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明辉;吕丽娟;贡济宇;赵伟
目的:改善复方消瘀胶囊提取物吸湿性较大、流动性较差、难以加工成型的不足.方法:以吸湿率、休止角、临界相对湿度等数据为考察指标.结果:以混合辅料(微晶纤维素、乳糖等量)与主药配比为1∶5为宜,生产车间及储存环境的相对湿度低于65%.结论:为实际大生产及储存环境控制提供了依据.
作者:王凯;邱智东;董金香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通过观察祛痹通络膏对佐剂关节炎(AA)大鼠血清IL-2、CRP的影响,以探索祛痹通络膏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作用机理.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扶他林乳胶剂组和祛痹通络膏4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将弗氏完全佐剂分别注射于各组大鼠右后足趾皮内造成佐剂关节炎模型,于致炎后第8d开始给药,每日2次,连续16d后处死大鼠,采集标本测定实验指标.结果:祛痹通络膏和扶他林乳胶剂均可使左剂关节炎大鼠血清IL-2及CRP水平下降.结论:祛痹通络膏对大鼠佐剂关节炎具有治疗作用.
作者:李景辉;夏楠;詹杰;莫成荣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硅胶薄层层析中展开剂构成与不同极性成分Rf值的关系的规律.方法:对飞蓬(Erigeron acer L.)进行化学成分研究.结果:在硅胶G薄层层析中若使用由两种溶剂组成的展开系统,则这两种溶剂的极性越接近,斑点越分散.结论:硅胶薄层层析展开剂构成的变化对不同极性成分Rf值有影响.
作者:刘琬晖;严铭铭;赵大庆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瘘术在眼科的应用.方法:对24例(26眼)慢性泪囊炎行鼻窦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造瘘术.结果:23眼1次治愈,3眼好转.结论: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瘘术在眼科应用,治疗慢性泪囊炎疗效肯定.
作者:郑艳霞;魏宝丰;徐树岭 刊期: 2007年第03期
通过对黑城出土的医学残片进行考证研究,推断其为元代一位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人抄录的《伤寒论》中的方剂.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早在七百多年以前,黑城地区的医学研究已经有了相当大的进展.
作者:崔为;王姝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期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用止嗽散合三拗汤加减,对照组10例予镇咳药和组胺H1受体阻滞剂治疗,7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差异显著.结论:止嗽散合三拗汤加减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期咳嗽作用明显.
作者:梁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降压Ⅰ号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压和左室肥厚的影响.方法:50只SHR随机分为降压Ⅰ号高、中、低剂量组,空白组和卡托普利对照组,每组10只.分别测量实验前后各组大鼠的血压值,及测定实验前后左室重量指数(LVMI).结果:各治疗组均有降低SHR血压的作用.高剂量组及卡托普利组均有不同程度的逆转左室肥厚的作用.结论:降压Ⅰ号对SHR有降压及逆转左室肥厚的作用.
作者:潘英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双六丸改善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80例,按自愿接受治疗而分为双六丸治疗组45例,帕罗西汀对照组35例.观察8、12、16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情况.结果:两组疗效相似.结论:双六丸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疗效肯定.
作者:陈群雄;周穗文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张某,男,50岁,身体瘦弱,营养差.因颈背部疼痛到某个体诊所就诊.个体医生在其背部自上而下针刺6针,出针后又在针刺部分穴位拔火罐,约10min.第2d清晨,患者感觉胸闷,呼吸困难,气短,嘴唇发绀,即送医院.入院体检:左侧肋间隙饱满,胸式呼吸运动减弱,气管向右侧轻度移位,左侧语颤音减低,叩诊实音,左肺呼吸音弱.X线报告:左侧液气胸,左肺压缩50%,左侧胸腔抽出1500ml血性液体.
作者:刘连莹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刘希家教授认为高位脓肿及高位肛瘘,由于其脓腔或瘘道位置较深,内口不清,常给手术带来不便,术后易复发.他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外科微发创手术理念,发明了准备处理内口、充分暴露瘘道及脓腔、灵活应用挂线、选择适宜切口等新的手术方法,验之临床,疗效颇佳.
作者:张威;刘希家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70例给予西药抗过敏及对症治疗,治疗组7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清热解毒、健脾利湿、凉血祛风中药口服兼外用.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疗程短,无毒副作用.
作者:韩冬雪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是中医治疗的两个法则,而同证异治的提法却很少见,在古籍当中也未见明确记载,但是无论是从理论的角度还是临床的角度,同证异治都是客观存在的,也应是中医治疗的法则之一.
作者:鲁法庭;严石林;汤朝晖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文蛤膏外敷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疗效.方法:68例患者应用身痛逐瘀汤合二妙散为基础方加减内服,文蛤膏外敷,7次为1疗程.结果:总有效率为97.5%.结论:采用中药内服、外敷治疗本病疗效显著.
作者:鞠洋;王云;邬波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以多糖提取量为考察指标,改进灵芝提取工艺.方法:选择煎煮液PH值、首次煎煮时间、煎煮时间比、加液量4个因素,每个因素取3水平.结果:方差分析结果表明A3B2C2D1为佳提取工艺,即煎煮液PH值为11,首次煎煮时间为120min,煎煮时间比为3.0∶2.0∶0.5,加液量为8倍.结论:首次煎煮时间影响大,煎煮时间和加液量也具有显著性影响,煎煮液PH值影响小.
作者:马明辉;吕丽娟;贡济宇;赵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建立三磷酸胞苷二钠注射液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结果:此法可使三磷酸胞苷二钠与二磷酸胞苷二钠、一磷酸胞苷二钠得到非常好的分离.结论:本法适用于本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王秋香;季宏伟;张彦彤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筛选盐制杜仲的佳炮制工艺.方法: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盐制杜仲中总苯丙酸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盐制杜仲的炮制工艺进行优选.结果:浸盐量为1%,120℃下烘4h为佳炮制工艺.结论:盐制杜仲炮制参数有实际应用意义.
作者:张英;张卫强;王淑敏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急性视网膜坏死(ARN)的中西医结合有效疗法.方法:对5例(5只眼)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结果:随访6~12个月,5例患者视力均有提高,眼底情况稳定.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ARN疗效肯定.
作者:刘雪松;魏丽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比较电针与帕罗西汀治疗焦虑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03例随机分为帕罗西汀组(52例)和电针合用帕罗西汀组(51例),疗程为8周.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2、4、8周末予HAMA,CGI,TESS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电针合用帕罗西汀组显效率76.5%,帕罗西汀组71.2%,两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两种方法治疗焦虑症疗效相当,合用起效快,不良反应少.
作者:罗仁浩;黄学军;张小丽;刘月婵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徐某,男,57岁,因左睾丸胀痛1年,加重、迅速增大并双侧腰痛20d而入院.患者1年前自觉左侧睾丸胀痛,曾持续性发作,无发热及腰腹痛,无尿频尿痛及肉眼血尿,入院前20d自觉左侧阴囊疼痛加重,增大比较明显,并无诱因出现左上腹隐痛,双腰部不适,于当地医院行CT检查提示双肾上腺占位后收入我院.病程中食欲下降明显,无心悸气短,大便正常,半年来体重减轻10kg.既往20年前患甲亢经治疗后痊愈.半个月前发现诊断为房颤.
作者:王伟;于广海;任宇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钢针撬拔复位外固定器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本组42例各型胫骨平台骨折,均采用钢针撬拔,小腿外固定器固定.结果:能有效恢复关节面的平整,断端稳定可靠,总有效率为100%.结论:本疗法为半个入有限手术,较传统手法复位、牵引或切开复位骨固定有一定的优越性.
作者:陈大光 刊期: 200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