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通络合剂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疗效观察

徐姣;蔡忠明

关键词:缺血性, 脑卒中/中医药疗法, 通络合剂/治疗应用, 吸氧, 低分子右旋糖酐
摘要:目的 研究中药汤剂通络合剂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的作用.方法 选取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证属风痰阻络者74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变化.结果 中药汤剂通络合剂组治疗组36例,基本治愈12例,显著进步11例,进步10例,无变化3例,基本治愈率33.3%,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38例,基本治愈5例,显著进步11例,进步10例,无变化12例,基本治愈率13.2%,总有效率68.4%.两者基本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中药汤剂通络合剂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有确切的疗效.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手法复位微创穿克氏针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

    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多发骨折,早期处理不当可导致肘关节僵直,造成终生残废,骨折愈合后可发生肘内翻畸形,影响外观.自2006年1月~2008年12月,笔者在C型臂X线机监视下,采用闭合复位,经皮穿入克氏针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60例,功能恢复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栾晓梅;刘仍军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目标管理在中医院校七年制学生管理体系中的研究

    目标管理是一种应用广泛的管理方法,目前在我国高校学生管理体系中已存在目标管理的雏形.针对中医学七年制专业的特殊性,结合目标管理的一般原理,探索构建适合中医学七年制学生特点和管理进程需要的综合管理模式.

    作者:方楠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经方治疗儿科疾病验案举隅

    张仲景所创方剂,配伍严谨,用药精简,疗效显著[1],尤适合于儿科疾病的用药.笔者在临证中,深得其益,体会铭心,现撷其一二,介绍如下.

    作者:侯彧;赵伟红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衰竭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衰竭(CRF)的各种观察研究越来越多,相继开发了大量有效方药,许多经方、验方在治疗CRF中的作用也被逐步挖掘,普遍认为具有广阔前景.在用药方法上,除传统的内服外,采用灌肠、外敷、外洗、泡足、离子导入等多种途径,克服了CRF虚实夹杂,攻则恐伤正,补则恐助其邪之弊.

    作者:马美丽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中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黏膜变薄,黏膜肌层增厚及伴有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为特征的慢性胃病,其发生多与素体虚弱、外邪入侵、饮食不节、七情过极、劳倦过度等有关.脾胃虚弱多为本病的发病基础,以脾胃虚弱、升降失常为本,热毒摄袭、肝胃郁热为标,久病入里、气血瘀滞为变,治疗应通补兼施,分型论治,合理用药,以期标本兼治,虚实共调.

    作者:刘斐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肛管直肠环离断术治疗高位肛瘘39例临床总结

    目的 探讨肛管直肠环离断术治疗高位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9例6个月以上的长期高位肛瘘患者,对主管道采用一次性切断肛管直肠环的方法,沿管腔逐渐前进探寻内口,侧支管道采用或对口引流或切开.结果 治愈率100%,随访1年无1例复发及肛门失禁.结论 肛管直肠离断术治疗高位肛瘘疗效肯定.

    作者:陈瑞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468例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直肠癌是消化道恶性肿瘤,男性多于女性,病因尚不明确.近两年我科收治468例直肠癌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通过围手术期护理,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淑媛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运动性构音障碍患者的康复治疗

    目的 探讨强制性使用构音器官综合训练在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构音障碍患者的康复效力.方法 采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构音障碍分类法对24例患者进行评价,对患者的构音器官进行强制性综合训练,包括沟通欲望的培养、松弛训练、呼吸训练、正常发音训练、发音器官运动训练、动作训练、强化训练手段、音乐疗法、辅助疗法等.在初次训练、训练后第3,6周采用BDAE进行评价.结果 24例初次评价时BDAE达2级以上者4例,训练6周后达17例,24例构音器官功能检查中,肺、喉、唇、舌及下颌功能基本恢复,有轻度口角下垂9例,流涎1例,在构音检查中有8例患者在帮助下能完成短文、小诗的朗读,有3例患者在5 min会话测试中合格,有6例患者的言语速度达到80~100个字/min.结论 早期对构音器官进行正确的强制性综合训练,坚持不懈的家庭康复对脑卒中后运动性构音障碍有显著的康复效果.

    作者:王一岩;刘春霞;司惠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子午流注反克开穴法浅析

    子午流注开穴方法虽多,却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分歧,其中尤以24个闭时无穴可开为棘手.子午流注反克开穴法即142530开穴法,可以代替其他的子午流注法,且推算过程较为简单,不但填补了24个闭穴,而且开穴过程简洁,易于临床运用.

    作者:陈军;李静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大豆异黄酮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的作用

    目的 总结大豆异黄酮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的疗效.方法 在PubMed (1966-2007),Cochrane对照临床试验注册中心(Cochrane Library,Issue 3,2007),CINAHL(1982-2007)和CNKI(1970-2007)进行文章查询.结果 总共发现了168篇文章,其中12篇文章为RCT.有3篇文章报道大豆异黄酮可以改善绝经后妇女的骨密度.5篇文章发现骨密度无改变.结论 因为各研究中大豆的补充和持续时间都不相同,大豆异黄酮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的疗效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作者:王昕旭;王采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乳宝宁方治疗产后缺乳30例疗效观察

    产后乳汁分泌甚少或全无,称为缺乳,也称乳汁不行或乳汁不足.主要由于气血虚弱,乳汁化源不足;或情志失畅,肝气郁结,气滞乳络不通所致.笔者对2007年3月~10月在我院妇科门诊就诊的50例产后缺乳产妇进行了疗效跟踪,现报告如下.

    作者:丁怡;刘金星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3 083例高血压病患者不良心理因素分析

    目的 观察高血压病患者是否存在抑郁、烦躁、失眠等状态及与性别、年龄、病程或高血压分级之间是否有相关性.方法 对2007年4月~2008年4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住院的3 083例高血压患者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3 083例中,存在不良心理因素者1 573例,占51.02%,其中,高血压I级40例,II级463例,III级1 070例;男722例,女851例;病程<5年715例,≥5年且<10年283例,≥10年575例;年龄<40岁92例,≥40岁且<75岁1 239例,≥75岁242例.结论 观察3 083例高血压住院患者,有50%以上存在抑郁、烦躁、失眠等不良心理因素,以失眠为主,与年龄、病程之间没有相关性,与性别、高血压分级可能相关,出现女性多于男性的现象,高血压分级越高出现几率越高.

    作者:孙红艳;安冬青;周海荣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小儿哮喘缓解期的中医药防治

    中医对哮喘的研究,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尤其对缓解期的防治疗效显著,方法多样,且无毒副作用,较比西医的治疗有明显的优势.随着对小儿哮喘发病因素、病理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缓解期治法在继续坚持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得到了丰富的发展.但中医药防治小儿哮喘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尚需解决.

    作者:李明;原晓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CPA与APF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辨证分型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检测抗瓜氨酸合成蛋白抗体(CPA)和抗核周因子(APF)在类风湿关节炎(RA)与中医辨证分型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ELISA)检测CPA,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APF.149例RA患者按中医辨证分型分为湿热痹阻型、寒湿痹阻型、肾气虚寒型、肝肾阴虚型、瘀血痹阻型5组.结果 RA患者中湿热痹组型CPA阳性率显著高于寒湿痹阻型和肝肾阴虚型(P<0.01);湿热痹阻型APF阳性率高于瘀血痹阻型(P<0.05).结论 CPA与APF可作为RA中医临床辨证分型的参考指标.

    作者:侯云峰;于秀明;栗洪波;张秋莲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支气管哮喘的针灸治疗与护理

    支气管哮喘是气道慢性可逆性炎症引起的一种支气管反应性过度增高的疾病.自2006年10月以来,笔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针灸控制支气管哮喘32例,并配合有效护理治疗,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孟凤丽;冯卫星;赵丽萍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中医痛风与西医痛风性关节炎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中医痛风与西医痛风性关节炎的相关性.方法 从疾病的归属、受侵组织、临床表现、病因等方面的相关性进行比较,对中医痛风与现代医学痛风性关节炎的相关性进行探讨.结果 从中西医痛风疾病的归属、受侵袭组织的相关性、临床表现的相关性、病因的相关性4个方面比较,二者均具有相关性.结论 中医所言的痛风与现代医学痛风性关节炎是相关性疾病,但并非完全等同.

    作者:李彤;赵亮;张智伟;黄晶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医学英语课程建设中合作式教学的应用

    现阶段,专业英语教学在高校英语教学中显得越来越重要,医学英语教学也是如此.在分析国内专业英语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在医学英语课程建设中采用医学教师与英语教师合作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医学教师及英语教师获益,也可以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医学英语教师.

    作者:陈媛;吴长旗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0例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组免疫介导的血小板过度破坏所致的出血性疾病.以广泛皮肤黏膜及内脏出血、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血小板生存时间缩短及血小板膜糖蛋白特异性自身抗体等出现为特征[1].儿童及成年女性多见.单纯中医或西医治疗,效果均不理想.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ITP 3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薛雅娟;李晓斌;田正良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杜氏加味散偏汤治疗偏头痛102例

    杜氏加味散偏汤是全国名老中医杜雨茂教授在散偏汤基础上加减而成[1],主治因风寒、瘀或痰瘀交加为患所致之偏、正头风痛,疗效甚佳.笔者学习杜雨茂教授经验,在2005年3月~2008年12月以杜氏加味散偏汤治疗偏头痛,屡获良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林健祥;曾素娥;李永健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膝顶拔伸法配合中药治疗胸肋椎关节紊乱症

    目的 观察膝顶拔伸法配合中药治疗胸肋椎关节紊乱症. 方法将168例胸肋椎关节紊乱症患者利用膝顶拔伸法配合中药治疗,病程短1 d,长10个月.结果 治疗总有效率98.7%.结论 膝顶拔伸法配合中药治疗胸肋椎关节紊乱症临床疗效肯定.

    作者:刘仍军;陈德满 刊期: 2009年第03期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吉林省教育厅

主办:长春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