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鼻腔冲洗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于淑东;来俊英;韩飞

关键词:鼻腔冲洗, 进展, 资料
摘要:目的 针对鼻腔冲洗治疗鼻腔鼻窦疾病的应用进展,系统回顾鼻腔冲洗的适应证、作用及机制、安全性及耐受性、装置和方法、鼻腔冲洗液的组成等相关资料.方法 介绍当前国内外对于上述几个方面的现状及存在的不同观点.结果 鼻腔冲洗这种治疗方法被广泛的应用于鼻腔及鼻窦的各种疾病的治疗.其作用及机制与提高黏膜纤毛功能等因素有关.鼻腔冲洗是一种安全的治疗方法,副作用少.鼻腔冲洗的装置和方法及鼻腔冲洗液等方面现在也没有一个同一的意见.结论 是鼻腔冲洗良好的疗效已被大家所公认,但是关于鼻腔冲洗液,鼻腔冲洗装置等各方面没有同一的意见,一致的方案,尚需进一步研究.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相关文献
  • 鼻咽癌颈淋巴结残留和复发诊治进展

    目的 目前,放射治疗仍为鼻咽癌的首选治疗手段,且疗效尚能令人满意,但仍有少数患者,虽经积极治疗,还是会出现颈部淋巴结残留或复发.而颈部淋巴结残留和复发,是影响鼻咽癌患者生存率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归纳分析,介绍鼻咽癌颈部残留和复发的诊断、相关影响因素及治疗方法.

    作者:孙国华;嵇庆海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等离子鼓膜穿刺及中医辨证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临床观察

    分泌性中耳炎是门诊常见病、多发病.以青少年为多发.严重时出现耳闷、耳鸣、听力下、降头痛及记忆力减退,影响生活和学习.传统激素疗法及头痛、穿刺抽液副作用和远期疗效均不甚理想.

    作者:曾宪东;周振毅;颜爱群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静达滴眼液治疗外耳道真菌病

    外耳道真菌病是外耳道真菌感染性疾病,多由浅部真菌(如曲霉菌,念球菌等)感染皮肤毛囊所致,传统方法多用柳酸酒精、达克宁霜或制霉菌素软膏局部应用治疗,但效果不佳.

    作者:阚轩;王玮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益气活血法对体内自由基的影响及其治疗突发性聋的疗效机理

    目的 从自由基清除角度探讨益气活血法治疗突发性聋的机理.方法 60例突发性聋患者(65耳),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33耳)和对照组30例(32耳).对照组应用高压氧联合药物(尼群地平等)疗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汤进行治疗,疗程持续20天.另取健康志愿者30名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MDA,放射免疫法检不测SOD,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相关检测指标及听力变化.同时应用邻三苯酚法检测实验小鼠的自由基变化,观察益气活血汤的抗自由基效用.结果 治疗组痊愈6耳,显效13耳,有效10耳,总有效率87.88%;对照组痊愈6耳,显效6耳,有效9耳,总有效率65.6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4,P<0.05).比较SOD和MDA检测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组别的实验动物也显示了相似的变化趋势.结论 益气活血汤所用中药可能通过有效清除体内自由基而对突发性聋发挥更好的治疗效用.

    作者:王卫国;蒲伟;边学;毛传远;许荣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复方盐酸麻黄碱软膏在鼻腔手术后创面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复方盐酸麻黄碱软膏在鼻腔手术创面中的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下鼻甲部分黏膜切除术后用复方盐酸麻黄碱软膏处置手术创面56例做为研究组,而鼻腔手术中同样做下鼻甲黏膜部分切除的创面则未做复方盐酸麻黄碱软膏的处置的77例做为对照组,拔掉鼻腔填塞物后第1天开始手术创面内涂布复方盐酸麻黄碱软膏后第2天做评价,而连续处置7~8天后研究组与对照组再做比较.结果 用复方盐酸麻黄碱软膏处置手术创面后的第2天与第7~8天后的手术创面均非常整洁,与未做复方盐酸麻黄碱软膏处置的手术创面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用复方盐酸麻黄碱软膏处置鼻腔手术后下鼻甲创面是保持鼻腔整洁的良好的手段之一.

    作者:崔哲洙;金顺吉;金永德;修世国;白尚杰;姜宪;崔春莲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基质金属蛋白酶2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目的 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鼻咽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 Plus二步法对50例鼻咽癌组织、15例炎性鼻咽黏膜组织的MMP2表达活性进行检测与比较.结果 鼻咽癌组织中的MMP2表达显著高于炎性鼻咽黏膜组织(P<0.05),并随鼻咽癌临床浸润分期的升高和淋巴结转移的发生而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MP2在鼻咽癌细胞突破基底膜向外扩散及转移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对于判断鼻咽癌细胞的侵袭性及估计其预后中有一定意义.

    作者:姚利;陆兴;刘平平;胡洪义;刘凤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小儿气管支气管特殊类型异物的诊治

    我科于1979年1月~2006年12月共收治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1225例,其中特殊类型异物76例,占6.20%.现就这类特殊类型的气管、支气管异物76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其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叶青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甲硝氯冰灵液外涂治疗酒渣鼻

    酒渣鼻是一种好发于颜面中部,以血管运动神经失调所引起的慢性皮肤损害.本病的发生多与毛囊虫的寄生有关.中医认为本病多因饮食不节,肺胃积热上蒸,复感风邪,血瘀凝结而成.

    作者:王和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人工耳蜗植入电极分布频带不同排列模式对语言识别能力的影响

    目的 通过测试电子耳蜗植入患者电极分布频带颠倒排列前后声音识别的变化,探讨电极分布频带排列模式对声音识别能力的影响.方法 15名电子耳蜗植入患者,分别依次测试电极分布频带颠倒排列前后对铃声(代表高频)和鼓声(代表低频)两种不同声音的识别能力,记录并分析结果.结果 在电极分布频带按低频对应蜗尖、高频对应蜗底的正常顺序排列时,均能准确识别出铃声和鼓声.在电极分布频带颠倒排列后,13名受试者将铃声和鼓声均识别为鼓声,另2名则将铃声识别为鼓声,而将鼓声识别为铃声.结论 电子耳蜗电极分布频带排列模式改变可以影响电子耳蜗植入患者对声音的识别能力.

    作者:彭光华;张岩昆;张道行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平阳霉素囊内注射治疗复发性喉囊肿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平阳霉素囊肿内注射治疗复发性喉黏液囊肿的远期疗效.方法 39例复发性喉黏液囊肿患者,经间接喉镜或直达喉镜暴露喉囊肿,以0.2%平阳霉素利多卡因稀释液注入喉囊肿内,每月1次,连续注射2次为一疗程.结果 39例患者中,27例患者注射一疗程,3例注射二疗程,1例注射三疗程;35例患者在间接喉镜下完成治疗,4例在直达喉镜下进行.经1年以上随访,发现36例治愈,3例显效.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表麻下平阳霉素囊肿内注射暴露清楚,手术简单,治疗后不易复发,是治疗复发性喉囊肿的有效方法.

    作者:程向荣;汤健;吴昆旻;薛飞;陈伟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清热养阴法治疗急性扁桃体炎临床观察

    急性扁桃体炎是耳鼻咽喉科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尤其是春秋两季气候变化之交更为多见.自1988年以来我们对抗菌药物过敏或抗菌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260例用中医中药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日戟;郑家诗;李继尧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下鼻道后端出血诊断和治疗

    随着鼻内镜临床应用的普及,鼻腔出血点大多能在鼻内镜下找到,而得到有效治疗(电凝、微波,激光、鼻腔填塞等),下鼻道后端出血因其位置隐匿难以发现,而使鼻内镜难以直接观察到,加之该处前后鼻孔填塞难以确切,故该处出血治疗棘手.

    作者:杨长东;付志强;李欣;田晓斌;杨雷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环甲膜穿刺置管术及在临床中的效果

    目的 观察环甲膜穿刺-穿孔置管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对1998年6月-2006年1月期间,在39例常规气管插管困难患者及286例急性喉梗阻患者施行环甲膜穿刺穿孔置管术的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探讨其临床应用效果.结果 所有病例均1次操作成功,穿刺和穿孔时间不超过1分钟,术中出血量不超过3ml,无1例出现皮下或纵隔气肿、食道损伤和气胸及其它严重并发症.拔管后,环甲膜穿刺穿孔置管处仅见小条索状瘢痕.结论 环甲膜穿刺-穿孔置管术安全、快速,简便易行、微创而有效,可供临床选择使用.

    作者:刘洪;庞玲;王昆;石秀娜;胡晓霞;孙广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与喉癌的研究进展

    Survivin属于凋亡抑制蛋白(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 IAP)家族新成员有抑制细胞凋亡、调节细胞分裂和参与血管形成等功能.由于Survivin特异性表达特点及其与肿瘤的密切关系,使其成为肿瘤研究热点.

    作者:徐志华;王继群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鼻腔冲洗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目的 针对鼻腔冲洗治疗鼻腔鼻窦疾病的应用进展,系统回顾鼻腔冲洗的适应证、作用及机制、安全性及耐受性、装置和方法、鼻腔冲洗液的组成等相关资料.方法 介绍当前国内外对于上述几个方面的现状及存在的不同观点.结果 鼻腔冲洗这种治疗方法被广泛的应用于鼻腔及鼻窦的各种疾病的治疗.其作用及机制与提高黏膜纤毛功能等因素有关.鼻腔冲洗是一种安全的治疗方法,副作用少.鼻腔冲洗的装置和方法及鼻腔冲洗液等方面现在也没有一个同一的意见.结论 是鼻腔冲洗良好的疗效已被大家所公认,但是关于鼻腔冲洗液,鼻腔冲洗装置等各方面没有同一的意见,一致的方案,尚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于淑东;来俊英;韩飞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慢性咽炎病因浅析

    慢性咽炎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表现为咽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弥漫性慢性炎症,同时又是上呼吸道慢性炎症的一部分,其发病率占咽部疾病的10%~20%[1],并呈上升趋势,该疾病临床概括了咽部所有不适症状,如咽痛、咽痒、咽干、咽堵、干咳、咽部烧灼感、咽部异物感、咽部憋闷感、咽部异味感等等.

    作者:费刚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鼻瓣膜区病变40例诊治报道

    90年代随着对鼻前部瓣膜区结构及其生理功能的更多研究和认识,我们在治疗鼻阻塞症状时更加注意对此区病变的研究.很多主诉鼻阻塞患者,经各种方法治疗后鼻阻塞症状仍未改善,使我们想到鼻瓣膜区病变所致的鼻阻塞.

    作者:郭龙章;郭媛媛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周围性面瘫177例临床分析

    目的 回顾性分析177例周围性面瘫患者的诊疗资料,探讨该病的佳治疗方法.方法 177例周围性面瘫患者,分为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两组.其中手术治疗组99例,分别经乳突径路,外耳道径路、乳突-颅中窝径路、颅中窝径路或迷路径路行面神经减压术51例,面神经吻合术及改道吻合术27例,面神经移植术21例,药物治疗组78例,采用扩血管、营养神经、抗炎、抗病毒等药物治疗.结果 手术治疗患者中,面神经功能Ⅰ级恢复43例(43.43%),Ⅱ级恢复23例(12.99%),Ⅲ级23例(12.99%),Ⅳ~Ⅵ级10例(5.64%).药物治疗患者中,Ⅰ级恢复51例(65.38%),Ⅱ级恢复12例(15.38%),Ⅲ级13例(16.66%),Ⅳ~Ⅵ级2例(2.56%).全组患者中,面瘫在1个月内恢复者25例(14.12%),2个月内恢复44例(24.85%),3个月内恢复62例(35.02%),半年内恢复124例(70.05%).结论 对于周围性面瘫的患者,应综合分析面瘫的病因,积极行相关定位与定量检查,采取合理的药物和(或)手术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康复效果.

    作者:余得志;邱建新;陶冶;王节;郑文雯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真菌性鼻窦炎的CT诊断

    目的 探讨真菌性鼻窦炎的CT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3例真菌性鼻窦炎的CT表现.结果 本组23例真菌性鼻窦炎中真菌球20例,CT表现为受累鼻窦密度增高,内充以软组织影,18例中央可见点状、不规则细条状或云絮状高密度影,融合成团块状,边缘欠清楚,受累窦壁骨质有不同程度增生肥厚,3例上颌窦内壁可见骨质吸收,但残存骨端伴有骨质硬化.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3例,均为全组鼻窦受累.所有被累及的鼻窦黏膜增厚,窦腔实变,CT表现为鼻窦腔散在均匀高密度影,呈磨玻璃样特征,周边为软组织影.受累鼻窦膨胀2例,窦壁骨质侵蚀1例.病变延伸到邻近结构2例.结论 真菌性鼻窦炎具有CT特征表现,如病变鼻窦内团块状高密度影、斑点样钙化影或气泡影,病变常膨入附近鼻窦或鼻腔,鼻窦骨壁可伴有压迫性破坏或吸收等.其中以鼻窦病变内钙化斑具特异性.CT扫描结合鼻内镜检查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手段.

    作者:胡建妙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细胞凋亡相关蛋白Fas、FasL和Bcl-2表达活性与鼻息肉上皮细胞增殖和凋亡活性平衡机制的相关性行

    目的 探讨细胞凋亡相关蛋白Fas、FasL和Bcl-2表达活性与鼻息肉上皮细胞增殖和凋亡活性平衡机制的相关性.方法 鼻息肉组织标本29例,下鼻甲黏膜标本11例,免疫组化法检测上皮细胞Fas、FasL、Bcl-2和PCNA蛋白的表达活性,TUNEL过氧化酶原位标记法检测上皮原位细胞凋亡括性.结果 在鼻息肉组,PCNA阳性细胞指数(PIPCNA)大于自身的细胞凋亡指数(AI,P<0.01),而且PIPCNA和AI绝对值均大于下鼻甲组(P<0.01),但PIPCNA/AI比值(1.95±0.66)却小于下鼻甲组(P<0.01);FasL和Bcl-2阳性细胞指数(PIFasLL、PIBcl-2均大干自身的Fas阳性细胞指数(PIFasP<0.05),但该三指数均大干下鼻甲组(P<0.01);PIBcl-2/PIFas比值大于下鼻甲组(P<0.01),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息肉上皮细胞的增殖活性和凋亡活性均增强,但前者仍然大干后者;Bcl-2介导的细胞凋亡抑制机制和FasL介导的细胞免疫逃逸机制可能对鼻息肉上皮细胞凋亡活性产生部分抑制作用.

    作者:林心强;王挥戈;沈志忠;林彬;郑朝生 刊期: 2008年第01期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