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波
目的 探讨复方红豆杉片对大鼠冠状动脉结扎所致心肌缺血模型的影响.方法 采用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复制心肌缺血模型,通过放免法检测各组动物血浆中内皮素(E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含量.结果 复方红豆杉片给药组动物心肌损伤的程度明显轻于模型组,其血浆中血管活性物质ET水平明显下降(P<0.01,P<0.05),CGRP的水平明显增高(P<0.05).结论 复方红豆杉片对动物心肌缺血所致的心肌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付春;杨建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中药汤剂通络合剂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的作用.方法 选取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证属风痰阻络者74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变化.结果 中药汤剂通络合剂组治疗组36例,基本治愈12例,显著进步11例,进步10例,无变化3例,基本治愈率33.3%,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38例,基本治愈5例,显著进步11例,进步10例,无变化12例,基本治愈率13.2%,总有效率68.4%.两者基本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中药汤剂通络合剂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有确切的疗效.
作者:徐姣;蔡忠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心悸,在中医临床中是一个病名,其中医病机认为是气虚、血虚为主,从而导致心失所养而致悸,以虚为主.而在虚的基础上可见了痰浊、痰火、水饮内停、血瘀等各种实邪内阻,随各证型而出现各种症状.在治疗上首当重视3点:一补气,二养血,三安神,再据痰、火、饮、瘀之不同随证而治;在现代医学中是一个常见症状,是一种心脏搏动增强,心搏出量增加,心律失常和心脏神经官能症而引起的一种自觉症状,可见于各种心脏疾病.选取古人治疗心悸的常见名方,进行数据分析,发现古人治悸的用药规律、治法体现,对临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郭磊 刊期: 2009年第03期
卒中是一种致残率较高,症状多样,康复困难,偏瘫侧肢体沉重、麻木不仁,常伴明显水肿,不利于患肢功能恢复.笔者自2005~2007年采用自拟行气利水方治疗卒中后患侧肢体水肿,效果显著,总结如下.
作者:季菊萍;吴雪彪 刊期: 2009年第03期
中医院校学生高分低能现象极为普遍,改革中医教育,加强其适用性,是中医教学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鉴于以往教学对于实践应用训练存在着明显不足的现象,笔者在教学环节中增设了案例教学部分,通过对二届本科学生的试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丛丽 刊期: 2009年第03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病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近年来传统中药在抗AS中仍发挥着独特的优势.随着分子生物学的长足发展,研究方法中引进先进的分子生物技术,使得研究水平达到蛋白水平和基因水平,得出的实验结果更具有说服力,把开发抗AS中药推上了一个新台阶.
作者:查显庭;卜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哮喘病古今方剂的用药配伍规律.方法 运用数据库软件处理1 310首哮喘方剂.结果 哮喘方剂具有用药品种众多、药物种类广泛的特点,常用的前几类药是止咳平喘、化痰、温里、补益、辛温解表、理气、利水渗湿、清热、收涩等;四君子汤、麻黄汤、小青龙汤、定喘汤、苏子降气汤、二陈汤等方剂作为基本方被各家广泛应用;通过古今方剂对比研究反映出用药的变迁与差异;与化痰常用的配伍有行气、清化、攻下、宣肺、温化、祛湿、消积、涌吐等.结论 方剂用药配伍规律的研究可以总结方法,指导临床.
作者:李婷;陈晓东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运用中药莱菔子烫熨腹部治疗腹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1例腹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6例采用中药莱菔子烫熨腹部,对照组35例采用维生素B1注射液100 mg行双足三里穴肌注常规治疗,3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69.44%,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率为42.86%,总有效率77.15%,两组比较(P<0.05).结论 运用中药莱菔子烫熨腹部治疗腹胀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
作者:罗雪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双黄连粉针剂是中药复方制剂,具有清热解毒、抗炎及抑制病毒等作用,适用于病毒和细菌感染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等.近年来临床应用比较普遍.但若使用不当,则会降低其疗效,甚至危及病人的生命.笔者结合临床对静脉滴注双黄连粉针剂的护理谈几点体会.
作者:龚玉洁 刊期: 2009年第03期
厌食患儿因无法口服药物而被迫停止治疗,严重影响了小儿的生长发育和智力发育,运用中医药外治法即穴位敷贴、推拿、捏脊、针灸等法治疗小儿厌食症,疗效显著.
作者:李丹;原晓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直肠癌是消化道恶性肿瘤,男性多于女性,病因尚不明确.近两年我科收治468例直肠癌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通过围手术期护理,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淑媛 刊期: 2009年第03期
高血压病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其发病与胰岛素抵抗有关.西医认为可能是通过神经系统调节,或影响细胞膜钠钾泵和钙泵活性及肾脏水钠潴留增加,或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或增加内皮素的合成与释放,增加缩血管物质对血管的敏感性及降低舒血管物质的敏感性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导致.中医认为其病机在于阴虚阳亢致风、火、痰、瘀等病理因素的产生及气血升降的失调.
作者:陈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自2002年11月以来,笔者采用克氏针加注射针头双重内固定治疗远节指骨基底背侧撕脱骨折26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梁国富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临床疗效.方法 对20例SAP病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CVVH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病人生命体征、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胆红素(STB)、血小板及APACHEⅡ评分的变化.结果 20例病人在CVVH治疗后生命体征迅速稳定,体温、心率、呼吸频率降低,平均血压上升,血清BUN、Cr水平下降,血小板计数升高,APACHEⅡ评分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STB水平在治疗后未见明显改善.结论 CVVH能降低SAP病人的炎性反应,改善器官功能水平,未见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安全有效.
作者:黎镭;李加荣;张彦峰 刊期: 2009年第03期
喘息性支气管肺炎是儿童时期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疾病,以冬春寒冷季节多发,婴幼儿发病率高,严重影响小儿健康.注射用细辛脑单体制剂,经研究证实具有抗炎、解痉、平喘、祛痰等多种功效[1],已逐渐应用于临床.我院于2008年1月~10月对42例喘息性支气管肺炎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辅以注射用细辛脑治疗,经临床观察,疗效满意.
作者:付春颖;许立春 刊期: 2009年第03期
攀岩是利用人类原始的攀爬本能,借助各种安全保护装备和攀登辅助器械,攀登峭壁、裂缝、海蚀岩以及人工制造的岩壁.该项目是从登山运动当中衍生出来的竞技体育运动.攀岩项目的特点决定运动员的上下肢的力量素质要求较高,同时很容易引起肢体局部的疲劳,尤其是手部.如何加速运动员手部疲劳的恢复已成为攀岩教练员和运动员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就攀岩项目手部疲劳的消除方法进行了总结和归纳,为指导运动员手部疲劳的恢复、提高运动成绩提供科学的依据.
作者:董亮;白雪冰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笔者自2001~2008年采用中药外敷配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40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均为门诊患者,男26例,女14例,年龄大80岁,小18岁,病程长80 d,短3 d,全部病例均为单侧患病,左侧发病24例,右侧16例.
作者:刘维君;王作顺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射干麻黄汤治疗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0例患者采用射干麻黄汤加减治疗,日1剂,水煎服,早晚各1次,4月为1疗程,4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 在30例中,痊愈8例,显效14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 结论射干麻黄汤治疗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疗效满意.
作者:张艳霞 刊期: 2009年第03期
沙眼是我国偏远地区和农村的常见致盲眼病之一,笔者在基层眼科工作多年,应用液氮冷冻治疗沙眼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沙眼患者50例,Ⅰ期26例,Ⅱ期24例,均为双眼;病程长者14年,短者7个月;年龄小者9岁,大者57岁.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20例.两组性别、年龄、病情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作者:蔡丽华;魏丽娟 刊期: 2009年第03期
自1979 年Kung等成功制备了抗人T 淋巴细胞并应用于基础和临床免疫学研究以来,T 淋巴细胞亚群的研究日渐广泛和深入,并且已经成为评价人体免疫功能的重要方法.本文应用国产单克隆抗体对小细胞肺癌病人化疗前后外周血T 淋巴细胞亚群进行了动态检测,以探讨其动态观察特点.
作者:郭夯 刊期: 2009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