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书华;李梅生
目的:观针对Hunt综合征病例急性期的中西医联合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1年3月~2012年12月我科收治的早期Hunt综合征病例给予中西医药物常规治疗,同时应用针灸患侧面部,疱疹局部红外线照射。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及肌电图损害情况。结果12例Hunt综合征全部有效,治愈7例,好转5例。结论在Hunt综合征急性期联合针灸及红外照射理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缩短面瘫病程。
作者:刘石;刘鹏;董亦晗;徐晖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慢性鼻-鼻窦炎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目前治疗鼻-鼻窦炎主要以手术为主。但是手术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术后术腔的恢复仍然很重要。如何缩短术后术腔上皮化时间,加快创面愈合,防止术腔粘连及息肉复发成为目前治疗鼻窦炎的热点问题。鼻窦炎术后西医多着重于局部对症治疗处理,中医从整体和局部兼顾综合来进行治疗。目前很多学者运用中医中药辨证治疗鼻-鼻窦炎术后,试图从根本上解决术后问题,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且有效提高了治愈率。笔者根据近10年来的临床报道,拟通过本文总结中医干预治疗鼻-鼻窦炎术后的疗效,探讨其理论基础。结合自己的经验对各治法的优势与不足进行客观的评价。
作者:李秀娜(综述);肖丽莎(综述);傅黎(综述);贾德蓉(审校)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了解内耳畸形耳蜗植入患者术中及术后容易出现的异常情况,藉此提出预见性护理措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5月~2012年7月在安医大一附院耳鼻咽喉科实行的合并有内耳结构异常的117例耳蜗植入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大前庭水管综合征72例;共同腔畸形7例;Mondini畸形23例;其它内耳畸形15例,所有患者进行了详细的术前评估和围手术期预见性护理。结果术中出现井喷19例,搏动性淋巴渗出27例,全部完成电极植入;术后出现眩晕17例,无脑脊液漏、颅内感染、面瘫及跌倒等意外发生。所有病例好转出现,术后X线检查无植入体移位,开机顺利。结论内耳有畸形的患者,手术风险高,经过详细的术前评估,对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异常状况采取预见性防范措施,能确保手术成功和术后安全。
作者:张标新;虞银香;邱建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评价中药散剂碧雪散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轻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阳性药对照,平行组设计的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复发性口腔溃疡(轻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用碧雪散,对照组30例用锡类散,两组均用吹喉法,7天为一疗程。于一个疗程结束后评价两组疗效,对比分析两组差异。结果一个疗程结束后,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口腔黏膜疼痛、溃疡大小、溃疡个数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碧雪散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轻型)有较好的近期疗效,它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尤其在减轻口腔黏膜疼痛、减小溃疡面积、促进溃疡愈合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作者:王慈;王丽华;郭裕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黄氏祛腐散联合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疱疹性口炎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疱疹性口炎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黄氏祛腐散联合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两组均以5天为1疗程。结果治疗5d后治疗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疗程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氏祛腐散联合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疱疹性口炎疗程短、见效快、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含牙囊肿又称滤泡囊肿,是指环绕着未萌出牙或额外牙的牙冠,且附着于牙颈部的囊肿,属于牙源性囊肿。一般多发生于下颌骨,占含牙囊肿的75.0%以上,发生在上颌骨者很少,特别是发生在上颌窦者更少[1],笔者在工作中曾遇见2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国坤;沈平然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鼻睫神经痛的临床特征,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对28例患者应用鼻内镜、CT进行检查,根据不同的病因在鼻内镜下处理鼻腔解剖异常。结果手术后随访一年以上,治愈27例(96.43%),好转1例(3.57%)。结论鼻内镜和CT检查可提高鼻睫神经痛的诊断,鼻内镜下微波热凝中鼻甲联合中鼻甲外折钩突切除治疗鼻睫神经痛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作者:陈宝军;马秀梅;方平;张振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作者:《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鼻用激素对OSAHS患者治疗前后nCPAP压力值的影响。方法31例经PSG诊断为中重度OSAHS的患者,应用鼻用激素治疗14天,并在鼻用激素治疗前后连续2个夜晚使用nCPAP,比较分析鼻用激素治疗前后nCPAP的90%有效使用压力值。结果所有患者使用nCPAPs的90%有效压力值,由治疗前的平均9.710±2.7073cmH2O降至治疗后的8.519±2.5184cmH2O(P=0.000)。结论鼻用激素能够降低OSAHS患者使用nCPAP的有效压力值,有望提高患者对nCPAP治疗的依从性。
作者:乔静;赵莹莹;曹绪峰;孙书臣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是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以冬春季节多发,本病是耳鼻喉科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较高,尤其在儿童患者,对其听力、言语、学习、生理发育有较大的影响,成为疑难病症。现将有关分泌性中耳炎中医药认识及治疗综述如下。
作者:张新鸽(综述);严道南(审校)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扁桃体切除术后出血的发生因素及其预防和治疗。方法对本科2005~2012年间扁桃体切除术后并发出血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13例中,出血26例,出血率2.56%。成人组出血率高于儿童组,其差异具有极显著意义(P<0.01)。原发性出血22例,继发性出血4例;男17例(17/607),女9例(9/406);局麻剥离法21例(21/470),局麻挤切法5例(5/543);小量出血17例,中量出血6例,大量出血3例。出血患者均治愈。结论扁桃体术后出血与患者自身因素、技术操作因素及术后护理等因素有关,强调在于预防。一旦发生,宜视出血的部位、范围、性质及出血量的大小和局部有无感染等因素而采取不同的止血方法,在止血的同时,需注意纠正水和电解质平衡及止血、抗炎治疗。
作者:钱锋;鲁会玲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焦虑、抑郁等情绪异常与声带息肉发病的关系。方法40例声带息肉患者为实验组,40例无嗓音病史患者为对照组,均采用医用焦虑抑郁量表评估患者心理状况,比较分析其组间差异。结果在实验组患者,HADS-D分平均(6.35±3.90),>7分者15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22);HADS-A分平均(4.20±2.39),>7分者14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6)。结论抑郁、焦虑状态与声带息肉的发生可能存在相关性。
作者:赵春丽;张道行;李革临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对血栓通联合长春西汀治疗突发性聋的疗效进行临床观察。方法92例(114耳)突发性聋患者按就诊顺序分成实验组50例(59耳)和对照组42例(55耳)。实验组血栓通联合长春西汀治疗,对照组用复方丹参治疗;两组均常规行激素、能量合剂、高压氧、B族维生素治疗。两组在治疗前和治疗后4d开始每3d用纯音电测听测试患者听力。结果经治疗后,实验组50例(59耳)中痊愈23例(27耳),显效16例(18耳),有效6例(7耳),无效5例(7耳),治愈率为45.8%,对照组42例(55耳)中痊愈9例(12耳),显效8例(13耳),有效15例(15耳),无效10例(15耳),治愈率为21.8%,两组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栓通联合长春西汀治疗突发性聋能显著提高疗效。
作者:张潜英;岳显;韦军;黄坚;唐正其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比较观察“鼻敏爽”与姜黄素治疗豚鼠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差异。方法雄性豚鼠80只,卵清蛋白法制备变应性鼻炎模型,随机分为模型、强的松、姜黄素低中高剂量、鼻敏爽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另取10只豚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共计9组。分别应用“鼻敏爽”和姜黄素灌胃治疗,观察其行为学改变;检测豚鼠鼻黏膜以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病理改变,血清组胺、IFN-γ、IL-2、IL-4及IL-5含量,比较分析组间差异。结果治疗2周后,强的松组和鼻敏爽高剂量组症状明显减轻,鼻黏膜炎症病变改善,血清组胺、IL-4及IL-5含量明显降低,IFN-γ及IL-2含量有所增高;姜黄素低、中、高剂量组及鼻敏爽低、中剂量组症状改善不明显,鼻黏膜炎症病变好转不明显,血清组胺、IFN-γ、IL-2、IL-4及IL-5含量与模型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强的松组和高剂量鼻敏爽治疗豚鼠变应性鼻炎有效,二者疗效相当,提示中药复方比单味药或单体更具有疗效优势。
作者:吴敏曼;郭兆刚;周家璇;黄春江;秦琼;施志强 刊期: 2013年第06期
难治性鼻窦炎(refractory rhinosinusitis)[1]目前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比较公认的理解是:严格遵守鼻窦炎的CPOS指引,进行科学、严格、正规的治疗,经过正规的规范的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手术后经过系统科学规范的系统治疗,仍然疗效不佳的患者。
作者:魏林江(综述);李群真(综述);刘让(审校) 刊期: 2013年第06期
作者:《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治疗成人亚急性性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以及在转归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经鼓膜穿刺治疗的成人亚急性OME患者60例,比较激素治疗组,即糖皮质激素治疗+术后口服糖皮质激素组(实验组)与仅鼓室内非激素药物治疗(对照组)的治疗效果;使用ELISA法检测和比较2组患者中耳积液与外周血浆的表达水平的变化,手术前后外周血浆中TNF-α、IL-10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激素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非激素治疗组(P﹤0.05),复发率明显低于非激素治疗组(P﹤0.05);TNF-α、IL-10在中耳积液中的含量显著高于外周血浆中含量(P﹤0.05),激素组患者术后3天、10天血清中的TNF-α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而IL-10含量术后3天较非激素组显著升高(P﹤0.05),而术后10天显著下降(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是治疗成人亚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有效手段,可能通过提高血浆中的IL-10来抑制TNF-α的释放来达到抑制炎症的作用。
作者:李智;李阳;王宇娟;贾艳萍;许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声信息结合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气血瘀阻型耳胀耳闭的疗效。方法在临床常规治疗方法基础上增服中药通窍活血汤加减,并在此基础上增加声信息治疗分组对照,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增加声信息治疗组总有效率88.76%,对照组总有效率76.4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气血瘀阻型耳胀耳闭疗效较好,增加声信息治疗疗效进一步提高。
作者:张群芬;毕保洪;韩东颖;谷淑红;闫锡联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总结血小板无力症伴鼻出血患儿的临床特征和诊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10年以鼻出血首诊的3例血小板无力症患者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其临床特征与诊疗方法。结果例1为双侧弥漫性鼻腔出血且有家族史,例2无明显诱因顽固性鼻出血,例3鼻出血量与创伤程度不相符。表现红细胞及血红蛋白下降,ADP诱导试验血小板聚集率降低或无反应,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检测值明显偏低。经鼻腔填塞和输注新鲜血小板后,鼻出血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鼻出血可以是血小板无力症的主要首发症状,实验室检查可以确诊,重组人凝血因子VIIa是治疗本病的新方法。
作者:乔宇光;许为青;孙敬武;汪银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光阴荏苒,在收获的金秋季节,我们迎来了《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创刊20周年。1987年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专业委员会建立后,北京友谊医院杨和钧教授深感学会迫切需要建立一本自己的学会期刊,为广大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同道提供一个学术交流与展示的平台,该想法和远在安庆的唐有法教授一拍即合,两位教授立即开始团结国内广大耳鼻咽喉科及部分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的同道开始了艰难的创刊之路,几经奔波协调,费尽周折,终于在1993年11月成功创办了《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当时虽然是内部发行刊物,但毕竟作为学会的独立学术刊物,为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医护及研究人员提供了一个自己的学术交流和展示平台。经过3年的发展建设和力量积蓄,两位教授己不满足于杂志仅内部发行的现状,在得到多方支持和各位编委的共同努力下,1996年杂志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为公开发行刊物,开始在国内外公开发行,一本崭新的耳鼻咽喉科领域学术期刊展现在全国同道面前。当时的杂志虽稍显稚嫩与青涩,但编审人员肩负着广大作者、读者的期望,在各位专家帮助下,勤勉工作,踌躇满志,坚定前行,创刊20年来共召开全国性学术会议16次,编委已换届6次。十年磨剑,2003年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评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科技核心期刊),表明杂志的学术质量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近10年来,杂志在唐有法主编带领下,更加注重科学道德建设,坚持开拓创新,促进学术交流,服务科研转化,注重编者队伍和作者队伍建设,已经发展成为国内耳鼻咽喉科领域的重要学术刊物之一,为我国的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作者:马有祥;丁秀勇 刊期: 201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