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丽
子午流注开穴方法虽多,却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分歧,其中尤以24个闭时无穴可开为棘手.子午流注反克开穴法即142530开穴法,可以代替其他的子午流注法,且推算过程较为简单,不但填补了24个闭穴,而且开穴过程简洁,易于临床运用.
作者:陈军;李静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总结急性酒精中毒病人的救治和护理干预措施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52例急性酒精中毒病人均采用积极救治及护理干预方法治疗,并对其疗效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兴奋期18例,共济失调期25例,昏睡期9例均痊愈出院.结论 护理干预可提高病人的认知能力和控制能力,纠正其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防止酗酒伤害持续发生.
作者:路江玲 刊期: 2009年第03期
我院疼痛科自2004年1月~2007年6月采用神经阻滞配合手法治疗足跟痛50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50例,男22例,女28例,年龄36~62岁,病程1个月~2年.症状:足跟底部疼痛,走动后好转,晨起或休息后再开始走动时疼痛症状加重.查:跟骨节处压痛明显,X线示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及跟骨脂肪垫钙化,并除外骨折、关节脱位、关节炎等疾病.
作者:王保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中医对哮喘的研究,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尤其对缓解期的防治疗效显著,方法多样,且无毒副作用,较比西医的治疗有明显的优势.随着对小儿哮喘发病因素、病理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缓解期治法在继续坚持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得到了丰富的发展.但中医药防治小儿哮喘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尚需解决.
作者:李明;原晓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加味附子理中汤治疗早搏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1例早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5例.治疗组予加味附子理中汤治疗,对照组予盐酸普罗帕酮治疗,4周后观察疗效,以评估其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8.89%,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6.96%,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 (P>0.05).但在改善心悸、胸闷、乏力、纳呆、形寒肢冷等症状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加味附子理中汤治疗早搏疗效显著,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马永泽;冯俊俐;刘小渭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治疗开放性股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及注意事项.方法 应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治疗开放性股骨干骨折15例.结果 15例患者均达到了良好的骨折恢复,仅1例出现膝关节屈曲功能部分障碍,余均恢复正常生活.结论 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治疗开放性股骨干骨折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但应严格掌握适应症,方能达到良好的疗效.
作者:张飞翔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笔者采用一指禅推法配合针灸、振罐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病42例,并与单纯减肥仪治疗的32例作对照观察,疗效较好,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来自2007年5月~2009年1月辽源市中医院针灸推拿科住院及门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男10例,女32例,年龄(43.32±6.73)岁,病程(2.28±1.36)年;对照组36例,男8例,女28例,年龄(44.21±7.10)岁,病程(2.77±1.49)年,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肝功能、饮酒情况、病情轻重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王龙;周志跃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总结大豆异黄酮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的疗效.方法 在PubMed (1966-2007),Cochrane对照临床试验注册中心(Cochrane Library,Issue 3,2007),CINAHL(1982-2007)和CNKI(1970-2007)进行文章查询.结果 总共发现了168篇文章,其中12篇文章为RCT.有3篇文章报道大豆异黄酮可以改善绝经后妇女的骨密度.5篇文章发现骨密度无改变.结论 因为各研究中大豆的补充和持续时间都不相同,大豆异黄酮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的疗效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作者:王昕旭;王采 刊期: 2009年第03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期望寿命的延长以及社会老龄化现象日益严重,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老年痴呆是危害老年人健康长寿的常见病和现代社会老年人主要致死疾病之一.由于老年痴呆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性功能衰退疾病,目前治疗上尚无特效药物,因此,有效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现就老年痴呆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董福兰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中药汤剂通络合剂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的作用.方法 选取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证属风痰阻络者74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变化.结果 中药汤剂通络合剂组治疗组36例,基本治愈12例,显著进步11例,进步10例,无变化3例,基本治愈率33.3%,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38例,基本治愈5例,显著进步11例,进步10例,无变化12例,基本治愈率13.2%,总有效率68.4%.两者基本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中药汤剂通络合剂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有确切的疗效.
作者:徐姣;蔡忠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附子炮制前后有效部位对正常及心衰大鼠血流动力学的作用.方法 采用对正常及股静脉注射戊巴比妥钠对大鼠造成急性心力衰竭大鼠左心室插管,观察附子炮制前后有效部位经十二指肠给药对大鼠血流动力学影响.结果 各给药组对在体心衰大鼠血流动力学指标lvsp,±dp/dtmax,lvedp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01),DDAS对正常大鼠lvedp有显著作用(P<0.05),对心率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附子炮制前后有效部位对正常及心衰大鼠血流动力学作用趋势一致,且对心衰大鼠血流动力学作用较正常大鼠血流动力学作用显著.
作者:张志仁;张大方;李丽静;王奕琛;闫岩;付瑶 刊期: 2009年第03期
胆汁反流性胃炎为临床常见消化系统疾病.笔者用清热燥湿解毒法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78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蔡星晖;韩一龙 刊期: 2009年第03期
双黄连粉针剂是中药复方制剂,具有清热解毒、抗炎及抑制病毒等作用,适用于病毒和细菌感染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等.近年来临床应用比较普遍.但若使用不当,则会降低其疗效,甚至危及病人的生命.笔者结合临床对静脉滴注双黄连粉针剂的护理谈几点体会.
作者:龚玉洁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运用中药莱菔子烫熨腹部治疗腹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1例腹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6例采用中药莱菔子烫熨腹部,对照组35例采用维生素B1注射液100 mg行双足三里穴肌注常规治疗,3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69.44%,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率为42.86%,总有效率77.15%,两组比较(P<0.05).结论 运用中药莱菔子烫熨腹部治疗腹胀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
作者:罗雪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慢性肾小球肾炎是临床常见病,西医效果欠佳,中医采用辨证论治,单方验方,穴位注射,针灸推拿等疗法,疗效显著,但研究设计方案多不规范,无严格的诊断、纳入及排除标准,仍须深入研究.
作者:刘雄伟;冯松杰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夏膝颗粒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压和左心室指数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 50只12周龄雄性SHR随机分为5组,SHR模型组、缬沙坦组、夏膝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各10只,分别予以缬沙坦和不同剂量的夏膝颗粒灌胃,同时选取8只同周龄的雄性Wistar Kyoto大鼠(WKY)作为对照.结果 缬沙坦和夏膝颗粒各组对血压及各组大鼠左心室指数的影响,治疗前各组与WKY组比较都有较明显差异(P<0.01),治疗8周后阳性药组和夏膝高剂量组与SHR模型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夏膝高剂量组和缬沙坦组与模型组比较有较明显差异(P<0.01);夏膝高剂量组与缬沙坦组有相类似的延缓和逆转左心室肥厚的治疗作用.结论 高剂量的夏膝颗粒在发挥降压作用的同时,可延缓SHR左室肥厚的发生发展.
作者:袁丁;王峰;冯志国;黄永生 刊期: 2009年第03期
<伤寒论>以其特有的六经辨证体系对中医外感病发生、发展不同阶段的特征和规律进行了系统论述.全面分析<伤寒论>六经病症,外感邪气侵袭不同经络,表现各有不同,因此形成了以六经提纲证为代表的外感辨证思想,并且,多方面通过兼证和变证分析,提出了病机相同或相似的病证均可使用<伤寒论>各经本证所提出的方药,使得<伤寒论>理法方药拓展到了杂病的治疗范围.
作者:白玉盛;白玉宏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自拟通管助孕汤治疗输卵管不通之不孕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通管助孕汤内服加药渣外敷治疗输卵管不通之不孕症. 结果 治疗85例,妊娠66例,无效19例,临床总有效率达77.6%.结论 采用通管助孕汤内服加外敷治疗输卵管不通之不孕症有一定疗效.
作者:于冬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哮喘病古今方剂的用药配伍规律.方法 运用数据库软件处理1 310首哮喘方剂.结果 哮喘方剂具有用药品种众多、药物种类广泛的特点,常用的前几类药是止咳平喘、化痰、温里、补益、辛温解表、理气、利水渗湿、清热、收涩等;四君子汤、麻黄汤、小青龙汤、定喘汤、苏子降气汤、二陈汤等方剂作为基本方被各家广泛应用;通过古今方剂对比研究反映出用药的变迁与差异;与化痰常用的配伍有行气、清化、攻下、宣肺、温化、祛湿、消积、涌吐等.结论 方剂用药配伍规律的研究可以总结方法,指导临床.
作者:李婷;陈晓东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环磷酰胺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烷化剂类化疗药物,但由于其对机体免疫有抑制作用,临床使用时常出现骨髓抑制,出血性膀胱炎等危险情况.研究发现中药可以对抗环磷酰胺的不良反应,达到对环磷酰胺的增效减毒作用.
作者:邓波 刊期: 2009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