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桂才
慢性咽炎是临床常见多发病,由于生活习惯、环境等因素,发病率有所升高.因其病程长、症状顽固、缠绵难愈,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我院应用综合疗法治疗顽固性慢性咽炎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现柱;王荣泰 刊期: 2012年第01期
外耳道冲洗是耳科治疗常用的方法,能冲出外耳道异物和已软化的耵聍栓塞.在工作中发现许多患者的外耳道较深呈弯曲,普通的注射器针头不能很好的与外耳道壁衔接,如用其它的冲洗管,既硬又不理想,现改进使用一种质软既轻,又能很好接近外耳道壁的软管,采用一次性输液器的针头硅胶软管,效果好,方法简单实用.
作者:胡伟;李雪琴;曹梦远;水思淇 刊期: 2012年第01期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由于其发病率、死亡率逐渐增高,而引起多学科医生的重视.其主要的治疗方式是外科手术治疗,而保留悬雍垂的腭咽成形术是治疗以腭咽平面为主要阻塞部位的OSAHS患者的主要术式[1].但其术中及术后有较多并发症,且风险大而引起人们的重视.我科自2008年1月~2010年5月共行悬雍垂腭咽成形术245例,现将并发症及预防措施总结如下.
作者:华玮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耳蜗外电刺激探讨正常听力与致聋家猫耳蜗EABR检测效果的差异性.方法 选取听力正常家猫,行蜗外EABR检测,刺激电极置于圆窗龛6点和12点方向,分别记录EABR;联合应用卡那霉素和利尿酸钠制备重度耳聋实验动物模型,行蜗外圆窗龛6点方向的EABR检测,比较不同耳蜗外位点及致聋前后EABR的差异.结果 圆窗龛6点方向时EABR阈值为529+27μA,Ⅲ波及Ⅳ波潜伏期为2.16+0.12ms,2.91+0.14ms,12点方向时阈值为545+44μA,Ⅲ波及Ⅳ波潜伏期为2.18±0.13ms,2.93±0.10ms,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致聋前EABR阈值为525+23μA,Ⅲ波及Ⅳ波潜伏期为2.16±0.11ms,2.89±0.14ms,致聋后EABR阈值为558+37μA,Ⅲ波及Ⅳ波潜伏期为2.17±0.09ms,2.91±0.12ms,致聋前后阈值及波潜伏期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刺激电极位点位于圆窗龛6点和12点方向时,EABR阈值及Ⅲ、Ⅳ波潜伏期无统计学差异,但6点方向时波形更容易引出;聋耳EABR波形形态与正常耳EABR形态相似,致聋前与致聋后EABR阈值、Ⅲ波及Ⅳ波潜伏期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
作者:韩曙光;王伟伟;王林娥;张道行 刊期: 2012年第01期
慢性鼻窦炎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以鼻塞、流脓涕、嗅觉障碍、头痛等为主要症状,常因反复发作或久治不愈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经鼻内镜鼻窦手术是其有效治疗手段之一,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但仍有诸多因素可影响其疗效,据报道[1]仍有约2.5%~24%的患者需再次手术.究其原因,鼻窦炎术后虽已纠正了鼻腔解剖结构的异常,但鼻腔、鼻窦黏膜炎症尚存在,因而有学者[2]提出慢性鼻窦炎的治愈标准应是黏膜炎症的彻底消除,这是目前治疗的一个难点和热点.许庚等[3]观察术腔创面愈合过程大致经历3个阶段,即术腔清洁、黏膜竞争转归及黏膜上皮化完成阶段.术后综合治疗能直接影响手术效果,在术后综合治疗中,许多学者在寻求有效、理想的治疗措施以促进创面上皮化,并已取得很好的疗效.
作者:彭清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尖吻蝮蛇血凝酶(苏灵)在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手术中控制创面渗血的疗效.方法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1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70例)和对照组(70例),均在强化局麻下手术.治疗组术前30分钟肌肉注射尖吻蝮蛇血凝酶1U,对照组则按常规术前处理.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持续时间.结果 治疗组术中出血量50~310 ml,平均126.45+10.21 ml;对照组术中出血量80~400 ml,平均210.32+14.5 4ml.治疗组术中平均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平均手术时间也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苏灵对于术野出血具有良好的止血效果,能明显减少鼻内镜手术中的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孔勇刚;王燕;陶泽璋;屈季宁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鼻中隔成形术对鼻气道阻力的影响. 方法 应用主动性前鼻测压法,测定51例鼻中隔偏曲患者,行鼻中隔成形术前后鼻气道阻力和主观鼻开放感觉评分情况.结果 51例患者术前鼻气道阻力是(0.666±0.21)KPa/(s·L);术后3个月为(0.302±0.16)KPa/(s·L),12个月为(0.397+0.24)KPa/(s.L);术后3个月和12个月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术前主观鼻开放感觉评分为7.5±1.5,术后3个月为2.0+2.0,10个月为3.0+2.5,术后3个月和12个月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 结论 鼻中隔成形术可显著性地降低患者的鼻气道阻力,同时可明显地改善患者的主观鼻开放感觉.
作者:顾东升;李佩忠;陈志亮 刊期: 2012年第01期
随着喉显微外科技术的迅速发展,喉显微器械的不断更新,病理学诊断技术的明显提高,喉癌前病变的诊断和治疗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尽管近年来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喉疾患者从癌前病变发展到恶性肿瘤.能够早期发现癌前病变,早期诊断和治疗癌前病变是阻止其进一步癌变的关键[1].20世纪80年代以来,癌前病变的研究已逐渐成为癌症研究的重点.喉癌占所有恶性肿瘤的1% ~2%.生存的患者取决于疾病的发展时期.
作者:袁树金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鼻渊汤鼻腔冲洗配合西医疗法治疗肺脾气虚型儿童慢性鼻-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肺脾气虚型慢性鼻-鼻窦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鼻渊汤鼻腔冲洗,对照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生理盐水鼻腔冲洗,疗程均为4周.分别在治疗前、治疗4周及治疗后12周,采用视觉模拟量表评估其症状,鼻内镜观察评估鼻腔病变情况,糖精法测量鼻黏液纤毛传输速率;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时采用Lund-Mackay评分法评估鼻窦CT影像,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虽然两组病例均显示明显疗效,治疗后症状视觉模拟量表评分、鼻内镜评分均明显下降,黏液纤毛传输速率均较治疗前明显加快,但治疗组疗效更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渊汤鼻腔冲洗对肺脾气虚型儿童慢性鼻-鼻窦炎有辅助治疗意义.
作者:吴晖;唐月英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分析鼻背皮瓣与全厚游离皮片修复鼻尖鼻背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适应症及其优缺点.方法 1997年7月至2009年2月在我科因“鼻尖鼻背软组织缺损”而治疗的患者28例,应用鼻背瓣(皮瓣组)修复11例,全厚游离皮片(皮片组)修复17例,分析其适应症及其优缺点.结果 皮瓣组以鼻部痣、基底细胞癌切除后的缺损病例为主,占81.8%(9/11),老龄居多,皮肤缺损多在20mm以下,占81.8%(9/11).皮片组以外伤后软组织缺损为主,占76.5%(13/17),中青年多见,皮肤缺损多在20mm以上,占94.1%(16/17).两组患者术后愈合色泽和平整度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1和p=0.0068),患者自评结果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80).结论 由于鼻上部区域皮肤移动性较好,鼻背瓣适用于缺损直径在20mm以内的鼻尖鼻背部软组织缺损,修复效果优于全厚游离皮片.
作者:王珮华;王钟颖;汪涛;吴晴伟;孙艺渊;石润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过敏性鼻炎患者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前后鼻分泌物嗜酸粒细胞数量的变化.方法 43例过敏性鼻炎患者,行粉尘螨滴剂舌下含服免疫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周、4周及8周采集鼻分泌物涂片,计数鼻分泌物中的嗜酸性粒细胞,比较分析治疗前后的数值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较,免疫治疗后第4周与第8周时,鼻分泌物嗜酸性粒细胞数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4周与第8周比较,鼻分泌物嗜酸性粒细胞数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的第4周开始,过敏性鼻炎患者鼻黏膜局部免疫状态开始发生改变.
作者:苏芳;孟庆翔;谢景华;王磊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对中药新药骨参舒耳片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耳鸣的疗效进行Ⅱ期临床研究.方法 120例感音神经性耳聋耳鸣病人,随机分为双盲治疗组,对照组和开放治疗组,每组患者各40例,分别给予骨参舒耳片和对照药进行治疗.用药前后分别检测血、尿常规和肝肾功能以评价其安全性,观察比较中医临床症状、纯音听阈和耳鸣疗效以评价其有效性.结果 治疗组耳聋总有效率42.2%,愈显率4.6%;对照组总有效率18.7%,愈显率0%;开放治疗组耳聋总有效率58.7%,愈显率6.3%;治疗组耳鸣总有效率89.2%,愈显率59.5%;对照组耳鸣总有效率30.8%,愈显率5.1%;开放治疗组耳鸣总有效率74.3%,愈显率57.1%.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疾病疗效及中医症候疗效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用药过程中无不良反应出现.结论 骨参舒耳片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耳鸣的疗效及安全性均较好.
作者:翟所强;方耀云;杨伟炎;顾瑞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电子鼻咽喉镜作为一种耳鼻咽喉科常规检查项目,具有广泛的使用.笔者在2009~2010年对9600名患者的实际检查过程当中,发现一些操作常见问题,合理解决这些问题,能够有效提高检查技能.1鼻腔疼痛检查时出现鼻腔疼痛的概率高,这主要与患者鼻腔的生理及病理结构(尤其是鼻中隔中后段偏曲、鼻道狭窄)、鼻腔麻醉方法、操作的手法有关.鼻腔麻醉一般分棉签式麻醉和喷雾式麻醉两种:
作者:郭强中;夏纪严;李云英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灼口综合征(burning mouth syndrome BMS)是以口腔黏膜烧灼样疼痛为特征的一组临床征候群,常同时伴发口干、味觉改变和舌痛等症状,又称为舌痛症.患者往往自觉症状很严重,甚或有很重的恐癌倾向,但除少数病人有舌乳头轻度改变外,临床上常查不到明显的阳性体征,组织病理亦无特异性.临床常用维生素、谷维素等治疗,但效果不令人满意,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灼口综合征,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密腊;邱承林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下咽癌颈淋巴结转移区域的特点及术后治疗策略,改善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7月~2008年7月于我科住院治疗的35例下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29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且术前未行放疗或化疗,将术中肿瘤原发灶及颈清扫术中的颈淋巴结标本按区域标记逐一进行病理观察,确定肿瘤原发部位及颈淋巴结转移区域.通过随访3~5年,观察转移及预后.结果 29例下咽癌总的颈淋巴结转移率为86.2%(25/29),颈淋巴结转移的主要区域为Level Ⅱ区、Level Ⅲ区,转移率为73.8%、69.0%,其次为Level Ⅳ区7.7%,未发现Level Ⅰ区、Level Ⅴ及LevelⅥ区淋巴结转移.结论 下咽癌颈淋巴结转移率较高,转移区域同侧为主,以Level Ⅱ、Level Ⅲ区常见.随着颈淋巴结位置的下移及转移淋巴结直径的增大,患者的预后越来越差.
作者:黄新辉;彭江涛;袁宏伟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鼻内镜下3种下鼻甲手术方式治疗下鼻甲肥大的疗效.方法 178例下鼻甲肥大的患者,根据术式将其分为:甲组:下鼻甲微波热凝术98例;乙组:下鼻甲黏骨膜下切除术30例;丙组:下鼻甲骨折移位加微波热凝术50例.比较分析3组的疗效.结果 甲组有效率93.9%;乙组有效率83.3%;丙组有效率88.0%.结论 我们采用的3种术式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大限度的保留了鼻腔功能,同时很好地解除了鼻塞,减少了并发症及患者的痛苦;应根据下鼻甲肥大的具体病变,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
作者:姚向东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清开灵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169例慢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5例,用清开灵雾化吸入;对照组84例,用地塞米松和a-糜蛋白酶雾化吸入.然后,比较分析二组的疗效差异.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75.29%,对照组有效率为60.7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清开灵注射液雾化吸入疗效确切,见效快,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蒋里明;安杨;孙新岩 刊期: 2012年第01期
养阴生肌散系无锡黄氏喉科的祖传秘方之一,专治口腔溃疡,现在临床上作为常用药物来治疗多种口腔溃疡,每能奏效.根据临床经验,黄氏吹口药养阴生肌散应用于化疗后口腔溃疡的治疗,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任思秀;刘赟;许蕾;尤建良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洁尔阴洗液治疗霉菌性外耳道炎的疗效,探讨霉菌性外耳道炎治疗的新方法.方法 收集2006年2月~2008年2月在我院耳鼻咽喉科门诊就诊的霉菌性外耳道炎病人98例.患者治疗前全部进行外耳道脓液涂片或培养,确诊为霉菌感染.采用3%洁尔阴洗液进行耳部点药治疗,3~5滴/次,3次/日,脓液较多时,先用3%双氧水洗耳并擦净后再用3%洁尔阴洗液进行耳部点药治疗,方法同前.结果 全部98例病人经上述治疗后治愈89例,好转9例,总有效率为100%,痊愈时间2~3周.随访3~14个月,复发5例,再次行如上治疗后痊愈.结论 3%洁尔阴洗液是治疗霉菌性外耳道炎的有效外用药物.
作者:陶树东;阎朝晖;付文元;宋玉芬;郝凯飞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众所周知,内耳有两套淋巴系统:外淋巴与内淋巴.外淋巴本质与脑脊液相似,支持膜迷路.内淋巴成分与外淋巴不同、充满膜迷路,且参与内耳免疫应答.本研究旨在使用多种针对淋巴管及血管的特异性抗体来研究内耳淋巴系统的特征,试图探寻内耳淋巴系统与外周淋巴系统、血管系统有何异同.方法 我们采用多重免疫方法,检测小鼠内淋巴系统中CD31,tomato lectin和podoplanin,LYVE-1,LA102的表达.结果 显示内淋巴系统不显示血管标记(CD31和tomato lectin),而血管纹的内皮细胞则与其它普通血管内皮细胞有相同的免疫表型.内淋巴系统表达部分淋巴标记(podoplanin).结论 这些数据提示与血管系统相比,内淋巴系统可能从结构及功能上更类似于体内其它部位的淋巴系统.
作者:贾新奇;张道行;王伟 刊期: 201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