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内镜鼻窦手术蝶腭神经节阻滞麻醉致动眼神经麻痹1例

徐家兔;杨菲

关键词:内镜鼻窦手术, 蝶腭神经节, 阻滞麻醉, 上颌窦穿刺术, 中鼻道, 右侧上颌窦, 脓性分泌物, 慢性鼻窦炎, 神经系统, 临床资料, 软组织, 低密度, 阻塞, 专科, 诊断, 阴影, 心肺, 显示, 息肉, 脓液
摘要:1临床资料患者,女,56岁,因右鼻塞、脓涕1年余,加重3个月,行上颌窦穿刺术,有较多脓液,于2003年7月28日入院,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好,心肺及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专科情况:鼻道有少量脓性分泌物,右侧中鼻道狭小,有息肉.鼻窦CT显示:右侧鼻道软组织阴影阻塞,右侧上颌窦充满低密度影,诊断:右慢性鼻窦炎Ⅱ型1期(1997海口会议标准)[1].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相关文献
  • 中耳乳突手术并发症的原因与防治

    中耳乳突手术自19世纪创始以来,不断完善其适应证及手术方法,以期达到彻底清除病灶,重建听功能的目的.如何预防和减少中耳乳突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已是耳科医生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分析423例中耳乳突手术中出现的33例各种并发症,就其发生原因和防治讨论如下.

    作者:叶放蕾;郭向东;魏育今;董明敏;朱丽雅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鼻渊舒口服液治疗慢性鼻窦炎的疗效观察

    鼻渊舒口服液是由中药辛夷、苍耳子、白芷、柴胡、黄芪等多味中药材经现代工艺提炼加工浓缩而成的中药口服液[1].我科自2003年8月~2004年11月间,采用鼻渊舒口服液治疗慢性鼻窦炎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有完整随访资料的9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古庆家;周水洪;陈海红;汪审清;刘世喜;梁传余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静态姿势图在眩晕类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静态姿势图在眩晕类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15例眩晕患者进行静态姿势图(SPG)和眼震电图(ENG)检测,比较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静态姿势图异常和眼震电图半规管轻瘫分别为205例(49.4%)和215例(51.8%),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者综合分析异常者达到287例(69.2%).结论静态姿势图在各类眩晕病症诊断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联合应用眼震电图可以提高诊断效率.

    作者:鲁宏华;陈太生;宋伟;张金梅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消痔灵注射液在鼻内镜手术后的康复作用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的疾病之一,随着鼻内镜手术的广泛开展和技术的逐渐成熟,临床注意到手术后术腔护理及综合性治疗的重要性,单纯依靠手术而不注意手术后处理并不能获得可靠疗效.我科应用消痔灵注射液局部注射,与对照组相比起到了明显的作用,提高了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手术的治愈率.尤其对鼻息肉病患者,能有效地减轻鼻阻、流涕、头胀痛等症状.现报告如下.

    作者:仲济龙;周华军;任应鹏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血浆EB病毒DNA含量定量检测对鼻咽癌的诊断和预后评价

    目的探讨血浆EB病毒DNA定量检测对鼻咽癌的诊断和预后评估价值.方法收集2002年2月~2003年6月在本院确诊的初诊鼻咽癌患者100例,放疗后鼻咽癌患者106例,以及健康对照者40例,分别采集血浆标本,应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EB病毒DNA含量,比较健康者和初诊鼻咽癌患者、放疗后转移或复发及持续临床缓解鼻咽癌患者的血浆EB病毒DNA拷贝数差异.结果初诊鼻咽癌患者、放疗后转移和复发鼻咽癌患者的血浆中游离EB病毒DNA检出阳性率分别为90.7%(97/100),96.5%(27/28)和100.0%(18/18),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的7.5%(3/40),持续临床缓解鼻咽癌患者的10.0%(6/60)和其他肿瘤患者的阳性检出率(P<0.001).血浆EB病毒DNA定量检测对初诊鼻咽癌患者的诊断敏感性为97.0%,特异性为92.0%.另有3例持续临床缓解而血浆EB病毒DNA水平升高的鼻咽癌患者,在随后的6个月随访中,终出现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血浆EB病毒DNA定量检测是一种敏感而可靠的实验方法,对鼻咽癌的诊断、病情监测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祝晓芬;杜宝文;黄小明;林世棠;蓝玉宏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12例诊治分析

    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LVAS)是以前庭导水管扩大伴感音神经性耳聋为特征的一种独立临床病症.近年来随着听力测试与影像诊断技术的发展,对该病的报道增多,国内外有人认为其已是常见的先天性内耳畸形[1],并以青少年多见,危害较大.本文就我院对该病患者诊治的经验,且结合文献进行初步探讨,以供同行参考.

    作者:甘雨;魏炯洲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鼓膜置管灌洗治疗小儿分泌性中耳炎

    小儿分泌性中耳炎是临床多发病,且为小儿听力障碍的常见原因之一[1].有些病例治疗较为困难.笔者采用鼓膜切开正负压灌洗后置管,疗效比较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许燕;刘丽岱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鼻黏膜中一氧化氮合酶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了解正常鼻黏膜中一氧化氮合酶的分布特点及活性,并分析其在鼻黏膜中的生理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对20例正常鼻黏膜中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并应用分光光度法检测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然后分析其表达特征,探讨其生理意义.结果正常鼻黏膜组织中有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分布于黏膜上皮、腺体和血管内皮细胞;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偶见细胞表达;两者表达水平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一氧化氮合酶活性1.526±0.310U/mg Pro.结论鼻黏膜中主要表达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分布于黏膜上皮、腺体和血管内皮细胞.由该酶产生的一氧化氮在鼻腔的正常生理功能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孙家强;王明善;叶非常;刘认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上颌窦囊肿不同手术入路的治疗体会

    我院于2002年1月~2004年3月治疗上颌窦囊肿59例,根据患者不同情况分别采用不同的手术径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张桂敏;张玉庚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71例食管异物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食管异物的发病因素及治疗的相关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2005年5月收治的食管异物71例发病与治疗情况,并探讨相关问题.结果本组15例经药物治愈,占21.1%;55例在硬质食管镜下行食管异物取出术,占77.5%;1例在直达喉镜下取食管异物.1例术后出血800ml,余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并观察到发病至就诊时间与住院日呈正比.结论发病后早诊、早治是预防食管异物发生严重并发症的保证.

    作者:疏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

    内镜下施行鼻中隔矫正术,可明显减轻对鼻中隔的损伤,防止鼻中隔穿孔,大限度保留其生理功能,并为同期施行内镜下鼻窦手术创造了必要的条件.我科自2001年11月~2004年1月共施行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124例,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宋盛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凡士林纱条贴补治疗外伤性鼓膜穿孔疗效分析

    外伤性鼓膜穿孔常行保守治疗,但多数病例因局部因素或继发感染常会成为永久性鼓膜穿孔,为促进鼓膜穿孔早日愈合,许多学者提出了不同的治疗方法,其效果不一.本科自1999年用凡士林纱条贴补治疗84例(91耳)外伤性鼓膜穿孔取得较好疗效,并同60例(69耳)单纯保守疗法作比较.报告如下.

    作者:楼正才;陈家海;陈华英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老年人突发性聋的治疗及预后分析

    突发性聋(突聋)是一种病因不明、突然发生的感音神经性聋,其病因繁多,发病机制不甚明确,治疗方法及效果各异,而老年人突聋的治疗效果欠佳.笔者对1998~2004年间在我科住院治疗的40例老年人突发性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不同年龄组进行对比,探讨影响老年人突发性聋的相关因素,以寻求更好的治疗方法.

    作者:芦二永;张超;董晓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咽可舒治疗贴配合针灸治疗功能性失音30例疗效分析

    功能性失音的临床治疗方法较多,针灸是其常用方法,往往短期疗效显著,但有一定的复发率.我科门诊应用咽可舒治疗贴配合针灸治疗功能性失音患者30例,疗效显著,复发率低.现报道如下.

    作者:曹翠英;杨振刚;胡爱丽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下咽及喉咽部肉瘤2例

    喉与下咽部恶性间叶性肿瘤非常罕见,通常发生于中老年人.起病一般缓慢渐进,以影响发音、吞咽和呼吸为特征,手术前难以明确诊断,多在术后经病理确诊.我院曾经病理诊断喉与下咽部间叶性恶性肿瘤2例,在此就其临床与病理特点结合文献进行复习.

    作者:曹海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肥厚性喉炎的声学检测

    过度用嗓及用嗓不当,特别是嗓音病变的早期,得不到合理的休息和治疗,使嗓音病发病率越来越高,严重影响他们的正常工作[1].嗓音疾病的防治在我国日益受到重视.这类疾病常以慢性喉炎、声带小结、声带息肉为多见.我们这次选择对肥厚性喉炎(hypertrophic laryngitis)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并利用嗓音声学分析进行治疗结果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锋;黎小冰;林意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经导管颌内动脉栓塞在鼻咽纤维血管瘤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鼻咽纤维血管瘤术前栓塞的临床价值.方法31例鼻咽纤维血管瘤,其中15例行术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及栓塞治疗,供血动脉主要为颈外动脉的颌内支,栓塞物为明胶海绵;16例直接手术切除.结果栓塞组与未栓塞组平均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80±150ml、1570±260ml,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两组输血量分别为240±170ml、1150±270ml,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两组术后出血发生率分别为2/15、8/16,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鼻咽纤维血管瘤术前栓塞是临床上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林刃舆;余昶;陈建福;方谓清;范良好;林碧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上颌窦假性血管瘤的治疗

    上颌窦假性血管瘤,又称上颌窦出血性息肉、坏死性息肉、血管瘤性息肉.常表现为单侧血性鼻涕、鼻衄,鼻阻塞,病情严重者可使面部致畸变形.上颌窦骨壁受压破坏变薄.出现头痛,视力障碍,牙痛等症状,临床较少见,自1983年以来,收治21例,行上颌窦根治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毛承深;林航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胸骨舌骨肌瓣在垂直喉部分切除声带重建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胸骨舌骨肌瓣在垂直喉部分切除声带重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1例声门癌患者,行垂直喉部分切除术,并应用单蒂胸骨舌骨肌瓣行声带重建.结果21例患者术后均发声质量较好,喉功能得到较好的保留.结论垂直喉部分切除术后应用单蒂胸骨舌骨肌瓣行声带重建,术后发声质量良好.

    作者:梁健刚;黄郁林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儿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30耳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儿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1990~2004年间住院手术治疗的儿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27例(30耳)进行回顾性分析.3耳行Ⅰ型鼓室成形术,余27耳均行开放式手术,其中22耳行改良乳突根治术(3耳干耳后行Ⅱ期鼓室成形术),5耳行改良乳突根治加鼓室成形术.结果术后一次性干耳28耳,干耳率为93.3%;单纯行改良乳突根治的19耳中,术后听力提高6耳,不变7耳,下降6耳.Ⅰ期或Ⅱ期行鼓室成形的11耳术后听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儿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宜采用开放式手术,以清除病变,获得干耳.在保证病灶清除前提下可考虑行Ⅰ期或Ⅱ期听力重建.

    作者:何晓峥;许耀东;梁象逢;彭解人;郑亿庆;陈秋坚;关中 刊期: 2006年第02期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