的 论述脾在五脏生理病理及临床治疗中的重要性.方法 从藏象学说和五行学说方面论述脾在人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结合临床病案,分别论述脾与心、肝、肺、肾在生理、病理及临床辨证治疗方面的关系.结果 脾为后天之本,人的生命活动要依赖脾的运化功能,脾气健运,则气血充足,五脏安和;脾气虚衰,则五脏失养.结论 心、肝、肺、肾之病皆可与脾有关,有气虚之候,皆可通过健脾治疗,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思想,是中医生命力所在.

    作者:刘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吉林省教育厅

主办:长春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