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金建;陈迎迎;倪丽艳;杨继红;黄加云
目的探讨IL-4和IL-17在实验性变应性鼻炎(AR)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地塞米松(DEX)对实验动物血清IgE、IL-4和IL-17水平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用卵清蛋白(OV)建立AR大鼠模型,给予口服DEX两周后,用被动皮肤过敏原试验(PCA)检验大鼠模型制备及药物治疗后情况,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法)对各组大鼠外周血清IL-4、IL-17和IgE的变化进行观察.结果AR组IgE(38.67±4.13Pg/ml)、IL-4(106.31±12.9Pg/ml)和IL-17(30.61±2.55Pg/ml)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分别是23.27±1.36Pg/ml、93.65±7.78Pg/ml和22.56±2.67Pg/ml)(P<0.05),IL-4、IL-17水平与IgE水平正相关;口服DEX两周后,实验大鼠外周血IgE(24.23±4.38Pg/ml)、IL-4(92.67±16.4Pg/ml)和IL-17(22.97±2.50Pg/ml)水平分别较AR模型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IL 4和IL-17在AR中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是IgE的重要影响因素,DEX降低IgE可能是通过影响IL-4和IL-17水平而实现的.
作者:吴革平;章如新;温武;燕志强;余少卿;孙伟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血浆EB病毒DNA定量检测对鼻咽癌的诊断和预后评估价值.方法收集2002年2月~2003年6月在本院确诊的初诊鼻咽癌患者100例,放疗后鼻咽癌患者106例,以及健康对照者40例,分别采集血浆标本,应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EB病毒DNA含量,比较健康者和初诊鼻咽癌患者、放疗后转移或复发及持续临床缓解鼻咽癌患者的血浆EB病毒DNA拷贝数差异.结果初诊鼻咽癌患者、放疗后转移和复发鼻咽癌患者的血浆中游离EB病毒DNA检出阳性率分别为90.7%(97/100),96.5%(27/28)和100.0%(18/18),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的7.5%(3/40),持续临床缓解鼻咽癌患者的10.0%(6/60)和其他肿瘤患者的阳性检出率(P<0.001).血浆EB病毒DNA定量检测对初诊鼻咽癌患者的诊断敏感性为97.0%,特异性为92.0%.另有3例持续临床缓解而血浆EB病毒DNA水平升高的鼻咽癌患者,在随后的6个月随访中,终出现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血浆EB病毒DNA定量检测是一种敏感而可靠的实验方法,对鼻咽癌的诊断、病情监测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祝晓芬;杜宝文;黄小明;林世棠;蓝玉宏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鼻咽纤维血管瘤术前栓塞的临床价值.方法31例鼻咽纤维血管瘤,其中15例行术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及栓塞治疗,供血动脉主要为颈外动脉的颌内支,栓塞物为明胶海绵;16例直接手术切除.结果栓塞组与未栓塞组平均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80±150ml、1570±260ml,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两组输血量分别为240±170ml、1150±270ml,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两组术后出血发生率分别为2/15、8/16,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鼻咽纤维血管瘤术前栓塞是临床上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林刃舆;余昶;陈建福;方谓清;范良好;林碧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我院于2002年1月~2004年3月治疗上颌窦囊肿59例,根据患者不同情况分别采用不同的手术径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张桂敏;张玉庚 刊期: 2006年第02期
内镜下施行鼻中隔矫正术,可明显减轻对鼻中隔的损伤,防止鼻中隔穿孔,大限度保留其生理功能,并为同期施行内镜下鼻窦手术创造了必要的条件.我科自2001年11月~2004年1月共施行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124例,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宋盛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小儿分泌性中耳炎是临床多发病,且为小儿听力障碍的常见原因之一[1].有些病例治疗较为困难.笔者采用鼓膜切开正负压灌洗后置管,疗效比较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许燕;刘丽岱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咽旁间隙区肿块的CT表现,了解其影像特点.方法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6例涎腺肿瘤的CT影像学特点.结果6例涎腺良性肿瘤中,5例呈圆形或椭圆形,1例呈多结节分叶状,增强后均匀强化;肿物边缘清楚,密度较均匀.5例涎腺恶性肿瘤轮廓不规则,边界不清楚,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周围结构受侵,密度不均匀,增强后明显强化.结论咽旁间隙肿块的部位、边界、包膜、密度及茎突移位情况是鉴别肿瘤良恶性的主要依据,CT对此具有重要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胡建妙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的疾病之一,随着鼻内镜手术的广泛开展和技术的逐渐成熟,临床注意到手术后术腔护理及综合性治疗的重要性,单纯依靠手术而不注意手术后处理并不能获得可靠疗效.我科应用消痔灵注射液局部注射,与对照组相比起到了明显的作用,提高了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手术的治愈率.尤其对鼻息肉病患者,能有效地减轻鼻阻、流涕、头胀痛等症状.现报告如下.
作者:仲济龙;周华军;任应鹏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方法很多,目前,以鼓膜切开置管术为主,尽管鼓膜通气管不断改进,但也可引起严重并发症[1].2002年6月~2005年1月我科行电视监视鼻内镜下咽鼓管吹张、插管注药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100例(135耳),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崔少云;梁耀基;梁健刚;黄振先;胡志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1临床资料患者,女,56岁,因右鼻塞、脓涕1年余,加重3个月,行上颌窦穿刺术,有较多脓液,于2003年7月28日入院,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好,心肺及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专科情况:鼻道有少量脓性分泌物,右侧中鼻道狭小,有息肉.鼻窦CT显示:右侧鼻道软组织阴影阻塞,右侧上颌窦充满低密度影,诊断:右慢性鼻窦炎Ⅱ型1期(1997海口会议标准)[1].
作者:徐家兔;杨菲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气管切开术是救治危重患者常用的外科技术.随着临床的广泛应用和认识的逐步提高,气管切开术由初解除上气道阻塞的急诊手术发展为现在的主要用于机械通气支持和辅助头颈及胸部手术的非急诊手术[1].但急诊气管切开术的临床救治意义仍是非常重要的.现将我院2000年2月~2004年6月非上气道阻塞行急诊气管切开术患者7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讨论急诊气管切开术在非上气道阻塞急救中的临床应用体会.
作者:余鹏举;郑丁水;李伟;高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了解正常鼻黏膜中一氧化氮合酶的分布特点及活性,并分析其在鼻黏膜中的生理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对20例正常鼻黏膜中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并应用分光光度法检测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然后分析其表达特征,探讨其生理意义.结果正常鼻黏膜组织中有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分布于黏膜上皮、腺体和血管内皮细胞;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偶见细胞表达;两者表达水平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一氧化氮合酶活性1.526±0.310U/mg Pro.结论鼻黏膜中主要表达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分布于黏膜上皮、腺体和血管内皮细胞.由该酶产生的一氧化氮在鼻腔的正常生理功能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孙家强;王明善;叶非常;刘认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上颌窦假性血管瘤,又称上颌窦出血性息肉、坏死性息肉、血管瘤性息肉.常表现为单侧血性鼻涕、鼻衄,鼻阻塞,病情严重者可使面部致畸变形.上颌窦骨壁受压破坏变薄.出现头痛,视力障碍,牙痛等症状,临床较少见,自1983年以来,收治21例,行上颌窦根治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毛承深;林航 刊期: 2006年第02期
鼻内镜手术是目前治疗慢性鼻窦炎和鼻息肉理想外科手术,然而在进行功能性鼻内镜术后,大多数患者鼻腔鼻窦黏膜恢复需3个月以上,术后1个月为术腔清洁阶段及黏膜转归竞争阶段[1].术后第2天抽出纱条,术腔见有血痂,黏膜受损,黏膜清除功能缺乏,窦腔底多有黏稠分泌物,鼻甲黏膜形成假膜处于反应性水肿状态.
作者:林益和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慢性肥厚性鼻炎是耳鼻咽喉科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临床上以鼻塞为主要症状,可伴有头昏、流涕、鼻音等症状,严重者可引起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目前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方法较多,主要是改善通气,过去多采用下鼻甲硬化剂注射、冷冻、微波、激光及下鼻甲部分切除术等方法,但都有不同程度影响鼻腔的生理功能.
作者:高金建;陈迎迎;倪丽艳;杨继红;黄加云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静态姿势图在眩晕类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15例眩晕患者进行静态姿势图(SPG)和眼震电图(ENG)检测,比较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静态姿势图异常和眼震电图半规管轻瘫分别为205例(49.4%)和215例(51.8%),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者综合分析异常者达到287例(69.2%).结论静态姿势图在各类眩晕病症诊断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联合应用眼震电图可以提高诊断效率.
作者:鲁宏华;陈太生;宋伟;张金梅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评价胸骨舌骨肌瓣在垂直喉部分切除声带重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1例声门癌患者,行垂直喉部分切除术,并应用单蒂胸骨舌骨肌瓣行声带重建.结果21例患者术后均发声质量较好,喉功能得到较好的保留.结论垂直喉部分切除术后应用单蒂胸骨舌骨肌瓣行声带重建,术后发声质量良好.
作者:梁健刚;黄郁林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突发性聋(突聋)是一种病因不明、突然发生的感音神经性聋,其病因繁多,发病机制不甚明确,治疗方法及效果各异,而老年人突聋的治疗效果欠佳.笔者对1998~2004年间在我科住院治疗的40例老年人突发性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不同年龄组进行对比,探讨影响老年人突发性聋的相关因素,以寻求更好的治疗方法.
作者:芦二永;张超;董晓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慢性咽炎属耳鼻咽喉科常见病、多发病.这些年来关于YAG激光治疗慢性咽炎已有一些报道[1,2],但有关YAG激光配合雾化吸入治疗慢性咽炎的报道不多见.自2000年9月~2004年8月间,我们对225例慢性咽炎患者进行随机对照试验治疗,探讨YAG激光配合雾化吸入治疗慢性咽炎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国庆;唐月英;陈宇;谢秀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喉鳞癌组织中端粒酶催化亚单位(hTERT)的表达及其与肿瘤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9例喉鳞癌组织,10例声带息肉组织中hTERT的表达,并分析喉鳞癌组织中hTERT蛋白的表达与肿瘤各项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39例喉鳞癌组织中hTERT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4.6%(33/39).10例声带息肉组织中hTERT蛋白均未见阳性表达.hTERT蛋白在喉鳞癌组织与声带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喉鳞癌组织中hTERT蛋白表达与癌组织的的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间均未见相关性.结论hTERT的激活在喉鳞癌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陈志凌;吴正虎;郭星;姜莽儿;徐世影;钱亚昇;刘素琴;张垂林 刊期: 200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