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凡士林纱条贴补治疗外伤性鼓膜穿孔疗效分析

楼正才;陈家海;陈华英

关键词:凡士林纱条, 贴补治疗, 外伤性鼓膜穿孔, 治疗方法, 继发感染, 保守治疗, 保守疗法, 永久性, 愈合, 学者, 疗效, 局部, 病例, 本科, 报告
摘要:外伤性鼓膜穿孔常行保守治疗,但多数病例因局部因素或继发感染常会成为永久性鼓膜穿孔,为促进鼓膜穿孔早日愈合,许多学者提出了不同的治疗方法,其效果不一.本科自1999年用凡士林纱条贴补治疗84例(91耳)外伤性鼓膜穿孔取得较好疗效,并同60例(69耳)单纯保守疗法作比较.报告如下.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相关文献
  • 上颌窦-眶内金属异物留置20余年

    金属异物在体内留置20年以上实属少见,而在上颌窦-眶内留置者更为少见.2004年我科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男性,46岁,20年前有外伤史(具体不详),后出现右眼向颞下方移位,同时伴有右眼球转动受限、视物有重影、眼部异物感等.以上症状渐进性加重,患者并未重视,故未曾就医.

    作者:陈群;陈晓平;张竞飞;张燚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非上气道阻塞急诊气管切开术的临床意义

    气管切开术是救治危重患者常用的外科技术.随着临床的广泛应用和认识的逐步提高,气管切开术由初解除上气道阻塞的急诊手术发展为现在的主要用于机械通气支持和辅助头颈及胸部手术的非急诊手术[1].但急诊气管切开术的临床救治意义仍是非常重要的.现将我院2000年2月~2004年6月非上气道阻塞行急诊气管切开术患者7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讨论急诊气管切开术在非上气道阻塞急救中的临床应用体会.

    作者:余鹏举;郑丁水;李伟;高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鼻渊舒口服液治疗慢性鼻窦炎的疗效观察

    鼻渊舒口服液是由中药辛夷、苍耳子、白芷、柴胡、黄芪等多味中药材经现代工艺提炼加工浓缩而成的中药口服液[1].我科自2003年8月~2004年11月间,采用鼻渊舒口服液治疗慢性鼻窦炎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有完整随访资料的9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古庆家;周水洪;陈海红;汪审清;刘世喜;梁传余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YAG激光配合雾化吸入治疗慢性咽炎225例临床观察

    慢性咽炎属耳鼻咽喉科常见病、多发病.这些年来关于YAG激光治疗慢性咽炎已有一些报道[1,2],但有关YAG激光配合雾化吸入治疗慢性咽炎的报道不多见.自2000年9月~2004年8月间,我们对225例慢性咽炎患者进行随机对照试验治疗,探讨YAG激光配合雾化吸入治疗慢性咽炎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国庆;唐月英;陈宇;谢秀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内镜鼻窦手术蝶腭神经节阻滞麻醉致动眼神经麻痹1例

    1临床资料患者,女,56岁,因右鼻塞、脓涕1年余,加重3个月,行上颌窦穿刺术,有较多脓液,于2003年7月28日入院,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好,心肺及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专科情况:鼻道有少量脓性分泌物,右侧中鼻道狭小,有息肉.鼻窦CT显示:右侧鼻道软组织阴影阻塞,右侧上颌窦充满低密度影,诊断:右慢性鼻窦炎Ⅱ型1期(1997海口会议标准)[1].

    作者:徐家兔;杨菲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上颌窦囊肿不同手术入路的治疗体会

    我院于2002年1月~2004年3月治疗上颌窦囊肿59例,根据患者不同情况分别采用不同的手术径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张桂敏;张玉庚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静态姿势图在眩晕类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静态姿势图在眩晕类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15例眩晕患者进行静态姿势图(SPG)和眼震电图(ENG)检测,比较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静态姿势图异常和眼震电图半规管轻瘫分别为205例(49.4%)和215例(51.8%),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者综合分析异常者达到287例(69.2%).结论静态姿势图在各类眩晕病症诊断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联合应用眼震电图可以提高诊断效率.

    作者:鲁宏华;陈太生;宋伟;张金梅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下咽及喉咽部肉瘤2例

    喉与下咽部恶性间叶性肿瘤非常罕见,通常发生于中老年人.起病一般缓慢渐进,以影响发音、吞咽和呼吸为特征,手术前难以明确诊断,多在术后经病理确诊.我院曾经病理诊断喉与下咽部间叶性恶性肿瘤2例,在此就其临床与病理特点结合文献进行复习.

    作者:曹海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胸骨舌骨肌瓣在垂直喉部分切除声带重建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胸骨舌骨肌瓣在垂直喉部分切除声带重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1例声门癌患者,行垂直喉部分切除术,并应用单蒂胸骨舌骨肌瓣行声带重建.结果21例患者术后均发声质量较好,喉功能得到较好的保留.结论垂直喉部分切除术后应用单蒂胸骨舌骨肌瓣行声带重建,术后发声质量良好.

    作者:梁健刚;黄郁林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儿童慢性鼻窦炎60例治疗体会

    对于儿童慢性鼻窦炎的治疗,在鼻内镜手术问世以前,通常以保守治疗为主.随着鼻内镜的开展和普及,对于慢性鼻窦炎患儿,凡符合适应证者,术者更倾向于对其实施鼻窦内镜手术.但我们观察到,因患儿术后清理困难,而造成术腔粘连的发生率较高,有必要对儿童慢性鼻窦炎的治疗方式进行商榷.本文收集我科2002年1月~2004年1月门诊及住院60例儿童慢性鼻窦炎病例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作者:吴玉瑛;杨阳;孙慧茹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颈深部脓肿8例诊治体会

    颈深部脓肿可向上发展引起颅内感染,向下发展引起纵隔脓肿,甚至导致死亡[1].我科自1995年9月~2004年12月收治8例,试就诊治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裴卓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凡士林纱条贴补治疗外伤性鼓膜穿孔疗效分析

    外伤性鼓膜穿孔常行保守治疗,但多数病例因局部因素或继发感染常会成为永久性鼓膜穿孔,为促进鼓膜穿孔早日愈合,许多学者提出了不同的治疗方法,其效果不一.本科自1999年用凡士林纱条贴补治疗84例(91耳)外伤性鼓膜穿孔取得较好疗效,并同60例(69耳)单纯保守疗法作比较.报告如下.

    作者:楼正才;陈家海;陈华英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鼻黏膜中一氧化氮合酶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了解正常鼻黏膜中一氧化氮合酶的分布特点及活性,并分析其在鼻黏膜中的生理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对20例正常鼻黏膜中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并应用分光光度法检测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然后分析其表达特征,探讨其生理意义.结果正常鼻黏膜组织中有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分布于黏膜上皮、腺体和血管内皮细胞;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偶见细胞表达;两者表达水平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一氧化氮合酶活性1.526±0.310U/mg Pro.结论鼻黏膜中主要表达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分布于黏膜上皮、腺体和血管内皮细胞.由该酶产生的一氧化氮在鼻腔的正常生理功能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孙家强;王明善;叶非常;刘认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经导管颌内动脉栓塞在鼻咽纤维血管瘤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鼻咽纤维血管瘤术前栓塞的临床价值.方法31例鼻咽纤维血管瘤,其中15例行术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及栓塞治疗,供血动脉主要为颈外动脉的颌内支,栓塞物为明胶海绵;16例直接手术切除.结果栓塞组与未栓塞组平均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80±150ml、1570±260ml,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两组输血量分别为240±170ml、1150±270ml,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两组术后出血发生率分别为2/15、8/16,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鼻咽纤维血管瘤术前栓塞是临床上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林刃舆;余昶;陈建福;方谓清;范良好;林碧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地塞米松对实验性变应性鼻炎动物血清IgE、IL-4 和IL-17含量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IL-4和IL-17在实验性变应性鼻炎(AR)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地塞米松(DEX)对实验动物血清IgE、IL-4和IL-17水平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用卵清蛋白(OV)建立AR大鼠模型,给予口服DEX两周后,用被动皮肤过敏原试验(PCA)检验大鼠模型制备及药物治疗后情况,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法)对各组大鼠外周血清IL-4、IL-17和IgE的变化进行观察.结果AR组IgE(38.67±4.13Pg/ml)、IL-4(106.31±12.9Pg/ml)和IL-17(30.61±2.55Pg/ml)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分别是23.27±1.36Pg/ml、93.65±7.78Pg/ml和22.56±2.67Pg/ml)(P<0.05),IL-4、IL-17水平与IgE水平正相关;口服DEX两周后,实验大鼠外周血IgE(24.23±4.38Pg/ml)、IL-4(92.67±16.4Pg/ml)和IL-17(22.97±2.50Pg/ml)水平分别较AR模型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IL 4和IL-17在AR中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是IgE的重要影响因素,DEX降低IgE可能是通过影响IL-4和IL-17水平而实现的.

    作者:吴革平;章如新;温武;燕志强;余少卿;孙伟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71例食管异物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食管异物的发病因素及治疗的相关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2005年5月收治的食管异物71例发病与治疗情况,并探讨相关问题.结果本组15例经药物治愈,占21.1%;55例在硬质食管镜下行食管异物取出术,占77.5%;1例在直达喉镜下取食管异物.1例术后出血800ml,余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并观察到发病至就诊时间与住院日呈正比.结论发病后早诊、早治是预防食管异物发生严重并发症的保证.

    作者:疏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喉癌术后复发与转移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喉癌术后复发与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我院1999~2000年间喉癌手术108例的临床资料,随访3年以上,复发16例.对影响复发的因素:年龄、肿瘤部位、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切缘情况、放疗、化疗等进行分析.结果经统计学分析,肿瘤部位、临床分期、切缘情况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部位、临床分期、切缘情况为影响喉癌术后复发的主要因素.

    作者:黄晓悫;吕志刚;李万辉;李妮娜;张成永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老年人突发性聋的治疗及预后分析

    突发性聋(突聋)是一种病因不明、突然发生的感音神经性聋,其病因繁多,发病机制不甚明确,治疗方法及效果各异,而老年人突聋的治疗效果欠佳.笔者对1998~2004年间在我科住院治疗的40例老年人突发性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不同年龄组进行对比,探讨影响老年人突发性聋的相关因素,以寻求更好的治疗方法.

    作者:芦二永;张超;董晓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血浆EB病毒DNA含量定量检测对鼻咽癌的诊断和预后评价

    目的探讨血浆EB病毒DNA定量检测对鼻咽癌的诊断和预后评估价值.方法收集2002年2月~2003年6月在本院确诊的初诊鼻咽癌患者100例,放疗后鼻咽癌患者106例,以及健康对照者40例,分别采集血浆标本,应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EB病毒DNA含量,比较健康者和初诊鼻咽癌患者、放疗后转移或复发及持续临床缓解鼻咽癌患者的血浆EB病毒DNA拷贝数差异.结果初诊鼻咽癌患者、放疗后转移和复发鼻咽癌患者的血浆中游离EB病毒DNA检出阳性率分别为90.7%(97/100),96.5%(27/28)和100.0%(18/18),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的7.5%(3/40),持续临床缓解鼻咽癌患者的10.0%(6/60)和其他肿瘤患者的阳性检出率(P<0.001).血浆EB病毒DNA定量检测对初诊鼻咽癌患者的诊断敏感性为97.0%,特异性为92.0%.另有3例持续临床缓解而血浆EB病毒DNA水平升高的鼻咽癌患者,在随后的6个月随访中,终出现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血浆EB病毒DNA定量检测是一种敏感而可靠的实验方法,对鼻咽癌的诊断、病情监测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祝晓芬;杜宝文;黄小明;林世棠;蓝玉宏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耳后带蒂肌皮瓣在55例耳科疾病修复中的应用

    1993~2003年间我科应用耳后带蒂肌皮瓣对临床耳科疾病造成的组织缺损进行修复,计55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55例(耳),男性29例,女性26例;年龄13~55岁,平均22.5岁.病种:修复耳甲腔12例,修复耳廓部分缺损13例,修复耳前脓肿大术腔14例,重建外耳道11例,充填和缩小乳突根治术腔5例.

    作者:曾旭东;何源萍;张清源;曾金波;周洁 刊期: 2006年第02期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