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髋臼成形截骨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

杨述华;刘国辉;李进;许伟华;杨操

关键词:髋臼发育不良, 髋臼成形术, 成年人
摘要:目的探讨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的新方法.方法沿髋臼上缘截骨,截骨后将骨瓣尽量向下翻转以加大髋臼对股骨头的包容.截骨间隙采用髂骨植骨填充并用克氏针固定.结果 18例平均随访3.5年,根据Gordon标准评定疗效,优9例,良7例,中2例.结论该方法是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的有效方法.
临床骨科杂志相关文献
  • 痉挛性脑瘫内翻足畸形分型与手术改进

    目的分析根据不同临床分型选择手术方法治疗痉挛性脑瘫马蹄内翻足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肌痉挛程度、有无骨畸形等分4型.Ⅰ型A术式33例62足;Ⅱ型B术式24例40足;Ⅲ型C术式31例55足;Ⅳ型D术式19例25足.结果平均随访5.6年,按改良Kling标准评定疗效.优32例46足,良40例71足,中6例11足,差5例10足.优良率为86.7%.结论痉挛性脑瘫马蹄内翻足畸形应根据肌痉挛特点分型选择手术方式,以提高疗效,减少复发.

    作者:赵滨;陈艺新;陈克洲;彭少英;贾湘谦;肖杰;王兰;张汇林;栾波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节段性不稳的治疗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节段性不稳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行两侧扩大开窗摘除椎间盘,并作椎体间植骨融合.结果植骨块2~4个月愈合,手术优良率87.5%.结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节段性不稳时,应把恢复该节段的稳定作为重点,摘除椎间盘后行椎体间植骨融合.

    作者:王培刚;陈福扬;庞施义;朱冬承;赵楷生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四肢软组织肉瘤2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四肢软组织肉瘤疗效与肿瘤分期、手术方法的关系.方法对26例不同病期四肢软组织肉瘤患者行局部广泛切除(18例)和截肢(8例)术.结果 18例局部广泛切除术中,Ⅰ期14例,其中11例术后存活5~19年无复发转移,3例局部复发;Ⅲ期、Ⅳa期4例术后均发生局部复发转移.8例截肢术中,3例术后1年6个月肺转移死亡,5例术后存活4~18年无复发转移.结论Ⅰ期肉瘤局部广泛切除术后疗效较好,Ⅲ期、Ⅳa期局部广泛切除术后疗效不佳,宜作一期手术截肢.手术切除应彻底,术后可辅以放疗.

    作者:梁承伟;杨兴春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腰椎后缘断裂症14例分析

    腰椎椎体后缘断裂突入椎管,压迫、刺激神经根或硬脊膜,会出现类似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腰腿痛症状.由于CT的普及应用,该症已渐为临床认识.1989年10月~1999年2月我们收治14例此类患者,分析如下.

    作者:杨友全;邹宁;王富平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头颈开窗带缝匠肌髂骨瓣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1994年以来,我们采用股骨头颈部开窗、死骨刮除、带缝匠肌髂骨瓣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33例44髋.随访1~5年,疗效较好.

    作者:王光忠;王少珠;高明忠;王建堂;刘德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冲洗疗法

    目的观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冲洗疗法的疗效.方法采用冲洗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86例97个关节.结果优21例,良42例,中16例,差7例,优良率为73.6%.结论关节冲洗是一种姑息措施,可解除症状,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史宝明;袁培义;郭钧;荆鑫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足部骨筋膜室综合征

    目的研究足部骨筋膜室综合征诊断与手术治疗的特点.方法对11例患者一经诊断立即切开减压,并根据不同的间室采取相应的手术途径.结果 1例截趾,1例患足偶发疼痛,1例乏力并轻度肿胀,8例恢复良好.结论足部骨筋膜室综合征要早期诊断,及时减压,才能恢复良好的功能.

    作者:侯平;陈立强;罗运贵;冯应树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张力限制架治疗髌腱断裂

    髌腱断裂的修补以往多采用抽出钢丝缝合法、髌韧带折叠的环形钢丝缝合法及其他改良缝合法,手术较复杂,且术后均需长腿石膏加以保护[1],易引起膝关节僵直,拆除石膏后锻炼,因髌腱承受张力大,容易再断裂.我们采用自制的张力限制架治疗髌腱断裂8例,获得满意疗效.

    作者:余桦;马自雄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脊髓型颈椎病的研究进展

    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是颈椎退行性变常见的一类疾患,以椎间盘退变为病理基础,通过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引起相邻椎节椎体后缘骨赘的形成,对脊髓及其附属结构、血管产生压迫,导致不同程度的脊髓功能障碍,是严重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的颈椎疾患之一.

    作者:贾连顺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人干腓骨上胫腓关节坡度测量

    目的探讨人类上胫腓关节坡度对关节本身的稳定性是否有影响.方法采用两种方法分别对109根干腓骨的上胫腓关节坡度进行测量.结果腓骨干纵轴与关节面的夹角(∠A)为59.93°±9.29°,左右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25).该角度越大,坡度越平坦;角度越小,坡度越陡直.关节面与水平线的夹角(∠B)为30.25°±9.32°,左右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25).该角度越大,坡度越陡直;角度越小,坡度则越平坦.两种方法测量结果之间呈负相关(r=-0.396 2,t=4.47,P<0.001).结论测量上胫腓关节坡度可了解国人上胫腓关节解剖结构和类型,估价上胫腓关节的稳定性,对上胫腓关节不稳(半脱位)的诊断具有参考价值.

    作者:陈新刚;朱建民;方浩;陈光忠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28例临床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适应证、手术方法、疗效及并发症.方法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28例,30髋.结果 Harris评分,术前平均44分,术后平均93分,优良率94%.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髋部疾患的有效方法.

    作者:郝鹏;陈德武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急性化脓性髋关节炎压力测定及病理检查

    目的探讨急性化脓性髋关节炎的病理过程及其外科治疗.方法选择急性血源性化脓性髋关节炎19例22髋,作关节腔、股骨头颈压力测定和股骨头、颈骨髓涂片及病理检查,并行髋关节切开减压及股骨头颈钻孔减压引流.结果急性血源性化脓性髋关节炎的关节腔压力明显增高,平均为5.43 kPa,股骨头颈压力高于2.94 kPa为13髋.股骨头颈骨髓涂片18例查见脓球,病理可见头颈骨质有不同程度的炎变.治疗结果优10髋,良6髋,差6髋.结论急性血源性化脓性髋关节炎是包括整个髋关节的化脓性改变,即股骨头颈骨髓炎、滑膜及关节囊的炎症.应早期行关节切开减压及股骨头颈钻孔减压引流.

    作者:康建平;侯宗亮;何川;钟德君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

    我院1995~1999年采用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52例,其中45例随访6个月~4年,疗效满意.

    作者:张建民;谢惠缄;谢晞衷;陆炳刚;郭宗浩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MRI诊断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所致椎体缺血性坏死

    目的评价MRI诊断骨质疏松性骨折所致椎体缺血性坏死的价值.方法分析7例骨质疏松性骨折椎体缺血性坏死的MRI表现.结果矢状位MRI显示水平方向的带状区, T1加权像为低信号, T2加权像为高信号, 周围有低信号区包绕.结论 MRI检查可作为骨质疏松性骨折椎体缺血性坏死可靠的诊断依据.

    作者:戴力扬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距骨骨折脱位79例分析

    目的探讨距骨骨折脱位的部位、移位程度与距骨无菌性坏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距骨骨折脱位79例,其中Howkin Ⅰ型19例,Ⅱ型32例,Ⅲ型22例,Ⅳ型6例.行手法复位外固定或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结果 79例中,共发生距骨无菌性坏死27例,根据Howkin评分标准,除5例并发创伤性关节炎外,踝关节功能恢复均较满意.结论距骨骨折脱位后移位越严重坏死率越高;在取得良好复位后即使发生距骨坏死,踝关节功能恢复也相当满意.

    作者:郭春仙;李国山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后内侧软组织松解并Bridle手术治疗小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目的探讨后内侧软组织松解并Bridle手术治疗小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疗效.方法行后内侧软组织松解和跟腱延长,同时行胫骨前肌、胫骨后肌和腓骨长肌3腱编织缝合.结果随访6~18个月,优9足,良12足,患者都恢复了跖行足,近期矫形效果满意.结论对6.5~12岁严重畸形的儿童,在彻底软组织松解矫正畸形的同时,选择发育良好的肌肉及肌腱移位,以建立有效的肌力平衡,仍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张家杰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集束螺纹针治疗高危股骨转子间骨折

    自1996年以来,笔者采用经皮穿刺、4根螺纹针内固定治疗70岁以上高危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曾博龙;余斌;赵昌霞;朱立新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合并移行椎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定位体会

    1992~1997年我院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16例,其中有腰骶部移行椎者35例,这类患者手术时常发生椎间隙定位困难或错误,影响手术结果.作者根据X线片,结合术中解剖,无一例发生定位错误.

    作者:陈勇;王东超;单玉良;陈建华;回金焕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腰椎间盘突出再手术36例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原因.方法对3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的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再手术原因主要为术前漏诊及术前定位错误、椎间盘切除不彻底、对神经根管狭窄认识不足、不注意瘢痕粘连的预防、椎间盘感染及血肿等.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前诊断及定位需准确,髓核切除要干净,并松解神经根,必要时扩大神经根管.

    作者:陈友明;杨浩;龙朝仪;区国集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手术致神经损伤8例

    1980~1997年我科共收治手术致神经损伤患者8例,报道如下.1 病例资料8例中,男女各4例,年龄16~52岁.病程4 h~40天.腓总神经损伤3例,1例为行腘窝囊肿切除术时不慎将腓总神经贯穿缝扎,有1.5 cm瘢痕粘连压迫段,拆除缝线,松解瘢痕粘连,见神经局部苍白肿胀,纵行切开神经外膜,松解各神经束,未见神经束有横断损伤;另2例为石膏压迫.

    作者:王殿臣;焦建宝;王林;徐丽 刊期: 2000年第01期

临床骨科杂志

临床骨科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安徽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