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庆家;周水洪;陈海红;汪审清;刘世喜;梁传余
金属异物在体内留置20年以上实属少见,而在上颌窦-眶内留置者更为少见.2004年我科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男性,46岁,20年前有外伤史(具体不详),后出现右眼向颞下方移位,同时伴有右眼球转动受限、视物有重影、眼部异物感等.以上症状渐进性加重,患者并未重视,故未曾就医.
作者:陈群;陈晓平;张竞飞;张燚 刊期: 2006年第02期
喉与下咽部恶性间叶性肿瘤非常罕见,通常发生于中老年人.起病一般缓慢渐进,以影响发音、吞咽和呼吸为特征,手术前难以明确诊断,多在术后经病理确诊.我院曾经病理诊断喉与下咽部间叶性恶性肿瘤2例,在此就其临床与病理特点结合文献进行复习.
作者:曹海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慢性咽炎属耳鼻咽喉科常见病、多发病.这些年来关于YAG激光治疗慢性咽炎已有一些报道[1,2],但有关YAG激光配合雾化吸入治疗慢性咽炎的报道不多见.自2000年9月~2004年8月间,我们对225例慢性咽炎患者进行随机对照试验治疗,探讨YAG激光配合雾化吸入治疗慢性咽炎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国庆;唐月英;陈宇;谢秀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突发性聋(突聋)是一种病因不明、突然发生的感音神经性聋,其病因繁多,发病机制不甚明确,治疗方法及效果各异,而老年人突聋的治疗效果欠佳.笔者对1998~2004年间在我科住院治疗的40例老年人突发性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不同年龄组进行对比,探讨影响老年人突发性聋的相关因素,以寻求更好的治疗方法.
作者:芦二永;张超;董晓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血浆EB病毒DNA定量检测对鼻咽癌的诊断和预后评估价值.方法收集2002年2月~2003年6月在本院确诊的初诊鼻咽癌患者100例,放疗后鼻咽癌患者106例,以及健康对照者40例,分别采集血浆标本,应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EB病毒DNA含量,比较健康者和初诊鼻咽癌患者、放疗后转移或复发及持续临床缓解鼻咽癌患者的血浆EB病毒DNA拷贝数差异.结果初诊鼻咽癌患者、放疗后转移和复发鼻咽癌患者的血浆中游离EB病毒DNA检出阳性率分别为90.7%(97/100),96.5%(27/28)和100.0%(18/18),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的7.5%(3/40),持续临床缓解鼻咽癌患者的10.0%(6/60)和其他肿瘤患者的阳性检出率(P<0.001).血浆EB病毒DNA定量检测对初诊鼻咽癌患者的诊断敏感性为97.0%,特异性为92.0%.另有3例持续临床缓解而血浆EB病毒DNA水平升高的鼻咽癌患者,在随后的6个月随访中,终出现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血浆EB病毒DNA定量检测是一种敏感而可靠的实验方法,对鼻咽癌的诊断、病情监测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祝晓芬;杜宝文;黄小明;林世棠;蓝玉宏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食管异物的发病因素及治疗的相关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2005年5月收治的食管异物71例发病与治疗情况,并探讨相关问题.结果本组15例经药物治愈,占21.1%;55例在硬质食管镜下行食管异物取出术,占77.5%;1例在直达喉镜下取食管异物.1例术后出血800ml,余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并观察到发病至就诊时间与住院日呈正比.结论发病后早诊、早治是预防食管异物发生严重并发症的保证.
作者:疏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方法很多,目前,以鼓膜切开置管术为主,尽管鼓膜通气管不断改进,但也可引起严重并发症[1].2002年6月~2005年1月我科行电视监视鼻内镜下咽鼓管吹张、插管注药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100例(135耳),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崔少云;梁耀基;梁健刚;黄振先;胡志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外伤性鼓膜穿孔常行保守治疗,但多数病例因局部因素或继发感染常会成为永久性鼓膜穿孔,为促进鼓膜穿孔早日愈合,许多学者提出了不同的治疗方法,其效果不一.本科自1999年用凡士林纱条贴补治疗84例(91耳)外伤性鼓膜穿孔取得较好疗效,并同60例(69耳)单纯保守疗法作比较.报告如下.
作者:楼正才;陈家海;陈华英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了解正常鼻黏膜中一氧化氮合酶的分布特点及活性,并分析其在鼻黏膜中的生理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对20例正常鼻黏膜中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并应用分光光度法检测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然后分析其表达特征,探讨其生理意义.结果正常鼻黏膜组织中有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分布于黏膜上皮、腺体和血管内皮细胞;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偶见细胞表达;两者表达水平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一氧化氮合酶活性1.526±0.310U/mg Pro.结论鼻黏膜中主要表达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分布于黏膜上皮、腺体和血管内皮细胞.由该酶产生的一氧化氮在鼻腔的正常生理功能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孙家强;王明善;叶非常;刘认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鼻渊舒口服液是由中药辛夷、苍耳子、白芷、柴胡、黄芪等多味中药材经现代工艺提炼加工浓缩而成的中药口服液[1].我科自2003年8月~2004年11月间,采用鼻渊舒口服液治疗慢性鼻窦炎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有完整随访资料的9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古庆家;周水洪;陈海红;汪审清;刘世喜;梁传余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影响喉癌术后复发与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我院1999~2000年间喉癌手术108例的临床资料,随访3年以上,复发16例.对影响复发的因素:年龄、肿瘤部位、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切缘情况、放疗、化疗等进行分析.结果经统计学分析,肿瘤部位、临床分期、切缘情况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部位、临床分期、切缘情况为影响喉癌术后复发的主要因素.
作者:黄晓悫;吕志刚;李万辉;李妮娜;张成永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慢性肥厚性鼻炎是耳鼻咽喉科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临床上以鼻塞为主要症状,可伴有头昏、流涕、鼻音等症状,严重者可引起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目前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方法较多,主要是改善通气,过去多采用下鼻甲硬化剂注射、冷冻、微波、激光及下鼻甲部分切除术等方法,但都有不同程度影响鼻腔的生理功能.
作者:高金建;陈迎迎;倪丽艳;杨继红;黄加云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评价胸骨舌骨肌瓣在垂直喉部分切除声带重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1例声门癌患者,行垂直喉部分切除术,并应用单蒂胸骨舌骨肌瓣行声带重建.结果21例患者术后均发声质量较好,喉功能得到较好的保留.结论垂直喉部分切除术后应用单蒂胸骨舌骨肌瓣行声带重建,术后发声质量良好.
作者:梁健刚;黄郁林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儿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1990~2004年间住院手术治疗的儿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27例(30耳)进行回顾性分析.3耳行Ⅰ型鼓室成形术,余27耳均行开放式手术,其中22耳行改良乳突根治术(3耳干耳后行Ⅱ期鼓室成形术),5耳行改良乳突根治加鼓室成形术.结果术后一次性干耳28耳,干耳率为93.3%;单纯行改良乳突根治的19耳中,术后听力提高6耳,不变7耳,下降6耳.Ⅰ期或Ⅱ期行鼓室成形的11耳术后听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儿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宜采用开放式手术,以清除病变,获得干耳.在保证病灶清除前提下可考虑行Ⅰ期或Ⅱ期听力重建.
作者:何晓峥;许耀东;梁象逢;彭解人;郑亿庆;陈秋坚;关中 刊期: 2006年第02期
1临床资料患者,女,56岁,因右鼻塞、脓涕1年余,加重3个月,行上颌窦穿刺术,有较多脓液,于2003年7月28日入院,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好,心肺及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专科情况:鼻道有少量脓性分泌物,右侧中鼻道狭小,有息肉.鼻窦CT显示:右侧鼻道软组织阴影阻塞,右侧上颌窦充满低密度影,诊断:右慢性鼻窦炎Ⅱ型1期(1997海口会议标准)[1].
作者:徐家兔;杨菲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咽旁间隙区肿块的CT表现,了解其影像特点.方法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6例涎腺肿瘤的CT影像学特点.结果6例涎腺良性肿瘤中,5例呈圆形或椭圆形,1例呈多结节分叶状,增强后均匀强化;肿物边缘清楚,密度较均匀.5例涎腺恶性肿瘤轮廓不规则,边界不清楚,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周围结构受侵,密度不均匀,增强后明显强化.结论咽旁间隙肿块的部位、边界、包膜、密度及茎突移位情况是鉴别肿瘤良恶性的主要依据,CT对此具有重要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胡建妙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的疾病之一,随着鼻内镜手术的广泛开展和技术的逐渐成熟,临床注意到手术后术腔护理及综合性治疗的重要性,单纯依靠手术而不注意手术后处理并不能获得可靠疗效.我科应用消痔灵注射液局部注射,与对照组相比起到了明显的作用,提高了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手术的治愈率.尤其对鼻息肉病患者,能有效地减轻鼻阻、流涕、头胀痛等症状.现报告如下.
作者:仲济龙;周华军;任应鹏 刊期: 2006年第02期
上颌窦假性血管瘤,又称上颌窦出血性息肉、坏死性息肉、血管瘤性息肉.常表现为单侧血性鼻涕、鼻衄,鼻阻塞,病情严重者可使面部致畸变形.上颌窦骨壁受压破坏变薄.出现头痛,视力障碍,牙痛等症状,临床较少见,自1983年以来,收治21例,行上颌窦根治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毛承深;林航 刊期: 2006年第02期
1993~2003年间我科应用耳后带蒂肌皮瓣对临床耳科疾病造成的组织缺损进行修复,计55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55例(耳),男性29例,女性26例;年龄13~55岁,平均22.5岁.病种:修复耳甲腔12例,修复耳廓部分缺损13例,修复耳前脓肿大术腔14例,重建外耳道11例,充填和缩小乳突根治术腔5例.
作者:曾旭东;何源萍;张清源;曾金波;周洁 刊期: 2006年第02期
过度用嗓及用嗓不当,特别是嗓音病变的早期,得不到合理的休息和治疗,使嗓音病发病率越来越高,严重影响他们的正常工作[1].嗓音疾病的防治在我国日益受到重视.这类疾病常以慢性喉炎、声带小结、声带息肉为多见.我们这次选择对肥厚性喉炎(hypertrophic laryngitis)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并利用嗓音声学分析进行治疗结果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锋;黎小冰;林意 刊期: 2006年第02期